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塵干磨系統(tǒng),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集塵干磨設備較為復雜,然而工作效率較低。傳統(tǒng)的集塵干磨設備由于需要借助多個設備組合在一起工作,因此,其一般需要至少20KW以上的電能,其耗電量巨大,因此,將增加工作的成本以及造成能源的大量損耗。傳統(tǒng)的集塵干磨設備吸塵效果較為一般,灰塵在回收過程中還難以全部整理干凈。因此,如何攻克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能夠節(jié)能、環(huán)保并且吸塵處理效果好、操作方便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包括氣動干磨結構、吸塵管、氣管、進氣箱、真空風機;其還包括氣壓控制閥、電磁閥、集塵筒、裝在集塵筒內的濾芯、小筒以及裝在小筒內的氣缸結構,所述小筒位于集塵筒上方并且集塵筒和小筒之間具有連通口,小筒還與真空風機連通,在所述集塵筒下方裝有集塵箱;所述氣動干磨結構依次通過吸塵管、集塵筒、小筒后與真空風機連通;所述進氣箱通過氣管經(jīng)氣壓控制閥后與所述氣動干磨結構連接,所述氣壓控制閥還與真空風機連接配合;所述氣缸結構包括氣缸、帶活塞氣流口的空心活塞軸、套設在空心活塞軸上的活塞體,所述進氣箱通過氣管與空心活塞軸連通并且電磁閥設置在氣缸結構、進氣箱之間,所述活塞氣流口位于活塞體上方,所述活塞體的下端與一蓋體連接,一復位彈簧設在蓋體與集塵筒之間并且該復位彈簧與蓋體連接配合;在所述集塵筒內設有用于與濾芯緊配合的清塵旋轉結構,空心活塞軸沿著連通口伸入集塵筒內,清塵旋轉結構套裝在空心活塞軸上并且該清塵旋轉結構與空心活塞軸連通,在所述清塵旋轉結構上開設有若干個能使氣體沿傾斜方向出氣而驅動清塵旋轉結構旋轉的清塵氣流口 ;所述蓋體與集塵筒、真空風機緊配合,當集塵筒清塵時,蓋體連帶復位彈簧下移封住連通口而切斷真空風機、小筒、集塵筒之間的通路,當集塵筒吸塵時,復位彈簧復位而連帶蓋體上移而使真空風機、小筒、集塵筒之間的通路連通。在所述集塵筒與吸塵管的連通位置設有止回閥。在所述空心活塞軸的稍低于連通口位置安裝有一個限位塊,所述復位彈簧上端與蓋體連接,以及該復位彈簧下端設置在限位塊上。所述濾芯上端緊貼連接在集塵筒頂部,所述濾芯下端與空心活塞軸底端通過一手輪緊固連接。所述濾芯為桶型濾芯,清塵旋轉結構位于桶型濾芯內。[0010]在所述吸塵管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氣動干磨結構連通的吸塵口。在所述集塵箱內裝有粉塵集收袋。其還包括排水閥,所述排水閥與進氣箱連接。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在氣動干磨結構動作后,氣壓控制閥將會由于氣管內的氣壓下降而使經(jīng)過氣壓控制閥的氣壓低于預設的氣壓值,氣壓控制閥會驅動真空風機工作,在真空風機的抽力作用下,灰塵將由氣動干磨結構經(jīng)吸塵管、止回閥后進入集塵筒內并粘附在濾芯上。通過電磁閥對氣缸結構進行控制,當蓋體未動作時,即真空風機、集塵筒之間的通路連通,當蓋體沿著空心活塞軸向下移動工作時,即最終使蓋體連帶復位彈簧下移封住連通口而切斷真空風機、小筒、集塵筒之間的通路,此時,外界的灰塵由于缺少真空風機抽力的作用,故吸塵通道停止吸塵工作。在電磁閥打開后,進氣箱的氣體源源不斷地經(jīng)氣管、空心活塞軸傳給清塵旋轉結構,由于清塵氣流口沿傾斜方向出氣,其出氣具有傾斜力,根據(jù)力的性質,其能夠帶動清塵旋轉結構旋轉工作,并對粘在濾芯上的灰塵進行處理。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自動化控制,其操作方便并且吸塵處理效果好,同時,通過采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方便地收集灰塵,其具有環(huán)保效能,以及,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中,其耗電量小,一般只需要不高于5千瓦的電量,它與傳統(tǒng)集塵干磨設備在工作時需要使用20千瓦以上的電量形成明顯對比,故本實用新型能夠節(jié)省大量能源。在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一個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應當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僅僅限于此。參閱圖1,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包括氣動干磨結構1、吸塵管2、氣管3、進氣箱4、真空風機11。本實施方式還包括氣壓控制閥5、電磁閥6、集塵筒8、裝在集塵筒8內的濾芯9、小筒17以及裝在小筒17內的氣缸結構7,所述小筒17位于集塵筒8上方并且集塵筒8和小筒17之間具有連通口 18,小筒17還與真空風機11連通,在所述集塵筒8下方裝有集塵箱10。氣動干磨結構1依次通過吸塵管2、集塵筒8、小筒17后與真空風機11連通;所述進氣箱4通過氣管3經(jīng)氣壓控制閥5后與所述氣動干磨結構1連接,所述氣壓控制閥5還與真空風機11連接配合。氣缸結構7包括氣缸71、帶活塞氣流口 72的空心活塞軸73、套設在空心活塞軸73上的活塞體74,所述進氣箱4通過氣管3與空心活塞軸 74連通并且電磁閥6設置在氣缸結構7、進氣箱4之間,所述活塞氣流口 72位于活塞體74 上方,所述活塞體74的下端與一蓋體77連接,一復位彈簧75設在蓋體77與集塵筒8之間并且該復位彈簧75與蓋體77連接配合。在所述集塵筒8內設有用于與濾芯9緊配合的清塵旋轉結構12,空心活塞軸73沿著連通口 18伸入集塵筒8內,清塵旋轉結構12套裝在空心活塞軸73上并且該清塵旋轉結構12與空心活塞軸73連通,在所述清塵旋轉結構12上開設有若干個能使氣體沿傾斜方向出氣而驅動清塵旋轉結構12旋轉的清塵氣流口 121,因此,在進氣箱4進氣后,由于清塵氣流口 121沿傾斜方向出氣,如清塵氣流口 121沿45°、 20°、80°、85°等等傾斜方向出氣而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即經(jīng)清塵氣流口 121 出來的氣具有力的作用,其能夠帶動清塵旋轉結構12轉動工作,并對粘在濾芯9上的灰塵進行處理。蓋體77與集塵筒8、真空風機11緊配合,當集塵筒8清塵時,蓋體77連帶復位彈簧75下移封住連通口 18而切斷真空風機11、小筒17、集塵筒8之間的通路,當集塵筒8 吸塵時,復位彈簧75復位而連帶蓋體77上移而使真空風機11、小筒17、集塵筒8之間的通路連通。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空心活塞軸73的稍低于連通口 18位置安裝有一個限位塊76, 復位彈簧75上端與蓋體77連接,以及該復位彈簧75下端設置在限位塊76上。濾芯9上端緊貼連接在集塵筒8頂部,所述濾芯9下端與空心活塞軸73底端通過一手輪15緊固連接。其中,濾芯9可為桶型濾芯,清塵旋轉結構12位于桶型濾芯內,當然,濾芯9也可以是圓形、方形等等形狀而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集塵箱10內裝有粉塵集收袋14。通過采用粉塵集收袋14來收集粉塵等,可以省人力清潔、避免堵塞以及避免保證吸力永久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其還包括排水閥42,排水閥42與進氣箱4連接,可通過排水閥 42對進氣箱4內產(chǎn)生的水分進行排理。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集塵筒8與吸塵管2的連通位置設有止回閥13,通過借助止回閥13的作用,可以避免集塵筒8內的灰塵返回吸塵管2中,影響本實施方式的處理效果。在本實施方式中,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吸塵管2上開設有多個用于與氣動干磨結構1連通的吸塵口 21,如6個、8個等等而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施方式具體使用時,其具體工作過程如下氣動干磨結構1動作。一方面,由于氣壓控制閥5通過氣管3與氣動干磨結構1 連通,故氣壓控制閥5將會由于氣管3內的氣壓下降而使經(jīng)過氣壓控制閥5的氣壓低于預設的氣壓值,此時,氣壓控制閥5會驅動真空風機11工作,然后,在真空風機11的抽力作用下,灰塵等將由氣動干磨結構1經(jīng)吸塵管2、止回閥13后進入集塵筒8內并粘附在濾芯 9上。另一方面,通過電磁閥6對氣缸結構7進行控制。在電磁閥開啟工作后,當電磁閥6 未達到預設時間時,電磁閥6使進氣箱4與氣缸結構7之間的氣管通路關閉,此時,進氣箱 4內的氣體無法經(jīng)氣管2流入空心活塞軸73中,故活塞體73未動作,即真空風機11、小桶 17、集塵筒8之間的通路連通。在電磁閥開啟工作后,當電磁閥6達到預設時間時,電磁閥6 使進氣箱4與氣缸結構7之間的氣管通路打開,此時,進氣箱4內的氣體經(jīng)氣管2流入空心活塞軸73中并有一部分氣體由活塞氣流口 72流入氣缸71內,此時,在氣壓力的作用下,活塞體74帶動蓋體77壓迫復位彈簧75沿著空心活塞軸73向下移動,并最終使蓋體77連帶復位彈簧75下移封住連通口 18而切斷真空風機11、小筒17、集塵筒8之間的通路,此時, 外界的灰塵由于缺少真空風機11抽力的作用,故吸塵通道停止吸塵工作。再一方面,在電磁閥6達到預設時間后,由于電磁閥6打開,此時,進氣箱4的氣體源源不斷地經(jīng)氣管3、空心活塞軸73傳給清塵旋轉結構12,由于清塵氣流口 121沿傾斜方向出氣,其出氣具有傾斜力,根據(jù)力的性質,可知其能夠帶動清塵旋轉結構12旋轉工作,并對粘在濾芯9上的灰塵進行處理;進一步地,灰塵將源源不斷地被掃落在集塵箱4內的粉塵集收袋14中。那么,當粉塵集收袋14中的粉塵等收滿后,用戶可以打開集塵箱4的集塵門41,取出粉塵集收袋14進行處理即可。另外,根據(jù)實際需要,真空風機11可用電控方式進行工作而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作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包括氣動干磨結構(1)、吸塵管O)、氣管(3)、 進氣箱G)、真空風機(11);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氣壓控制閥(5)、電磁閥(6)、集塵筒 (8)、裝在集塵筒(8)內的濾芯(9)、小筒(17)以及裝在小筒(17)內的氣缸結構(7),所述小筒(17)位于集塵筒(8)上方并且集塵筒(8)和小筒(17)之間具有連通口(18),小筒(17) 還與真空風機(11)連通,在所述集塵筒(8)下方裝有集塵箱(10);所述氣動干磨結構(1) 依次通過吸塵管⑵、集塵筒⑶、小筒(17)后與真空風機(11)連通;所述進氣箱⑷通過氣管(3)經(jīng)氣壓控制閥(5)后與所述氣動干磨結構(1)連接,所述氣壓控制閥(5)還與真空風機(11)連接配合;所述氣缸結構(7)包括氣缸(71)、帶活塞氣流口(72)的空心活塞軸 (73)、套設在空心活塞軸(7 上的活塞體(74),所述進氣箱(4)通過氣管C3)與空心活塞軸(74)連通并且電磁閥(6)設置在氣缸結構(7)、進氣箱(4)之間,所述活塞氣流口(72)位于活塞體(74)上方,所述活塞體(74)的下端與一蓋體(77)連接,一復位彈簧(7 設在蓋體(77)與集塵筒(8)之間并且該復位彈簧(7 與蓋體(77)連接配合;在所述集塵筒(8) 內設有用于與濾芯(9)緊配合的清塵旋轉結構(12),空心活塞軸(73)沿著連通口(18)伸入集塵筒(8)內,清塵旋轉結構(12)套裝在空心活塞軸(73)上并且該清塵旋轉結構(12) 與空心活塞軸(73)連通,在所述清塵旋轉結構(12)上開設有若干個能使氣體沿傾斜方向出氣而驅動清塵旋轉結構(1 旋轉的清塵氣流口(121);所述蓋體(77)與集塵筒(8)、真空風機(11)緊配合,當集塵筒(8)清塵時,蓋體(77)連帶復位彈簧(7 下移封住連通口 (18)而切斷真空風機(11)、小筒(17)、集塵筒(8)之間的通路,當集塵筒(8)吸塵時,復位彈簧(7 復位而連帶蓋體(77)上移而使真空風機(11)、小筒(17)、集塵筒(8)之間的通路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塵筒(8) 與吸塵管O)的連通位置設有止回閥(1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活塞軸(73)的稍低于連通口(18)位置安裝有一個限位塊(76),所述復位彈簧(75)上端與蓋體 (77)連接,以及該復位彈簧(7 下端設置在限位塊(76)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芯(9)上端緊貼連接在集塵筒(8)頂部,所述濾芯(9)下端與空心活塞軸(7 底端通過一手輪(15) 緊固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芯(9)為桶型濾芯,清塵旋轉結構(12)位于桶型濾芯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塵管(2) 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氣動干磨結構(1)連通的吸塵口(21)。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塵箱 (10)內裝有粉塵集收袋(14)。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排水閥 (42),所述排水閥(42)與進氣箱(4)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中央集塵干磨系統(tǒng),其包括氣動干磨結構、進氣箱、真空風機、集塵筒、濾芯、氣缸結構;氣動干磨結構經(jīng)集塵筒、小筒連通真空風機;進氣箱經(jīng)氣壓控制閥后接氣動干磨結構,氣壓控制閥接真空風機;氣缸結構包括氣缸、帶活塞氣流口的空心活塞軸、活塞體,進氣箱連通空心活塞軸,活塞體連接蓋體,復位彈簧在蓋體與集塵筒間;在集塵筒內有清塵旋轉結構,空心活塞軸伸入集塵筒內,清塵旋轉結構套裝在空心活塞軸上并連通,在清塵旋轉結構上有多個能使氣體沿傾斜方向出氣的清塵氣流口;當蓋體下移會切斷真空風機、小筒、集塵筒間的通路,當蓋體上移會而連通真空風機、小筒、集塵筒間的通路。本實用新型節(jié)能、環(huán)保且吸塵處理效果好、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B01D46/24GK202037056SQ20112011432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程秋林 申請人:程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