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壓機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模壓機的異常濺膠落膠排料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模壓機包括擠出模組、壓制模組和進出料機構;該擠出模組具有一開口朝上的擠出口;該壓制模組包括有上模和底模,該上模位于底模的正上方;該進出料機構設置于擠出模組和壓制模組之間;該進出料機構至少包括有一第一轉軸和一轉盤,該轉盤設置于第一轉軸上隨第一轉軸轉動,該轉盤的下方環(huán)形均布有復數(shù)個刮刀,該復數(shù)個刮刀隨轉盤同步轉動而來回移動于擠出口和底模之間;前述轉盤承擔進胚料和中轉送出瓶蓋的兩方面功能;在實際生產加工過程中,前述刮刀在擠出口刮下胚料后,偶爾會存在濺膠落膠現(xiàn)象,直接掉落在機臺上,以及,在轉盤的另一側,將瓶蓋中轉至瓶蓋輸送軌道上的環(huán)節(jié),也會存在 異常掉落瓶蓋的現(xiàn)象,瓶蓋也是直接掉落在機臺上,這些會導致模壓機顯得十分臟亂,清理也不方便。
因此,需要研究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壓機的異常濺膠落膠排料系統(tǒng),其有效解決了因異常濺膠、落膠、掉蓋而導致模壓機臟亂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模壓機的異常濺膠落膠排料系統(tǒng),包括擠出模組、壓制模組和進出料機構;該擠出模組具有一開口朝上的擠出口;該壓制模組包括有上模和底模,該上模位于底模的正上方;該進出料機構設置于擠出模組和壓制模組之間;
該進出料機構至少包括有一第一轉軸和一轉盤,該轉盤設置于第一轉軸上隨第一轉軸轉動,該轉盤的下方環(huán)形均布有復數(shù)個刮刀,該復數(shù)個刮刀隨轉盤同步轉動而來回移動于擠出口和底模之間;在擠出口和轉盤之間位置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料斗,該第一料斗具有第一上端敞口和第一下端敞口,其第一上端敞開正對前述擠出口和轉盤之間位置;以及,前述轉盤還銜接有瓶蓋輸出軌道,轉盤與瓶蓋輸出軌道的銜接位置的下方設置有第二料斗;該第二料斗具有第二上端敞口和第二下端敞口;該第二上端敞口正對前述轉盤與瓶蓋輸出軌道的銜接位置;該第一下端敞口、第二下端敞口均連通至異常膠料收集箱。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料斗位于第二料斗下方,該第二料斗的第二下端敞口位于第一料斗的第一上端敞口上方,且第二下端敞口與第一上端敞口上下貫通;所述第一料斗的第一下端敞口位于前述異常膠料收集箱上方,異常膠料收集箱具有上端收集口,前述第一下端敞口與上端收集口上下貫通。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料斗的第一上端敞口呈L形結構,其第一上端敞口具有橫向敞口部和縱向敞口部,其縱向敞口部的后段延伸至前述擠出口和轉盤之間位置的下方,其縱向敞口部的前段連接于橫向敞口部的左段,橫向敞口部的右段延伸至前述第二下端敞口下方。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轉軸下方設置有傳動箱,傳動箱內裝設有傳動組件,該傳動組件帶動前述第一轉軸;前述第二料斗由多個側壁圍構而成,該第二料斗的其中一個側壁鎖固于前述傳動箱的側面。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料斗的第一下端敞口處一體往外延伸形成有水平安裝板,前述壓制模組具有支承板,支承板上開設有讓位通孔,前述異常膠料收集箱正對讓位通孔位于支承板下方,該水平安裝板安裝于支承板上,第一下端敞口正對前述讓位通孔。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水平安裝板與第一料斗的側面之間連接有若干加強肋板。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縱向敞口部的后段內部的后側內壁面呈自上而下斜向前延伸的斜面結構;所述橫向敞口部的右段內部的右側內壁面呈自上面是斜向左延伸的斜面結構。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異常膠料收集箱可移動式擺放于前述第一下端敞口的下方,該異常膠料收集箱的外側面具有供拖出操作的拉柄。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過在刮膠、成品輸出的環(huán)節(jié),將異常濺膠、落膠、掉蓋等進行接收排料,有效解決了因異常濺膠、落膠、掉蓋而導致模壓機臟亂的問題,同時,對異常濺膠、落膠、掉蓋也進行了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對模壓機工作性能的分析評估。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應用于制蓋系統(tǒng)上立體結構示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應用于制蓋系統(tǒng)上主視圖(局部)。
附圖標識說明:
1、擠出模組 2、壓制模組
3、進出料機構 4、擠出口
5、轉盤 6、瓶蓋輸出軌道
7、第一料斗 8、第二料斗
9、異常膠料收集箱 10、橫向敞口部
11、縱向敞口部 12、傳動箱
13、水平安裝板 14、加強肋板
15、支承板 16、拉柄
17、刮刀。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其包括擠出模組1、壓制模組2和進出料機構3;該擠出模組1具有一開口朝上的擠出口4;該壓制模組2包括有上模和底模,該上模位于底模的正上方;該進出料機構3設置于擠出模組1和壓制模組2之間。
該進出料機構3至少包括有一第一轉軸和一轉盤5,該轉盤5設置于第一轉軸上隨第一轉軸轉動,該轉盤5的下方環(huán)形均布有復數(shù)個刮刀17,該復數(shù)個刮刀17隨轉盤5同步轉動而來回移動于擠出口4和底模之間;在擠出口4和轉盤5之間位置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料斗7,該第一料斗7具有第一上端敞口和第一下端敞口,其第一上端敞開正對前述擠出口4和轉盤5之間位置;以及,前述轉盤5還銜接有瓶蓋輸出軌道6,轉盤5與瓶蓋輸出軌道6的銜接位置的下方設置有第二料斗8;該第二料斗8具有第二上端敞口和第二下端敞口;該第二上端敞口正對前述轉盤5與瓶蓋輸出軌道6的銜接位置;該第一下端敞口、第二下端敞口均連通至異常膠料收集箱9。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料斗7位于第二料斗8下方,該第二料斗8的第二下端敞口位于第一料斗7的第一上端敞口上方,且第二下端敞口與第一上端敞口上下貫通;所述第一料斗7的第一下端敞口位于前述異常膠料收集箱9上方,異常膠料收集箱9具有上端收集口,前述第一下端敞口與上端收集口上下貫通;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料斗7的第一上端敞口呈L形結構,其第一上端敞口具有橫向敞口部10和縱向敞口部11,其縱向敞口部11的后段延伸至前述擠出口4和轉盤5之間位置的下方,其縱向敞口部44的前段連接于橫向敞口部10的左段,橫向敞口部10的右段延伸至前述第二下端敞口下方;所述縱向敞口部11的后段內部的后側內壁面呈自上而下斜向前延伸的斜面結構;所述橫向敞口部10的右段內部的右側內壁面呈自上面是斜向左延伸的斜面結構;如此,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接料都有較好的引流作用;所述第一轉軸下方設置有傳動箱12,傳動箱12內裝設有傳動組件,該傳動組件帶動前述第一轉軸;前述第二料斗8由多個側壁圍構而成,該第二料斗8的其中一個側壁鎖固于前述傳動箱12的側面;所述第一料斗7的第一下端敞口處一體往外延伸形成有水平安裝板13,所述水平安裝板13與第一料斗7的側面之間連接有若干加強肋板14;前述壓制模組2具有支承板15,支承板15上開設有讓位通孔,前述異常膠料收集箱9正對讓位通孔位于支承板15下方,該水平安裝板13安裝于支承板15上,第一下端敞口正對前述讓位通孔。
以及,前述異常膠料收集箱9可移動式擺放于前述第一下端敞口的下方,該異常膠料收集箱9的外側面具有供拖出操作的拉柄16;在模壓機的相應側板上開設有可打開的門,在一定時間后,先打開門,再將異常膠料收集箱9拉出,對所收集的物料進行相應處理或回用,操作十分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是通過在刮膠、成品輸出的環(huán)節(jié),將異常濺膠、落膠、掉蓋等進行接收排料,有效解決了因異常濺膠、落膠、掉蓋而導致模壓機臟亂的問題,同時,對異常濺膠、落膠、掉蓋也進行了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對模壓機工作性能的分析評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