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懸掛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車后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
車輛的懸掛系統(tǒng)是指由車身與輪胎間的支持系統(tǒng),是車輛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輪轂之間的傳力連接裝置的總稱,懸掛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身之間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撐力、制動力和驅動力等,并且緩和由不平路面?zhèn)鹘o車身的沖擊載荷,衰減由此引起的振動、保證乘員的舒適性、減少貨物和車輛本身的動載荷。目前市場上的電動車基本采用雙叉后懸掛,這種懸掛結構復雜,后車輪受損時拆卸非常麻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后懸掛裝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電動車后懸掛裝置,包括后懸掛臂、加強固定板、固定連接板、車架固定軸,所述車架固定軸為兩端設置有螺紋孔的圓柱體,所述后懸掛臂與所述加強固定板前段開設有與所述車架固定軸半徑相等的半圓形凹槽,所述后懸掛臂尾端為圓弧形,所述后懸掛臂尾端上方圓弧形前安裝有后剎車固定板, 所述車架固定軸與所述后懸掛臂、所述加強固定板通過匹配凹槽燒焊連接,所述固定連接板與所述后懸掛臂、所述加強固定板燒焊連接,所述固定連接板上偏離中心位置安裝有中心減震固件,所述后懸掛臂尾部開設有通孔,電機軸軸套安裝于通孔中。
進一步地,所述后懸掛臂靠近所述固定連接板處彎曲角度為α。
進一步地,所述彎曲角度168°<α<172°。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連接板成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固定板的長度小于所述后懸掛臂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后懸掛臂與加強固定板為矩形管鋼。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電動車后懸掛裝置安裝在車輪的一側,結構簡單美觀,提高了車輪拆卸的靈活性和正常駕駛的舒適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參照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動車后懸掛裝置,包括后懸掛臂1、加強固定板2、固定連接板3、車架固定軸4。車架固定軸4為一實心鋼圓柱體,兩端均開設有螺紋孔401,用于連接固定至車架,后懸掛臂1與加強固定板2前端均開設有與車架固定軸4半徑相同的半圓形凹槽,通過匹配凹槽與車架固定軸4燒焊固定,圓弧形固定連接板3通過燒焊固定連接后懸掛臂1與加強板2,確保車子的載重承受力與結構堅固。固定連接板3上偏離中心位置安裝有中心減震固件5,用于安裝減震彈簧,在行駛過程中緩沖地面顛簸。后懸掛臂1靠近固定連接板3處有一彎曲角度α,范圍是168°至172°之間,尾端為圓弧形狀,靠近尾端的上方安裝有后剎車固定板6,用于安裝剎車裝置,后懸掛臂1的尾部開設有通孔101,用于安裝電機軸軸套7。加強固定板2的長度小于后懸掛臂1的長度且兩者均為矩形管鋼。
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后懸掛裝置安裝在車輪的一側,結構簡單美觀,提高了車輪拆卸的靈活性和正常駕駛的舒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