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輪摩托車前減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上的部件,特別是一種機動車的減震。
背景技術:
目前的兩輪摩托車、三輪摩托車(包括正三輪,偏三輪,農用三輪摩托車)上采用的前減震器,用兩筒減震器和機械減震器結構,由于現(xiàn)在三輪摩托車的載荷增加,兩筒減震器的承載力則未變,在使用時,由于載荷增加,前減震的承載力相對較小,使減震效果較差,減震長期在超載荷下使用,會縮短壽命,在三輪摩托車轉彎時,還容易發(fā)生側翻,引起安全事故。機械式減震器使用相對減少,其主要是不能適用現(xiàn)代摩托車高要求,而且前輪胎不斷在加寬、裝載加重,致使摩托車行駛起來不穩(wěn)定,舒適性差,容易疲勞。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強度高和使用壽命長的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它采用四個減震立柱,不但可以提高前減震的承載能力,還能提高減震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它包括方向管、筒式減震立柱及支撐板,其中,方向管固定在支撐板的上端面的前端,筒式減震立柱為兩根,它們固定在支撐板的下端面,且相互對稱的位于方向管的兩側,兩筒式減震立柱的下端均設置有相通的孔,其特征在于在筒式減震立柱后側的支撐板的下端面設置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副筒式減震立柱,在副筒式減震立柱的下端設置有搭在筒式減震立柱上的連接塊,在連接塊上設置有與筒式減震立柱上的孔相對應的安裝孔。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輪軸穿過連接塊上安裝孔及筒式減震立柱下端的孔, 將減震安裝在三輪摩托車前輪的兩側,由于增加了副筒式減震立柱使減震的整體的強度增加,及承載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當三輪摩托車的載荷增加時也能承載,延長了使用壽命, 還能保持整車的平穩(wěn)性,提高了減震效果,由于安裝了四個減震立柱,使支撐板的面積增加,強度得到提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強度高、舒適性好和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它采用四個減震立柱,不但可以提高前減震的承載能力,還能提高減震效果,在三輪摩托車轉彎時,還能避免發(fā)生側翻,提高了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第一種左視圖。圖3為圖1的第二種左視圖。圖4為圖2中副筒式減震立柱的拉伸示意圖。圖中1.方向管;2.筒式減震立柱;3.支撐板;4.孔;5.副筒式減震立柱;6.連接塊;7.安裝孔;8.減震彈簧;9.加強塊;10.減震膠套;11.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3、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方向管1、筒式減震立柱2及支撐板3,其中, 方向管1固定在支撐板3的上端面的前端,筒式減震立柱2為兩根,它們固定在支撐板3的下端面,且相互對稱的位于方向管1的兩側,兩筒式減震立柱2的下端均設置有相通的孔4, 其特征在于在筒式減震立柱2后側的支撐板3的下端面設置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副筒式減震立柱5,在副筒式減震立柱5的下端設置有搭在筒式減震立柱2上的連接塊6,在連接塊 6上設置有與筒式減震立柱上的孔相對應的安裝孔7。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輪軸穿過連接塊6上安裝孔7及筒式減震立柱2下端的孔4,將減震安裝在三輪摩托車前輪的兩側,由于增加了副筒式減震立柱使減震的整體的強度增加,及承載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當三輪摩托車的載荷增加時也能承載,延長了使用壽命,還能保持整車的平穩(wěn)性,提高了減震效果,由于安裝了四個減震立柱,使支撐板的面積增加,強度得到提高。同側的兩支減震立柱5之間的下端與連接塊6用螺栓方式連接, 給機車在組裝和維修、更換零件帶來便捷。本實用新型中的副筒式減震立柱5是可以伸縮的,便于安裝、更換減震彈簧,安裝時,松開連接塊6,拉動連接塊就可將副筒式減震立柱5 拉伸,再套上彈減震簧或其它部件,安裝完后,在壓縮副筒式減震立柱5,連接副筒式減震立柱5上的連接塊6搭在筒式減震立柱2上,通過螺栓穿過安裝孔7將兩支減震立柱固定在一起。如圖1、3、4所示,為了減加減震效果,在筒式減震立柱2上設置有減震彈簧8。如圖3所示,在副筒式減震立柱5上可以設置減震彈簧8。如圖2、4所示,在副筒式減震立柱 5上也可以設置減震膠套10。如圖1、2、3、4所示,為了使互換性更強,筒式減震立柱2、副筒式減震立柱5均通過螺栓11安裝在支撐板3上。如圖1、2、3、4所示,在支撐板3的下方設置有加強塊9,該加強塊均與方向管1的下端、筒式減震立柱2的上端及副筒式減震立柱5的上端相連接。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多力合成支撐同時均衡地受力原理,將前輪軸孔安裝在四支減震立柱下端中間位置,使機車前部的重力均衡地集中在這個點上,故機車在行駛過程中所有來至各種路面、各種大小不同程度的力和來至前方的沖擊力,都得到了均衡的釋放,從而成倍的增加了其抗疲勞性。進而使各種機動車在行駛中更加平穩(wěn)、可靠性和舒適性更好。
權利要求1.一種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包括方向管(1)、筒式減震立柱(2)及支撐板(3),其中,方向管(1)固定在支撐板(3)的上端面的前端,筒式減震立柱(2)為兩根,它們固定在支撐板 (3)的下端面,且相互對稱的位于方向管(1)的兩側,兩筒式減震立柱(2)的下端均設置有相通的孔(4),其特征在于在筒式減震立柱(2)后側的支撐板(3)的下端面設置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副筒式減震立柱(5),在副筒式減震立柱(5)的下端設置有搭在筒式減震立柱(2) 上的連接塊(6),在連接塊(6)上設置有與筒式減震立柱上的孔相對應的安裝孔(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其特征在于在筒式減震立柱(2)上設置有減震彈簧(8)。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其特征在于在副筒式減震立柱(5)上設置有減震彈簧(8)。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其特征在于在副筒式減震立柱(5)上設置有減震膠套(10)。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其特征在于筒式減震立柱(2)、 副筒式減震立柱(5 )均通過螺栓(11)安裝在支撐板(3 )上。
6.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其特征在于在支撐板(3)的下方設置有加強塊(9),該加強塊均與方向管(1)的下端、筒式減震立柱(2)的上端及副筒式減震立柱(5)的上端相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三輪摩托車前減震,包括方向管、筒式減震立柱及支撐板,其中,方向管固定在支撐板的上端面的前端,筒式減震立柱為兩根,它們固定在支撐板的下端面,且相互對稱的位于方向管的兩側,兩筒式減震立柱的下端均設置有相通的孔,其特征在于在筒式減震立柱后側的支撐板的下端面設置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副筒式減震立柱,在副筒式減震立柱的下端設置有搭在筒式減震立柱上的連接塊,在連接塊上設置有與筒式減震立柱上的孔相對應的安裝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強度高、舒適性好和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它采用四個減震立柱,不但可以提高前減震的承載能力,還能提高減震效果,在三輪摩托車轉彎時,還能避免發(fā)生側翻,提高了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K25/08GK202063228SQ20102064946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胡繼東 申請人:胡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