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的制作方法
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是關于鐵路交通運輸方面的發(fā)明,即列車在運行中既不停車也不減速而又能簡單快捷且安全換乘旅客的發(fā)明。
本發(fā)明打破了人們傳統(tǒng)的思維,即旅客要上下車就必須停車的一貫模式。現(xiàn)在本發(fā)明卻能夠簡單安全的解決這一重大問題,為提高鐵路運輸效率,節(jié)約人們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新的設計方案。
就目前鐵路運輸而言,列車的運載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價格低而成為人們的首選交通工具,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時間的緊迫感也日益加強,為了適應新時代發(fā)展要求,列車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也日益顯露。列車為了更好的為人們服務,現(xiàn)在就必須采用新的科技設計來解決并完善其存在的不足。目前列車主要有快車和慢車之分,快車雖然比較節(jié)約時間,但卻在較小的站點不能換乘旅客;而慢車雖然方便人們在各大小站點換乘,但卻又浪費很多時間,不論快車還是慢車,且停車時間短,造成上下旅客時間緊張倉促,容易形成擁擠現(xiàn)象,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況且又因列車每次到站要提前剎車既要浪費時間,且對制動系統(tǒng)造成不良影響。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本發(fā)明卻能夠很好地彌補上述的不足,非常巧妙地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解決了人們能在各大小車站既不停車又不減速從容且安全換乘的問題。并且能夠節(jié)約時間,還能提高鐵路的利用率。
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設計方案為要在每列列車的中部設置一節(jié)或二節(jié)(具體根據各車站旅客量而定)活動式車廂,活動車廂的兩側也如列車一樣設有車輪,并在列車與活動車廂相結合處設置一個比該列車最高部位略高一點的支柱(作用是當活動車廂略高于列車時由其支柱傳遞作用力),車站也相應地設有同樣的活動車廂。當列車快要進入某一站之前(假設提前一刻鐘),就通知各位要下車的旅客,讓他們全部集中到列車中部的活動車廂,以便等候下車。而該站候車的旅客也采取同樣的方法讓所有要乘該列車的乘客提前進入設置在該站的活動車廂,這樣提前做好上下車的準備工作,而讓旅客從容且安全換乘。那么現(xiàn)在怎樣使列車上的活動車廂與車站的活動車廂既簡單快捷而又安金替換呢?現(xiàn)在我們需要設計一種新的鐵軌,現(xiàn)有二種設計方案①我們在原有鐵軌的上方增設一對新的輔助鐵軌,輔助鐵軌設計為中間高,頭尾低。當列車在原鐵軌上運行恰好通過該輔助鐵軌時,列車上的活動車廂就會滑入該輔助鐵軌,隨著列車的運行,活動車廂也隨著該輔助鐵軌上升而逐漸脫離該列車而車站的活動車廂在列車快要進站時,通過外力使該活動車廂在輔助鐵軌上作加速運動,使其達到或略小于該車的速度,當該列車通過時,在適當位置列車上的支柱就會推著活動車廂前行,這時活動車廂會隨著該輔助鐵軌作下降運動。逐漸地活動車廂就與該列車完全結合在一起,這樣就順利的完成了活動車廂的替換而列車繼續(xù)前行。
②我們將原有鐵軌進行改造,讓原來呈水平的鐵軌使它的中部低于兩頭,又在其上方增設一對呈水平狀的鐵軌。當列車運行到該輔助鐵軌處時,活動車廂將滑入上方的輔助鐵軌,列車隨著改造后的鐵軌作下降運動,逐漸使其上部的活動車廂脫離。而車站的活動車廂,在列車進站前讓它在外力作用下作加速運動直其速度接近或略小于該列車的速度,該列車通過時,在適當位置列車上的支柱就會推著該活動車廂向前運動,由于列車開始下降后,又要隨其鐵軌作上升運動,逐漸地該活動車廂就與該列車完全結合在一起了,這樣就非常順利的完成了活動車廂的替換而列車繼續(xù)前行。
這二種設計方案都是通過列車或活動車廂在豎直方向作升降運動而使其脫離和結合,這樣就達到了快捷且安全替換的目的了。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
下面我們來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如上所述按要求設置有活動車廂的列車(圖中a表示為支柱)圖2—圖9為方案1的附10—圖17為方案2的附圖現(xiàn)在我們以列車是從左至右運行為例,列車上的活動車廂為甲,車站的活動車廂為乙。
方案1我們要在車站原有鐵軌的上方增設一對中間高,頭尾低的輔助鐵軌,如圖2。(上方為增設的輔助鐵軌,下方為原有鐵軌)當列車進入該站時,如果活動車廂甲剛接觸到A點時。車廂甲兩側車輪將滑入該輔助鐵軌,如圖2。而車在運行,那么車廂甲在AB段將隨其坡度作上升運動,如圖4。當車廂甲進入BC段時,這時車廂甲與該車作平行移動,而此時車廂甲仍受到該車的牽引力繼續(xù)前行,車廂甲此時已上升到將要與該車脫離而又并未脫離的位置,即車廂甲已略高于該車的最高處,而此時要受到支柱a對它的作用力,如圖5。當車廂甲經過CD段時,其又作上升運動,當車廂甲完金進入DD’段時,那么這時車廂甲已完金脫離該車。車廂在失去列車牽引力后受阻力作用將作減速運動至停止,如圖6。這樣就完成了脫離活動車廂甲的過程了。
現(xiàn)在再說明該站的活動車廂乙與該車相結合的工作過程當該車快要進站時,車廂乙就在外力作用下作加速運動直至其速度接近或略小于該列車的速度,當列車通過C’B’段時,那么這時恰好列車頂部的支柱a就推著車廂乙與列車作同速前行,如圖7。當車廂乙運行到B’A’段時,車廂乙又沿著其坡度作下降運動,如圖8。當車廂乙完全通過A’點時,車廂乙則滑出了該輔助鐵軌而與該車完全結合在一起而繼續(xù)前行,如圖9。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出此時列車上的活動車廂已由甲換成了乙。這時已非常安全順利且簡單快捷的完成了換乘旅客的工作了。
方案2我們要在上下旅客的位置將原來的鐵軌改造成中間比兩頭低適當高度,并又在其上方增設一對水平的輔助鐵軌,如圖10。
當列車進入該站時,如果活動車廂甲到達A點時,這時車廂甲將滑入其上方的輔助鐵軌,如圖11。而車在運行過程中會隨著AB的坡度而作下降運動,如圖12。當列車設置活動車廂甲的部位進入BC段時,這時車廂甲與該車作平行移動,而此時車廂甲仍受到該車的牽引力繼續(xù)前行,列車此時已下降到了將要與車廂甲脫離而又并未脫離的狀態(tài),即車廂甲略高于該車的最高部位,此時受到支柱a對它的作用力,如圖13。設置活動車廂的部位又隨CD下降并運行到DD’段時,這時車廂甲則與該列車完全脫離,車廂甲在失去牽引力作用后到阻力作用將作減速運動直至停止,如圖14,這樣就完成了脫離活動車廂的過程了。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說明該站的活動車廂乙與該車相結合的過程。
當該車快要進站時,車廂乙就提前在外力作用下作加速運動,并使它恰好在C’B’段上方時,那么恰好這時列車頂部的支柱a就推著車廂乙與該車作同速運動,如圖15。當列車設置活動車廂的部位進入B’A’段時,這時該車又隨B’A’作上升運動,如圖16。當設置活動車廂的部位完全通過A’點時,車廂乙已滑出了輔助鐵軌而與該車結合在一起了。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此時該車上的活動車廂已由甲換成了乙,如圖17。這時已非常安全順利而又簡單快捷的完成了換乘旅客的工作了。
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可廣泛應用于列車的旅客運輸,如果這一發(fā)明能夠得到推廣和應用,必將為鐵路運輸帶來新的變革,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創(chuàng)造更大的社會效益,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造福于整個全人類。
權利要求
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是利用現(xiàn)有列車和鐵軌,并按本發(fā)明設計要求設置的活動車廂和輔助鐵軌而完成換乘旅客的工作。其特征是列車在通過各站點時,列車上的活動車廂和車站相應預設的活動車廂通過輔助鐵軌的升降運動來完成替換的。
全文摘要
列車運行中換乘旅客的發(fā)明是關于鐵路交通運輸方面的發(fā)明,它解決了列車在既不停車也不減速的情況下而又能簡單快捷且安全順利的換乘旅客,它依靠列車上設置的活動車廂與預先設置在該站相應的活動車廂通過輔助鐵軌作升降運動而達到順利替換的全部過程。本發(fā)明可廣泛應用于列車旅客運輸方面,可以提高鐵路運輸效率,并為人們節(jié)約時間,還能提供一個寬松的換乘時間,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文檔編號B61K1/00GK1342576SQ01133580
公開日2002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何亞甫 申請人:何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