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倒扣強脫模具機構。
背景技術:
在注塑成型領域中,由于某些注塑產(chǎn)品的結構比較復雜,例如摩托車后視鏡的內周圈設有倒扣的產(chǎn)品。如果采用現(xiàn)有模具結構直接一次頂出產(chǎn)品使倒扣脫模,如此不僅會導致模具結構非常復雜,容易發(fā)生撞模事故;此外,有時還會由于倒扣與鑲件的結合過于緊密,導致強脫模時產(chǎn)品或模具發(fā)生損壞,影響產(chǎn)品質量及模具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倒扣強脫模具機構,能夠實現(xiàn)帶倒扣產(chǎn)品的順利脫模,確保產(chǎn)品具有較高的脫模質量,同時避免與模具發(fā)生碰撞干涉,保證模具使用壽命。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倒扣強脫模具機構,包括:
第一模組,所述第一模組包括設有安裝槽的后模板、及嵌設于所述安裝槽內的后模仁,所述后模板還設有與安裝槽連通的滑孔,所述后模仁面向所述安裝槽槽底的一側凹設有限位槽,且所述后模仁背離所述安裝槽槽底的一側凹設有限位凹部;
推板,所述推板滑動設置于所述限位槽內并與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可擋接配合;
模仁鑲件,所述模仁鑲件設置于所述推板上;
成型件,所述成型件設有倒扣部,所述成型件通過所述倒扣部扣接于所述模仁鑲件上、且所述成型件的外緣壁與所述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及
用于將成型件頂出脫模的頂出組件,所述頂出組件包括頂針,所述頂針穿過所述滑孔和所述安裝槽并與所述成型件頂出配合。
上述倒扣強脫模具機構工作時,由于成型件通過倒扣部卡接于模仁鑲件上,且此時成型件的外緣壁與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因而頂出組件的頂針向上頂出時會使得成型件連同模仁鑲件和推板一同向上移動,當移動一定距離后推板與限位槽的槽底抵擋從而實現(xiàn)限位,此時成型件的外周壁恰好脫離限位凹部的約束從而獲得足夠的形變空間。當頂針進一步的向上頂出時,成型件由于受推力而發(fā)生形變以使倒扣部與模仁鑲件脫離從而實現(xiàn)順利脫模。如此不僅可以確保成型件較高的脫模質量,同時也可以避免成型件與模具發(fā)生干涉碰撞,保證模具的使用壽命。
下面對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推板與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之間的最小間距大于所述成型件的外緣壁嵌入所述限位凹部的深度。如此當推板向上移動至與限位槽的槽底抵擋時,可以確保成型件完全與限位凹部可靠脫離,在掙脫限位凹部的束縛下具有形變的能力,從而在頂針作用下與模仁鑲件順利脫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鎖緊件,所述推板設有第一裝配孔,所述模仁鑲件設有與所述第一裝配孔相對的第二裝配孔,所述鎖緊件穿設于所述第一裝配和所述第二裝配孔。因而通過鎖緊件穿設于第一裝配孔和第二裝配孔,可以提高推板與模仁鑲件的連接牢固性,同時可以確保兩者同步移動,且該連接方式結構簡單,裝拆方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出組件還包括用于提高成型件脫模穩(wěn)定性的至少一根輔助頂桿,所述限位槽的槽底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所述輔助頂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板上、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與所述成型件可抵接配合。因而通過在推板上安設輔助頂桿,通過與頂針的協(xié)同作用,可以使成型件的受力更加均勻,使脫模更加可靠,有利于提高脫模質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內孔壁沿背離中心的方向凹設有用于防止所述輔助頂桿脫出的擋接凸臺,所述輔助頂桿與所述擋接凸臺可擋接配合。因而通過在第一通孔內設置擋接凸臺,通過輔助頂桿的端部與擋接凸臺擋接實現(xiàn)限位,可以防止受成型件的牽引作用而導致輔助頂桿脫出。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出組件還包括彈性抵壓件,所述安裝槽的槽底向內凹設有定位孔,所述彈性抵壓件嵌設于所述定位孔內并與所述推板抵壓。因而通過在定位孔內安設彈性抵壓件、并使其與推板抵壓,通過其自身彈力推動作用可以分擔一部分成型件、推板和模仁鑲件的重量,可以進一步提高頂針推動成型件頂出脫模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出組件還包括頂針面板,所述頂針面板沿板厚方向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內孔壁沿背離中心的方向凹設有用于固定頂針的卡接凸臺,所述頂針靠近所述頂針面板的端部設有扣板,所述頂針穿設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扣板與所述卡接凸臺卡扣配合。如此通過扣板與卡接凸臺的卡扣配合,可以確保頂針向上頂升時的移動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出組件還包括驅動件、導板和頂針板,所述導板上設有導向孔,所述頂針板抵設于所述頂針面板背離所述頂針的一側,所述驅動件的驅動軸穿過所述導向孔并與所述頂針板抵接。因而可以在頂針板的推動作用下,實現(xiàn)頂針和輔助頂桿的同步移動,避免成型件各部分的受力不均勻導致的非預期性形變,確保較佳的脫模質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出組件還包括用于提高頂針板和頂針面板移動穩(wěn)定性、且間隔設置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所述頂針板和所述推板的兩端部分別與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二擋板導向配合。因而通過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的導向作用,可以提高頂針板和推板移動的穩(wěn)定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模組,所述第二模組可與所述第一模組相互閉合或打開,且所述第二模組與所述第一模組相互配合形成有成型腔室。因而通過第二模組和第一模組配合形成成型腔室,可以實現(xiàn)成型件的注塑成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倒扣強脫模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倒扣強脫模具機構的B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倒扣強脫模具機構的成型件頂出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倒扣強脫模具機構的成型件脫模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第一模組,110、后模板,111、安裝槽,111a、定位孔,112、滑孔,120、后模仁,121、限位槽,121a、第一通孔,122、限位凹部,200、推板,210、第一裝配孔,300、模仁鑲件,310、第二裝配孔,400、成型件,410、倒扣部,500、頂出組件,510、頂針,511、扣板,520、輔助頂桿,530、彈性抵壓件,540、頂針面板,541、第二通孔,541a、卡接凸臺,550、導板,551、導向孔,560、頂針板,570、第一擋板,580、第二擋板,590、驅動件,600、鎖緊件,700、第二模組。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設于”、“設置于”或“安設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固定連接的具體方式可以通過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在此不再贅述,優(yōu)選采用螺紋連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體的數(shù)量及順序,僅僅是用于名稱的區(qū)分。
如圖1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展示的一種倒扣強脫模具機構,包括:第二模組700,第一模組100,所述第二模組700可與所述第一模組100相互閉合或打開,且所述第二模組700與所述第一模組100相互配合形成有成型腔室,因而通過第二模組700和第一模組100配合形成成型腔室,可以實現(xiàn)成型件400的注塑成型。所述第一模組100包括設有安裝槽111的后模板110、及嵌設于所述安裝槽111內的后模仁120,所述后模板110還設有與安裝槽111連通的滑孔112,所述后模仁120面向所述安裝槽111槽底的一側凹設有限位槽121,且所述后模仁120背離所述安裝槽111槽底的一側凹設有限位凹部122;推板200,所述推板200滑動設置于所述限位槽121內并與所述限位槽121的槽底可擋接配合;模仁鑲件300,所述模仁鑲件300設置于所述推板200上;成型件400,所述成型件400設有倒扣部410,所述成型件400件通過所述倒扣部410扣接于所述模仁鑲件300上、且所述成型件400的外緣壁與所述限位凹部122限位配合;及用于將成型件400頂出脫模的頂出組件500,所述頂出組件500包括頂針510,所述頂針510穿過所述滑孔112和所述安裝槽111并與所述成型件400頂出配合。
上述倒扣強脫模具機構工作時,由于成型件400通過倒扣部410卡接于模仁鑲件300上,且此時成型件400的外緣壁與限位凹部122限位配合。因而頂出組件500的頂針510向上頂出時會使得成型件400連同模仁鑲件300和推板200一同向上移動,當移動一定距離后推板200與限位槽121的槽底抵擋從而實現(xiàn)限位,此時成型件400的外周壁恰好脫離限位凹部122的約束從而獲得足夠的形變空間。當頂針510進一步的向上頂出時,成型件400由于受推力而發(fā)生形變以使倒扣部410與模仁鑲件300脫離從而實現(xiàn)順利脫模。如此不僅可以確保成型件400較高的脫模質量,同時也可以避免成型件400與模具發(fā)生干涉碰撞,保證模具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便于理解本申請技術方案,第一模組100可以是后模組,第二模組700可以是前模組,上述成型件400具體以摩托車后視鏡為例進行說明。傳統(tǒng)的摩托車后視鏡通常為半封閉的中空弧面殼體,即殼體具有開口,殼體的內緣壁靠近開口處設有環(huán)形的倒扣(即本申請的倒扣部410),為了保證較高的注塑成型質量,后視鏡成型于模仁鑲件300上時倒扣與模仁鑲件300扣接、同時后視鏡靠近開口的外周壁又需嵌入后模仁120的限位凹部122內。在此特殊結構下,由于限位凹部122對后視鏡的包裹限變(限制變形)作用,導致頂針510向上頂出后視鏡時,后視鏡無法在正常范圍內發(fā)生形變,導致倒扣無法與模仁鑲件300脫離而無法順利脫模。如果采用強行脫模則會對后視鏡和模具造成結構性傷害。因而通過上述分步脫模的方式,即第一步向上移動一定距離(通常為15mm),使后視鏡脫離限位凹部122的約束而伸入自由環(huán)境中,以具備自身形變的性能;之后進一步使頂針510頂出(通常為45mm),即可通過后視鏡自身的形變使倒扣與模仁鑲件300脫離而實現(xiàn)脫模。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推板200與所述限位槽121的槽底之間的最小間距大于所述成型件400的外緣壁嵌入所述限位凹部122的深度。如此當推板200向上移動至與限位槽121的槽底抵擋時,可以確保成型件400完全與限位凹部122可靠脫離,在掙脫限位凹部122的束縛下具有形變的能力,從而在頂針510作用下與模仁鑲件300順利脫模。
請參照圖2,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倒扣強脫模具機構還包括鎖緊件600,所述推板200設有第一裝配孔210,所述模仁鑲件300設有與所述第一裝配孔210相對的第二裝配孔310,所述鎖緊件600穿設于所述第一裝配和所述第二裝配孔310。因而通過鎖緊件600穿設于第一裝配孔210和第二裝配孔310,可以提高推板200與模仁鑲件300的連接牢固性,同時可以確保兩者同步移動,且該連接方式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其中,鎖緊件600可以是螺釘、螺栓等,本實施例優(yōu)選是螺釘,第一裝配孔210優(yōu)選為沉頭孔,第二裝配孔310為螺紋孔,通過螺釘旋入沉頭孔和螺紋孔實現(xiàn)推板200和模仁鑲件300的連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頂出組件500還包括用于提高成型件400脫模穩(wěn)定性的至少一根輔助頂桿520,所述限位槽121的槽底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121a,所述輔助頂桿5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板200上、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一通孔121a并與所述成型件400可抵接配合。因而通過在推板200上安設輔助頂桿520,通過與頂針510的協(xié)同作用,可以使成型件400的受力更加均勻,使脫模更加可靠,有利于提高脫模質量。優(yōu)選的,輔助頂桿520的數(shù)量為多個,并沿頂針510的外周向均勻間隔設置,以使所有輔助頂桿520和頂針510可以與后視鏡的接觸作用點均勻分布,如此可以使后視鏡脫模時的受力更加均勻。
此外,所述第一通孔121a的內孔壁沿背離中心的方向凹設有用于防止所述輔助頂桿520脫出的擋接凸臺,所述輔助頂桿520與所述擋接凸臺可擋接配合。因而通過在第一通孔121a內設置擋接凸臺,通過輔助頂桿520的端部與擋接凸臺擋接實現(xiàn)限位,可以防止受成型件400的牽引作用而導致輔助頂桿520脫出。
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頂出組件500還包括彈性抵壓件530,所述安裝槽111的槽底向內凹設有定位孔111a,所述彈性抵壓件530嵌設于所述定位孔111a內并與所述推板200抵壓。因而通過在定位孔111a內安設彈性抵壓件530、并使其與推板200抵壓,通過其自身彈力推動作用可以分擔一部分成型件400、推板200和模仁鑲件300的重量,可以進一步提高頂針510推動成型件400頂出脫模的可靠性。具體的,彈性抵壓件530為彈簧,初始狀態(tài)時,彈簧呈壓縮狀態(tài),因而通過自身彈力對推板200具有向上的推力;進一步的,彈簧與推板200固定,進而當后視鏡脫模完成后,又通過彈簧的回彈力實現(xiàn)對推板200的拉拽復位。
另外,所述頂出組件500還包括頂針面板540,所述頂針面板540沿板厚方向開設有第二通孔541,所述第二通孔541的內孔壁沿背離中心的方向凹設有用于固定頂針510的卡接凸臺541a,所述頂針510靠近所述頂針面板540的端部設有扣板511,所述頂針510穿設于所述第二通孔541,且所述扣板511與所述卡接凸臺541a卡扣配合。如此通過扣板511與卡接凸臺541a的卡扣配合,可以確保頂針510向上頂升時的移動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如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頂出組件500還包括驅動件590、導板550和頂針板560,所述導板550上設有導向孔551,所述頂針板560抵設于所述頂針面板540背離所述頂針510的一側,所述驅動件590的驅動軸穿過所述導向孔551并與所述頂針板560抵接。因而可以在頂針板560的推動作用下,實現(xiàn)頂針510和輔助頂桿520的同步移動,避免成型件400各部分的受力不均勻導致的非預期性形變,確保較佳的脫模質量。其中,驅動件可以是電機、油缸、氣缸等,本實施優(yōu)選是油缸。導向孔551內套裝減磨套,以使得油缸的活塞桿往復移動時減小摩擦磨損?;钊麠U與頂針板560抵接,從而通過頂針板560的推動作用帶動頂針面板540同步移動,進而推動頂針510頂出。另一個實施例中,為了降低分開制造存在的成型誤差,上述模仁鑲件300等部件的數(shù)量為對稱布置的兩組,第二模組700和第一模組100配合形成兩個成型腔室,兩個成型腔室通過一次注塑時左、右兩個后視鏡同步成型。
請參照圖3,此外,所述頂出組件500還包括用于提高頂針板560和頂針面板540移動穩(wěn)定性、且間隔設置的第一擋板570和第二擋板580,所述頂針板560和所述推板200的兩端部分別與所述第一擋板570和所述第二擋板580導向配合。因而通過第一擋板570和第二擋板580的導向作用,可以提高頂針板560和推板200移動的穩(wěn)定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