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翅片管式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翅片管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shù):
在現(xiàn)有的例如空氣調(diào)和裝置、冷凍*冷藏裝置、除濕機等中常使用翅 片管換熱器。翅片管換熱器由每隔規(guī)定間隔排列的翅片和貫通這些翅片的 傳熱管構(gòu)成。
另外,已知在翅片管式換熱器中,以加速傳熱為目的,對翅片形狀進 行了研究。已知有例如在翅片表面設置多個銷的換熱器。在該換熱器中, 通過這些銷攪拌翅片表面?zhèn)鹊牧鲃?,從而加速熱交換。
但是,對翅片而言,將作為單獨構(gòu)件的銷另行設置在翅片上,會帶來 制造的復雜化。因此,常使用通過將翅片的一部分切起而對翅片形狀進行
研究的換熱器。例如,在日本特開2001-116488號公報中,公開了在板基 面上形成有多個狹縫狀的切起(以下,稱狹縫部)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在 該換熱器中,以將翅片的一部分狹縫狀切起的方式對翅片進行沖壓成形, 由此形成狹縫部。
在具有狹縫部的翅片(以下,稱狹縫翅片)中,基于如下原理謀求傳 熱加速。S卩,如圖12A所示,在未設置狹縫部的翅片(平滑翅片)100中, 當從前方供給空氣A時,從翅片100的前邊緣100a向后方生成連續(xù)的溫 度邊界層BL。溫度邊界層BL在靠近前邊緣100a處薄,但越到后方逐漸 變厚。另一方面,如圖12B所示,在狹縫翅片101中,不僅翅片101的前 邊緣101a生成溫度邊界層BL,從各狹縫部102的前邊緣102a也生成溫 度邊界層BL。因此,可以說能夠分斷從翅片101的前邊緣101a擴展的溫 度邊界層BL,從而能夠斷續(xù)地生成溫度邊界層BL。由此,與平滑翅片100 相比,狹縫翅片101中的溫度邊界層BL的平均厚度變薄。其結(jié)果,熱傳 遞率提高。
發(fā)明內(nèi)容
但是,在狹縫翅片101中,由于狹縫部102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狀,所 以能夠得到使從前邊緣101a擴展的溫度邊界層BL分斷的效果,但是不能 期望其以上的效果。從而,即使謀求狹縫部102的尺寸等的最佳化,所涉 及的熱傳遞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界限。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維持制造 的容易性,實現(xiàn)現(xiàn)有以上的熱傳遞率的提高的翅片管式換熱器。
本發(fā)明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具有相互空出間隔平行排列的多個翅片; 和貫通所述翅片的多個傳熱管,所述翅片管式換熱器使在所述翅片的表面 側(cè)流動的第一流體和在所述傳熱管的內(nèi)部流動的第二流體進行熱交換,在 所述各翅片中形成有以橫截面形狀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的方式彎曲或折 曲的切起部,該切起部通過將所述翅片的一部分切起成從所述第一流體的 流動方向的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翻起而形成。
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半圓狀。另外,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 形狀可以是半橢圓狀。另外,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朝向上游側(cè) 細長的半橢圓狀。再者,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楔形。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在所述流動方向上 相鄰的切起部可以以所述翅片作為分界被互相反向切起。
所述切起部的切起高度可以是翅片間距的1/2以下。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在所述第一流體的 流動方向上的所述切起部的長度總計可以被設成在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 方向上的所述翅片的長度的1/2 2/3。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所述切起部的沿所 述流動方向的個數(shù)可以是每一列傳熱管三個以下。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位于最上游側(cè)的切 起部的所述流動方向的長度可以比其他的切起部的所述流動方向的長度 長。
以所述傳熱管的中心作為基準,所述翅片在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 的上游側(cè)的一部分比在下游側(cè)的一部分長。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在翅片上形成有切起部,該切起部的 橫截面形狀是以朝向流動方向的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的方式彎曲或折曲。因 此,能夠使切起部的流體的溫度分界層變薄。從而能夠維持制造的容易性 并將熱傳遞率提高到現(xiàn)有以上。
圖1是翅片管式換熱器的立體圖。
圖2是翅片的部分立面圖。
圖3A是實施方式1的翅片管式換熱器的要部放大圖。
圖3B是實施方式i的變形例的翅片管式換熱器的要部放大圖(ni-m 截面圖)。
圖3C是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的說明圖。
圖3D是切起部的變形例的橫截面圖。
圖4是切起部的橫截面圖。
圖5A是表示狹縫翅片的熱的移動的示意圖。
圖5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翅片的熱的移動的示意圖。
圖6是表示切起部的個數(shù)和平均熱傳遞率的關(guān)系的圖。
圖7是實施方式2的翅片管式換熱器的要部放大圖。
圖8A是橢圓率的說明圖。
圖8B是表示橢圓率和平均熱傳遞率及壓力損失的關(guān)系的圖。
圖9是實施方式3的翅片管式換熱器的切起部的橫截面圖。
圖IO是變形例的切起部的橫截面圖。
圖11A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翅片管式換熱器的局部立面圖。
圖IIB是圖llA的XIb-XIb線截面圖。
圖12A是平滑翅片的橫截面圖。
圖12B是狹縫翅片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方式l)
如圖1所示,實施方式的翅片管式換熱器1具備每隔規(guī)定間隔平行排
列的多個翅片3和貫通這些翅片3的多個傳熱管2。換熱器1使在傳熱管 2的內(nèi)部流動的流體與在翅片3的表面?zhèn)?在傳熱管2的外表面沒露出的 情況下為翅片3的表面,在傳熱管2的外表面露出的情況下為翅片3及傳 熱管2的表面)流動的流體進行熱交換。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A在翅片 3的表面?zhèn)攘鲃樱评鋭〣在傳熱管2的內(nèi)部流動。但是,在傳熱管3內(nèi) 部流動的流體及在翅片3的表面?zhèn)攘鲃拥牧黧w沒有特別地限定。這些流體 可以是氣體,也可以是液體。
翅片3形成為長方形狀的平板狀,并沿圖示的Y方向排列。在本實施 方式中,翅片3以固定的間隔排列,但是,這些間隔并不是必須為固定的, 也可以是不同的。對于翅片3,能夠適用例如沖剪加工后的壁厚為0.08 0.2mm的鋁制平板。從提高翅片效率觀點等出發(fā),特別優(yōu)選翅片3的壁厚 為O.lmm以上。在翅片3的表面上進行勃姆石(X—7,卜)處理或親水 性涂料的涂敷等的親水性處理。
本實施方式中,傳熱管2沿翅片3的長度方向(以下,稱Z方向)排 列配置。但是,傳熱管2并不是必須沿Z方向一列地配置,也可以為例如 交錯狀配置。傳熱管2的外徑D (參考圖2)例如為1 20mm,也可以是 4mm以下。傳熱管2通過擴管與翅片3的翅片套環(huán)(未圖示。并且在圖2 等中也省略翅片套環(huán)的圖示)密接,并嵌合到上述翅片套環(huán)。并且,傳熱 管2可以是內(nèi)面平滑的平滑管,也可以是帶槽管。
換熱器l以使空氣A的流動方向(圖1的X方向)與Y方向及Z方 向大致正交的姿勢設置。但是,只要能夠確保充分的熱交換量,氣流方向 也可以從X方向少許傾斜。
如圖2所示,傳熱管2的中心線C2比翅片3的中心線Cl更偏向氣流 方向的下游側(cè)(圖2的右側(cè))。因此,當以傳熱管2的中心線C2作為基準 時,翅片3在上游側(cè)(圖2的左側(cè))的部分比在下游側(cè)的部分長。如上所 述,翅片3的前邊緣部局部的熱傳遞率大。另一方面,傳熱管2的后方為 死水區(qū)域,局部的熱傳遞率小。因此,根據(jù)本換熱器l,由于使翅片3的 前邊緣部向前方延長,翅片3的后邊緣部變短,所以能夠擴大熱傳遞率大 的部分的面積,并且減少熱傳遞小的部分的面積。 如圖2及圖3所示,在翅片3中,從氣流A的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依次形 成有第一切起部5a、第二切起部5b、以及第三切起部5c。另外,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分別形成于相鄰的傳熱管2之間,并沿Z方向設置多組。
各切起部5a 5c作為翅片3的一部分,是以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巻起 的方式而被切起的部分。如圖3A所示,各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與Z 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狀是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狀。具體而言,在本實施 方式中,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半圓狀。切起部5a 5c的橫 截面形成的半圓的直徑是例如0.2 1.0mm。
能夠從其他側(cè)面如下所述地確定切起部5a 5c的形狀。首先,將翅 片3的并排方向(沒被切起部分的厚度方向)作為高度方向HL,將與該 高度方向HL及空氣A的流動方形AL (氣流方向)平行的截面定義為翅 片3的橫截面。切起部5a (5b、 5c)被彎曲成如下形狀,即切起的前端 5t從翅片3的面內(nèi)分離,同時使該切起的前端5t向下游側(cè)反轉(zhuǎn)。于是,作 為形成有切起部5a (5b、 5c)的位置的翅片3的橫截面,如圖3C中的虛 線區(qū)域所示,在切起部5a (5b、 5c)的向下游側(cè)反轉(zhuǎn)的部分和其以外的部 分之間形成半圓狀的空間SH。進而,以該空間SH的高度h隨著越往氣流 方向AL的上游側(cè)逐漸變小的方式,進行切起部5a (5b、 5c)的形狀調(diào)整。
但是,空間SH的高度h不需要隨著越往氣流方向AL的上游側(cè)而單 調(diào)減少,只要切起部5a包含隨著越往上游側(cè)空間SH的高度h減小的部分 即可。例如,也可以如圖3D所示進行切起部5a (5b、 5c)的形狀調(diào)整, 使得在從下游端5t (切起的前端5t)的位置向氣流方向AL的上游側(cè)前進 規(guī)定距離的位置表示空間SH最大高度11 ^。
如圖2所示,切起部5a 5c沿空氣A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分別調(diào) 整多個切起部5a 5c的尺寸,使所述切起部在多個傳熱管2的排列方向 上的長度比在空氣A的流動方向上的長度長。也就是,能夠?qū)⑴c翅片3的 面內(nèi)方向及多個的傳熱管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定義為多個切起部5a 5c的長度方向。此時,第二切起部5b的長度方向(Z方向)的長度UL2 與第三切起部5c的長度方向長度相等。另一方面,第一切起部5a的長度 方向長度UL1比第二切起部5b的長度方向長度UL2長。在這里,第一切
起部5a的長度方向長度UL1是第二切起部5b的長度方向長度UL2的二 倍。但是,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的長度方向長度可以是彼此相等, 也可以全部不同。
另夕卜,第一切起部5a的長度方向UL1比相鄰的傳熱管2的間隔PG 大、比相鄰的傳熱管2的中心間距離PP小。另一方面,第二切起部5b及 第三切起部5c的長度方向長度UL2比上述間隔PG的1/2大,比上述間隔 PG小。
如圖3A所示,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被形成為切起的朝向互不相 同。具體而言,第一切起部5a向圖3A的上側(cè)切起,第二切起部5b向下 側(cè)切起,第三切起部5c向上側(cè)切起。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沿氣流方向 相鄰的切起部的切起的朝向以翅片3 (詳細而言是翅片3的沒被切起的部 分)作為分界而反向。
如圖3A所示,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的在氣流方向上的長度(總 長)UH彼此相等。但是,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的總長UH無需一定 相同,也可以互相不同。例如,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的總長UH可以 為逐漸變短,也可以為逐漸變長。
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的切起高度UW也彼此相等。并且,在這 里,切起高度UW可以稱作距離翅片3的板厚方向的中心的距離。切起高 度UW優(yōu)選為翅片間距FP的1/2以下。其原因是,在切起高度UW是翅 片間距FP的1/2以下的情況下,當從氣流的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觀察換熱器1 時(X方向觀察),相鄰的翅片3彼此的切起部5a 5c不重疊,能夠抑制 壓力損失的增大。
在圖3B所示的變形例中,作為位于最上游側(cè)的切起部的第一切起部 5a的在氣流方向上的長度UH比作為其他切起部的第二及第三切起部5b、 5c的在氣流方向上的長度Uh長。另外,第一切起部5a的切起高度UW 比第二及第三切起部5b、 5c的切起高度Uw高。
并且,在本說明書中,將切起部5a 5c在空氣A的流動方向上的長 度UH稱作切起部5a 5c的氣流方向長度UH。如圖3A等所示,切起部 5a 5c的氣流方向長度UH與通過形成該切起部5a 5c而產(chǎn)生的開口的 從上游端到下游端的長度一致。
9
下面,對本換熱器1的傳熱加速原理進行說明。
在換熱器1中,當從前方供給空氣A (參考圖3A)時,從翅片3的 前邊緣向后方形成溫度分界層,并且,在第一 第三切起部5a 5c中也 形成溫度分界層。圖4表示第一切起部5a的溫度分界層BL。如圖4所示, 由于第一切起部5a具有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狀的橫截面形狀,所以,空 氣以較薄地沿著第一切起部5a的表面上的方式流動,溫度分界層BL的厚 度變薄。即,溫度分界層BL隨著向后方逐漸擴寬,但是第一切起部5a 也形成為隨著向后方而擴寬的形狀。因此,第一切起部5a不僅能在前邊 緣將溫度分界層BL保持地比較薄,在后側(cè)也能將溫度分界層BL保持地 比較薄。由此,第一切起部5a的熱傳遞率飛躍性提高。
雖省略圖示,但是在第二切起部5b及第三切起部5c中也形成有大致 相同的溫度分界層。從而,基于和上述相同的理由,在第二切起部5b及 第三切起部5c中熱傳遞率也飛躍性提高。
另外,如圖2所示,在厚度方向上俯視翅片3時的多個切起部5a 5c 的形狀(外形)是方形狀(例如,矩形狀、或者長邊和短邊與氣流方向正 交的梯形狀),并且,多個切起部5a 5c的朝向一致,使長度方向與氣流 方向正交。當切起部5a 5c的形狀及位置關(guān)系為如上所述時,能夠得到 如下效果。
如圖5A所示,在現(xiàn)有的狹縫翅片101中,對于狹縫部102的熱的供 給是通過狹縫部102的根部102c進行的。但是,由于根部10根部102c 向與狹縫部102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所以,根部10根部102c的 寬度SW小。因此,在狹縫翅片101中,對于作為傳熱加速部的狹縫部102 的熱的供給路狹窄。從而,即使狹縫部102的局部的熱傳遞率高,也很難 說熱的供給一定充分。與之相對,在本換熱器1 (翅片3)中,圖5B所示, 切起部5的根部10沿切起部5的長度方向(圖5B的上下方向)延伸,根 部10的寬度UL寬。因此,能夠向切起部5供給充足的熱量。從而,根據(jù) 本換熱器(翅片3),在對傳熱加速部的熱的供給量的方面,也能夠?qū)崿F(xiàn)熱 交換性能的提高。
這樣,在本換熱器l中,與設有狹縫狀的切起部的情況相比,能夠使 切起部5a 5c的熱傳遞率大幅提高。從而,能夠使換熱器1的平均熱傳
10
遞率變大。另外,能夠向切起部5a 5c供給充足的熱量。再者,由于僅 通過切起翅片3的一部分即能夠形成傳熱加速部,所以,和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 不會有制造明顯變困難之虞。從而,能夠在維持制造的容易性的同時,實 現(xiàn)現(xiàn)有以上的熱傳遞率的提高。
另外,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各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 狀形成為半圓狀,各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的與氣流方向正交的方向(圖 示Y方向)的寬度隨著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逐漸變大,在各切起部5a 5c 的下游端成為最大。這里,所謂"切起部的下游端"是指被切起的部分的 前端(參考圖3A的符號5t)。如現(xiàn)有的銷翅片等,在橫截面是圓柱狀的傳 熱加速體中,下側(cè)部分成為死水區(qū)域,下側(cè)部分的熱傳遞率低。與之相對,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切起部5a 5c,由于橫截面是半圓狀,所以能夠減小死 水區(qū)域。從而能夠使熱傳遞率有效地提高。
切起部5a 5c只要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狀即可,特別是在本實施方 式中,切起部5a 5c形成為半圓狀。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分界層的擴 展,能夠進一步提高熱傳遞率。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氣流的方向上相鄰的切起部的切起的方向 互相相反。因此,第二切起部5b不易受到第一切起部5a的溫度分界層的 影響,另外,第三切起部5c不易受到第二切起部5b的溫度分界層的影響。 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第二切起部5b及第三切起部5c的熱傳遞率。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切起部5a 5c的切起高度UW被設定為翅 片間距FP的1/2以下。因此,能夠防止壓力損失明顯增加。但是,根據(jù) 換熱器1的用途等,也有容許某一程度的壓力損失增加的情況。在那樣的 情況下,上述切起高度UW可以比翅片間距FP的1/2大。對切起部5a 5c的切起高度UW的下限沒有特別地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翅片間距FP 的1/5以上(但是,超過翅片3的厚度FT的2倍)。
如圖6示意性所示, 一般的,切起部的個數(shù)越多熱傳遞率越增加,但 是,其增加率逐漸變小。另一方面,切起部的個數(shù)越多,制造越復雜,另 外,壓力損失變大。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沿氣流方向的切起部5a 5c 的個數(shù)是三個(多個)。如圖3A所示,這些多個的切起部5a 5c的氣流 方向長度UH的總計被設定為翅片3的氣流方向長度L (-翅片3的短邊
的長度)的1/2 2/3。也就是,成為1/2《3 UH/L《2/3。因此,不會帶 來制造的復雜化和壓力損失的明顯增加,能夠提高熱傳遞率。
切起部5a 5c的氣流方向長度UH相對于翅片3的氣流方向長度L 的比例可根據(jù)傳熱管2的列數(shù)而不同。上述比例為貫通翅片3的傳熱管2 為一列時的比例。同樣,切起部5a 5c的個數(shù)也是貫通翅片3的傳熱管2 為1列時的個數(shù)。
位于最上游側(cè)的第一切起部5a的熱傳遞率比較大。在本實施方式中, 第一切起部5a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比其他的切起部5b、 5c的長度方向的長 度長。因此,熱傳遞率大的部分的面積大,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熱傳遞率。
另外,在本換熱器1中,由于切起部5a 5c的速度分界層變薄,所 以也有在翅片3的表面產(chǎn)生結(jié)露的情況,水膜容易變薄。因此,即使在產(chǎn) 生結(jié)露的情況下,傳熱加速效果也不易降低,另外,壓力損失也不易增加。 (實施方式2)
在實施方式l中,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半圓狀。但是, 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并不限定于半圓狀。如圖7所示,在實施方 式2的翅片管換熱器1中,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為半橢圓狀。
艮P,在實施方式2的換熱器1的翅片3中形成有切起部5a 5c,該切 起部5a 5c通過將翅片3的一部分切起成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翻起而形成, 這些切起部5a 5c以橫截面形狀為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狀的方式彎曲而 形成半橢圓狀。其他的結(jié)構(gòu)由于和實施方式l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切起部5a 5c彼此之間,圖8A所示的橢圓率(短 徑a和長徑b之間的比率-a/b)彼此相等。但是,切起部5a 5c的橢圓率 也可以互不相同。在圖8B中表示了表面平均熱傳遞率及壓力損失相對于 橢圓率的模擬結(jié)果。圖8B的表是以在橢圓率=1 (半圓狀)時的表面平均 熱傳遞率及壓力損失作為基準(=1)進行表示。由該表可知,在橢圓率比 0.33大且未滿1的情況下,與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為半圓狀的方式(實 施方式l)相比,能夠降低壓力損失,并將熱傳遞率保持在同等以上。模 擬是以3 UH/L^0.6的條件進行的。
在本實施方式中,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朝向上游側(cè)逐 漸變細狀。因此,和實施方式1同樣,能夠使切起部5a 5c的溫度邊界
層變薄,所以,能夠提高熱傳遞率。再者,在本實施方式中,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半橢圓狀。因此,能夠比實施方式l更降低壓力損失。
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切起部5a 5c以橫截面的長徑方向與氣流 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從而能夠使壓力損失進一步降低。
另外,如果將切起部5a 5c的橢圓率設定為比0.33大且未滿1,則 與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為半圓狀的方式相比,能夠確保熱傳遞率在同 等以上且實現(xiàn)壓力損失的降低。 (實施方式3)
如圖9所示,實施方式3的翅片管式換熱器1的切起部5a 5c的橫 截面形狀形成為楔形。
艮口,在實施方式3的換熱器1的翅片3中形成有切起部5a 5c,該切 起部5a 5c通過將翅片3的一部分切起成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翻起而形成, 這些切起部5a 5c以橫截面形狀為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狀的方式彎曲而 形成楔形。在這里,所謂楔形是從前端到后端連續(xù)擴寬的形狀。其他的結(jié) 構(gòu)由于和實施方式l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形狀也是形成為朝向 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狀,所以,和實施方式1同樣,能夠使切起部5a 5c的 溫度分界層變薄。從而能夠提高熱傳遞率。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 切起部5a 5c從前端到后端連續(xù)擴寬,所以,即使在切起部5a 5c的后 端,也能夠使溫度邊界層變薄。從而能夠使熱傳遞率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切起部5a 5c的前端圓滑,但是,切起部 5a 5c的前端不需要一定為圓滑,如圖10所示,這些前端也可以為尖的。 切起部5a 5c的橫截面也可以形成為折曲的形狀。 (其他的實施方式)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翅片3的前邊緣部的橫截面形成為半矩形狀。但 是,翅片3的前邊緣部也可以和切起部5a 5c同樣,橫截面形狀為半圓 狀、半橢圓狀、或者楔形等。
在所述各實施方式的翅片管式換熱器1中,傳熱管2的列數(shù)為一列, 但是傳熱管2的列數(shù)也可以是兩列以上。傳熱管2的列數(shù)為兩列以上的情
況下,翅片3可以是各列通用的一體的翅片,也可以是按每列分割的翅片。
例如,在傳熱管2的列數(shù)為兩列的情況下,第一列的翅片和第二列的翅片
可以分離。如圖11所示,可以為第一列的翅片和第二列的翅片錯開配置,
第二列的翅片3位于第一列的翅片3之間。 工業(yè)實用性
如上述說明,本發(fā)明對翅片管式換熱器有用。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翅片管式換熱器,具有相互空出間隔平行排列的多個翅片;和貫通所述翅片的多個傳熱管,所述翅片管式換熱器使在所述翅片的表面?zhèn)攘鲃拥牡谝涣黧w和在所述傳熱管的內(nèi)部流動的第二流體進行熱交換,在所述各翅片中形成有以橫截面形狀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的方式彎曲或折曲的切起部,該切起部通過將所述翅片的一部分切起成從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翻起而形成。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是半圓狀。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是半橢圓狀。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是朝向上游側(cè)細長的半橢圓狀。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的橫截面形狀是楔形。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 在所述流動方向上相鄰的切起部以所述翅片作為分界被互相反向切起。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的切起高度是翅片間距的1/2以下。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 在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上的所述切起部的長度總計是在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上的所述翅片的長度的1/2 2/3。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2 所述切起部的沿所述流動方向的個數(shù)是每一列傳熱管三個以下。
1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位于最上游側(cè)的切起部的在所述流動方向上的長度比其他切起部的 在所述流動方向上的長度長。
11.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以所述傳熱管的中心作為基準,所述翅片在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 的上游側(cè)的一部分比在下游側(cè)的一部分長。
1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 分別調(diào)整所述多個切起部的尺寸,使所述切起部在所述多個傳熱管的排列方向上的長度比在所述流動方向上的長度長,另一方面,當將與所述翅片的面內(nèi)方向及所述多個傳熱管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 向定義為所述多個切起部的長度方向時,位于最上游側(cè)的切起部的所述長 度方向的長度比其他切起部的所述長度方向的長度長。
1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在厚度方向上俯視所述翅片時的所述多個切起部的形狀是方形狀,并且,所述多個切起部的朝向一致,使所述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 方向正交。
1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式換熱器,其中, 所述切起部沿所述第一流體的流動方向設置多個, 所述第一流動方向上的所述多個切起部的長度彼此相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翅片管式換熱器,其具有相互空出間隔平行排列的多個翅片(3)和貫通所述翅片(3)的多個傳熱管(2)。在各翅片(3)中形成有通過將該翅片(3)的一部分切起成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翻起而形成的第一切起部(5a)、第二切起部(5b)、第三切起部(5c)。第一切起部(5a)、第二切起部(5b)、第三切起部(5c)各自的橫截面形狀以朝向上游側(cè)逐漸變細的方式彎曲而形成半圓狀。
文檔編號F28D1/053GK101379361SQ20078000465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2月6日
發(fā)明者小川修, 小森晃, 林宏樹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