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注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59700閱讀:1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注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油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汽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汽車的組裝過程中,許多零件要通過注油處理,從而避免組裝完成后的零部件在使用過程中各個元件之間相互磨損以及因受空氣氧化而導致的零部件生銹,從而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以及出現(xiàn)安全隱患?,F(xiàn)有的注油裝置,大多是針對具有規(guī)則形狀的零部件進行注油,對不規(guī)則形狀的零部件一般是采用浸泡的方式,這種方式使不需要注油的地方也被浸到油潰,不僅浪費了資源,還給操作者帶來了麻煩,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設備的使用成本。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油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的一種注油裝置,其包括:設置于工作臺上的注油本體,設置于注油本體前端中部并契合第二零部件不規(guī)則邊緣的圓弧前表面;起始端設置于圓弧前表面,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內部的若干條注油孔;穿透所述注油本體且起始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側壁上的導油孔,及穿透所述注油本體底壁且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內部的進油孔;其中,所述導油孔的兩端被塞子密封。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若干條所述注油孔平行設置。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注油孔與所述導油孔連通。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油孔與所述進油孔連通。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油孔的個數(shù)為2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注油裝置,通過多個平行設置的出油孔,可以均勻的對不規(guī)則形狀的零部件進行注油,本發(fā)明提供的注油裝置結構簡單,降低了企業(yè)的制造成本,易于操作。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手剎組裝儀器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1中所示的契合度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 圖3為圖1中所示的注油裝置的結構示意 圖4為圖1中所示的防漏裝裝置與工作臺的位置結構示意 圖5為圖4中所示的防漏裝裝置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汽車手剎組裝儀器,100;工作臺,10 ;第一零部件,11 ;第二零部件12 ;第三零部件,13 ;定位裝置,15 ;契合度測試裝置,30 ;按壓部,31 ;樞轉軸,311 ;支撐桿,313 ;按壓塊,315 ;電機,317 ;支撐部,33 ;頂起部,35 ;固定塊,351 ;氣缸,353 ;注油裝置,50 ;注油本體,51 ;圓弧前表面,53 ;注油孔,55 ;導油孔,56 ;進油孔,57 ;防漏裝裝置,
      70;固定部,71 ;凹槽,711 ;蓋板,713 ;檢測部,73 ;彈性裝置,731 ;輸出部,75 ;輸出固定部,751 ;第一輸出部,753 ;第二輸出部,755。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說明的是,所述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所述實施例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結構上的等效變換或替代,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內所描述的表達位置與方向的詞,是以操作者的使用方向為參考方向。請參見圖1所示,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手剎組裝儀器的結構示意 本發(fā)明中所描述的中,所述汽車手剎組裝儀器100包括:用于檢測第一零部件11和第
      二零部件12之間的契合度并置于工作臺10上的契合度測試裝置30 ;用于對第二零部件12的不規(guī)則邊緣進行注油并置于 工作臺10上方的注油裝置50 ;及置于工作臺10下方,用于檢測在所述第一零部件11與第三零部件13 (圖5中示出)組裝的過程中,是否漏裝第三零部件13的防漏裝裝置70 (圖4中示出)。參見圖2所示,圖2為圖1中所示的契合度測試裝置3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契合度測試裝置30包括穿透工作臺10設置的按壓部31,活動設置于工作臺10中的支撐部33,及置于工作臺10下方并與所述按壓部31配合的頂起部35。優(yōu)選的,所述按壓部31包括可在水平面上以任意角度旋轉和在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的樞轉軸311,與所述樞轉軸311固定連接的支撐桿313,設置與所述支撐桿313前端的按壓塊315,及設置于工作臺10下方用以驅動所述樞轉軸311上下移動的電機317 ;
      特別的,在契合度測試裝置30工作過程中,所述按壓部31在所述樞轉軸311的帶動下轉到所述第一零部件11的正上方,之后在所述電機317的作用下,使所述樞轉軸311向下移動,當所述第一零部件11被固定在工作臺10上后,電機317停止運動。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按壓部31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內容所描述的結構,也可以將所述按壓部31包含的各部分結構一體連接,或將整個按壓部31都置于工作臺10的上方,只要最終的目的是將所述第一零部件11固定在工作臺10上即可。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部33的頂面與所述第二零部件12相抵接,其底面與所述頂起部35相抵接;所述支撐部33內部還設置有彈性裝置(未示出),所述支撐部33相對于所述工作臺10向上運動后,會施加給所述支撐部33 —個自動回復力,保持所述契合度測試裝置30在不工作狀態(tài)下,所述支撐部33的頂面與所述工作臺10的頂面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優(yōu)選的,所述頂起部35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頂起部的固定塊351,及活動與所述固定塊351連接且在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的氣缸353 ;
      特別的,所述頂起部35配合所述按壓部31運動,在所述按壓部31將所述第一零部件11固定在所述工作臺10上后,施加給所述氣缸353 —個向上的200牛的力,因為所述頂起部35與所述支撐部33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支撐部33的頂面與所述第二零部件12的底面相抵接,在聯(lián)動作用下,會把向上的200牛的力間接施加在第二零部件12上。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按壓部31 —直保持將所述第一零部件11固定在工作臺上的狀態(tài),所述頂起部35間接給所述第二零部件12 —個向上的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頂起部35配合所述按壓部31工作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保持緊固狀態(tài),測試結束;另一種是,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相互分開,說明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之間沒有完全契合,需要重新組裝。當然,以上內容所描述的按壓部31和頂起部35也可以互換位置,即以所述按壓部31按壓所述第二零部件12,所述頂起部35給所述第一零部件11 一個向上的力;或是在所述工作臺10上設置兩個元件,所述兩個元件同時給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
      12—個向左向右的力;只要最終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給所述第一零部件11和所述第二零部件12之間施加一個瞬間的力后,其是否能夠分開,判斷其是否已經(jīng)組裝在一起的裝置,均包含在本設計的發(fā)明范圍之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以上內容所描述的契合度測試裝置30,通過設置相互配合使用的按壓部31和頂起部35,可以通過機械準確的測試零部件之間的契合度,本發(fā)明所述的契合度測試裝置30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參見圖3所示,圖3為圖1中所示的注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注油裝置50包括,注油本體51,注油本體51前端中部設置成契合所述第二零部件12不規(guī)則邊緣的圓弧前表面53,起始端設于圓弧前表面53,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51內部的若干條平行于注油本體51側壁的注油孔55,穿 透所述注油本體51且起始端設置于注油本體51側壁上的導油孔56,及穿透所述注油本體51底壁且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51內部的進油孔57 ;所述導油孔56的兩端被塞子(未示出)密封。優(yōu)選的,所述注油孔55與所述導油孔56連通;
      優(yōu)選的,所述導油孔56與所述進油孔57連通。優(yōu)選的,進油孔57的個數(shù)沒有特別限制,本發(fā)明中設置進油孔57的個數(shù)為2個,除了油可以從所述進油孔57進入到注油本體51內部外,還起到支撐注油本體51的作用。結合圖1,圖3所示,在經(jīng)過所述契合度測試裝置30的測試后,開始對所述第二零部件12注油,通過操作者控制,油自進油孔57雙向進入到所述注油本體51內部;所述進油孔57與所述導油孔56為連通設置,油可以自進油孔56被注入到導油孔56內;所述導油孔56穿透注油本體51,且其兩端被塞子密封,所述導油孔56最邊緣位置的氣壓相同,使油可以在導油孔56內順暢流動,并保證油不外漏;所述導油孔56與所述注油口 55連通,而所述注油口 55又平行設置,可以使油均勻的流通到圓弧前表面53,進而對所述第二零部件12的不規(guī)則形狀邊緣均勻注油;需要說明的是,對于相同的所述第二零部件12,需要注油量提前已經(jīng)計算好,通過注油口 57進入到注油本體51內部的油量是固定的,所以不會存在因進入注油本體51內部的油量過多而產(chǎn)生油倒灌的情況。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注油裝置50,通過多個平行設置的出油孔55,可以均勻的對不規(guī)則形狀的零部件進行注油,本發(fā)明提供的注油裝置50結構簡單,降低了企業(yè)的制造成本,易于操作。參見圖4,圖5所示,圖4為圖1中所示的防漏裝裝置與工作臺10的位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所示的防漏裝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防漏裝裝置整體采用傳感器原理,第三零部件13是否漏裝會有兩個狀態(tài)反饋給用戶。其中,所述防漏裝裝置70整體設置在工作臺10下方,其包括:與所述工作臺10下表面固定連接,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三零部件13的固定部71,與所述固定部71活動連接并穿透所述固定部71的檢測部73,及與所述檢測部73配合使用并用于顯示檢測結果的輸出部75 ;
      其中,所述固定部71的后端與所述工作臺10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部71前端為凸字結構,并在凸字結構的凸起部上開設有凹槽711 ;與所述凹槽711配合使用的蓋板713 ;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三零部件13置于所述凹槽711內,并通過蓋板713固定于所述固定部71上;
      所述檢測部73的上端部處于所述凹槽711上方,且所述檢測部73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三零部件13感應連接;所述檢測部73的中部穿透所述固定部71,并套設有彈性裝置(圖中未示出),使所述檢測部73可以在所述固定部71內上下移動;所述檢測部73的下端部與所述輸出部75感應連接;
      所述輸出部75包括與所述固定部71·固定連接的輸出過固定部751,置于所述固定部
      71下方并穿透設置于所述輸出固定部751上的第一輸出部753,及與所述第一輸出部753無線連接并固定設置于所述工作臺10上的第二輸出部755 ;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輸出部753與所述檢測部73的下端部感應連接,用于傳遞測試信
      號;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輸出部755上設有紅色指示燈(圖中未示出)和綠色指示燈(圖中未示出),用于輸出測試結果。在所述防漏裝裝置70的工作狀態(tài)中,初始狀態(tài)下,當所述第三零部件13卡接于所述固定部71內時,由于所述第三零部件13與所述檢測部73的上端部感應連接,所述檢測部73在檢測到所述第三零部件13存在的信號后,會向下擠壓套設在所述檢測部73中部的彈性裝置731,此時,所述檢測部73的下端部與所述第一輸出部753感應連接,所述第一輸出部753將所述第三零部件13存在的信號通過無線連接傳遞給第二輸出部755,所述第二輸出部755收到信號后,其上的綠色指示燈亮起,代表所述第三零部件13已卡接在所述固定部71上,之后通過彈性裝置731的彈性作用恢復初始狀態(tài)。當所述第三零部件13未卡接于所述固定部71內時,判斷過程與上述過程相似,在此不做贅述,區(qū)別僅在于,所述第三零部件13未卡接在固定部71上時,所述彈性裝置731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述檢測部73的下端部未能與所述第一輸出部753感應連接,進而沒有信號傳遞到第二輸出部755,此時,所述第二輸出部755上的紅色指示燈亮起,代表所述第三零部件13未卡接在所述固定部71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防漏裝裝置70,通過其所包含的檢測部73和輸出部75的配合,采用傳感器原理,判定零部件是否漏裝,本發(fā)明提供的防漏裝裝置70結構簡單,提高了工作效率,易于操作。結合圖1至圖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一臺汽車手剎組裝儀器100可同時實現(xiàn)測試,注油及組裝三種功能,在提高了設備使用效率的同時,也給操作者帶來了方便,節(jié)約設備成本。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工作臺上的注油本體,設置于注油本體前端中部并契合第二零部件不規(guī)則邊緣的圓弧前表面;起始端設置于圓弧前表面,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內部的若干條注油孔;穿透所述注油本體且起始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側壁上的導油孔,及穿透所述注油本體底壁且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內部的進油孔;其中,所述導油孔的兩端被塞子密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條所述注油孔平行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與所述導油孔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油孔與所述進油孔連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 的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孔的個數(shù)為2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注油裝置,包括設置于工作臺上的注油本體,設置于注油本體前端中部并契合第二零部件不規(guī)則邊緣的圓弧前表面;起始端設置于圓弧前表面,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內部的若干條注油孔;穿透所述注油本體且起始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側壁上的導油孔,及穿透所述注油本體底壁且尾端設置于注油本體內部的進油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注油裝置,通過多個平行設置的出油孔,可以均勻的對不規(guī)則形狀的零部件進行注油,本發(fā)明提供的注油裝置結構簡單,降低了企業(yè)的制造成本,易于操作。
      文檔編號B05C5/02GK103212518SQ20131015556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沈皓然 申請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