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模具開合機構,尤其是指一種模具的同步開合 機構。
背景技術:
按塑料制品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例如瓶子、鞋底、筆具,甚至 電子產(chǎn)品、手機外殼等,不勝枚舉,該些塑料制品的成型方式大抵是由兩 只可相對開合的成型模具,經(jīng)由吹氣或射出作業(yè)而成型。
傳統(tǒng)應用于吹瓶機或射出機的兩模具分別固定于一固定模座及一活 動模座上,其中該活動模座被油壓缸所驅動而產(chǎn)生位移。當要閉模成型時, 啟動油壓缸使其壓缸軸推出,進而驅動活動模座連同模具推出,供塑料于 兩閉合的模具當中成型。待成型完畢后,再啟動油壓缸使其壓缸軸連同活 動模座、模具縮回復位。然而,傳統(tǒng)以油壓缸作為模具的開合動作的動力 源,其壓力設定較為繁瑣,并且壓缸軸的軸向運動與模座的移動方向相同, 以致塑料在模具內(nèi)射出成型時,其會頂撐模具,致使壓缸軸受到推力而略 微縮入,從而造成射出成品的質量不佳的情況。
基于前述以油壓缸作為動力源的缺失,相關業(yè)者不斷研發(fā),希冀取代
以油壓缸作為模具開合的動力源,例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257273號 專利「塑料成型機的控制模具啟閉的驅動裝置」所示,是在一機座上設有 四支相互平行的導引桿,于導引桿近末端處設有一外模座,而外模座與機 座之間則設有一可以沿著各導引桿軸向位移的內(nèi)模座,該內(nèi)、外模座分別 設有一可相互開合的模具;其中,該機座一側設有一伺服馬達,而機座中 心則穿置樞設一供伺服馬達驅動旋轉的導螺桿,該導螺桿朝向內(nèi)模座鎖突 伸,并于導螺桿上螺設一可推移內(nèi)模座的移動座,該移動座朝向機座設有 穿過機座的導引桿所構成。
該專利為提供模具同步開合的功能,于移動座朝向內(nèi)模座樞設有第一
4連桿,另于內(nèi)模座上相應樞設有第二連桿,而機座上樞設一第三連桿,該 第三連桿同時為第一、第二連桿的自由端所樞設。再者,該內(nèi)模座與外模 座的同一側邊上相應延伸出一齒條,且兩齒條之間共同嚙合于一齒輪。
由于該專利的導螺桿必須旋轉,方能使移動座位移,進而促使前述的 連桿機構、齒條與齒輪的相對動作,使模具可同步開合。惟該專利的顯著 缺失在于,為使內(nèi)模座及移動座能夠平穩(wěn)的移動,必須將該內(nèi)模座及移動 座分別套接與接裝于不同的導引桿上。此外,僅由該內(nèi)模座與外模座單邊 齒條與齒輪的嚙合,可能讓另一邊于塑料射出成型時,可能造成密合度不 佳。因此,如何簡化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的整體結構,并有效降低制造成 本,乃相關業(yè)者亟待追求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具有組件減 省,且不失整體結構動作時的順暢性。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具有可 縮減組裝工序,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是提供一種模具的同 步開合機構,其包括
一基座,其前方中央兩側分別開設一滑槽;
一模座裝置,設于基座前方,其具有一內(nèi)模座及一外模座,該兩模座
內(nèi)壁分別結合一模具;其中,該內(nèi)模座的適當位置設有一螺接件;
一連桿裝置,設于基座背面,以一主動、 一從動連桿外端分別穿越對
應的滑槽,并各自固接于內(nèi)、外模座底部,該兩連桿內(nèi)端樞接于該中繼連
桿兩端,且該中繼連桿中央樞接于該基座背面兩滑槽之間;以及
一傳動裝置,將一電動馬達固設于基座一側,并將該馬達輸出軸經(jīng)由
一傳動軸連接一螺桿,該螺桿螺接并通過該內(nèi)模座的螺接件,且其另端樞
接于一固設于基座兩滑槽間的支承座;
由該電動馬達的旋轉,使螺桿帶動內(nèi)模座軸向移動,而令其下方所連
接的主動軸桿外端于一滑槽內(nèi)移動,并促使該中繼連桿及從動連桿產(chǎn)生相
對運動,而使得該從動連桿外端于另一滑槽內(nèi)移動,并帶動該外模座軸向移動,進而形成該內(nèi)、外模座的模具同步合模或開模。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該電動馬達的旋轉,使螺桿帶動內(nèi)模座軸向 移動,而令其下方所連接的主動軸桿外端于一滑槽內(nèi)移動,并促使該中繼 連桿及從動連桿產(chǎn)生相對運動,而使得該從動連桿外端于另一滑槽內(nèi)移 動,并帶動該外模座軸向移動,進而形成該內(nèi)、外模座的模具同步合?;?開模的目的。此舉,使得本實用新型無須采用導引桿及齒條與齒輪的嚙合 作為模具的開合機構的必要構件,而具有組件減省的優(yōu)點,且不失整體結 構動作時的順暢性。再者,本實用新型的開合機構是以連桿裝置設于基座 與兩模座的中央,使模具合模時各部位受力平均,部置產(chǎn)生密合度不佳的 缺陷。尤其是,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縮減組裝工序,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以符合經(jīng)濟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同步開合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同步開合機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組立后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處于開模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5為圖4沿著線A-A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處于合模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7為圖6沿著線B-B所截取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內(nèi)容,首先請參閱附圖。
如圖1至圖3所示,基本上,本實用新型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是由一 基座l, 一模座裝置2, 一連桿裝置3,及一傳動裝置4所組合而成。
其中,基座l為一平板體,其前方上下側相對設有一對平行的線性滑 軌11,供后敘模座裝置2軸向滑移之用。該對線性滑軌11之間軸向兩側 分別開設一滑槽12,供內(nèi)、外模座21、 22相對移動的限制。
模座裝置2是由一內(nèi)模座21及一外模座22所組成,該內(nèi)、外模座21 、 22底部上下側分別設有一滑座23,且各模座底部的一對滑座23套接于基座l的一對滑軌ll,使該內(nèi)、外模座21、 22可在基座1前方軸向滑動。 該內(nèi)、外模座2K 22內(nèi)壁分別結合一模具24,或者分別將一模具24外側 結合于一連接板25,再將各連接板25固設于內(nèi)、外模座21、 22內(nèi)壁。其 中該內(nèi)模座21的適當位置,例如底部開設一座孔211,以便結合一螺接件 212,其與后敘的螺桿43相螺接,以便該螺桿43轉動時,可令該內(nèi)模座 21沿著滑軌U移動。
連桿裝置3是由一主動連桿31, 一從動連桿32,及一中繼連桿33所 組成。該主動、從動連桿31、 32外端分別以一固定軸銷34穿越該主動、 從動連桿31、 32前方的滑槽12,再各自鎖固于內(nèi)、外模座21、 22底部; 而主動、從動連桿31、 32內(nèi)端則以樞接軸銷35樞接于該中繼連桿33兩 端,且該中繼連桿33中央以一固定軸銷34穿越,并鎖固于基座l背面兩 滑槽12之間。
因此,如圖4所示,當本實用新型處于開模狀態(tài)時,該內(nèi)、外模座21、 22底部的固定軸銷34位于各滑槽12外端,且各連桿呈現(xiàn)出傾斜狀的伸展 狀態(tài)。
如圖6所示,當本實用新型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該內(nèi)模座21與主動連 桿31外端的固定軸銷34由滑槽12外端向內(nèi)移動,使主動連桿31內(nèi)端帶 動中繼連桿33 —端向上移動,而該中繼連桿33以中央的樞接軸銷35為 軸心,而使其另端帶動從動連桿32內(nèi)端向下移動,而促使該從動連桿32 外端與外模座22的固定軸銷34亦由滑槽12外端向內(nèi)移動,使兩模具24 彼此同步靠近,直到兩模具24形成合模狀態(tài),而使各連桿呈現(xiàn)出N字型 的縮合狀態(tài)。
傳動裝置4包括一電動馬達41,例如伺服馬達固設于基座l外側,該 電動馬達41的輸出軸連結一傳動軸42,該傳動軸42另端進一步連接一螺 桿43,該螺桿43螺接并通過該內(nèi)模座21底部的螺接件212,并使其另端 樞接于一固設于基座1兩滑槽12之間的支承座44。
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模具的同步開合結構組立后的立體圖。請 再參閱圖1至圖3,該內(nèi)模座21與電動馬達21之間的基座1前方突設一 固定板5,其底部的板孔51結合一樞接件52,供螺桿43的穿越與支撐。 為避免內(nèi)模座21過度后退,所可能造成傳動裝置4的損毀,該固定板5
7內(nèi)壁面上下側各自結合一止擋栓53,亦即開模時,若內(nèi)模座21持續(xù)后退, 可抵住該對止擋栓53,而停止移動。
進一步.,該電動馬達41固設于一框形固定座6外側,該固定座6內(nèi) 供前述傳動軸42與電動馬達41的輸出軸結合,并穿越一煞車器61,使該 傳動軸42活動端容置于該固定座6側向設置的軸承62內(nèi),以便與該螺桿 43連接。而該固定座6由上下側的兩片銜接板63固接于該固定板5的內(nèi) 側壁,而使得該電動馬達41穩(wěn)固地設于該基座1 一側。
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處于開模狀態(tài)的立體圖,而圖5為圖4沿 著線A-A所截取的剖面圖,此時,該電動馬達41未作動,且該內(nèi)、外模 座21、 22相對位于基座1兩側,使內(nèi)模座21與固定板5的一對止擋銷53 相抵,而基座l背面與內(nèi)、外模座21、 22相連接固定軸銷34位于各滑槽 12外端,且各連桿呈現(xiàn)出傾斜狀的伸展狀態(tài)。
如欲合模時,電動馬達41啟動,使其輸出軸帶動傳動軸42及螺桿43 旋轉,因該內(nèi)模座21的螺接件212是與該螺桿43相螺接,以致使該內(nèi)模 座21隨著螺桿43的旋轉,而沿著滑軌11向內(nèi)移動,并由前述連桿裝置3 的主動、中繼及從動連桿31、 32及33所產(chǎn)生的相對動作,使該內(nèi)、外模 座21、 22共同在滑軌11上呈直線運動,使該兩模具24形成如圖6所示 的合模狀態(tài),以利于射出機或吹瓶機的射出單元或吹瓶單元得以下降,以 接觸兩模具24頂面的灌嘴。而基座1背面的各連桿則呈現(xiàn)出N字型的縮 合狀態(tài)。而圖7所示,是圖6沿著線B-B所截取的剖面圖,此時,射出機 或吹瓶機即可進行射出或吹瓶作業(yè),直到兩模具24內(nèi)的成品定型后,該 電動馬達41反向旋轉,使該兩模座21、 22呈相對的反向運動,使兩模具 24如圖4所示的開模狀態(tài),即可順利地將成品取出。
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只是較佳實施例的一種,舉凡周部的變更或修 飾而源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而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易于推知的,俱不 脫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權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其前方中央兩側分別開設一滑槽;一模座裝置,設于基座前方,其具有一內(nèi)模座及一外模座,該兩模座內(nèi)壁分別結合一模具;其中,該內(nèi)模座的適當位置設有一螺接件;一連桿裝置,設于基座背面,以一主動、一從動連桿外端分別穿越對應的滑槽,并各自固接于內(nèi)、外模座底部,該兩連桿內(nèi)端樞接于該中繼連桿兩端,且該中繼連桿中央樞接于該基座背面兩滑槽之間;以及一傳動裝置,將一電動馬達固設于基座一側,并將該馬達輸出軸經(jīng)由一傳動軸連接一螺桿,該螺桿螺接并通過該內(nèi)模座的螺接件,且其另端樞接于一固設于基座兩滑槽間的支承座;該電動馬達的旋轉,使螺桿帶動內(nèi)模座軸向移動,而其下方所連接的主動軸桿外端于一滑槽內(nèi)移動,并使該中繼連桿及從動連桿產(chǎn)生相對運動,使該從動連桿外端于另一滑槽內(nèi)移動,并帶動該外模座軸向移動,形成該內(nèi)、外模座的模具同步合?;蜷_模。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基座 前方上下側相對設有一對平行滑軌,而兩呈直線且間隔設置的滑槽設于該 對滑軌之間;而該內(nèi)、外模座底部上下側分別設有一滑座,其套接于該對 滑軌。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傳動 裝置包括一固定座,其外側供電動馬達的固接,該固定座內(nèi)供該傳動軸與 電動馬達輸出軸相連接,并將該傳動軸穿越一煞車器,使其活動端容置于 該固定座內(nèi)側設置的軸承內(nèi),以便與該螺桿連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內(nèi)模 座與固定座間的基座前方突設一固定板,其底部的板孔結合一樞接件,供 螺桿的穿越與支撐。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 板內(nèi)壁面上下側各自結合一止擋栓。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座上下側各自突伸一銜接板,其分別固接于該固定板的外側壁。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主動、 從動連桿外端分別以一固定軸銷穿越其前方的滑槽,再各自鎖固于內(nèi)、外 模座底部;而該兩連桿內(nèi)端以樞接軸銷樞接于該中繼連桿兩端,且該中繼連桿中央以一固定軸銷穿越,并樞接于基座背面兩滑槽之間。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內(nèi)、 外模座的模具間設有一連接板。
專利摘要一種模具的同步開合機構,由一基座,一模座裝置,一連桿裝置,及一傳動裝置所組成。其中,模座裝置具有內(nèi)、外模座,各模座內(nèi)壁結合一模具;連桿裝置以一主動、一從動連桿一端分別穿越基座對應開設的滑槽,并各自固接于內(nèi)、外模座底部,且該兩連桿內(nèi)端樞接于一中繼連桿兩端,其中央樞接于該基座背面兩滑槽之間;而傳動裝置具有一電動馬達,其輸出軸經(jīng)由一傳動軸連接一螺桿,該螺桿螺接并通過于該內(nèi)模座的螺接件;由該電動馬達的旋轉,使螺桿帶動內(nèi)模座于基座的滑軌上軸向移動,并將其下方所連接的主動軸桿外端于一滑槽內(nèi)移動,以促使該中繼連桿及從動連桿產(chǎn)生相對運動,而使得該從動連桿外端于另一滑槽內(nèi)移動,并帶動該外模座于滑軌上軸向移動,進而形成該內(nèi)、外模座的模具同步合?;蜷_模。
文檔編號B29C45/64GK201295999SQ20082012884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詹進裕 申請人:百塑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