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養(yǎng)豬產業(yè)中最頭痛的問題便是豬屎尿的處理。豬屎當前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將干屎收集起來,經處理做成有機肥料得到合理的使用,可是豬尿和豬欄打掃后的污水無法得到有效的處理和利用。這些污水中富含氮磷、有機物、高懸浮物,如果養(yǎng)殖戶直接將這些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一方面會嚴重污染環(huán)境,另一方面環(huán)保部門也會對其進行處罰,嚴重者甚至要關門停業(yè)。因此如何解決這些污水成為養(yǎng)殖戶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但是對于規(guī)模較小的養(yǎng)殖場,購買專業(yè)的污水處理以及檢測設備花費巨大,也正是這一原因導致許多養(yǎng)殖戶冒著被處罰的風險,排放不達標的污水。
當然,目前也有一些簡易的污水處理設備,主要采用簡單的沉淀方式進行處理,但是這樣污水中的異味和污水缺氧等一系列問題仍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養(yǎng)殖戶也不能確定排放到河流中的水是否已經達標,排放后是否會被處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成本的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以解決豬尿以及豬欄打掃后的污水的排放問題。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污水中種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凈化污水,得到凈化水;
S2.在凈化后的水中養(yǎng)殖魚蝦等水產,若魚蝦等水產可自由生長,則水達到排放標準??蛇M行排放。
本實用新型將污水的處理與檢測結合,在利用水生植物對污水進行凈化后,通過養(yǎng)殖魚蝦的方法,檢測處理后的污水是否達到排放的標準,極大地降低了養(yǎng)殖戶污水處理與檢測的成本,還給養(yǎng)殖戶帶來額外的收入。
步驟S1中,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另一方面通過光合作用,可以產生大量氧氣,使得水中的含氧量升高,達到A類水質標準。經過水生植物凈化的清水具有較高的含氧量,適于魚蝦的生長,只要魚蝦等水產能夠自由、健康地在凈化后的水中生長,則說明水已經達到A類水的標準,養(yǎng)殖戶可以放心地將水排放到河流中,不必擔心排放的水污染環(huán)境。此外使用者還可以利用步驟S1中的水生植物飼養(yǎng)步驟S2中的魚蝦,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各產物的利用率。
優(yōu)選地,步驟S1之前還包括步驟:
S01.將污水與水處理藥劑于攪拌池內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污水;
S02.使混合污水流過一定長度的通道,在流動過程中,混合污水中的水、泥完成初步分離,從而得到一次污水;
S03.將一次污水靜置一定時間,一次污水中的水、泥進一步分離,從而得到較為清澈的二次污水。
步驟S01中,水處理藥劑可以是以下藥劑中的一種或多種:絮凝劑、助凝劑、消毒劑、消泡劑、ph調節(jié)劑、調理劑。
步驟S2之后還包括步驟S3:若魚蝦等水產出現死亡等異常情況,則對水體重復步驟S1、S2的處理。
優(yōu)選地,所述養(yǎng)殖場排污方法還包括步驟S4:收集步驟S02和S03得到的污泥,進行脫水處理。經過脫水處理后的污泥可作為有機肥料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采用晾曬或其他設備對污泥進行脫水處理。
通過對污水中的水、泥進行初步分離和二次分離,充分去除了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從而得到較為清澈的清水。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包括:
污水分離裝置,用于對污水進行水、泥分離;
污水凈化池,與所述污水分離裝置可控制地連通,所述污水分離裝置中與污泥分離后的污水適于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所述污水凈化池適于種植水生植物;以及
污水檢測池,所述污水檢測池與所述污水凈化池可控制地連通,所述污水凈化池中經過水生植物凈化的水適于排入所述污水檢測池,所述污水檢測池適于養(yǎng)殖魚蝦等水產。
優(yōu)選地,所述污水分離裝置包括攪拌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蓄泥池,所述攪拌池用于混合污水與水處理藥劑,所述第一沉淀池具有一迷宮式通道,所述攪拌池與所述迷宮式通道的一端可控制地連通,以使得所述攪拌池內的混合物可進入所述迷宮式通道,所述第二沉淀池與所述迷宮式通道的另一端可控制地連通,以使得所述迷宮式通道內的污水可進入所述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與所述污水凈化池可控制地連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沉淀池內的污水可進入所述污水凈化池,所述蓄泥池分別與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沉淀池可控制地連通,從而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沉淀池內的污泥可排入所述蓄泥池。
所述攪拌池內的混合物進入所述迷宮式通道內,沿著所述迷宮式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在流動的過程中,混合物中的污泥逐漸沉淀,也即污泥與污水發(fā)生分離,最終分離后的污水通過所述迷宮式通道的另一端進入所述第二沉淀池。之所以將所述第一程度池的通道設計為迷宮式通道,主要是為了增加混合物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內流動的距離,從而有利于污水與污泥的分離,此外也保證了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長度不至于過長。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沉淀池包括池體、多個擋板、清洗刷以及回流管,所述池體與所述攪拌池、第二沉淀池和所述蓄泥池可控制地連通,各所述擋板可轉動地設于所述池體的兩側,且各所述擋板左右相間地設置,從而在所述池體的內壁與各所述擋板之間形成所述迷宮式通道,所述清洗刷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池體內,當各所述擋板轉動到所述池體的外側時,可通過移動所述清洗刷清潔所述池體,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與所述迷宮式通道的前端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迷宮式通道的后端可控制地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沉淀池包括漏斗形沉淀池、過濾室以及清潔裝置,所述漏斗形沉淀池與所述池體和所述蓄泥池可控制地連通,所述過濾室可上下移動地設于所述漏斗形沉淀池內,所述過濾室的側壁上具有孔徑較小的網孔,所述過濾室與所述污水凈化池可控制地連通,從而所述漏斗形沉淀池內的污水通過所述過濾室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所述清潔裝置設于所述漏斗形沉淀池的中部,用于清潔所述漏斗形沉淀池。
優(yōu)選地,所述污水檢測池具有一試樣區(qū)以及一養(yǎng)殖區(qū),所述試樣區(qū)與所述污水凈化池可控制地連接,所述養(yǎng)殖區(qū)與所述試樣區(qū)可控制地連通,所述污水檢測池還包括一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一端與所述試樣區(qū)可控制地連通,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污水凈化池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污水檢測池還包括一投料裝置,所述投料裝置包括吸水管、水泵、放料箱以及噴頭,所述吸水管的一端設于所述養(yǎng)殖區(qū)的底部,所述噴頭安裝于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且所述噴頭設于所述養(yǎng)殖區(qū)上方,所述水泵設于所述吸水管,所述放料箱與所述吸水管的中部連通,所述放料箱內的飼料在重力作用下可進入所述吸水管內,所述水泵將水從所述吸水管一端吸入,所述吸水管內的水攜帶飼料從所述噴頭噴出。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通過設置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使得污水中的水、泥充分的分離。通過設置試樣區(qū),可以避免水質不達標時,大量的魚蝦死亡,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沉淀池的示意圖,顯示了各擋板轉動到池體的外側。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沉淀池的爆炸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二沉淀池的爆炸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污水檢測池的示意圖。
圖6是養(yǎng)殖場進行污水處理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yōu)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殖場排污裝置包括污水分離裝置1、污水凈化池2以及污水檢測池3。
所述污水分離裝置1用于分離污水中的水、泥,從而得到較為清澈的污水以及污泥,污泥曬干后可做有機肥,污水則需要經過所述污水凈化池2的凈化。
所述污水凈化池2與所述污水分離裝置1可控制地連通,從而所述污水分離裝置1中與污泥分離后的污水適于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所述污水凈化池2適于種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另一方面通過光合作用,可以產生大量氧氣,使得水中的含氧量升高,達到A類水質標準。
所述污水檢測池3與所述污水凈化池2可控制地連通,所述污水凈化池2中經過水生植物凈化的水適于排入所述污水檢測池3,所述污水檢測池3適于養(yǎng)殖魚蝦等水產。經過水生植物凈化的清水具有較高的含氧量,適于魚蝦的生長,只要魚蝦等水產能夠自由、健康地在凈化后的水中生長,則說明水已經達到A類水的標準,養(yǎng)殖戶可以放心地將水排放到河流中,不必擔心排放的水污染環(huán)境。
優(yōu)選地,所述污水分離裝置1包括攪拌池11、第一沉淀池12、第二沉淀池13以及蓄泥池14。
所述攪拌池11用于混合待處理的污水與水處理藥劑,所述攪拌池11與所述第一沉淀池12可控制地連通;所述第一沉淀池12用于對所述攪拌池11內的混合物進行初步的分離,所述第一沉淀池12分別與所述第二沉淀池13和所述蓄泥池14可控制地連通,所述第一沉淀池12分離后的污水排入所述第二沉淀池13,污泥則排入所述蓄泥池14;所述第二沉淀池13用于對污水再次進行水、泥分離,所述第二沉淀池13分別與所述污水凈化池2和所述蓄泥池14可控制地連通,分離后較為清澈的污水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污泥則排入蓄泥池14。值得一提的是,各個池之間的“可控制地連通”可通過管道、閥門以及水泵實現,其實現方式對于本領域的人員屬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不再詳述。
所述攪拌池11內設有多個攪拌槳111,各所述攪拌槳111由電機帶動轉動。優(yōu)選地,所述攪拌池11內設有5個攪拌槳111,其中一個所述攪拌槳111設置在所述攪拌池11中部,其他四個所述攪拌槳111圍繞設置在中心的所述攪拌槳111周圍。
所述第一沉淀池12包括:上方開口的池體121、多個擋板122、清洗刷123、清洗刷驅動裝置124、清洗刷支架125、回流管126、兩個擋板連桿127。
各所述擋板122依次左右間隔地設于所述池體121的兩側,處于同一側的各所述擋板122通過所述擋板連桿127連接,所述連桿127可轉動地設于所述池體121開口的邊緣,從而當所述連桿127轉動時,可帶動各所述擋板122轉動。當各所述擋板122向內轉動到所述池體121內時,在各所述擋板121與所述池體121的內壁之間形成一迷宮式通道120,如圖1所示;當各所述擋板122向外轉動到所述池體121外時,可便捷地對所述池體121以及所述擋板122進行清潔,如圖2所示。
所述池體121的前端具有入口,所述池體121的后端具有出口,所述池體121靠近后端的底部具有排泥口。所述入口與所述攪拌池11可控制地連通,所述出口與所述第二沉淀池13可控制地連通,所述排泥口與所述蓄泥池14可控制地連通。
所述清洗刷123為一U形刷,其寬度與所述池體121的寬度相當,其兩側高度與所述池體121的高度相當。所述清洗刷支架125設于所述池體121開口的上方,所述清洗刷支架125從所述池體121的前端延伸到后端。所述清洗刷123通過所述清洗刷支架125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池體121內。所述清洗刷驅動裝置124用于驅動所述清洗刷123沿著所述清洗刷支架125前后移動,所述清洗刷驅動裝置124包括一絲桿1241和一電機1242,所述電機1242用于驅動所述絲桿1241轉動,所述絲桿1241與所述清洗刷123配合,當所述絲桿1241轉動時,所述清洗刷123沿直線移動。
所述回流管126的一端與所述迷宮式通道120的前端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迷宮式通道120的后端可控制地連通。當所述第一沉淀池12內的污水特別臟時,可先將所述出口與所述第二沉淀池13之間關閉,使所述迷宮式通道120內的污水進入所述回流管126,并通過所述回流管126再次流到所述迷宮式通道120的前端,從而增加了污水流動的距離,使得污水中的水、泥充分地分離。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沉淀池12還包括擋板驅動電機128,所述擋板驅動電機128與所述擋板連桿127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擋板連桿127轉動,進而帶動各所述擋板122轉動。
所述第二沉淀池13包括漏斗形沉淀池131、過濾室132以及清潔裝置133。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側壁具有一第二入口,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底部具有一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入口與所述池體121的出口可控制地連通,所述第二排泥口與所述蓄泥池14可控制地連通。所述過濾室132通過氣缸可上下移動地設于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內,所述過濾室132的側壁上具有孔徑較小的網孔,可避免污水中的漂浮物進入所述過濾室132內。所述過濾室132與所述污水凈化池2可控制地連通,從而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內的污水通過所述過濾室132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
所述清潔裝置133包括滾刷1331、滾刷支架1332、轉動驅動裝置1333、刮板1334、刮板支架1335、豎直驅動裝置1336。
所述滾刷支架1332設于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中部,所述轉動驅動裝置1333用于驅動所述滾刷支架1332以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中心線為軸轉動,所述滾刷1331的一端與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內壁接觸,所述滾刷1331的另一端與所述滾刷支架1332連接,從而當所述滾刷支架1332轉動時,所述滾刷1331沿著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側壁滾動,起到清潔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作用。
所述刮板支架1335設于所述滾刷支架1332上,所述豎直驅動裝置1336用于驅動所述刮板支架1335沿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中心線上下移動,所述刮板1334的一端與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內壁接觸,所述刮板1334的另一端與所述刮板支架1335可調節(jié)地連接,從而當所述刮板支架1335上下移動時,所述刮板1334沿著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內壁從周圍向中心移動,從而將上方的污泥向下刮,有利于將污泥集中到所述第二排泥口處。值得一提的是,當所述轉動驅動裝置1333和所述豎直驅動裝置1336同時工作時,所述滾刷支架1332帶動所述滾刷1331轉動,所述滾刷支架1332和所述刮板支架1335帶動所述刮板1334在轉動的同時沿著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內壁上下移動。
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依次設置多個種植池21,相鄰的兩所述種植池21可控制地連通。所述第二沉淀池13的污水適于排入第一個所述種植池21,各個所述種植池21內適于種植不懂的水生植物。通過設置多個所述種植池21,可實現對污水的層層處理。最后,將最后一個所述種植池21內的水排入所述污水檢測池3。
所述污水檢測池3具有一試樣區(qū)31以及一養(yǎng)殖區(qū)32。所述試樣區(qū)31與所述污水凈化池2可控制地連接,所述養(yǎng)殖區(qū)32與所述試樣區(qū)31可控制地連通。所述試樣區(qū)31內適于養(yǎng)殖少量的魚蝦,如果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魚蝦可健康生長,則說明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的水質已經達標,此時可將水排入到所述養(yǎng)殖區(qū)32內,進行魚蝦的大量養(yǎng)殖。如果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魚蝦出現死亡等非正?,F象,則說明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的水質還未達標,此時將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水再次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通過水生植物再次進化。
所述污水檢測池3還包括一第二回流管34,所述第二回流管34的一端與所述試樣區(qū)31可控制地連通,所述第二回流管34的另一端與所述污水凈化池2連通,當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魚蝦發(fā)生死亡時,將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水通過所述第二回流管34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再次進行凈化。
優(yōu)選地,所述污水檢測池3包括一投料裝置33。所述投料裝置33包括一吸水管331、水泵332、放料箱333、噴頭334。所述吸水管331的一端設于所述養(yǎng)殖區(qū)32的底部,所述水泵332設于所述吸水管331,從而通過所述水泵332將所述養(yǎng)殖區(qū)32內的水吸入所述吸水管331內;所述放料箱333與所述吸水管331的中部連通,所述放料箱333內的飼料在重力作用下可進入所述吸水管331內;所述噴頭334安裝于所述吸水管331的另一端,且所述噴頭334設于所述養(yǎng)殖區(qū)32上方,從而從所述吸水管331一端吸入的水溶解了所述吸水管331中部的飼料后,從所述噴頭334噴出。
圖6顯示了養(yǎng)殖場排污的流程,具體如下:
豬欄中的污水通過抽水裝置排入所述攪拌池11內,然后將水處理的藥劑加入所述攪拌池11內,通過所述攪拌槳111的轉動使得污水與藥劑充分混合,從而實現了對污水的初步處理。
所述攪拌池11內的污水與藥劑的混合物通過所述池體121的入口進入所述迷宮式通道120,污水與藥劑的混合物在各所述擋板122的作用下,蜿蜒向所述池體121的后端流動,在流動的過程中,污泥逐漸沉淀到池體121底部,污水則通過所述池體121的出口進入所述第二沉淀池13。當所述池體121內的污水全部排出時,可打開所述池體121的排泥口與所述蓄泥池14之間的閥門,將所述池體121內的污泥排入所述蓄泥池14。此外還可以轉動所述擋板連桿127,使各所述擋板122轉動到所述池體121外側,然后通過移動所述清洗刷123,使所述池體121內的污泥移向所述排泥口,最終排入所述蓄泥池14。當所述池體121內的污水較臟時,可先將所述池體121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沉淀池13的之間的閥門關閉,打開所述回流管126的閥門,使得所述迷宮式通道120后端的污水再次進入所述迷宮式通道120的前端,通過增加污水流動的距離,使得污水中的水、泥充分分離。
所述池體121內的污水通過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第二入口進入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內,靜置一段時間,污水中水、泥的進一步分離,污泥逐漸沉淀到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的底部,上層較為清澈的污水進入所述過濾室132內,然后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由于所述過濾室132可上下移動,因此所述過濾室132可根據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內液面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由于所述過濾室132的孔徑較小,因此所述污水中一些漂浮物無法進入所述過濾室132內,從而不會被排放到所述污水凈化池2中。當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內的污水全部排出時,可打開所述第二排泥口與所述蓄泥池14之間的閥門,將所述漏斗形沉淀池131內的污泥排入所述蓄泥池14。
清澈的污水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后,在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種植水生植物。在第一個所述種植池21內種植第一種水生植物,經過一定時間后,將水排放到下一個所述種植池21,然后再種植另一種水生植物,通過層層凈化,實現對污水的充分凈化。
水生植物生長一定的時間后,將所述污水凈化池2內的水排入所述污水檢測池3的試樣區(qū)31,在所述試樣區(qū)31內養(yǎng)殖少量魚蝦,經過一定時間后,如果魚蝦的生長狀況良好,這說明水質已經達到可排放的標準,此時即可以將水排放,也可以將水排放到所述養(yǎng)殖區(qū)32,進行魚蝦的大量養(yǎng)殖。如果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魚蝦發(fā)生死亡,則說明水質不達標,需要進一步的凈化,此時打開所述第二回流管34,將所述試樣區(qū)31內的水排入所述污水凈化池2,再次對水進行凈化。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