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包裝體的口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一種口密封件。其主要用在具有此類復合包裝形狀的包裝方面,所述此類復合包裝用于盛裝液體、并由箔紙制成,而所述液體例如牛奶、果汁、各種軟飲料或者非食品類的常見液體。然而,所述密封件也可用于盛裝可自由流動的物品(例如砂糖、粗粒小麥粉或各種化學藥品)的復合包裝體上。所述箔紙由層壓材料制成,例如涂敷上塑料材料(比如聚乙烯)、和/或鋁的紙或紙板層。此類包裝的通常容積為20厘升到2升之間,以及更大。在將要熔接上述密封件的開口所處的復合包裝體的部位上穿出一個孔口,所述孔口與密封件的開口相適配,而所述開口隨后將被用于密封箔片密封。
背景技術:
由塑料制成的、將以此種方式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具有多種樣式。所述口密封件由一個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的底部件、以及一個通過合頁連接到所述底部件上的轉動式蓋部件構成。底部件具有一個繞著密封件的開口向上突起的環(huán)形凸緣。該凸緣在該底部件的前側形成一個傾倒口。以合頁連接到底部件后部上的蓋具有一個向下突的形狀。將蓋閉合時,所述向下突的形狀與底部件的凸緣的內側相吻合,并且扣入到凸緣內側,從而所述傾倒口被密封住。在初次開啟時,將蓋第一次轉開,即可在底部件向上突起的凸緣之中看到位于底部件的下面的、并且覆蓋在復合包裝體的穿孔孔口處的密封箔片。在孔口外側,口密封件的底部件的平坦底面被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從而意味著,默認地,要在復合包裝體上的一個即將放置上密封件的底部件的凸緣內側的部位上進行穿孔,并且在所述區(qū)域覆蓋上密封箔片。密封箔片可包含有鋁箔,其與復合包裝體內側上的包裝紙板層膠合在一起。然而,所述密封箔片還可包含有PE涂敷層,其通過高頻焊接方式熔接到包裝體紙板材料的內側上,從而覆蓋穿孔區(qū)域,在隨后的步驟中,還要將密封件熔接到穿孔區(qū)域上。當密封件第一次通過轉開其蓋而開啟時,將在密封件的底部件的向上突起凸緣的內側看到密封箔片,即鋁箔或PE箔。接著使用者用手指戳開該箔片,從而可經過由突出凸緣通過其在前部所形成的傾倒口形狀而構成的傾倒口,將復合包裝體中的內容物傾倒出來。
這些傳統的口密封件具有若干缺點。首先,密封件的傾倒口通常具有一個不利的形狀,從而由于毛細管作用,在傾倒后會有液體流到口的外側、并流到復合包裝體上。傾倒口的此種溢出現象非常麻煩,原因是復合包裝體的整個前側經常被弄臟。另外,傳統方案的另一個缺點為在最先轉開蓋之后,還必須額外地用手指按壓密封箔片以開啟密封體。再者,通常不能在突起凸緣內側的平齊開中將密封箔片齊整地除去。相反地,密封箔片在其中心區(qū)域的某處被撕開,接著又被部分地向下壓入包裝體的內部。這會導致兩側的邊緣殘損,殘損的邊緣向復合包裝體內部伸入,從而在傾倒時限制和阻礙內容物的順暢和均勻的流動。如果復合包裝體過于向著傾倒方向傾斜,則一般尺寸過小的底部件的開口會限制足夠的空氣流入到復合包裝體的內部。這會導致不必要的鼓泡現象,意即導致涌動式的不穩(wěn)定傾倒,從而妨礙將適當劑量倒入玻璃杯或茶杯中。另外,許多傳統密封件的蓋不能可靠地被支撐,當蓋開啟時,由于合頁處材料的張力作用,蓋會緩慢地再次轉動而閉合,從而阻礙傾倒流,除非是麻煩地特意用一只手使蓋保持處于部分開啟狀態(tài)。在許多情況下,需要用一只手拿住復合包裝體并傾倒,同時另一只手拿住其中將倒入內容物的例如玻璃杯。這就不可能有空閑的手來使蓋處于開啟狀態(tài)。另外,傳統口密封件幾乎沒有用戶友好的保證特性,所述保證特性用來保證初次開啟,即初次將密封件的頂部向上轉動。相關的某些方案則需要將保證條帶撕掉,這必須要用兩個手指抓取。通常這在實際情況下是難以做到的。例如,當使用者手上擦有乳霜或防曬霜時,由于使用者手上有油,使用者將難以撕掉保證條帶。而戴上手套將密封件開啟則更是不可能。最后,由于將蓋閉合之后密封件不夠緊密,所以重復閉合方面也差強人意。
發(fā)明內容
因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即必須將復合包裝體的密封件設計成首先能夠確保將覆蓋在傾倒口的整個寬度上的密封箔片絕對衛(wèi)生、齊整以及完全地除去,這進而可確保不會有鼓泡現象以及在連續(xù)的傾倒過程中,比較大的傾倒量也可順暢地進行。其次,在一個附加的實施例中,口密封件還應該具有一個安全的初次開啟保證,同時仍可確保密封件初次開啟的便易性。在一個附加的實施例中,還確保能夠可靠地支撐住蓋,并使其保持在開啟或閉合狀態(tài)。在另一個附加的實施例中,確保在傾倒時不會吸入溢出到傾倒口外側的液體。最后,還應確保在使用之后可緊密地重復閉合。
通過一種復合包裝體的口密封件,所述口密封件包含有一個底部件,其平整的底面被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由此上述主要功能將得以實現。所述口密封件具有一個環(huán)形的、向上突起的外伸件,所述外伸件的內部是通開的,并形成有一個傾倒口,另外所述口密封件還具有一個蓋,所述蓋連接到該底部件上,并可通過一個合頁轉動以開啟和密封住所述底部件。該傾倒口密封件的顯著特性在于所述蓋在開啟狀態(tài)時所具有的造型,所述造型在蓋上向上凸起,并且形成一個水平的頂面,當閉合時,所述頂面可形狀適配地裝入到由底部件的底面上的突起邊緣所圍住的開口,并且與該底面平齊,或者僅僅從底面向下突0.5毫米。
另外,次要功能將通過傾倒口密封件的附加的實施例得以全部實現,所述特附加的實施例將在相關的權利要求中進行描述。
附圖顯示了用于復合包裝體的該傾倒口密封件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不同視圖,該實施例可實現全部的必要功能。通過參考這些附圖,在以下的章節(jié)中將對傾倒口密封件進行詳細地描述,并對所述傾倒口密封件的功能進行描述和說明。
附圖1以立體圖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傾倒口蓋,附圖中所述蓋位于前部,而相應的底部件位于所述蓋之后。
附圖2以立體圖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傾倒口蓋,附圖中所述底部件位于前部,而相應的蓋位于所述底部件之后。
附圖3以立體圖顯示了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口蓋的一個等軸視圖,所述等軸視圖為從合頁的后部觀看。
附圖4以立體圖顯示了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口蓋的一個等軸視圖,所述等軸視圖為從前部的傾倒口處觀看。
附圖5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傾倒口蓋的一個從頂部方向看的視圖,附圖中繪有交線A-A。
附圖6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傾倒口蓋的一個沿著附圖5所示的沿A-A的剖視圖。
附圖7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傾倒口蓋的一個側視圖,即將附圖6中的視圖旋轉了180°。
附圖8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傾倒口蓋的從底部方向看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附圖1以立體圖顯示了傾倒口蓋。附圖中蓋1位于前部,底部件2位于其后。該底部件2由一個水平盤片3構成,在水平盤片3上模塑有一個向上突出的外伸件11,所述外伸件11具有一個凸緣4。在該底部件2的前側(即朝向附圖后部的一側)形成一個傾倒口5,并具有壁6,所述壁6以一個相對于盤片3的傾斜角度延伸。帶有凸緣4的外伸件11從合頁的一旁以相對于盤片3變化的高度上升,此種高度上升包括整個區(qū)域7,位于前部區(qū)域8的凸緣4則平行于盤片3獨自水平延伸,由此形成傾倒口的。因此,凸緣4在傾倒口5所處的區(qū)域8上高于另一個區(qū)域7。外伸件11在盤片3的高度方向上圍住一個開口9,附圖中所述開口區(qū)域9為“O”形,并已從盤片3上除去。該開口9的內邊緣為有利的鋸齒狀,所述齒牙向下伸出,如繪于附圖中的位于附圖底部的局部放大圖所示。齒牙39由多個三角形構成,其構成了三角齒形體的直立或稍微傾斜的前端,所述三角齒形體排列在盤片3的底面,并且從開口9處向外突出。這些三角齒形體后部逐漸變小,接著并入到水平盤片3上。其可按照這種方式排在盤片3的底面上即齒牙39的底部尖端與盤片3的底面平齊、或者這些齒稍微從水平盤片3的底面向下突出。由于每個三角齒形體具有尖銳的前端,并且尖端向下突出,這些齒牙有效地有助于撕扯,這點將在以下有關密封功能的描述中說明。外伸件11的底部邊緣的內側配有一個接近開口9并且平行于開口邊緣延伸的卡口32。傾倒口5的前凸緣10具有一個特殊的尖形,原因為外伸件11的水平或平直的上凸緣4與外伸件11的外壁以銳角并接在一起,如在其他附圖中所示。這個形狀尺寸確保在傾倒時不會因為毛細管作用以及塑料材料的粘著作用有液體被吸到口5的外側并沿著口的外側淌下,。在外伸件11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方形凹槽12位于盤片3的上面,其功能將在以下說明。在底部件2的后側,即對著觀圖者的一側,各模塑有一個凸輪13,所述凸輪13從盤片3上直立地向上突出,并且在其頂部具有一個半圓柱形的端部14。在底部件2的后端的所述凸輪13之間,是一個長方形的凹槽15,其從盤片3的頂面凹入,其后邊為一個突出的凸緣16。該凸緣的外邊緣與另一個凸緣18形成一個薄膜式合頁17,其與“L”形轉動式彎件(MOVING-ALONG)19連接。通過一個膠膜式合頁27,將該轉動式彎件19的另一端可轉動地接到蓋1上。由于轉動式彎件19的“L”形形狀,在附圖所示的開啟狀態(tài)中,蓋1處于一個比底部件2的盤片3較低的水平面上,注意傾倒口即為在所述開啟狀態(tài)下模塑而成。如果將蓋1繞著由第一個薄膜式合頁17所形成的合頁軸由所示位置轉動到底部件2上,則轉動式彎件19將平齊地位于長方形凹槽15中。在如附圖中所示的開啟狀態(tài)下用塑料將密封件注塑而成之后,轉動式彎件在兩個部件1和2接合之后牢固地與該凹槽15熔接。為使更加易于熔接,轉動式彎件19的支片上可具有一個凹道29,其可用于添加熔接材料。凹道29也可以為“S”形,或者是數個相鄰的凹道排在一起以構成可熔接材料,從而得到一個能夠承受張力的連接。薄膜式合頁17僅在制造過程中,當密封件的初次或一次性(ONE-OFF)閉合時起作用。對于隨后重復的開啟,則通過另一個薄膜式合頁,蓋1可通過另一個薄膜式合頁轉離或轉向底部件2,所述另一個薄膜式合頁即為薄膜式合頁27,“L”形轉動式彎件19連接到膠膜式合頁27上。附圖中由于蓋部件1轉離底部件2,從而可看到從底部向上看的蓋部件1,如同底部件2,蓋部件1也包含有一個水平盤片20,只是其稍微比盤片3窄。在該盤片20上,制有一個帶有側壁31的、向上突出的盆形凸起21,其大體垂直于盤片20。該凸起21具有一個這樣的高度,當將該凸起21轉動到外伸件11的開口9中時,所述高度與對應的、在底部件2上的外伸件11的高度相適配,該凸起21的頂面平行于底部件2的底面。在凸起21的側壁上模塑有一個卡口33,所述卡口33靠近、并且平行于凸起21向上突出的凸緣。當將蓋1閉合到底部件2上時,該卡口33扣入到外伸件11的內邊中,即在卡口32之下,從而將兩個部件1和2密封住??稍谂栊瓮蛊?1的底面上采用凹道28,凹道28將使得更加易于將凸起21與將裝配其上的所述密封件的復合包裝體的密封箔片熔接在一起。這些凹道28提供出可熔化的、用于熔接的添加材料。該凹道也可是用作相同目的的其它形狀,也可擴展為多個凹道,遍及整個凸起21的底面。在凸起21的前面,盤片20向前延伸出一個閂體22。通過一個垂直于盤片20的三角形筋23,該閂體與凸起21的外側連接從而得以加固。在盆形凸起的兩側,“L”形翼狀件24模塑在盤片20的底面上。這些翼狀件24較短的支片25具有這樣的尺寸,即將蓋1轉動到底部件2上時,其可適配地裝入到盤片3上的方形凹槽12中,在初次閉合之后,其與方形凹槽12熔接在一起。如附圖所示,支片25的底面可配有一條或多條凹道,這將使得更加易于將支片25與凹槽12熔接在一起。還要提到的是兩片閂片26,所述閂片26位于蓋1的合頁兩側,均朝著合頁方向延伸。由于在操作中轉動體的幾何體與位于蓋1上的合頁的轉軸27相連接,因而在轉開和轉合時,這些閂片26在底部件2上的凸輪13的半圓柱形頂端14上滑動。底部件2上的凸輪13具有一個這樣的高度,使得所述閂片26必須要稍微地彎曲才可在所述凸輪上滑動。因而,蓋1可一直保持開啟狀態(tài),即相對于底部件2,蓋1具有一個至少大約為90°的開啟角度。
在附圖2中,以立體圖方式將該口密封件顯示為處于開啟狀態(tài)(即模塑時的狀態(tài)),附圖中底部件2位于前方,蓋1位于其后。在該附圖中,可看到傾倒口5,更具體地,其從水平盤片3的前端向前突出。構成傾倒口5的壁35具有凹縫形狀并且延伸到位于其端部的銳邊10,從而具有防滴濺作用,并且在傾倒后不會有液體被吸到壁35的外側、以及不會有液體順著壁35的外側淌下。在通過注塑方法制出密封件之后,并初次且一次性地將密封件閉合之后,一旦轉動式彎件19與凹槽15熔接,并當蓋1繞著薄膜式合頁27的軸從底部件2上轉開和再次閉合到底部件2上時,彈性閂片26通過在所述凸輪13的半圓柱形頂端14上滑動,而與凸輪13相互作用。在通過注塑方法制出密封件之后,并且第一次且僅此一次將密封件轉動閉合時,蓋1上的兩個翼狀件24的支片25與密封件的底部件2盤片3上的凹槽12熔接。對于熔接,凹道30提供出添加的熔化材料。另外這些翼狀件24上的薄處36可當作斷裂點,從而具有保證特性。如果密封件在出廠時閉合,即以上述方法將蓋1與底部件2熔接,在第一次被消費者開啟時,只有斷開這些薄處36才可轉開蓋1,而所有三個熔接處則原封不動,因而薄膜式合頁27將在蓋1的開啟和閉合中起到作用。
附圖3以立體圖顯示了閉合狀態(tài)的口蓋的一個斜等軸視圖,所述等軸視圖為從閉合的合頁的后部看。附圖中蓋1轉動到底部件2上,并且在三個地方與底部件2熔接。一方面,蓋1上的轉動式彎件19的臥式支片與底部件2盤片3上的凹槽15熔接。另一方面,兩個翼狀件24的支片25與底部件2盤片3上的凹槽12熔接。在這個狀態(tài)下,口密封件即可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即通過將整個底面3熔接或粘合到復合包裝體的外側,同時盆形凸起21的底面與預先穿孔的復合包裝體的外面粘合、或與復合包裝材料上的露出的密封箔片熔接。凸起21的底面上的凹道28在該熔接過程中將起作用,提供出在熔接過程中被熔化的添加材料,并且所述添加材料緊密地與密封箔片熔合在一起。在這個狀態(tài)下,即兩個部件1和2轉動到一起,盆形凸起的頂面(附圖中是朝下的,看不到)與盤片3的底面平齊或稍微深一些。當其與盤片3的底面平齊時,則其將被膠合到復合包裝體的外側,事先已針對這個目的在該部位上對所述復合包裝體進行處理,即在紙材的一該域上進行預先穿孔。在將由凸起覆蓋的整個紙材區(qū)域上進行穿孔,從而形成了一個穿孔的紙材片,不過所述孔的紙材片仍留在其位置上,并且仍然牢固地與連續(xù)的密封箔片連接,所述密封箔片位于紙板的下面。將蓋1向上轉動時,該預先穿孔的紙材片被扯開,并且將處于穿孔區(qū)域的、熔接到所述紙材片上的密封箔片也一同撕開。尤其當開口9的邊緣配備有小而尖的齒牙39時,則將能夠可靠地在密封箔片上撕出一個輪廓齊整(DEFINED)的孔口,從而可形成一個齊整的傾倒孔口。在另一種情況中,凸起從盤片3的底面稍微向下突,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所述凸起落到通過對紙材進行預先打孔而露出的密封箔片上,接著將所述凸起與所述密封箔片進行直接熔接。如上述,凹道28起到熔接的作用。當第一次向上轉動蓋1時,密封箔片將在底部件2上的傾倒孔口9的整個區(qū)域上被齊整地撕開。蓋1和底部件2之間的有效轉動合頁為繞著合頁軸27(附圖中虛線)的合頁。為將蓋開啟,用一個手指抓到蓋1上的閂體22的下面,將蓋向上轉動。兩個標記37給使用者顯示出需要在那一側抓住蓋1以開啟,以及顯示出要將蓋向上拉。當第一次開啟密封件時,翼狀件24上的薄處36將肯定首先被撕開。從而這些薄處36可當作保證特性。如果這些薄處仍原封不動,就證明了該密封件先前未曾被開啟過。如果將蓋1向上拉,同時斷開這些薄處,則蓋1的凸起將粘合到其上的紙材片或熔接到其上的密封箔片(在另一種情況下)一同向上拉,從而在復合包裝體上的穿孔區(qū)域處將密封箔片齊整地撕開,這就完全地開通了經過底部2上的開口9的通道。在撕斷薄處36和拉開密封箔片之后,接著進一步地繞著合頁軸27轉動蓋1,同時兩片閂片26也相應地繞著該軸27轉動。由此,由于兩個凸輪13稍微突入到兩片閂片26的轉動行程內,所述兩片閂片26碰觸到這些凸輪13的半圓柱形頂端14。當進一步向上轉動蓋1,兩片閂片26產生彈性彎曲,從而其頂端在凸輪13的半圓柱形端部14之上滑動,當蓋部件轉動大約90°時,閂片26跳回到其初始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中,閂片使蓋1保持在開啟狀態(tài),防止其自行再次轉動而合上。因而,這個已開啟的口密封件可安全地保持在開啟狀態(tài),從而可單手操作復合包裝體以進行傾倒。為將密封件閉合,用足夠的力轉動蓋1使其閉合即可,原因是在新一次的彈性變形作用下,閂片26的頂端再次在凸輪13的半圓柱形端部14之上滑動,并且一旦閂片26滑過凸輪13,閂片26即回落到無應力的狀態(tài),從而蓋1可完全地向下轉動到底部件2上,進而凸起21上的卡口33扣入到外伸件11的內側的卡口32之下形成密封。
附圖4以立體圖方式顯示了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傾倒式密封件的一個等軸圖,所述等軸圖為從前部看。附圖中可看到傾倒口5如何從底部件2的盤片3的前側34上突出,以及如何與外伸件11的凸緣4以銳角相交。為了看得更清楚,還以虛線標出凸緣4的路線。在前區(qū)域8,蓋1的頂部與盤片3平行;然而在后區(qū)域7,蓋1的頂部從其合頁處起開始相對于盤片3稍微地傾斜。
附圖5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口密封件從頂部看的視圖,其中繪有一條交線A-A。在該視圖中,可清楚地看到蓋1比底部件2的盤片3窄,以及翼狀件24的支片25在寬度方向稍微伸出。
附圖6顯示了沿著如附圖5所示的剖面線A-A、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口密封件的剖視圖。該附圖6顯示了在轉動180°之后的位置中,由于有轉動式彎件19,因而蓋1處于一個比底部件2較低的水平面上,整個口密封件即為在這樣的位置中模塑而成。
附圖7顯示了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口密封件的一個視圖,所述視圖為附圖6中所示的視圖旋轉180°之后形成。在該視圖中,可清楚地看到蓋1的凸起21的外側上的卡口33。將蓋1閉合到底部件2上時,該卡口33扣入到底部件2的外伸件11的內側上的卡口32的下面(附圖中看不到),從而所述口密封件可緊密地閉合。
附圖8顯示了口密封件從底部看的視圖,即將口密封件旋轉180°之后放在一個表面上再從上向下觀看。盤片3的底面隨后將被熔接或粘合到復合包裝體的外側。其中,必須將盤片3上的開口9放在包裝材料密封箔片之上的穿孔區(qū)域上。在盤片3的前部上可看到一個標記37,但是該標記37僅是由于在模塑過程中隨著傾倒口5從盤片3上升起,模塑部件的壁厚受到限制而形成。
附圖標記索引1、蓋2、底部件3、水平盤片4、凸緣5、傾倒口6、以一個相對于盤片3的傾斜角度延伸的壁7、凸緣4傾斜的區(qū)域8、凸緣水平的區(qū)域9、開口910、傾倒口5的前端11、向上突起的外伸件12、方形凹槽13、突出凸輪14、凸輪13的半圓柱形頂端15、盤片3頂面上的長方形凹槽16、凸緣17、凸緣16的外邊緣/薄膜式合頁18、凸緣19、“L”形轉動式彎件20、蓋1的水平盤片21、盆形凸起22、夾持式閂體23、三角形筋24、“L”形翼狀件25、翼狀件24較短的支片26、閂片27、在操作中起作用的轉軸2728、盆形凸起的底面上的凹道
29、轉動式彎件上的凹道2930、較短支片25上的凹道31、盆形凸起21的側壁32、外伸件11內側凸緣上的卡口33、盆形凸起外側上的卡口34、盤片3的前端35、構成傾倒口5的壁36、翼狀件24上的薄處37、蓋1頂面上的標記38、由于模塑而形成的凹處39、沿著開口9的邊緣的尖齒
權利要求
1.一種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所述口密封件包含有一個底部件(2),所述底部件(2)將通過其水平底面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所述底部件(2)還具有一個環(huán)形的、向上突起的、并且其內部是通開的外伸件(11),從而形成一個傾倒口(5),所述口密封件還包含有一個模塑在該底部件(2)之上的蓋(1),從而通過合頁(27)可將所述蓋(1)向上轉動以及向下轉動到底部件(2)上以形成密封;當開啟時,蓋(1)具有一個向上凸起的造型(21),所述造型(21)形成一個水平頂面,當蓋(1)閉合時,所述水平頂面可形狀適配地裝入到由突起凸緣(11)圍住的、位于底部件(2)的底面上的開口(9),并且與該底面平齊,或者從底面上向下突(UP TO)0.5毫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蓋(1)通過一個薄膜式合頁(27)連接到一個“L”形的轉動式隨動(MOVING-ALONG)彎件(19)上,通過所述彎件(19)以及另一個薄膜式合頁,所述蓋(1)連接到底部件(2)上,由此當第一次轉動而閉合時,面向底部件(2)轉動式彎件(19)的支片能夠與構成底部件(2)底面的盤片(3)熔接在一起,并且另一個支片的邊緣構成了轉軸(27),以將蓋(1)從底部件(2)上轉合/開。
3.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帶有斷裂點的“L”形翼狀件(24)模塑在蓋(1)的底面上,所述翼狀件(24)的自由支片(25)能夠與構成底部件(2)底面的盤片(3)熔接在一起。
4.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蓋(1)的底部上,即轉動合頁(27)的兩側,各形成有一個彈性閂片(26),所述閂片(26)隨著蓋(1)的底面向著密封件的底部件(2)移動,同時在構成底部件(2)底面的盤片(3)的頂面上,各形成有一個帶有半圓柱形頂端(14)的凸輪(13),所述凸輪從盤片上直立突起,并且由于轉動體的幾何結構,在彈性變形的作用下,閂片(26)的頂端在凸輪(13)的半圓柱形頂端(14)上滑動。
5.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底部件(2)上的外伸件(11)從合頁側開始,高度逐漸升高,并且在傾倒口(5)所處的區(qū)域(8)上具有一個恒定的高度,同時在前部,外伸件(11)的壁(6)以一個相對于盤片(3)的傾斜角度延伸,從而形成一個傾倒口(5),所述傾倒口(5)從盤片(3)的前側(34)上向前突出,從而外伸件(11)包括其上外側與頂部凸緣4形成的一個銳角,同時凸起(21)具有一個這樣的高度和形狀,使得在閉合時其頂面平行與底部件(2)的底面。
6.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凸起(21)的側壁上形成有一個卡口(33),所述卡口33靠近、并且平行于所述凸起(21)的上邊緣,同時在底部件(2)上的外伸件(11)的內側形成有一個卡口(32),所述卡口(32)平行于所述外伸件(11)在盤片(3)上的邊緣,從而當閉合蓋(1)時,蓋(1)上的卡口(33)可扣合到底部件(2)上,位于外伸件(11)上的卡口(32)的下面。
7.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蓋(1)上形成有一個夾持式閂體(22),位于盆形凸起(21)的前部,所述閂體(22)通過一個三角形筋(23)與凸起(21)的外側連接,所述筋(23)以成直角的方向延伸到所述夾持式閂體。
8.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開口(9)的凸緣上裝配有向下突的尖齒(39)。
9.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底部件(2)的盤片(3)的頂面上具有凹槽(12、15),以確切地容納面向底部件(2)的“L”形轉動式彎件(19)的支片,以及蓋(1)上的翼狀件(24)的自由支片(25),并且蓋(1)上的盆形凸起的外側具有凹道(28),以將該外側與復合包裝體的密封箔片熔接在一起。
10.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特征在于蓋(1)的形狀窄于底部件(2),同時“L”形翼狀件(24)的自由支片(25)在蓋(1)的寬度方向上向外伸出。
全文摘要
用在復合包裝體上的口密封件,其包含有一個底部件(2)和一個連接到底部件(2)上的合頁式蓋(1),以開啟和閉合密封件。底部件(2)通過其水平底面熔接到復合包裝體上。所述底部件(2)具有一個環(huán)形的、向上突起的外伸件(11),其形成一個傾倒口。外伸件(11)的內部為通開。蓋(1)具有一個造型(21),當轉開時所述造型(21)從蓋(1)上向上凸起,所述造型(21)形成一個水平頂面,當轉動而閉合時,其可形狀適配地裝入到由突起凸緣(11)圍住的、位于底部件(2)的底面上的開口(9)中。該水平頂面可與底部件(2)的所述底面平齊,也可從所述底面向下突出0.5毫米。凸起(21)的所述頂面與復合包裝體上的穿孔區(qū)域熔接在一起,或與復合包裝體上通過打孔而露出的密封箔片熔接在一起。當將蓋(1)轉開時,密封箔片在底部件(2)的整個開口區(qū)域上被齊整地撕開。
文檔編號B65D5/74GK1708434SQ200380102414
公開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馬庫斯·洛伊恩貝格爾, 約亨·克勞斯 申請人:Sig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