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金屬件分揀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屬于金屬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軸承用于確定旋轉軸與其他零件相對運動位置,起支撐作用的零部件。當其他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用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系數(shù)和保持軸中心位置固定的機件,在加工軸承外圈和滾珠工序后,軸承的外圈或滾珠從出料口出來,最終收集到收集箱中,經常會出現(xiàn)相互撞擊而損壞的現(xiàn)象,產品報廢率極高,且對不同的機件不能實現(xiàn)分類分揀。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包括底座和主架,所述主架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架內設有兩外支撐架和兩內支撐架,兩所述內支撐架之間設有控制電機,所述控制電機上設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內設有旋轉軸和兩伸縮桿,所述旋轉軸和兩所述伸縮桿上設有旋轉分料板,所述旋轉分料板在所述旋轉軸和兩所述伸縮桿的作用下左右傾斜運動,所述主架的兩側對稱的設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上設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連接件上設有第二控制器,兩所述外支撐架上方的內測對稱的設有第一控制軸和第二控制軸,所述第一控制軸上設有第一連接軸,所述第二控制軸上設有第二連接軸,所述第一連接軸上設有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二連接軸上設有第二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與第一導料板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與第二導料板連接,兩所述外支撐架下方的內測對稱的設有第一緩沖板和第三緩沖板,兩所述內支撐架的外側對稱的設有第二緩沖板,所述主架的上方設有導料板,所述主架內設有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與偏向下料口連接,所述偏向下料口在所述旋轉電機的驅動下旋轉,所述主架和所述外支撐架之間設有分料底板,所述分料底板通過基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進一步的,兩所述內支撐架設置在兩所述內支撐架內,兩所述內支撐架的高度小于兩所述內支撐架的高度。
進一步的,兩所述伸縮桿設置在所述旋轉軸的兩側,兩所述伸縮桿在所述控制箱內上下伸縮運動,所述旋轉軸在所述控制箱內左右旋轉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軸的表面設有旋轉螺紋,所述旋轉分料板的下表面設有與所述旋轉螺紋相配合的螺紋,所述旋轉螺紋和兩所述伸縮桿共同驅動所述旋轉分料板左右傾斜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一控制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與所述第二控制軸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軸,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控制軸。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轉軸與所述第一控制軸連接,所述第一控制軸控制所述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二控制軸與所述第二旋轉軸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軸控制所述第一導料板旋轉運動,所述第二旋轉軸控制所述第二導料板旋轉運動,所述第一導料板、所述第二導料板的上表面均設有橡膠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緩沖板設置在所述第一緩沖板與所述第三緩沖板之間,所述第一緩沖板、所述第二緩沖板、所述第三緩沖板的上表面均設有橡膠墊。
進一步的,所述導料板通過下件口設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導料板內設有導料槽,所述導料槽與所述下件口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偏向下料口通過旋轉滑槽與所述旋轉電機連接,所述偏向下料口的下料口與所述第一導料板、所述第二導料板對應。
進一步的,所述內支撐架、所述控制電機均設置在所述分料底板上,所述分料底板的兩端設有導角,所述導角向上折彎,所述導角的內側設有分料口。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本發(fā)明設計的一種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旋轉電機和偏向下料口能夠實現(xiàn)對不同金屬件進行分揀,第一導料板、第二導料板和旋轉分料板三者之間相互配合,不僅能夠實現(xiàn)金屬件的自動分揀,而且還能對金屬件起到緩沖作用,通過旋轉分料板、旋轉軸和伸縮桿能夠對不同金屬件進行分料,實現(xiàn)自動化,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分揀示意圖。
圖中:1-底座,2-主架,3-外支撐架,4-導料板,5-下件口,6-旋轉電機,7-旋轉滑槽,8-偏向下料口,9-第一控制器,10-第二控制器,11-第一連接件,12-第二連接件,13-第一控制軸,14-第二控制軸,15-第一連接軸,16-第二連接軸,17-第一旋轉軸,18-第二旋轉軸,19-第一導料板,20-第二導料板,21-橡膠墊,22-旋轉分料板,23-旋轉軸,24-伸縮桿,25-控制箱,26-第一緩沖板,27-第二緩沖板,28-第三緩沖板,29-內支撐架,30-控制電機,31-分料底板,32-導角,33-分料口,34-基座,35-導料槽,36-旋轉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包括底座1和主架2,所述主架2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主架2內設有兩外支撐架3和兩內支撐架29,兩所述內支撐架29之間設有控制電機30,所述控制電機30上設有控制箱25,所述控制箱25內設有旋轉軸23和兩伸縮桿24,所述旋轉軸23和兩所述伸縮桿24上設有旋轉分料板22,所述旋轉分料板22在所述旋轉軸23和兩所述伸縮桿24的作用下左右傾斜運動,所述主架2的兩側對稱的設有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12,所述第一連接件11上設有第一控制器9,所述第二連接件12上設有第二控制器10,兩所述外支撐架3上方的內測對稱的設有第一控制軸13和第二控制軸14,所述第一控制軸13上設有第一連接軸15,所述第二控制軸14上設有第二連接軸16,所述第一連接軸15上設有第一旋轉軸17,所述第二連接軸16上設有第二旋轉軸18,所述第一旋轉軸17與第一導料板19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18與第二導料板20連接,兩所述外支撐架3下方的內測對稱的設有第一緩沖板26和第三緩沖板28,兩所述內支撐架29的外側對稱的設有第二緩沖板27,所述主架2的上方設有導料板4,所述主架2內設有旋轉電機6,所述旋轉電機6與偏向下料口8連接,所述偏向下料口8在所述旋轉電機6的驅動下旋轉,所述主架2和所述外支撐架3之間設有分料底板31,所述分料底板31通過基座34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兩所述內支撐架29設置在兩所述內支撐架29內,兩所述內支撐架29的高度小于兩所述內支撐架29的高度。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兩所述伸縮桿24設置在所述旋轉軸23的兩側,兩所述伸縮桿24在所述控制箱25內上下伸縮運動,所述旋轉軸23在所述控制箱25內左右旋轉運動。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旋轉軸23的表面設有旋轉螺紋36,所述旋轉分料板22的下表面設有與所述旋轉螺紋36相配合的螺紋,所述旋轉螺紋36和兩所述伸縮桿24共同驅動所述旋轉分料板22左右傾斜運動。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第一連接件11與所述第一控制軸13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12與所述第二控制軸14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9控制所述第一控制軸13,所述第二控制器10控制所述第二控制軸14。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第一旋轉軸17與所述第一控制軸13連接,所述第一控制軸13控制所述第一旋轉軸17,所述第二控制軸14與所述第二旋轉軸18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軸17控制所述第一導料板19旋轉運動,所述第二旋轉軸18控制所述第二導料板20旋轉運動,所述第一導料板19、所述第二導料板20的上表面均設有橡膠墊21。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第二緩沖板27設置在所述第一緩沖板26與所述第三緩沖板28之間,所述第一緩沖板26、所述第二緩沖板27、所述第三緩沖板28的上表面均設有橡膠墊21。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導料板4通過下件口5設置在所述主架2上,所述導料板4內設有導料槽35,所述導料槽35與所述下件口5連通。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偏向下料口8通過旋轉滑槽7與所述旋轉電機6連接,所述偏向下料口8的下料口與所述第一導料板19、所述第二導料板20對應。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內支撐架29、所述控制電機30均設置在所述分料底板31上,所述分料底板31的兩端設有導角32,所述導角32向上折彎,所述導角32的內側設有分料口33。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金屬件雙向倒料分揀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旋轉電機和偏向下料口能夠實現(xiàn)對不同金屬件進行分揀,第一導料板、第二導料板和旋轉分料板三者之間相互配合,不僅能夠實現(xiàn)金屬件的自動分揀,而且還能對金屬件起到緩沖作用,通過旋轉分料板、旋轉軸和伸縮桿能夠對不同金屬件進行分料,實現(xiàn)自動化,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