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258760閱讀:6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特別是指一種藉由地心引力牽引重物即可帶動機臺運轉,進而產生動能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
      背景技術
      按,目前世界上的發(fā)電方式區(qū)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然界的力量作為發(fā)電的動力,如水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等;另一種則是透過天然資源來作為發(fā)電的動力,如核能發(fā)電、火力發(fā)電等。
      上述的發(fā)電方式雖可達到發(fā)電的功效,但仍有以下的缺失1.雖自然界的風力及水力可作為發(fā)電的動力源,但自然界所產生的力量是難以掌控的,人們無法預知何時會刮風及河川的水流何時會干,一旦無風無水時,該發(fā)電機即喪失發(fā)電的能力。
      2.以天然資源作為發(fā)電機的動力源,雖可改善上述的缺失,但天然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人類大量開采下,終有耗竭一日,且以核能發(fā)電或火力發(fā)電方式需皆耗費龐大的成本及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實有改善的必要。
      由此可見,上述常用物品仍有諸多缺失,實非一良善的設計,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案申請人鑒于上述常用動力來源所衍生的各項缺點,乃亟思加以改良創(chuàng)新,并經多年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后,終于成功研發(fā)完成本件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藉由地心引力牽引重物,且不需藉助任何外力,即可產生動力源,以提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進行發(fā)電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
      本發(fā)明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通過較低的制作成本,即可提供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源供工業(yè)使用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
      可達成上述發(fā)明目的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是包含有四組重力錘、兩油壓產生裝置、兩轉輪組、一接近開關、兩自動轉換閥、一邏輯板及儲油箱所組成;其中,該每一重力錘皆是由兩重錘通過連桿相互連接所組成,且該連桿是穿置于油壓產生裝置上,該油壓產生裝置內設有與重力錘相連接的油壓缸,使其與重力錘相互連動;該兩轉輪組是與油壓產生裝置相固結,其間設有一驅動齒輪及一傳動齒輪,該驅動齒輪與傳動齒輪是相互嚙合,且該驅動齒輪是由一油壓馬達控制旋轉,使得轉輪可旋轉動作;該自動轉換閥是結合于油壓產生裝置的一側,并與儲油箱相連通,使油體可經由自動轉換閥輸送至油壓產生裝置內,同時,自動轉換閥亦通過管路與邏輯板及接近開關相互連接;當其中一組重力錘受地心引力的牽引而落下時,同時擠壓油壓產生裝置內的油壓缸,使其產生一高于設定值的油壓,并將此油壓經自動轉換閥傳送至接近開關,當接近開關觸發(fā)時,即會驅使自動轉換閥開啟,使得儲存于自動轉換閥內的油體可傳送至動力馬達產生動力;同時接近開關并會將油壓傳送至邏輯板中,當邏輯板判斷油壓小于設定值時,即會驅使油壓馬達帶動驅動齒輪轉動,并同步帶動傳動齒輪及轉輪轉動,使得轉輪可帶動另一組重力錘動作,致使另一組重力組可重復上述的動作,致使動力馬達可不斷產生動力,以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發(fā)電動力的來源。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系統,與其它常用動力來源相互比較時,更具有下列的優(yōu)點1.本發(fā)明是藉由地心引力牽引重物,且不需藉助任何外力,即可產生動力源,以提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進行發(fā)電。
      2.本發(fā)明通過較低的制作成本,即可提供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源供工業(yè)上使用。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及其附圖,將可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及其目的功效;有關該實施例的附圖為圖1為本發(fā)明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重力輪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重力錘動作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儲油桶管路配接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管路配接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彈性脹力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的動作流程示意圖。
      圖中1為重力錘,10為第二轉輪組,11為重錘,12為連桿,14為接近開關,141為控制桿,15為邏輯板,150為控制管路,151為第一流道,1511為第一封閉塊,1512為第二封閉塊,152為第二流道,1521為控制件,153為第三流道,1531為擋塊,154為第一輸入口,155為第二輸入口,156為第一輸出口,157為第二輸出口,158為第三輸出口,159為第四輸出口,16為油壓馬達,161為驅動齒輪,17為彈性脹力器,171為選擇閥,1711為A流道,1712為B流道,1713為滑塊,1714為輸入口,1715為輸出口,18為防回機構,181為固定座,1811為停止銷,182為防回桿,2為第一油壓產生裝置,21為油壓缸,22為連動桿,3為第二油壓產生裝置,31為A油壓缸,32為A連動桿,4為第一自動轉換閥,41為油體輸出管,42為油體輸入管,5為第二自動轉換閥,51為A油體輸出管,52為B油體輸入管,6為機房,7為儲油箱,71為油壓輸入管,72為油壓輸出管,8為動力輸出馬達,9為第一轉輪組,91為滑輪,92為固定軸桿,93為傳動齒輪。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主要包括有四組重力錘1,每一組重力錘1皆包含兩重錘11,該兩重錘11是透過一連桿12相連接;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該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內分別設置有兩組垂直擺設的一進一出的油壓缸21、A油壓缸31;是于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上各設置有兩組相互垂直的重力錘1,并將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內的兩組一進一出的油壓缸21、A油壓缸31分別透過一連動桿22,A連動桿32與兩組重力錘1上的重錘11相固結,使得該兩組一進一出的油壓缸21,A油壓缸31與重力錘1成連動關系;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該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內設置有兩組兩端開放的油體輸出管41,A油體輸出管51及油體輸入管42,B油體輸入管52,并將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的前側分別固設于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的一側,使得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內的兩組一進一出的油壓缸21,A油壓缸31分別與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內的兩組油體輸出管41,A油體輸出管51及油體輸入管42,B油體輸入管52的前側部位相連接,使其可形成一回路,并將油體輸入管42,B油體輸入管52的后側部位透過油壓輸入管71與機房6上的儲油箱7相互連接,以提供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內的兩一進一出油壓缸21,A油壓缸31所需的油體,而擠壓后的油體則經由自動轉換閥4,5并透過油壓輸出管72,73分別與機房6外的動力輸出馬達8及彈性脹力器的選擇閥171相連接,動力輸出馬達8則透過管路將油體排放至儲油箱7,并于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的油壓輸出管72接近頂端部位另外分支有一油壓輸出口(圖中未標示);第一、第二轉輪組9,10,該第一、第二轉輪組9,10是分別鎖固于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的兩側,并于第一、第二轉輪組9,10的四周分別設有數個滑輪91,該滑輪91是分別鎖固于機房6上,以利于轉輪91的旋轉動作;第一、第二轉輪組9,10間并透過數個固定軸桿92相互連結,該固定軸桿92上并緊配合有一傳動齒輪93;一接近開關14,該接近開關14的頂端設有一控制桿141,該控制桿141可控制接近開關14的啟閉,并于兩側處分別設置有一輸入口及輸出口;是將接近開關14設置于兩轉輪組間并接近傳動齒輪93,且其輸入口是過管路與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的油壓輸出口相接并透過管路與邏輯板15的第一輸入口153及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4,5相接;一邏輯板15,該邏輯板15上設置有第一、第二及第三流道151,152,153,并于其右側端部及底端設有第一、第二輸入口154,155,該第一、第二及第三流道151,152,153是與第一輸入口154相導通,并于第一流道151的中段部位設置有第一、第二輸出口156,157,該第一、第二輸出口156,157是透過管路與儲油箱7相接,并于第一流道內151設置有第一、第二封閉塊1511,1512及傳動軸1513,該第一、第二封閉塊1511,1512是透過傳動軸1513控制第一、第二輸出口156,157的啟閉,使其無法同時開啟,該第二流道152的中間處是與第二輸入口155相連通,并于其中間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第四輸出口158,159,并于第二流道152內設置有一控制件1521,該控制件1521是控制第三、第四輸出口158,159的啟閉,使得第三、第四輸出口158,159無法同時開啟,同時藉由第二輸入口155所輸入的油壓受到控制件1521及擋塊1531的阻擋,使得第二輸入口155的油壓與第一輸入口154的油壓互不導通,第二及第三流道152,153間并設有一控制管路150,該控制管路150是與第三流道153相連通,使得油壓可藉由控制管路150流至第一及第二流道151,152的另一端,第三流道15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及第二輸入口154,155相連接,并于其內設有一擋塊1531,該擋塊1531是可控制控制管路150的啟閉;一油壓馬達16,該油壓馬達16是透過管路與邏輯板的第四輸出口159連接,并于其輸出軸上固結有一驅動齒輪161,該驅動齒輪161是與傳動齒輪93相嚙合,使得油壓馬達16可帶動傳動齒輪93旋轉,進而帶動兩轉輪組9,10、第一及第二油壓產生裝置2,3、第一及第二自動轉換閥4,5、四組重力錘1轉動;一彈性脹力器17,該彈性脹力器17的輸出端充填有油體,并于油體的前端設有一選擇閥171,該選擇閥171內設有A、B流道1711,1712,并于兩側分別設有一輸入口1714及輸出口1715,兩流道的前端并設有一滑塊1713,該滑塊1713的底端則設有一彈簧1716,使得滑塊1713受到彈簧1716的推移,進而封閉輸入口1714,選擇閥的輸出口1715是與邏輯板的第二輸入口155相接,而輸入口1714則與自動轉換閥4,5相連接,彈性脹力器的輸入端172則連接有一儲氣壓桶173,該儲氣壓桶173是設置于機房6的一側,使得儲氣壓筒173可提供一油壓設定值至彈性脹力器17,致使彈性脹力器17可將該設定值的油壓透過B流道1712輸出至邏輯板的第二輸入口155中,進而驅使邏輯板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流道151,152,153內的封閉塊1511,1512、控制件1521及擋塊1531朝第一輸入口154處移動,導致第一、第三輸出口156,157開啟;一防回機構18,其是包含有一固定座181及防回桿182所組成,該固定座181是與機房6相連接并置于兩轉輪組9,10間,其上的一端設有一停止銷1811,另一端則結合防回桿182,透過停止銷1811的阻擋,使得防回桿182僅只能作單向的旋轉運動,防回桿182的一端則與轉輪組間的固定軸桿92相互抵持,使得轉輪組9,10僅能單方向旋轉;欲產生動力時,如圖1、圖4、圖5及圖6所示,當邏輯板的第二輸入口155受到彈性脹力器17所設定的油壓時,驅使邏輯板第一、第二及第三流道151,152,153內的封閉塊1511,1512、控制件1521及擋塊1531朝第一輸入口154處移動,導致第一、第四輸出口156,159開啟,其設定值的油壓即可透過第四輸出口159傳送至油壓馬達16上,進而驅動油壓馬達16帶動傳動轉輪組9,10旋轉,當轉輪組9,10旋轉時,其中一組重力錘1受地心引力的牽引而落下,同時擠壓油壓產生裝置2,3內的油壓缸21,31產生一高于設定值的油壓,并將此油壓經自動轉換閥4,5傳送至接近開關14,同時并將油壓傳送至彈性脹力器17的選擇閥171中,并將選擇閥171內的滑塊1713向下擠壓彈簧1716推移,使得A流道1711開啟,以補充彈性脹力器171的油體,當轉輪組9,10的固定軸桿92碰觸至接近開關14的控制桿141時,致使接近開關14觸發(fā),同時防回機構18的防回桿182亦與另一固定軸桿92相抵持,此時儲存于自動轉換閥4,5內的油體則可傳送至動力馬達8內使其產生動力,同時,一高于設定值的油壓則輸入邏輯板15的第一輸入口154中,使得邏輯板15內的第一封閉塊1511、控制件1521及擋塊1531朝流道的左側移動,此時第二封閉塊1512因受傳動軸的推移,亦同時向左側移動,導致第一、第四輸出口156,159封閉,此時油壓馬達8則停止旋轉,同時邏輯板15內的多余油體則可藉由第二輸出口157傳輸至儲油箱7內,待重力錘1完全落下時,邏輯板15內的油壓降低,使得油壓可藉由控制管路150流至第一及第二流道151,152的左側并將第二封閉塊及滑動塊1521向第一輸入口154移動,此時,第一、第四輸出口156,159則再次開啟,致使油壓馬達16再次驅動轉輪組9,10轉動,另一組重力錘1可重復上述的動作,使得動力馬達8可不斷產生動力,以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發(fā)電動力的來源。
      另外,本發(fā)明于產生動力的過程中,因重力錘1反復旋轉動作,使得輸往動力馬達8的油壓會產生一時間差;故于使用時,一動力馬達8需搭配兩重力能量系統,藉以相互彌補輸往動力馬達8的油壓時間差,致使動力馬達8可不斷產生動力。
      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發(fā)明的一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藝精神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將兩組重力錘相互垂直置于一油壓產生裝置上,該油壓產生裝置是與一轉輪相固接,并于油壓產生裝置上連接有一自動轉換閥,而轉輪則與一油壓馬達的輸出端相連接;當其中一組重力錘受地心引力的牽引而落下時,即會驅使油壓產生裝置產生一高于設定值的油壓,并將油壓經自動轉換閥傳送至一接近開關,當接近開關觸發(fā),即會驅使自動轉換閥開啟,使得油壓可傳送至動力馬達產生動力;同時接近開關會將油壓傳送至一邏輯板中,當邏輯板判斷油壓小于設定值時,即會驅使油壓馬達帶動轉輪轉動,使得轉輪可帶動另一組重力錘動作,致使另一組重力錘落下,如此反復的動作,使得動力馬達可不斷產生動力,以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發(fā)電動力的來源。
      2.一種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四組重力錘,每一組重力錘皆包含兩重錘,該兩重錘是通過一連桿相連接;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該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內分別設置有兩組垂直擺設的油壓缸;于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上各設置有兩組相互垂直的重力錘,并將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內的兩組油壓缸分別通過一連動桿與兩組重力錘上的重錘相固結,使得該兩組油壓缸與重力錘成連動關系;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該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內設置有兩組油體輸出管及輸入管,并將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分別固設于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的一側,使得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內的兩組油壓缸分別與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的兩組油體輸出管及輸入管的前側部位相連接,使其可形成一回路,并將油體輸入管的后側部位通過油壓輸入管與機房上的儲油箱相互連接,而油壓輸出管則分別與機房外的動力輸出馬達及彈性脹力器的選擇閥相連接,并于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的油體輸出管部位另外分支有一油壓輸出口;第一、第二轉輪組,該第一、第二轉輪組是分別鎖固于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上,并通過數個固定軸桿相互連結,該固定軸桿上并緊配合有一傳動齒輪;一接近開關,該接近開關設有一控制桿,該控制桿可控制接近開關的啟閉,并于其上分別設置有一輸入口及輸出口;是將接近開關設置于兩轉輪組間并接近傳動齒輪,且其輸入口與自動轉換閥的油壓輸出口相接,而其輸出口則通過管路與邏輯板及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相接;一邏輯板,該邏輯板是藉由彈性脹力器提供一油壓,使得邏輯板內保持一特定的油壓設定值,主要是接收來自接近開關的油壓信號,并將所接收的信號作處理與判斷,其上設有數個輸入口及輸出口,使其與接近開關、自動轉換閥、油壓馬達及儲油箱相互連接;一油壓馬達,該油壓馬達是通過管路與邏輯板相連接,并于其輸出軸上固結有一驅動齒輪,該驅動齒輪是與傳動齒輪相嚙合;當邏輯板判斷來自接近開關的油壓信號小于設定值時,使其驅動油壓馬達轉動,進而帶動傳動齒輪旋轉,且同步帶動兩轉輪組、第一及第二油壓產生裝置、第一及第二自動轉換閥、四組重力錘轉動,此時其中一組重力錘受到地心引力的牽引而落下時,即會驅使油壓產生裝置產生一高于設定值的油壓,并將油壓通過自動轉換閥傳送至接近開關中,當固定軸桿碰觸至接近開關的控制桿時,使得控制桿向內移動,接近開關內的管路即相連通,并將油壓信號傳送至自動轉換閥及邏輯板內,此時儲存于自動轉換閥內的油壓則傳送至動力馬達并產生動力,同時,邏輯板判斷來自接近開關的油壓信號大于設定值時,油壓馬達即停止轉動,待重力錘完全落下,邏輯板內的油壓壓力降低,使得油壓馬達再次轉動,致使另一組重力錘重復上述的動作,使得動力馬達不斷產生動力,以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發(fā)電動力的來源。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第二自動轉換閥通過管路與儲油箱相互連接,以提供第一、第二油壓產生裝置內的油壓缸所需的油體。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第二轉輪組的四周分別設有滑輪,以利于轉輪的旋轉動作。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第二轉輪組的四周可設置六個以上的滑輪,以利于轉輪的轉動。
      6.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彈性脹力器的輸出端充填有油體,并于油體的前端設置有一選擇閥,該選擇閥內設有A、B流道,并于兩側分別設有一輸入口及輸出口,兩流道的前端并設有一滑塊,滑塊的底端則設有一彈簧,使得滑塊因受彈簧的推移將輸入口封閉,而輸出口則與邏輯板相連接,選擇閥的輸入口則透過管路與自動轉換閥相連接,而輸入端則與儲氣壓筒相連接,使得儲氣壓筒可提供一壓力設定值至彈性脹力器,進而驅使邏輯板的輸出口開啟。
      7.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整體的構造系統上還設有一防回機構,其中該防回機構是包含有一固定座及防回桿,該固定座是設置于機房內且置于兩轉輪組間,其上的一端設有一停止銷,另一端則結合防回桿,使其可與轉輪間的固定軸桿相互抵持,透過停止銷的阻擋,使得轉輪組只能作單向的旋轉運動,可避免受重力錘的帶動反轉。
      8.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構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邏輯板上設置有第一、第二及第三流道,并于其右側端部及底端設有第一、第二輸入口,該第一、第二及第三流道是與第一輸入口相導通,并于第一流道的中段部位設置有第一、第二輸出口,該第一、第二輸出口是通過管路與儲油箱相接,并于第一流道內設置有第一、第二封閉塊及傳動軸,該第一、第二封閉塊是透過傳動軸控制第一、第二輸出口的啟閉,使其無法同時開啟,該第二流道的中間處是與第二輸入口相連通,并于其中央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第四輸出口,并于第二流道內設置有一控制件,該控制件是控制第三、第四輸出口的啟閉,使得第三、第四輸出口無法同時開啟,第二及第三流道間并設有一控制管路,該控制管路是與第三流道相連通,使得油壓可藉由控制管路流至第一及第二流道的另一端,第三流道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及第二輸入口相連接,其并于其內設有一擋塊,該擋塊是可控制控制管路的啟閉;且于第二輸入口連接有一彈性脹力器,并于彈性脹力器的輸入端連接有一儲氣壓桶,使得邏輯板內不斷接收彈性脹力器所設定的油壓,使得第一、第二封閉塊、控制件及擋塊往第一輸入口移動,并透過第三輸出口將油壓輸送油壓馬達中,使其不斷運轉。
      全文摘要
      利用重力能量產生動力的方法及其構造,是將兩組重力錘置于一油壓產生裝置上,油壓產生裝置與一轉輪相固接,于油壓產生裝置上連接一自動轉換閥,而轉輪則與一油壓馬達的輸出端相連接;當其中一組重力錘受地心引力的牽引而落下時,即會驅使油壓產生裝置產生一高于設定值的油壓,將油壓經自動轉換閥傳送至接近開關,當接近開關觸發(fā),即會驅使自動轉換閥開啟,使得油壓可傳送至動力馬達產生動力;同時接近開關并會將油壓傳送至邏輯板中,當邏輯板判斷油壓小于設定值時,會驅使油壓馬達帶動轉輪轉動,使得轉輪可帶動另一組重力錘動作,致使另一組重力錘重復上述的動作,如此反復動作,使得動力馬達可不斷產生動力,以供發(fā)電機或發(fā)電廠發(fā)電動力的來源。
      文檔編號F03G3/00GK1580549SQ0313361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張建智 申請人:張建智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