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助爬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拆裝的車輪爬坑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轎車越來越普及,特別是SUV越野車很受歡迎,很多人喜歡越野,而越野時常常會有很多坑,越野車爬坑較困難。傳統(tǒng)的方法是找大一點的石頭或磚頭等墊在輪胎前面,使其爬出來,但是這種方法局限性強,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推廣。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fā)明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爬坑容易、拆裝方便的可拆裝的車輪爬坑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拆裝的車輪爬坑裝置,其包括延伸外輪、支撐桿、連桿、附桿、支撐桿固定機構、附桿固定機構,所述延伸外輪固定安裝于支撐桿一端,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與附桿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連桿兩端分別與支撐桿、附桿通過螺釘固定連接組成一個三角形結構,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所述附桿固定機構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與支撐桿連接,所述附桿固定機構與附桿連接。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包括第一上壓板、第一下壓板、第一轉軸座,所述第一上壓板、第一下壓板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所述第一轉軸座一端套設于支撐桿外,所述第一轉軸座另一端與第一上壓板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附桿固定機構包括第二上壓板、第二下壓板、第二轉軸座,所述第二上壓板、第二下壓板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所述第二轉軸座一端套設于附桿外,所述第二轉軸座另一端與第二上壓板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支撐桿另一端設有調節(jié)螺孔,所述附桿一端設有調節(jié)螺孔。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延伸外輪與支撐桿一端連接處設有調節(jié)螺孔。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延伸外輪表面設有2至8個凸起。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還包括墊塊,所述墊塊固定安裝于第一上壓板上。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凸起的數量為3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采用支撐桿、連桿、附桿用螺釘組裝成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形結構來支撐延伸外輪,支撐桿通過支撐桿固定機構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附桿通過附桿固定機構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車輪轉動帶動延伸外輪一起轉動,使延伸外輪支撐著地從而使車輪爬出坑。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爬坑容易、拆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立體展開示意圖。
圖中各部件名稱如下:
1—延伸外輪;
11—凸起;
2—支撐桿;
3—連桿;
4—附桿;
5—支撐桿固定機構;
51—第一上壓板;
52—第一下壓板;
53—第一轉軸座;
54—墊塊;
6—附桿固定機構;
61—第二上壓板;
62—第二下壓板;
63—第二轉軸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一種可拆裝的車輪爬坑裝置,其包括延伸外輪1、支撐桿2、連桿3、附桿4、支撐桿固定機構5、附桿固定機構6,所述延伸外輪1通過螺釘固定安裝于支撐桿2一端,所述支撐桿2另一端與附桿4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連桿3兩端分別與支撐桿2、附桿4通過螺釘固定連接組成一個三角形結構,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5通過螺釘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所述附桿固定機構6通過螺釘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5與支撐桿2連接,所述附桿固定機構6與附桿4連接。
具體地,如圖1及圖2所示,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5包括第一上壓板51、第一下壓板52、第一轉軸座53,所述第一上壓板51、第一下壓板52 通過兩個螺釘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所述第一轉軸座53一端套設于支撐桿2外,所述第一轉軸座53另一端與第一上壓板51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固定機構5還包括墊塊54,所述墊塊54固定安裝于第一上壓板51上,起到加強第一上壓板51的作用,防止受力變形。所述附桿固定機構6包括第二上壓板61、第二下壓板62、第二轉軸座63,所述第二上壓板61、第二下壓板62通過兩個螺釘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所述第二轉軸座63一端套設于附桿4外,所述第二轉軸座63另一端與第二上壓板61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2另一端設有調節(jié)螺孔,所述附桿4一端設有調節(jié)螺孔。所述延伸外輪1與支撐桿2一端連接處設有調節(jié)螺孔。所述延伸外輪1表面設有2至8個凸起11,本發(fā)明的凸起11的數量為3個,增加延伸外輪1的摩擦力。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時,將支撐桿2、連桿3、附桿4用螺釘組裝成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形結構,延伸外輪1與支撐桿2一端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并通過調節(jié)螺孔位置調節(jié)延伸外輪1伸出的長度,支撐桿2通過支撐桿固定機構5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附桿4通過附桿固定機構6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車輪轉動帶動延伸外輪1一起轉動,使延伸外輪1支撐著地從而使車輪爬出坑;使用完后,拆下固定第一上壓板51和第一下壓板52的螺釘、固定第二上壓板61和第二下壓板62 的螺釘即可。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采用支撐桿2、連桿3、附桿4用螺釘組裝成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形結構來支撐延伸外輪1,支撐桿2通過支撐桿固定機構5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其中一個輪轂上,附桿4通過附桿固定機構6固定安裝于車輪的另一個輪轂上,車輪轉動帶動延伸外輪1一起轉動,使延伸外輪1支撐著地從而使車輪爬出坑。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爬坑容易、拆裝方便。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