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機械的冷卻裝置以及應用該冷卻裝置的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般地涉及一種冷卻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機械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機器、如卡車、輪式裝載機、發(fā)電機和履帶式推土機,使用發(fā)動機來為如機器運行、
發(fā)電等提供動力。為防止過熱和可能的裝置失效,發(fā)動機和機器在使用期間必須充分冷卻。
通常機器設置有冷卻裝置如散熱器,該散熱器具有芯體、與芯體的一端流體連接的第一箱
體和與芯體的另一端流體連接的第二箱體。這些機器通常工作在可能對散熱器造成損壞的
環(huán)境中。在散熱器被損壞的情況下,整個散熱器可能需要被更換和維修。維修單個大片模
塊式的冷卻芯體可能耗時并昂貴,并可能要求機器停止工作很長一段時間。
已開發(fā)出多模塊式散熱器,可解決單片式散熱器設計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這些多
模塊式散熱器包括多個散熱器。每個散熱器借助于在箱體的一側的軟管通過與箱體流體連
接的管路流體連接到相鄰的散熱器。如果其中一個散熱器損壞,由于相對于單片式散熱器
來講尺寸較小,所以僅更換該損壞的散熱器更容易。另外由于僅需要更換該損壞的散熱器,
所以成本降低。 然而,隨著冷卻裝置構型結構的改變,用于冷卻裝置的空間受到限制。如果冷卻裝 置在散熱器側部配備有軟管,則該軟管會與相鄰的其它部件發(fā)生干涉。此外,維修會變得復 雜。例如,在更換軟管時可能需要拆下其它設備。
所公開的冷卻裝置旨在克服上述一個或多個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包括一種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包括具有階梯形第一箱體的第 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箱體包括第一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一下部箱體部分。具有第二箱體的 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設置以便在所述第一上部箱體和 所述第二箱體之間形成一凹進區(qū)。 一軟管設置在所述凹進區(qū)中并與所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 二箱體流體連接。 根據(jù)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設置有冷卻裝置的機械。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具有 階梯形第一箱體的第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箱體包括第一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一下部箱體部 分。具有第二箱體的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設置以便在 所述第一上部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之間形成一凹進區(qū)。 一軟管設置在所述凹進區(qū)中并與所 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
圖1是一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示例性機器的側視圖; 圖2是圖1中機器的機罩的部分分解視圖,其中示出密封板被從維修口拆除并部 分地示出了冷卻裝置的一實施例;
圖3是圖2的機罩的部分分解視圖,其中示出頂部機罩板被拆除;以及
圖4是冷卻裝置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一示例性實施例。參照圖I,其中示出了機器IO。機器10可以是執(zhí)行與特定行業(yè)——例如礦業(yè)、建筑業(yè)、農業(yè)、運輸業(yè)等——有關的某些類型的操作并且在工作環(huán)境(例如建筑場地、礦場、發(fā)電廠和高速公路作業(yè)等)當中或其間運行的任何類型的機器。機器10可以是可移動的或者被固定在合適的位置,如發(fā)電機。在機器IO上可附裝有機罩101。在機罩101內可安置有冷卻裝置102。 參照圖2和圖3,機罩101包括頂部機罩板201和第一側部機罩板202和第二側部機罩板203。該機罩還可具有其它機罩板。第一和第二側部機罩板202和203可固定在機器框架103上。頂部機罩板201可通過兩端部連接到第一側部機罩板202和第二側部機罩板203的頂端。在頂部機罩板201中形成有第一維修口 204和第二維修口 205。在頂部機罩板201上安裝有第一密封板206,該第一密封板覆蓋第一維修口 204,在頂部機罩板201上安裝有第二密封板207,該第二密封板覆蓋第二維修口 205。第三維修口 208形成在頂部機罩板201中并位于第一維修口 204與第二維修口 205之間。 如圖2和圖3所示,冷卻裝置102安裝在機器框架上并位于頂部機罩板201和兩個側部機罩板202和203內。如圖4進一步所示,冷卻裝置102包括第一散熱器301和與該第一散熱器301相鄰的第二散熱器401。第一散熱器301包括第一芯體302、與第一芯體302流體連接的第一階梯形箱體303和第一底部箱體308。第二散熱器401包括第二芯體402、與第二芯體402流體連接的第二階梯形箱體403和第二底部箱體408。第一階梯形箱體303包括第一上部箱體部分304和第一下部箱體部分305。第一上部箱體部分304與第一管路306流體連接。第一管路306也可以與第一下部箱體部分305或第一階梯形箱體303的其他部分流體連接。第一擋板307可從第一下部箱體部分305的側部延伸到與第一上部箱體部分304的頂部相同的高度處。第二階梯形箱體403包括第二上部箱體部分404和第二下部箱體部分405。第二上部箱體部分404與第二管路406流體連接。第二管路406也可以與第二下部箱體部分405或第二階梯形箱體403的其他部分流體連接。第二擋板407可從第二下部箱體部分405的側部延伸到與第二上部箱體部分404的頂部相同的高度處。第一擋板307和第二擋板407將來自風扇(未示出)的空氣導向第一散熱器301和第二散熱器401以進行熱交換。 如圖3所示,在第一下部箱體部分305和第二下部箱體部分405之上以及在第一上部箱體部分304與第二上部箱體部分404之間形成一凹進區(qū)501。在所述凹進區(qū)501內設置一軟管601,該軟管與所述第一管路306和第二管路406流體連接。第一管路306沿第一軸線801延伸,而第二管路406沿第二軸線802延伸。如圖4所示,第一軸線801平行于第二軸線802并與之偏移一距離803??▕A件701可用于將軟管601固定到第一管路306和第二管路406上以防止泄漏??稍诘谝簧崞?01與第二散熱器401之間安置一密封條209,該密封條209被壓擠在第一散熱器301與第二散熱器401之間以防止空氣穿過其間的空隙。 頂部機罩板201放置在凹進區(qū)501上方。第一維修口 204形成在軟管601的第一端、即第一管路306上方,而第二維修口 205形成在軟管601第二端、即第二管路406上方,從而允許相對于第一和第二管路306、406組裝或拆卸軟管601的兩端部。
工業(yè)實用性 該冷卻裝置可用于機器10,如圖1所示的履帶式推土機。 當需要更換軟管601時,分別從第一維修口 204和第二維修口 205上拆下第一密封板206和第二密封板207。然后通過第一維修口 204從第一管路306上拆下軟管601的一端,通過第二維修口 205從第二管路406上拆下軟管601的另一端。通過第一維修口 204、第二維修口 205或位于第一維修口 204與第二維修口 205之間的第三維修口 208從位于第一上部箱體部分304與第二上部箱體部分404之間的凹進區(qū)501中取出軟管601。然后通過第一維修口 204與第二維修口 205中的一個將一新的軟管放入凹進區(qū)501中。通過第一維修口 204將該新軟管的一端連接到第一管路306,通過第二維修口 205將該新軟管的另一端連接到第二管路406。最后,將第一密封板206安裝在頂部機罩板201上以覆蓋第一維修口 204,將第二密封板207安裝在頂部機罩板201上以覆蓋第二維修口 205。第一密封板206和第二密封板207分別密封第一維修口 204和第二維修口 205。 冷卻劑例如水從與第一底部箱體308相連接的入口管路309進入第一散熱器301 ,穿過第一芯體302,流入到第一階梯形箱體303中。接著,冷卻劑穿過第一管路306、軟管601和第二管路406流到第二階梯形箱體403。冷卻劑被從第二階梯形箱體403分配到第二芯體402,之后進入第二底部箱體408,并從與第二底部箱體408相連接的輸出管路409流出第二散熱器401。冷卻劑與強制通過第一和第二芯體302、402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使得流出輸出管路409的冷卻劑的溫度比流入入口管路309的冷卻劑的溫度低。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可做出各種不同的修改和變型。例如凹進區(qū)可限定在第一底部箱體308和第二底部箱體408之間。該凹進區(qū)還可僅由箱體的一部分形成,如箱體的一部分在箱體的一側凹進以形成凹進區(qū)。本說明書以及示例皆應認為僅是示例性的,而實際范圍則由以下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
權利要求
一種冷卻裝置,包括具有階梯形第一箱體的第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箱體包括第一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一下部箱體部分;具有第二箱體的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設置以便在所述第一上部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之間形成一凹進區(qū);以及設置在所述凹進區(qū)中的軟管,該軟管與所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體為階梯形并且包括第 二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二下部箱體部分,所述第二下部箱體部分與所述第一箱體的所述第一 下部箱體部分相鄰設置,并且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與所述第一箱體流體連接的第一管路;禾口 與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的第二管路; 其中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路流體連接。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與所述第一箱體的第 一上部箱體部分流體連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與所述第二箱體的第 二上部箱體部分流體連接。
6.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沿第一軸線延伸,所述 第二管路沿第二軸線延伸,所述第一軸線偏移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軸線。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自所述 第一下部箱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上部箱體部分的頂部。
8.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板自所述 第二下部箱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上部箱體部分的頂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上部箱體部分 流體連接。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上部箱體部分 和所述第二上部箱體部分流體連接。
11. 一種設置有冷卻裝置的機械,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具有階梯形第一箱體的第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箱體包括第一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一下 部箱體部分;具有第二箱體的第二熱交換器,所述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設置以便在 所述第一上部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之間形成一凹進區(qū);以及軟管,該軟管設置在所述凹進區(qū)中并與所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體為階梯形并且包括第二 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二下部箱體部分,所述第二下部箱體部分與所述第一箱體的所述第一下 部箱體部分相鄰設置,并且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與所述第一箱體流體連接的第一管路;禾口 與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的第二管路;其中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路流體連接。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與所述第一箱體的第一上部箱體部分流體連接,所述第二管路與所述第二箱體的第二上部箱體部分流體連接。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沿第一軸線延伸,所述第二管路沿第二軸線延伸,所述第一軸線偏移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軸線。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第一擋板,所述第一擋板 自所述第一下部箱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上部箱體部分的頂部;和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 板自所述第二下部箱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上部箱體部分的頂部。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流體連接所述第一上部箱體 部分和所述第二上部箱體部分。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凹進區(qū)上部的 機罩板,第一維修口形成于機罩板中并位于所述軟管第一端上方,第二維修口形成于機罩 板中并位于所述軟管第二端上方。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機械,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可拆卸地安裝以覆蓋所述 第一維修口的第一密封板和可拆卸地安裝以覆蓋所述第二維修口的第二密封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機械的冷卻裝置以及應用該冷卻裝置的機械。該冷卻裝置包括具有階梯形第一箱體的第一熱交換器,所述第一箱體包括第一上部箱體部分和第一下部箱體部分。第二熱交換器設置有第二箱體,所述第二熱交換器靠近所述第一熱交換器設置使得在所述第一上部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之間形成一凹進區(qū)。一軟管設置在所述凹進區(qū)中并與所述第一箱體和所述第二箱體流體連接。
文檔編號F28D1/02GK101749967SQ200810187138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田國平, 肖敏, 馬久波 申請人:卡特彼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