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汽車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維護與保養(yǎng)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汽車罩。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在汽車的停駛狀態(tài)下對汽車的保養(yǎng)和維護,一般是采用車罩的方式。車罩市場目前可以看到的產(chǎn)品主要包括如圖1所示的普通車罩、如圖2所示的自動吸卷防曬罩以及如圖3所示的折疊式車罩等。這些車罩各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圖1所示的普通車罩只是簡單旋轉(zhuǎn)用罩面直接蓋在汽車上,使用時對汽車本身容易造成傷痕;圖2所示的自動吸卷防曬罩過于簡單,不能對汽車進行全方位的防護;圖3所示的折疊式車罩則存在裝卸不方便,保管不方便等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結(jié)構(gòu)的便攜式汽車罩。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該便攜式汽車罩包括面罩與罩架,所述的罩架包括兩底座組件、兩支撐機構(gòu)、兩懸臂機構(gòu)和一懸臂橫桿;所述的兩底座組件、兩支撐機構(gòu)和兩懸臂機構(gòu)分成兩組分別設置在汽車的兩側(cè),通過懸臂橫桿連接成整體;其中,支撐機構(gòu)的下端與底座組件可轉(zhuǎn)動相連,懸臂機構(gòu)與支撐機構(gòu)的上端可轉(zhuǎn)動相連并沿汽車的長度方向延伸分布;所述的懸臂橫桿連接在兩支撐機構(gòu)的上端;所述的兩組底座組件、支撐機構(gòu)、懸臂機構(gòu)可分別收縮折疊在一起。
所述的兩底座組件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底座支架、后擋桿撐架、帶齒條的滑塊、前擋桿、后擋桿和壓桿組件;所述的底座支架上設有滑槽;所述的后擋桿撐架連接在底座支架的后端;所述的帶齒條的滑塊嵌裝在底座支架的滑槽內(nèi);所述的前擋桿鉸連在帶齒條的滑塊的前端并可從車輪的前方抱住車輪;所述的后擋桿連接在后擋桿撐架的后端并可從車輪的后方抱住車輪;所述的壓桿組件連接在帶齒條的滑塊的中部并可從車輪的側(cè)面抵住車輪。
所述的底座組件還包括三個滾輪,其中兩個滾輪分別安裝在底座支架的兩端,另一個滾輪安裝在后擋桿撐架的后端。
所述的壓桿組件包括一級壓桿、二級壓桿和三級壓桿,一級壓桿的一端與帶齒條的滑塊鉸接相連,另一端鉸連在二級壓桿的中部;二級壓桿的一端鉸連在底座支架上,另一端與三級壓桿的一端鉸接相連,三級壓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并可從車輪的側(cè)面抵住車輪。
所述的兩支撐機構(gòu)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下支撐桿、上支撐桿、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斜支撐桿、滑桿和齒輪連接座;所述的下支撐桿下端設有扇齒輪,上端設有連接座,下支撐桿的下端鉸連在底座支架上并通過其扇齒輪與帶齒條的滑塊嚙合相連,下支撐桿的上端通過其連接座與齒輪連接座鉸接相連;所述的上支撐桿的下端設有齒輪,桿體上設有滑桿滑槽和懸臂桿滑槽,上支撐桿的下端鉸連在齒輪連接座上,上端分別與懸臂機構(gòu)和懸臂橫桿鉸連;所述的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包括兩滑輪、一鋼絲繩圈、一滑桿滑塊和一懸臂桿滑塊,兩滑輪分別固定在上支撐桿的上部和下部,鋼絲繩圈卷繞在兩滑輪上,鋼絲繩圈的兩側(cè)分別穿過滑桿滑槽和懸臂桿滑槽,滑桿滑塊固定在穿過滑桿滑槽的鋼絲繩上,懸臂桿滑塊固定在穿過懸臂桿滑槽的鋼絲繩上;所述的斜支撐桿的上端設有齒輪,斜支撐桿的上端鉸連在齒輪連接座上并通過其齒輪與上支撐桿嚙合傳動相連,另一端為自由端可觸地;所述的滑桿的一端鉸連在斜支撐桿的中部,另一端鉸連在滑桿滑塊上。
所述的齒輪連接座包括底板、兩側(cè)板和鎖緊塊,底板的一端設有軸孔供齒輪連接座與下支撐桿鉸連,兩側(cè)板上分別設有兩軸孔供齒輪連接座與上支撐桿、斜支撐桿鉸連,鎖緊塊設置在底板的另一端并活動連接在兩側(cè)板之間可向內(nèi)外作伸縮移動,鎖緊塊的外端向下延伸一鎖勾,所述的下支撐桿上端的連接座上設有與上述鎖勾適配的鎖塊,齒輪連接座與下支撐桿上端的連接座并合時,可通過其鎖勾與下支撐桿形成鎖扣。
所述的兩懸臂機構(gòu)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第一懸臂桿、第二懸臂桿、第三懸臂桿、第四懸臂桿、第五懸臂桿、第六懸臂桿、第七懸臂桿、第八懸臂桿、第九懸臂桿和第十懸臂桿;其中,第一懸臂桿、第二懸臂桿、第三懸臂桿、第四懸臂桿和第六懸臂桿順序鉸接相連,第一懸臂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可觸地,第六懸臂桿的另一端鉸連在第七懸臂桿上;第八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懸臂桿滑塊的外端,另一端鉸連在第四懸臂桿上;第十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懸臂桿滑塊的內(nèi)端,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五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第四懸臂桿上,另一端端鉸連在第八懸臂桿上;第七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第八懸臂桿中部,另一端鉸連在上支撐桿頂部,第九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第十懸臂桿中部,另一端鉸連在上支撐桿頂部。
所述的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還包括一導向輪,該導向輪連接在懸臂桿滑塊的內(nèi)端并與第十懸臂桿鉸連。
所述的第五懸臂桿在與第四懸臂桿鉸連的一端設有折線段,該折線段的長度與第五懸臂桿和第八懸臂桿的鉸連點至第八懸臂桿和第四懸臂桿的鉸連點之間的距離相適配。
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shù)方案,具有以下顯著的特點和優(yōu)點1、可對汽車起到防塵、防雨、防劃痕,冬天防霜、防霧以及夏天防曬的作用,可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
2、罩架的懸臂機構(gòu)和支撐機構(gòu)可同步聯(lián)動收放,然后與底座組件進行折疊,整體能非常方便地收放。
3、底座組件中設置了前擋架、后擋架和壓桿組件,可從三個方向與車輪固定,從而可防止整個車罩結(jié)構(gòu)的傾翻,又使底座與整個車罩的收放保持聯(lián)動。
4、車罩整體在安裝,拆卸以及在工作中不會碰擦車身,達到安全收放,安全工作,并具有在工作中能抵御一定的自然危險的能力。
5、車罩能瞬間收放于汽車行李箱內(nèi),占用空間小,便于保管,并可以在任何地點取出使用,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
6、能獨立的作為野外帳篷使用,具有多功能。
7、夏天用此車罩遮陽時,由于罩架并未將車門擋住,駕乘人員可自由出入轎車。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一種普通車罩的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一種自動吸卷防曬罩的示意圖;
圖3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一種折疊式車罩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的立體結(jié)構(gòu)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的側(cè)視結(jié)構(gòu)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底座組件的結(jié)構(gòu)側(cè)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底座組件的結(jié)構(gòu)仰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底座組件的結(jié)構(gòu)分解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機構(gòu)的局部結(jié)構(gòu)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支撐桿及其連接件的分解結(jié)構(gòu)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中的齒輪連接座及其連接件的的局部結(jié)構(gòu)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支撐桿及其連接件的局部結(jié)構(gòu)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的折疊過程示意圖之一;圖14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的折疊過程示意圖之二;圖15是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的折疊過程示意圖之三。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技術(shù)方案和效果,以下通過實施例結(jié)合上述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見圖4,配合參見圖5。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汽車罩,包括面罩(未圖示)與罩架。罩架包括兩底座組件1、兩支撐機構(gòu)2、兩懸臂機構(gòu)3和一懸臂橫桿4。兩底座組件1、兩支撐機構(gòu)2和兩懸臂機構(gòu)3分成兩組,每組各包括一底座組件、一支撐機構(gòu)和一懸臂機構(gòu),在使用時分別設置在汽車的兩側(cè)并使兩底座組件1位于兩輪胎的側(cè)面,通過懸臂橫桿4連接成整體。其中,支撐機構(gòu)2的下端與底座組件1可轉(zhuǎn)動相連,懸臂機構(gòu)3與支撐機構(gòu)2的上端可轉(zhuǎn)動相連并沿汽車的長度方向延伸分布。懸臂橫桿4連接在兩支撐機構(gòu)2的上端。不使用時,可將兩組底座組件1、支撐機構(gòu)2、懸臂機構(gòu)3分別收縮折疊在一起。
參見圖6,配合參見圖7、圖8。本實用新型中的兩底座組件1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底座支架11、后擋桿撐架12、帶齒條的滑塊13、前擋桿14、后擋桿15和壓桿組件16,還可以包括三個滾輪17。在底座支架11上設有滑槽111和支撐機構(gòu)的連接座。后擋桿撐架12連接在底座支架11的后端一側(cè)。帶齒條的滑塊13嵌裝在底座支架的滑槽111內(nèi)。前擋桿14鉸連在帶齒條的滑塊13的前端并可從車輪的前方抱住車輪5。后擋桿15連接在后擋桿撐架12的后端并可從車輪的后方抱住車輪5。壓桿組件16包括一級壓桿161、二級壓桿162和三級壓桿163,一級壓桿161的一端與帶齒條的滑塊13的側(cè)面鉸接相連,另一端鉸連在二級壓桿162的中部;二級壓桿162的一端鉸連在底座支架11的側(cè)面,另一端與三級壓桿163的一端鉸接相連,三級壓桿163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在使用時,壓桿組件16可從車輪的側(cè)面抵住車輪5。三個滾輪17中的兩個輪分別安裝在底座支架11的兩端,另一個安裝在后擋桿撐架12的后端。方便整個車罩的移動。
參見圖9,配合參見圖10、圖11、圖12。本實用新型中的兩支撐機構(gòu)2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下支撐桿21、上支撐桿22、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23、斜支撐桿24、滑桿25和齒輪連接座26。下支撐桿21下端設有扇齒輪211,上端設有連接座212,下支撐桿的下端鉸連在底座支架11上并通過其扇齒輪211與帶齒條的滑塊13嚙合相連(配合參見圖6),下支撐桿21的上端通過其連接座212與齒輪連接座26鉸接相連。上支撐桿22的下端設有齒輪221,桿體上設有滑桿滑槽222和懸臂桿滑槽223,上支撐桿22的下端鉸連在齒輪連接座26上,上端分別與兩懸臂桿38、30和懸臂橫桿4鉸連。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23設置在上支撐桿22上,包括兩滑輪231、一鋼絲繩圈232、一滑桿滑塊233和一懸臂桿滑塊234,兩滑輪231分別固定在上支撐桿22的上部和下部,鋼絲繩圈232卷繞在兩滑輪231上,鋼絲繩圈232的兩側(cè)分別穿過滑桿滑槽222和懸臂桿滑槽223,滑桿滑塊233固定在穿過滑桿滑槽的鋼絲繩上,懸臂桿滑塊234固定在穿過懸臂桿滑槽的鋼絲繩上。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23還可以包括一導向輪235,該導向輪235連接在懸臂桿滑塊234的內(nèi)端并與第十懸臂桿30鉸連。斜支撐桿24的上端設有齒輪241,斜支撐桿的上端鉸連在齒輪連接座26上并通過其齒輪與上支撐桿22嚙合傳動相連,另一端為自由端可觸地?;瑮U25的一端鉸連在斜支撐桿24的中部,另一端鉸連在滑桿滑塊233上。齒輪連接座26包括底板、兩側(cè)板和鎖緊塊261,底板的一端設有軸孔供齒輪連接座與下支撐桿鉸連,兩側(cè)板上分別設有兩軸孔供齒輪連接座與上支撐桿、斜支撐桿鉸連,鎖緊塊261設置在底板的另一端并活動連接在兩側(cè)板之間可向內(nèi)外作伸縮移動,鎖緊塊的外端向下延伸一鎖勾2611,在下支撐桿21上端的連接座212上設有與上述鎖勾適配的鎖塊2121,齒輪連接座26與下支撐桿21上端的連接座212并合時,可通過其鎖勾2611與鎖塊2121的配合使齒輪連接座26與下支撐桿21形成鎖扣。當需要收攏時,則可通過將鎖勾2611脫離鎖塊2121,使上支撐桿22、斜支撐桿24連同齒輪連接座26一起繞齒輪連接座26與下支撐桿21的鉸連處旋轉(zhuǎn)疊合。
參見圖5,配合參見圖10、圖12。本實用新型中的兩懸臂機構(gòu)3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第一懸臂桿31、第二懸臂桿32、第三懸臂桿33、第四懸臂桿34、第五懸臂桿35、第六懸臂桿36、第七懸臂桿37、第八懸臂桿38、第九懸臂桿39和第十懸臂桿30。其中,第一懸臂桿31、第二懸臂桿32、第三懸臂桿33、第四懸臂桿34和第六懸臂桿36順序鉸接相連,第一懸臂桿31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可觸地,第六懸臂桿36的另一端鉸連在第七懸臂桿37的桿體上;第八懸臂桿38的一端鉸連在懸臂桿滑塊234的外端,另一端鉸連在第四懸臂桿34的桿體上;第十懸臂桿30的一端鉸連在懸臂桿滑塊234的內(nèi)端,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五懸臂桿35的一端鉸連在第四懸臂桿34的桿體上,另一端端鉸連在第八懸臂桿38的桿體上;第七懸臂桿37的一端鉸連在第八懸臂桿38的中部,另一端鉸連在上支撐桿22的頂部,第九懸臂桿39的一端鉸連在第十懸臂桿30的中部,另一端鉸連在上支撐桿22的頂部。第五懸臂桿35在與第四懸臂桿34鉸連的一端設有折線段,該折線段的長度與第五懸臂桿35與第八懸臂桿38的鉸連點至第八懸臂桿38與第四懸臂桿34的鉸連點之間的距離相適配。
本實用新型的折疊過程可結(jié)合圖5、圖9、圖13、圖14、圖15說明如下將斜支撐桿24向上轉(zhuǎn)動,固定在斜支撐桿24上端的齒輪241帶動與其相嚙合的固定在上支撐桿22底端的齒輪221轉(zhuǎn)動,最終使上支撐桿22與斜支撐桿24重合如圖11所示。當上支撐桿22與斜支撐桿24相向運動時,使一端固定在斜支撐桿24上,另一端與滑塊233連接的滑桿25產(chǎn)生運動,使滑塊233在上支撐桿22的滑桿滑槽222中產(chǎn)生上下運動。并使固定在滑塊233上的鋼絲繩232產(chǎn)生運動,鋼絲繩232的運動又帶動固定在其上的滑塊234在上支撐桿22的懸臂桿滑槽223中產(chǎn)生上下運動。從而帶動固定在滑塊234兩端的懸臂桿38和30桿做上下運動,并使懸臂桿33-30同步做收放運動。
當斜支撐桿24和上支撐桿22運動至重疊時,懸臂桿31-30全部收縮至與斜支撐桿24和上支撐桿22重疊,如圖14、圖15所示。反之,當斜支撐桿24和上支撐桿22作背向運動時,則將懸臂桿31-30展開如圖4、圖5所示。
當斜支撐桿24和上支撐桿22相碰時,懸臂桿31-30也收攏到斜支撐桿24和上支撐桿22處,如圖14所示。這時我們打開上支撐桿22與下支撐桿21中間的連接卡塊261(參見圖11),然后向左推下支撐桿21,使下支撐桿21底部的扇齒輪211(參見圖7)向右旋轉(zhuǎn),從而帶動底座組件上的帶齒條的滑塊13向右滑動,使后擋桿14松開,也使壓桿組件16中的一級壓桿161的一端向右移動,從而帶動二級壓桿162的一端向右運動,進而帶動三級壓桿163收回撤出抵壓。進而可使整個底座組件脫離與輪胎5的接觸。然后再向右推下支撐桿21,使斜支撐桿24、上支撐桿22和下支撐桿21重疊,并與底座組件一起折疊并攏。拆下懸臂橫桿4,即可將整個車罩收放于汽車行李箱內(nèi)。
當然,本技術(shù)領域中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zhì)精神范圍內(nèi),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汽車罩,包括面罩與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架包括兩底座組件、兩支撐機構(gòu)、兩懸臂機構(gòu)和一懸臂橫桿;所述的兩底座組件、兩支撐機構(gòu)和兩懸臂機構(gòu)分成兩組分別設置在汽車的兩側(cè),通過懸臂橫桿連接成整體;其中,支撐機構(gòu)的下端與底座組件可轉(zhuǎn)動相連,懸臂機構(gòu)與支撐機構(gòu)的上端可轉(zhuǎn)動相連并沿汽車的長度方向延伸分布;所述的懸臂橫桿連接在兩支撐機構(gòu)的上端;所述的兩組底座組件、支撐機構(gòu)、懸臂機構(gòu)可分別收縮折疊在一起。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底座組件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底座支架、后擋桿撐架、帶齒條的滑塊、前擋桿、后擋桿和壓桿組件;所述的底座支架上設有滑槽;所述的后擋桿撐架連接在底座支架的后端;所述的帶齒條的滑塊嵌裝在底座支架的滑槽內(nèi);所述的前擋桿鉸連在帶齒條的滑塊的前端并可從車輪的前方抱住車輪;所述的后擋桿連接在后擋桿撐架的后端并可從車輪的后方抱住車輪;所述的壓桿組件連接在帶齒條的滑塊的中部并可從車輪的側(cè)面抵住車輪。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組件還包括三個滾輪,其中兩個滾輪分別安裝在底座支架的兩端,另一個滾輪安裝在后擋桿撐架的后端。
4.如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桿組件包括一級壓桿、二級壓桿和三級壓桿,一級壓桿的一端與帶齒條的滑塊鉸接相連,另一端鉸連在二級壓桿的中部;二級壓桿的一端鉸連在底座支架上,另一端與三級壓桿的一端鉸接相連,三級壓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并可從車輪的側(cè)面抵住車輪。
5.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支撐機構(gòu)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下支撐桿、上支撐桿、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斜支撐桿、滑桿和齒輪連接座;所述的下支撐桿下端設有扇齒輪,上端設有連接座,下支撐桿的下端鉸連在底座支架上并通過其扇齒輪與帶齒條的滑塊嚙合相連,下支撐桿的上端通過其連接座與齒輪連接座鉸接相連;所述的上支撐桿的下端設有齒輪,桿體上設有滑桿滑槽和懸臂桿滑槽,上支撐桿的下端鉸連在齒輪連接座上,上端分別與懸臂機構(gòu)和懸臂橫桿鉸連;所述的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包括兩滑輪、一鋼絲繩圈、一滑桿滑塊和一懸臂桿滑塊,兩滑輪分別固定在上支撐桿的上部和下部,鋼絲繩圈卷繞在兩滑輪上,鋼絲繩圈的兩側(cè)分別穿過滑桿滑槽和懸臂桿滑槽,滑桿滑塊固定在穿過滑桿滑槽的鋼絲繩上,懸臂桿滑塊固定在穿過懸臂桿滑槽的鋼絲繩上;所述的斜支撐桿的上端設有齒輪,斜支撐桿的上端鉸連在齒輪連接座上并通過其齒輪與上支撐桿嚙合傳動相連,另一端為自由端可觸地;所述的滑桿的一端鉸連在斜支撐桿的中部,另一端鉸連在滑桿滑塊上。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連接座包括底板、兩側(cè)板和鎖緊塊,底板的一端設有軸孔供齒輪連接座與下支撐桿鉸連,兩側(cè)板上分別設有兩軸孔供齒輪連接座與上支撐桿、斜支撐桿鉸連,鎖緊塊設置在底板的另一端并活動連接在兩側(cè)板之間可向內(nèi)外作伸縮移動,鎖緊塊的外端向下延伸一鎖勾,所述的下支撐桿上端的連接座上設有與上述鎖勾適配的鎖塊,齒輪連接座與下支撐桿上端的連接座并合時,可通過其鎖勾與下支撐桿形成鎖扣。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懸臂機構(gòu)結(jié)構(gòu)對稱相同,各包括第一懸臂桿、第二懸臂桿、第三懸臂桿、第四懸臂桿、第五懸臂桿、第六懸臂桿、第七懸臂桿、第八懸臂桿、第九懸臂桿和第十懸臂桿;其中,第一懸臂桿、第二懸臂桿、第三懸臂桿、第四懸臂桿和第六懸臂桿順序鉸接相連,第一懸臂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可觸地,第六懸臂桿的另一端鉸連在第七懸臂桿上;第八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懸臂桿滑塊的外端,另一端鉸連在第四懸臂桿上;第十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懸臂桿滑塊的內(nèi)端,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五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第四懸臂桿上,另一端端鉸連在第八懸臂桿上;第七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第八懸臂桿中部,另一端鉸連在上支撐桿頂部,第九懸臂桿的一端鉸連在第十懸臂桿中部,另一端鉸連在上支撐桿頂部。
8.如權(quán)利要求5或7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放聯(lián)動機構(gòu)還包括一導向輪,該導向輪連接在懸臂桿滑塊的內(nèi)端并與第十懸臂桿鉸連。
9.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便攜式汽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懸臂桿在與第四懸臂桿鉸連的一端設有折線段,該折線段的長度與第五懸臂桿和第八懸臂桿的鉸連點至第八懸臂桿和第四懸臂桿的鉸連點之間的距離相適配。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式汽車罩,包括面罩與罩架,其罩架包括兩底座組件、兩支撐機構(gòu)、兩懸臂機構(gòu)和一懸臂橫桿,兩底座組件、兩支撐機構(gòu)和兩懸臂機構(gòu)分成兩組分別設置在汽車的兩側(cè),通過懸臂橫桿連接成整體。支撐機構(gòu)的下端與底座組件可轉(zhuǎn)動相連,懸臂機構(gòu)與支撐機構(gòu)的上端可轉(zhuǎn)動相連并沿汽車的長度方向延伸分布。兩組底座組件、支撐機構(gòu)、懸臂機構(gòu)可分別收縮折疊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具有防塵、防雨、冬天防霜、防霧、夏天防曬以及防劃痕的作用,可延長汽車的壽命。由于它收攏很容易,并可折疊成很小的體積收藏于汽車中,可以在任何地點取出使用,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
文檔編號B60J11/00GK2792846SQ20052004006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3月11日
發(fā)明者蔡寧躍 申請人:上海琴曼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