本發(fā)明涉及皮革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
背景技術:
皮革材料出現褶皺時需要對其進行壓平;但是,傳統(tǒng)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的操作架和擠壓部件調節(jié)起來很不方便,對于擠壓的力度很難準確把握,影響皮革的擠壓質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操作架和擠壓部件可以方便進行調節(jié),進而調節(jié)擠壓力度,確保擠壓質量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解決傳統(tǒng)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的操作架和擠壓部件調節(jié)不方便的問題。
本發(fā)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包括基座,還包括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一側的操作架、卡接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另一側的主機架、旋接于所述主機架的上端的橫梁和設置于所述橫梁的下側的擠壓部件;
所述操作架前端還設置有清洗組件,所述清洗組件包括清洗基座、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內部的第一清洗輥、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內部的第二清洗輥、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內部的第三清洗輥、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側面的第一清洗電機與第二清洗電機、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內部的出液閥,所述清洗基座為槽體狀,由耐腐蝕材質制成,所述第一清洗輥、第二清洗輥與第三清洗輥的兩端均與清洗基座內壁相適應,所述第一清洗輥與第三清洗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兩者與清洗基座的上表面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清洗輥與清洗基座的側壁中端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清洗電機通過皮帶輪分別與第一清洗輥和第三清洗輥相連接,第二清洗電機通過驅動軸與第二清洗輥相連接,第一清洗電機與第二清洗電機均為減速電機,所述出液閥設置于清洗基座底面,出液閥內部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操作架包括外框架、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外框架的下端的支撐柱、采用螺紋旋接于所述支撐柱的下端的固定座、卡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上的卡接棱、沿著垂直于所述外框架的底板的方向穿設于所述外框架上的第二導向筒、沿著所述第二導向筒的軸向穿設于所述第二導向筒內的伸縮桿、螺紋旋接于所述伸縮桿的上端的承載件、套設于所述伸縮桿上且壓緊于所述承載件的下側的彈簧和設置于所述承載件的上端的頂板;
所述橫梁包括插接座、沿著所述插接座的軸向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插接座的上端的立桿、采用螺紋旋接于所述立桿的上部的集成件、穿設于所述集成件內的橫桿、沿著所述插接座的軸向卡接于所述插接座的下端的中心插接件和卡接于所述插接座的下端的邊緣處的側邊插接桿;
進一步的,于所述外框架內穿設有伸縮固定孔,所述伸縮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導向筒相適應;沿著所述第二導向筒的軸向于其內穿設有升降導向孔,所述升降導向孔和所述伸縮桿相適應;
于所述外框架的下部凹設有支撐固定槽,所述支撐固定槽和所述支撐柱相適應;所述支撐柱為圓柱狀;
所述固定座為圓臺狀,沿著所述固定座的軸向于其內穿設有第一鎖定孔,所述第一鎖定孔和所述支撐柱相適應;于所述固定座的側壁內凹設有卡接定位槽,所述卡接定位槽和所述卡接棱相適應;若干個所述卡接棱沿著所述固定座的外壁均勻分布;
所述卡接棱的外壁為橢球面;
進一步的,所述擠壓部件包括上擠壓架、設置于所述上擠壓架的上側的第一連接球、沿著所述第一連接球的徑向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球上的升降桿、沿著所述升降桿的軸向套設于所述升降桿上的第一導向筒、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升降桿的上端的旋轉盤、沿著所述旋轉盤的徑向旋接于所述旋轉盤上的手柄、卡接于所述上擠壓架的下側的擠壓板、旋接于所述上擠壓架的上側的第二連接球、沿著所述第二連接球的徑向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球上的滑動桿、沿著所述滑動桿的軸向套設于所述滑動桿()上的第二導向筒、設置于所述第二導向筒的遠離所述滑動桿的一端的第三連接球、嵌設于所述擠壓板上的壓力傳感器和卡接于所述上擠壓架的上部的顯示屏;
進一步的,于所述上擠壓架的下部凹設有第一卡接安裝槽,所述第一卡接安裝槽和所述擠壓板相適應;所述擠壓板的縱截面為梯形;于所述擠壓板內設置有壓力監(jiān)測槽,所述壓力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壓力監(jiān)測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插接座為圓臺狀;于所述插接座的下部凹設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側邊插接桿相適應;所述側邊插接桿為圓柱狀;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包括基座,還包括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一側的操作架、卡接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另一側的主機架、旋接于所述主機架的上端的橫梁和設置于所述橫梁的下側的擠壓部件;
所述操作架包括外框架、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外框架的下端的支撐柱、采用螺紋旋接于所述支撐柱的下端的固定座、卡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上的卡接棱、沿著垂直于所述外框架的底板的方向穿設于所述外框架上的第二導向筒、沿著所述第二導向筒的軸向穿設于所述第二導向筒內的伸縮桿、螺紋旋接于所述伸縮桿的上端的承載件、套設于所述伸縮桿上且壓緊于所述承載件的下側的彈簧和設置于所述承載件的上端的頂板;本發(fā)明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的操作架和擠壓部件調節(jié)起來很方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擠壓部件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操作架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橫梁的主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清洗組件的俯視圖。
1-基座;2-操作架;21-頂板;22-承載件;23-彈簧;24-外框架;25-第二導向筒;26-伸縮桿;27-卡接棱;28-固定座;29-支撐柱;3-擠壓部件;31-擠壓板;32-上擠壓架;33-第一連接球;34-升降桿;35-第一導向筒;36-旋轉盤;37-手柄;38-第三連接球;39-第二導向筒;310-滑動桿;311-第二連接球;312-壓力傳感器;313-顯示屏;4-橫梁;41-立桿;42-集成件;43-橫桿;44-插接座;45-側邊插接桿;46-中心插接件;5-主機架;7-清洗組件;71-清洗基座;72-第一清洗輥;73-第二清洗輥;74-第三清洗輥;75-第一清洗電機;76-第二清洗電機;77-出液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結合圖1至圖5對本發(fā)明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的拉緊式皮革擠壓裝置,包括基座1,還包括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基座1的上端的一側的操作架2、卡接于所述基座1的上端的另一側的主機架5、旋接于所述主機架5的上端的橫梁4和設置于所述橫梁4的下側的擠壓部件3;
所述操作架2前端還設置有清洗組件7,所述清洗組件7包括清洗基座71、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71內部的第一清洗輥72、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71內部的第二清洗輥73、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71內部的第三清洗輥74、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71側面的第一清洗電機75與第二清洗電機76、設置于所述清洗基座71內部的出液閥77,所述清洗基座71為槽體狀,由耐腐蝕材質制成,所述第一清洗輥72、第二清洗輥73與第三清洗輥74的兩端均與清洗基座71內壁相適應,所述第一清洗輥72與第三清洗輥7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兩者與清洗基座71的上表面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清洗輥73與清洗基座71的側壁中端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清洗電機75通過皮帶輪分別與第一清洗輥72和第三清洗輥74相連接,第二清洗電機76通過驅動軸與第二清洗輥73相連接,第一清洗電機75與第二清洗電機76均為減速電機,所述出液閥77設置于清洗基座71底面,出液閥77內部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操作架2包括外框架24、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外框架24的下端的支撐柱29、采用螺紋旋接于所述支撐柱29的下端的固定座28、卡接于所述固定座28的外壁上的卡接棱27、沿著垂直于所述外框架24的底板的方向穿設于所述外框架24上的第二導向筒25、沿著所述第二導向筒25的軸向穿設于所述第二導向筒25內的伸縮桿26、螺紋旋接于所述伸縮桿26的上端的承載件22、套設于所述伸縮桿26上且壓緊于所述承載件22的下側的彈簧23和設置于所述承載件22的上端的頂板21;
所述橫梁4包括插接座44、沿著所述插接座44的軸向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插接座44的上端的立桿41、采用螺紋旋接于所述立桿41的上部的集成件42、穿設于所述集成件42內的橫桿43、沿著所述插接座44的軸向卡接于所述插接座44的下端的中心插接件46和卡接于所述插接座44的下端的邊緣處的側邊插接桿45;
進一步的,于所述外框架24內穿設有伸縮固定孔,所述伸縮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導向筒25相適應;沿著所述第二導向筒25的軸向于其內穿設有升降導向孔,所述升降導向孔和所述伸縮桿26相適應;
于所述外框架24的下部凹設有支撐固定槽,所述支撐固定槽和所述支撐柱29相適應;所述支撐柱29為圓柱狀;
所述固定座28為圓臺狀,沿著所述固定座28的軸向于其內穿設有第一鎖定孔,所述第一鎖定孔和所述支撐柱29相適應;于所述固定座28的側壁內凹設有卡接定位槽,所述卡接定位槽和所述卡接棱27相適應;若干個所述卡接棱27沿著所述固定座28的外壁均勻分布;
所述卡接棱27的外壁為橢球面;
進一步的,所述擠壓部件3包括上擠壓架32、設置于所述上擠壓架32的上側的第一連接球33、沿著所述第一連接球33的徑向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球33上的升降桿34、沿著所述升降桿34的軸向套設于所述升降桿34上的第一導向筒35、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升降桿34的上端的旋轉盤36、沿著所述旋轉盤36的徑向旋接于所述旋轉盤36上的手柄37、卡接于所述上擠壓架32的下側的擠壓板31、旋接于所述上擠壓架32的上側的第二連接球311、沿著所述第二連接球311的徑向通過螺紋旋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球311上的滑動桿310、沿著所述滑動桿310的軸向套設于所述滑動桿310上的第二導向筒39、設置于所述第二導向筒39的遠離所述滑動桿310的一端的第三連接球38、嵌設于所述擠壓板31上的壓力傳感器312和卡接于所述上擠壓架32的上部的顯示屏313;
進一步的,于所述上擠壓架32的下部凹設有第一卡接安裝槽,所述第一卡接安裝槽和所述擠壓板31相適應;所述擠壓板31的縱截面為梯形;于所述擠壓板31內設置有壓力監(jiān)測槽,所述壓力傳感器312設置于所述壓力監(jiān)測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插接座44為圓臺狀;于所述插接座44的下部凹設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側邊插接桿45相適應;所述側邊插接桿45為圓柱狀;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