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排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展,人類社會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日益加劇,水污染日益嚴重,甚至未經(jīng)處理過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使江河湖泊逐漸被污染,使我國的江河湖泊水污染治理異常艱辛。人們已經(jīng)開始關注對各種污水包括對江河湖泊水環(huán)境的治理,并盡可能的重新加以利用。目前對城鎮(zhèn)的污水處理裝置大多采用化學添加劑對其分解,進而使其達到排水效果,但是這種排水處理裝置,會對人體產(chǎn)生微量傷害,且達不到環(huán)保的效果,因此,我們提出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包括植被反應池和回流管,所述植被反應池的上端設有進水管,且植被反應池內置放有漂浮植物,所述植被反應池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菌類反應池的進水口,所述菌類反應池內置放有微生物菌,且菌類反應池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吸附除菌池的進水口,吸附除菌池內設有多個過濾網(wǎng)片,所述吸附除菌池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排水檢測池的進水口,所述排水檢測池的一側設有排水管,且排水檢測池內設有水質檢測儀,所述排水檢測池的底部設有回流口,所述回流管的一端通過增壓栗與進水管連通,且回流管的另一端與回流口連通,所述進水管的表面、排水管的表面、植被反應池和菌類反應池之間的導管、菌類反應池與吸附除菌池之間的導管、吸附除菌池與排水檢測池之間的導管、回流管與回流口之間的連接處均設有電磁閥,所述排水檢測池的外側設有控制器,該控制器電連接水質檢測儀和電磁閥。
[0005]優(yōu)選的,所述漂浮植物至少為綠蘿和水藻其中的一種。
[0006]優(yōu)選的,所述微生物菌至少為酵母菌和芽孢桿菌的一種。
[0007]優(yōu)選的,所述過濾網(wǎng)片還設有去污裝置和活性炭物質。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排水檢測池的外側設有顯示屏,控制器電連接該顯示屏。
[000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通過生物學的方式,達到環(huán)保除污的效果,對其多種分解,進而達到排水效果,通過植被反應池內置的漂浮植物,使其直接吸收污染物及重金屬,進而揮發(fā)到大氣中,從而減少污染物,菌類反應池內置的微生物菌,微生物去污修復使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二次污染,不會使污染物轉移,再通過吸附除菌池的過濾網(wǎng)片,所述過濾網(wǎng)片還設有去污裝置和活性炭物質,對其從菌類反應池中的微生物菌達到過濾的效果,再由排水檢測池中的水質檢測儀對其水質檢測,當達到排水效果時,通過控制排水管表面的電磁閥,達到排水的效果,當達不到排水效果時,通過控制回流管表面的電磁閥,經(jīng)過增壓栗,使其不達標的水從新回到進水管內,以此循環(huán),通過生物類達到環(huán)保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圖示意圖。
[0011]圖中:1進水管、2植被反應池、3漂浮植物、4菌類反應池、5微生物菌、6吸附除菌池、7過濾網(wǎng)片、8排水檢測池、9排水管、10水質檢測儀、11回流口、12回流管、13增壓栗。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13]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包括植被反應池2和回流管12,植被反應池2的上端設有進水管I,且植被反應池2內置放有漂浮植物3,漂浮植物3至少為綠蘿和水藻其中的一種,植被反應池2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菌類反應池4的進水口,菌類反應池4內置放有微生物菌5,微生物菌5至少為酵母菌和芽孢桿菌的一種,且菌類反應池4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吸附除菌池6的進水口,吸附除菌池6內設有多個過濾網(wǎng)片7,吸附除菌池6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排水檢測池8的進水口,排水檢測池8的一側設有排水管9,且排水檢測池8內設有水質檢測儀10,排水檢測池8的底部設有回流口 11,回流管12的一端通過增壓栗13與進水管I連通,且回流管12的另一端與回流口 11連通,進水管I的表面、排水管9的表面、植被反應池2和菌類反應池4之間的導管、菌類反應池4與吸附除菌池6之間的導管、吸附除菌池6與排水檢測池8之間的導管、回流管12與回流口 11之間的連接處均設有電磁閥,排水檢測池8的外側設有控制器,該控制器電連接水質檢測儀10和電磁閥,排水檢測池8的外側設有顯示屏,控制器電連接該顯示屏,該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通過生物學的方式,達到環(huán)保除污的效果,對其多種分解,進而達到排水效果,通過植被反應池2內置的漂浮植物3,使其直接吸收污染物及重金屬,進而揮發(fā)到大氣中,從而減少污染物,菌類反應池4內置的微生物菌5,微生物去污修復使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二次污染,不會使污染物轉移,再通過吸附除菌池6的過濾網(wǎng)片7,過濾網(wǎng)片7還設有去污裝置和活性炭物質,對其從菌類反應池4中的微生物菌5達到過濾的效果,再由排水檢測池8中的水質檢測儀10對其水質檢測,當達到排水效果時,通過控制排水管9表面的電磁閥,達到排水的效果,當達不到排水效果時,通過控制回流管12表面的電磁閥,經(jīng)過增壓栗13,使其不達標的水從新回到進水管I內,以此循環(huán),通過生物類達到環(huán)保的效果。
[0014]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包括植被反應池(2)和回流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反應池(2)的上端設有進水管(I),且植被反應池(2)內置放有漂浮植物(3),所述植被反應池(2)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菌類反應池(4)的進水口,所述菌類反應池(4)內置放有微生物菌(5),且菌類反應池(4)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吸附除菌池¢)的進水口,吸附除菌池(6)內設有多個過濾網(wǎng)片(7),所述吸附除菌池(6)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排水檢測池(8)的進水口,所述排水檢測池(8)的一側設有排水管(9),且排水檢測池(8)內設有水質檢測儀(10),所述排水檢測池⑶的底部設有回流口(11),所述回流管(12)的一端通過增壓栗(13)與進水管(I)連通,且回流管(12)的另一端與回流口(11)連通,所述進水管(I)的表面、排水管(9)的表面、植被反應池(2)和菌類反應池(4)之間的導管、菌類反應池⑷與吸附除菌池(6)之間的導管、吸附除菌池(6)與排水檢測池⑶之間的導管、回流管(12)與回流口(11)之間的連接處均設有電磁閥,所述排水檢測池⑶的外側設有控制器,該控制器電連接水質檢測儀(10)和電磁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植物(3)至少為綠蘿和水藻其中的一種。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5)至少為酵母菌和芽孢桿菌的一種。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網(wǎng)片(7)還設有去污裝置和活性炭物質。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檢測池(8)的外側設有顯示屏,控制器電連接該顯示屏。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生物學的排水處理裝置,包括植被反應池和回流管,所述植被反應池的上端設有進水管,且植被反應池內置放有漂浮植物,所述植被反應池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菌類反應池的進水口,所述菌類反應池內置放有微生物菌,且菌類反應池的出水口通過導管連通吸附除菌池的進水口,吸附除菌池內設有多個過濾網(wǎng)片,所述進水管的表面、排水管的表面、植被反應池和菌類反應池之間的導管、菌類反應池與吸附除菌池之間的導管、吸附除菌池與排水檢測池之間的導管、回流管與回流口之間的連接處均設有電磁閥,所述排水檢測池的外側設有控制器,該控制器電連接水質檢測儀和電磁閥。
【IPC分類】C02F9/14
【公開號】CN10519816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649968
【發(fā)明人】徐庚, 溫武軍
【申請人】徐庚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