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氣化鐵路供電裝備接觸網(wǎng)零件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向制動棘輪補償裝置。
背景技術:
棘輪補償裝置主要用于電氣化鐵路接觸網(wǎng)以及城軌交通柔性懸掛下錨處補償調(diào)整線索張力。隨著高速鐵路的不斷發(fā)展,各項鐵路設備日漸成熟,對各種裝置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tǒng)棘輪補償裝置僅在接觸網(wǎng)線索端張力瞬間消失時具有斷線制動功能,可防止墜砣串墜落危及人身安全、損壞鐵路設備。而在線路運營過程中,墜砣端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補償力瞬間消失的情況,墜砣端補償力消失后,棘輪小輪補償繩全部被拉出,導致接觸網(wǎng)塌網(wǎng)并對錨段內(nèi)其他接觸網(wǎng)零件造成損壞,若有列車通過,甚至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向制動棘輪補償裝置,使得棘輪補償裝置在索端張力或墜砣端補償力瞬間消失時,均具有緊急制動的功能,防止墜砣跌落或接觸網(wǎng)塌網(wǎng),減小事故影響范圍。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雙向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包括:
棘輪本體(10),所述棘輪本體(10)上設有第一輪體(11)和數(shù)個第二輪體(12),第二輪體(12)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輪體(11)的兩側(cè),所述第一輪體(11)上繞設有鋼絲繩(18),所述鋼絲繩(18)遠離所述第一輪體(11)的一端為線索端(16),所述線索端(16)設有平衡輪(19)和與所述平衡輪(19)相連的承力索接觸線,所述第二輪體(12)上繞設有鋼絲繩(18),所述鋼絲繩(18)遠離所述第二輪體(12)的一端為補償端(17);
所述第一輪體(11)上設有沿所述第一輪體(11)輪緣的外圓周表面分布的第一棘齒(14),所述第一輪體(11)靠近所述第一輪體(11)輪緣處的側(cè)面周向設置第二棘齒(15);
制動裝置(20),所述制動裝置(20)與所述棘輪本體(10)相連,所述制動裝置(20)包括第一制動板(24)和第二制動板(25),所述第一制動板(24)和所述第二制動板(25)分別設于所述棘輪本體(10)一側(cè),且所述第一制動板(24)和所述第二制動板(25)位于所述棘輪本體(10)斷線脫落軌跡上,所述第一制動板(24)上設有第一制動齒(242),當所述線索端(16)鋼絲繩(18)斷線或所述承力索接觸線斷線后,所述第一制動齒(242)與所述第一棘齒(14)齒合,所述第二制動板(25)上設有第二制動齒(253),當所述補償端(17)鋼絲繩(18)斷線后,所述第二制動齒(253)與所述第二棘齒(15)齒合。
所述制動裝置(20)該包括:
棘輪制動架(21),所述棘輪制動架(21)設置于所述棘輪本體(10)旁側(cè);
框架連接板(22),所述框架連接板(22)的一端與所述棘輪本體(10)的棘輪軸(13)相連,所述框架連接板(22)的另一端與所述棘輪制動架(21)鉸接;
位于所述棘輪本體(10)一側(cè)的斜支撐板(23),所述斜支撐板(23)設置于所述棘輪制動架(21)的中部,所述第一制動板(24)固設于所述斜支撐板(23)上,所述第一制動齒(242)朝向所述棘輪本體(10),所述第二制動板(25)與所述斜支撐板(23)相連,且所述第二制動齒(253)朝向所述棘輪本體(10)。
所述第二制動板(25)設置于所述斜支撐板(23)底部,所述第二制動板(25)遠離所述棘輪本體(10)的一端與所述斜支撐板(23)轉(zhuǎn)接,且所述第二制動板(25)與所述斜支撐板(23)之間設有復位彈簧(26)。
所述斜支撐板(23)的上表面(231)傾斜設置,所述第一制動板(24)呈平板狀,所述第一制動板(24)組設于所述斜支撐板(23)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制動板(24)朝向所述棘輪本體(10)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制動板(24)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制動板(24)呈平板狀,所述第一制動板(24)傾斜設置,且所述第一制動板(24)朝向所述棘輪本體(10)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制動板(24)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制動板(25)包括一水平設置的平板,所述平板遠離所述棘輪本體(10)的一端設有連接部(251),所述平板靠近所述棘輪本體(10)的一端設置有U型切槽(252),所述平板朝向所述U型切槽(252)的寬度與所述第一輪體(11)的厚度適配,且所述U型切槽(252)兩側(cè)的所述平板端部設有所述第二制動齒(253)。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本發(fā)明的一種雙向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包括棘輪本體和制動裝置,棘輪本體上設有第一棘齒和第二棘齒,制動裝置包括第一制動板和第二制動,當線索端的鋼絲繩斷線時,棘輪本體逆時針旋轉(zhuǎn)并且下落,當下落位置至第一制動板的位置時,第一棘齒與第一制動板上的第一制動齒齒合,棘輪本體停止轉(zhuǎn)動和下落;當補償端的鋼絲繩斷線時,棘輪本體順時針旋轉(zhuǎn)并且下落,單向下落至第二制動板的位置時,第二棘齒與第二制動板上的第二制動齒齒合,棘輪本體停止轉(zhuǎn)動和下落,從而實現(xiàn)雙向制動,制動區(qū)域?qū)挘苿颖kU性高。
(2)本發(fā)明的一種雙向制動棘輪補償裝置的制動裝置中第二制動板和第二棘齒之間齒合制動,采用側(cè)面制動方式,解決了徑向制動存在的問題,制動更加安全可靠,故障修復時無須更換棘輪本體,運營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線索端斷線時的制動效果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補償端斷線時的制動效果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斷線制動塊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斷線制動塊的主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二斷線制動塊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二斷線制動塊的主視圖。
圖中:10-棘輪本體,11-第一輪體,12-第二輪體,13-棘輪軸,14-第一棘齒,15-第二棘齒,16-線索端,17-補償端,18-鋼絲繩,19-平衡輪,20-制動裝置,21-棘輪制動架,22-框架連接板,23-斜支撐板,231-上表面,24-第一制動板,241-腰孔,242-第一制動齒,25-第二制動板,251-連接部,252-切槽,253-第二制動齒,26-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雙向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棘輪本體10,棘輪本體10上制有第一輪體11和第二輪體12,第一輪體11的輪緣的外圓周表面設有導繩槽,導繩槽內(nèi)繞設鋼絲繩18,鋼絲繩18遠離第一輪體11的一端為線索端16,線索端16設有平衡輪19和與平衡輪19相連的承力索接觸線,導繩槽兩側(cè)的輪緣上設有第一棘輪14,第一棘輪14的突出方向沿第一輪體11的徑向朝外。第一輪體11靠近第一輪體11輪緣處的側(cè)面周向設置一圈第二棘齒15,第二棘齒15的突出方向沿第一輪體11的軸向朝外。
第二輪體12分別位于第一輪體11的兩側(cè),第二輪體12的直徑小于第一輪體11的直徑,第一輪體12與第一輪體11同軸設置,第二輪體12上繞設有鋼絲繩18,鋼絲繩18遠離第二輪體12的一端為補償端17,補償端17設有線夾。
制動裝置20包括:
第一制動板24,第一制動板24呈平板狀,第一制動板24上設有腰孔241,第一制動板24朝向棘輪本體10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制動齒242,第一制動齒242為第一制動板24端部的傾斜切口。
第二制動板25,第二制動板25包括一水平設置的平板,平板遠離棘輪本體10的一端設有連接部251,連接部251為圓筒狀套筒。平板靠近棘輪本體10的一端設置有U型切槽252,U型切槽252的寬度與第一輪體11的厚度適配,且U型切槽252兩側(cè)的平板端部設有第二制動齒253,第二制動齒253為第二制動板24端部的傾斜切口。
棘輪制動架21,棘輪制動架21設置于棘輪本體10一側(cè),棘輪制動架21的下端通過螺栓銷與棘輪底座相連。
框架連接板22,框架連接板22的一端與棘輪制動架21的上端旁側(cè)鉸接,框架連接板22的另一端與棘輪本體10的棘輪軸13相連。
位于棘輪本體10一側(cè)的斜支撐板23,斜支撐板23設置于棘輪制動架21的中部,第一制動板24通過螺栓固設于斜支撐板23的上表面231上,斜支撐板23的上表面231傾斜設置,第一制動板24與斜支撐板23的上表面231平行相連,且第一制動板24朝向棘輪本體10的一端高于第一制動板24的另一端。第二制動板25設于斜支撐板23的底部,且連接部251與斜支撐板23之間通過銷釘連接,第二制動板25可繞銷釘順時針旋轉(zhuǎn),第二制動板25與斜支撐板23底部之間設有復位彈簧26。
當線索端16鋼絲繩18斷線或承力索接觸線斷線后,棘輪本體10逆時針旋轉(zhuǎn)下落,第一制動齒242與第一棘齒14齒合;當補償端17鋼絲繩18斷線后,棘輪本體10順時針旋轉(zhuǎn)下落,第二制動齒253與第二棘齒15齒合。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nèi)容屬于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