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控增壓噴射攪拌流水生產線。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攪拌罐的分散不好,導致攪拌的時候常常會發(fā)生局部混合不均勻的現象,攪拌的時候無法根據攪拌過程中的變化自動改變攪拌速度和攪拌進料多少,攪拌的時候,其噪音較大,因此需要研發(fā)一種分散性好,噪音較小、自動化控制的攪拌罐。現有技術使用過程中發(fā)現,攪拌反應后的產品質量存在差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品反應過程中和冷卻過程中溫度存在變化,而現有水浴加熱產品無法實現該目的,因此需要克服此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控增壓噴射攪拌流水生產線。
本實用新型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溫控增壓噴射攪拌流水生產線,上述流水生產線包括如下:置于車間頂部的回環(huán)形機頭輸送線,上述機頭輸送線的左右兩側下發(fā)對稱設有回環(huán)形罐體輸送線,上述機頭輸送線的前后分別設有拆卸工作臺和上機工作臺;
上述機頭輸送線包括頂部軌道和臺車,上述臺車底部懸設有攪拌裝置;
上述罐體輸送線包括底部軌道和軌道車,上述軌道車上設有底座和罐體;
上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電機及其電機主軸、實心軸、空心攪拌葉片、輸送管、中空軸雙頭泵;中空軸雙頭泵包括圓罐狀泵體,上述泵體內設有帶中空軸的雙頭電機,上述雙頭電機兩端伸出的中空軸上設有泵葉,上述中空軸與上述泵體之間均設有軸承,上述雙頭電機的側壁通過定位管與上述泵體連接固定。
上述罐體外由內至外設有:
水浴槽;其呈環(huán)形設于上述罐體外,其內設有8字形雙孔管,上述雙孔管呈成螺線管狀圍設有上述罐體外;上述雙孔管包括冷水管和熱水管,上述冷水管和熱水管的管壁上均設有多個噴水孔;其底部還設有排污管;
溫控槽,其環(huán)設于上述水浴槽外,其內設有溫控傳感器;
渦流加熱環(huán),其環(huán)設于上述溫控槽外并用于加熱溫控槽中水;
電磁螺線管,其螺旋狀圍設于上述渦流加熱環(huán)外;
保護套,其圍設于上述電磁螺線管外。
上述罐體還包括熱水泵和冷水泵,上述熱水泵進口連接溫控槽,出口連接熱水管;上述冷水泵進口連接外部進水管,其出口連接冷水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實心軸,其一端連接電機主軸,另一端與上述空心攪拌葉片相連,其上端還設有旋轉盤,上述旋轉盤頂部設有進液槽;
空心攪拌葉片,其沿上述實心軸徑向均布設置并構成一個攪拌分散體,上述攪拌分散體沿上述實心軸軸向均布設置;
輸送管,其一端與上述進液槽底部相連通,另一端貫穿連通多個上述空心攪拌葉片,上述空心攪拌葉片上設有噴射孔。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進液槽的上空還設有進液管,上述進液管上設有電控閥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罐體內部設有溫度計、粘度計、液位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底座上還設有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分別連接上述電機、電控閥門、溫度計、粘度計、液位計、軌道車、臺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噴射孔包括設置于上述空心攪拌葉片底部和頂部的縱向噴孔,設置于上述空心攪拌葉片側邊上的橫向噴孔,上述縱向噴孔孔徑大于上述橫向噴孔孔徑。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定位管內設有雙頭電機的電源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泵體的頂部設有至少3個水泵進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泵體的底部設有至少2個水泵出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上述泵體上還可拆卸的設有與外部連接的支架或連接螺栓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yōu)點:
1、通過設置空心葉輪,可以使得添加物質更均勻快速分散到攪拌罐中。
2、同時豎直設置的輸送管上下連通空心葉輪,既起到輸送物質作用,又起到加強攪拌的空心攪拌葉片的穩(wěn)定性和連接強度,防止損壞,還能夠降低攪拌噪音。
3、循環(huán)回環(huán)形輸送,整個攪拌過程可以不間斷流水線運行,同時維修的時候,也不會影響整個生產線的運行,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
4、中空軸雙頭泵的旋轉軸為中空軸,可以供其他部件通過,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提高了設備緊湊率,雙頭電機型設置,內部與電機轉子相連的中空軸兩端從電機伸出,并與泵體通過軸承二次滾動相連,水泵的穩(wěn)定性更好,運行更平穩(wěn)。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流水生產線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裝置和罐體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空軸雙頭泵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空軸雙頭泵的剖開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罐體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一種溫控增壓噴射攪拌流水生產線,本實用新型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溫控增壓噴射攪拌流水生產線,流水生產線包括如下:置于車間頂部的回環(huán)形機頭輸送線,機頭輸送線的左右兩側下發(fā)對稱設有回環(huán)形罐體輸送線,機頭輸送線的前后分別設有拆卸工作臺113和上機工作臺114;
機頭輸送線包括頂部軌道111和臺車115,臺車115底部懸設有攪拌裝置;
罐體輸送線包括底部軌道112和軌道車116,軌道車116上設有底座1和罐體2;
攪拌裝置包括攪拌電機及其電機主軸6、實心軸3、空心攪拌葉片4、輸送管5、中空軸雙頭泵81。
旋轉盤7和進液槽8之間設有中空軸雙頭泵81,包括圓罐狀泵體31,泵體31內設有中空軸32的雙頭電機33,雙頭電機33兩端伸出的中空軸32上設有泵葉34,中空軸32與泵體31之間均設有軸承,雙頭電機33的側壁通過定位管35與泵體31連接固定。中空軸32既能夠旋轉,且因為其內部為中空,可以設置其他旋轉軸或者其他部件通過。
實心軸3,其一端連接電機主軸6,另一端與空心攪拌葉片4相連,其上端還設有旋轉盤7,旋轉盤7頂部設有進液槽8;
空心攪拌葉片4,其沿實心軸徑向均布設置并構成一個攪拌分散體,攪拌分散體沿實心軸軸向均布設置;
輸送管5,其一端與進液槽8底部相連通,另一端貫穿連通多個空心攪拌葉片4,空心攪拌葉片4上設有噴射孔。
進液槽8的上空還設有進液管9,進液管9上設有電控閥門。
罐體2內部設有溫度計、粘度計、液位計。
底座1上還設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別連接電機、電控閥門、溫度計、粘度計、液位計、軌道車、臺車。通過溫度計、粘度計、液位計、綜合控制攪拌,攪拌過程更加精確,溫度和粘度控制更精確。
噴射孔包括設置于空心攪拌葉片底部和頂部的縱向噴孔10,設置于空心攪拌葉片側邊上的橫向噴孔11,縱向噴孔10孔徑大于橫向噴孔11孔徑。
泵體31的頂部設有至少3個水泵進口36。用于軸向進水。進口與進液槽8底部連通。
泵體31的底部設有至少2個水泵出口37。用于軸向出水。
包括圓桶狀罐體2,罐體2外由內至外設有:
水浴槽26;其呈環(huán)形設于罐體2外,其內設有8字形雙孔管27,雙孔管27呈成螺線管狀圍設有罐體2外;雙孔管27包括冷水管和熱水管,冷水管和熱水管的管壁上均設有多個噴水孔;其底部還設有排污管(未畫出);
溫控槽24,其環(huán)設于水浴槽26外,其內設有溫控傳感器;
渦流加熱環(huán)23,其環(huán)設于溫控槽24外并用于加熱溫控槽中水;
電磁螺線管28,其螺旋狀圍設于渦流加熱環(huán)23外;
保護套21,其圍設于電磁螺線管28外。
罐體2還包括熱水泵29和冷水泵20,熱水泵29進口連接溫控槽24,出口連接熱水管;冷水泵20進口連接外部進水管,其出口連接冷水管。
罐體2的頂部可拆卸的鉸接有兩個半圓形的左頸環(huán)291和右頸環(huán)292。
渦流加熱環(huán)23和電磁螺線管28還設有隔熱層。
水浴槽26和溫控槽24之間還設有隔離腔25。
隔離腔25內填充有由不導熱的高分子絕熱材料制成的絕熱環(huán)。
以上上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