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158505閱讀:190來源:國知局
      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其采用組合式活塞結(jié)構(gòu),組成的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和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使缸筒上腔油液通過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活塞桿第一油道與液壓系統(tǒng)相連,使缸筒下腔油液通過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活塞桿第二油道與液壓系統(tǒng)相連,實現(xiàn)壓力油流循環(huán)發(fā)電,減振器的振動能量轉(zhuǎn)化為可存儲的電能;置于缸筒底部的氣囊與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氣體腔連通,氣囊的彈性變形使其體積增大或減小,有效解決了活塞滑動時缸筒上下腔容積變化不等的問題;控制裝置根據(jù)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獲得的壓力突變反饋,適當(dāng)延遲有關(guān)電磁單向閥開啟時間,實現(xiàn)減振器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自適應(yīng)調(diào)節(jié),降低車架與車橋間振動的頻率和振幅,能有效保護車架免遭破壞。
      【專利說明】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減振器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應(yīng)用于重型工程車輛上的減振器,在減振性能方面存在著減振器阻尼剛度不能隨路況進行調(diào)整,使車架與車橋間產(chǎn)生頻繁、劇烈的相對運動,不僅降低了懸架的使用壽命,而且振動所產(chǎn)生的能量以廢熱散發(fā)掉了,對懸架造成損害的同時造成了無謂的能量損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
      [0004]本發(fā)明是由饋能減振器、液壓裝置、發(fā)電裝置、第一高壓油管、第二高壓油管和高壓氣管組成。
      [0005]所述的饋能減振器是由防塵罩、缸筒、組合式活塞、活塞桿、單耳環(huán)、氣囊、氣囊護罩和端蓋組成,防塵罩設(shè)有圓孔,缸筒設(shè)有單耳環(huán)和圓孔。
      [0006]所述的組合式活塞是由第一圓盤、第二圓盤、第三圓盤、第四圓盤、兩個定位銷、六個螺栓和六個螺母組成,第一圓盤設(shè)有第一圓孔、第二圓孔、兩個第三圓孔、第一定位銷孔、第二定位銷孔和六個第一螺栓孔;第二圓盤設(shè)有第一 E形孔、第四圓孔、第三定位銷孔、第四定位銷孔和六個第二螺栓孔;
      [0007]第三圓盤設(shè)有第二 E形孔、第五定位銷孔、第六定位銷孔和六個第三螺栓孔;第四圓盤設(shè)有兩個第五圓孔、第七定位銷孔、第八定位銷孔和六個第四螺栓孔;
      [0008]所述的活塞桿設(shè)有第一鉛垂圓孔、第二鉛垂圓孔、第一水平圓孔、第二水平圓孔,第一鉛垂圓孔和第一水平圓孔連通,組成活塞桿第一油道,第二鉛垂圓孔和第二水平圓孔連通,組成活塞桿第二油道;
      [0009]所述的氣囊設(shè)有螺紋管接頭;氣囊護罩設(shè)有圓孔;端蓋設(shè)有圓孔;
      [0010]所述的液壓裝置是由液壓馬達、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第一電磁單向閥、第二電磁單向閥、第三電磁單向閥、第四電磁單向閥、第三高壓油管、第四高壓油管、第五高壓油管、第六高壓油管、第七高壓油管、第八高壓油管、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組成,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內(nèi)設(shè)有彈性隔膜,將其分成液體腔和氣體腔;
      [001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是由發(fā)電機、控制裝置、DC/DC變換器、電容、蓄電池、壓力反饋電路和電磁單向閥控制電路組成。
      [0012]定位銷與第一圓盤的第一定位銷孔、第二圓盤的第三定位銷孔、第三圓盤的第五定位銷孔和第四圓盤的第七定位銷孔同軸穿入,再將另一個定位銷與第一圓盤的第二定位銷孔、第二圓盤的第四定位銷孔、第三圓盤的第六定位銷孔和第四圓盤的第八定位銷孔同軸穿入,第一圓盤的六個第一螺栓孔、第二圓盤的六個第二螺栓孔、第三圓盤的六個第三螺栓孔和第四圓盤的六個第四螺栓孔形成六個同軸螺栓孔,六個螺栓依次同軸穿入六個螺栓孔,螺母采用對角旋入螺栓預(yù)緊,組成組合式活塞;第一圓盤的兩個第三圓孔通過第二圓盤的第一 E形孔與第一圓盤的第一圓孔連通,形成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第四圓盤的兩個第五圓孔通過第三圓盤的第二E形孔和第二圓盤的第四圓孔與第一圓盤的第二圓孔連通,形成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
      [0013]將活塞桿的第一鉛垂圓孔和第二鉛垂圓孔分別與組合式活塞的第一圓盤的第一圓孔和第二圓孔同軸,將活塞桿與組合式活塞密封固連成一體;
      [0014]將氣囊置入氣囊保護罩內(nèi),使氣囊上的螺紋管接頭從氣囊保護罩上的圓孔穿出固連成一體,氣囊上的螺紋管接頭與缸筒上的圓孔同軸,氣囊保護罩置入缸筒底部,氣囊上的螺紋管接頭從缸筒上的圓孔穿出密封固連成一體,端蓋的圓孔與活塞桿同軸,端蓋套設(shè)于活塞桿上,組合式活塞與缸筒同軸,組合式活塞穿設(shè)于缸筒內(nèi),端蓋密封固連于缸筒上;防塵罩的圓孔與活塞桿同軸,防塵罩套設(shè)于活塞桿上固連成一體;單耳環(huán)固連于活塞桿上;
      [0015]第三高壓油管將第一電磁單向閥和第二電磁單向閥連接,第四高壓油管將第三電磁單向閥和第四電磁單向閥連接,第五高壓油管將第一電磁單向閥和第四電磁單向閥連接,第六高壓油管將第二電磁單向閥和第三電磁單向閥連接,第七高壓油管的一端與第三高壓油管連接,第七高壓油管的另一端與液壓馬達進油口連接,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的液體腔與第七高壓油管連接,第八高壓油管的一端與液壓馬達出油口連接,第八高壓油管的另一端與第四高壓油管連接,高壓氣管的一端與固連于缸筒上的氣囊的螺紋管接頭連接,高壓氣管的另一端與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的氣體腔連接;
      [0016]第一高壓油管的一端密封固連于活塞桿的第一水平圓孔上,第一高壓油管的另一端與第五高壓油管連接,第一壓力傳感器安裝于第一高壓油管上,第二高壓油管的一端固連于活塞桿的第二水平圓孔上,第二高壓油管的另一端與第六高壓油管連接,第二壓力傳感器安裝于第二高壓油管上;
      [0017]發(fā)電機與液壓馬達同軸連接,控制裝置、電容和蓄電池并聯(lián),并聯(lián)后的控制裝置、電容和蓄電池與DC/DC變換器和發(fā)電機串聯(lián),壓力反饋電路將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控制裝置相連,電磁單向閥控制電路將第一電磁單向閥、第二電磁單向閥、第三電磁單向閥和第四電磁單向閥與控制裝置相連。
      [001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19]1、本發(fā)明采用組合式活塞結(jié)構(gòu),組成的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和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使缸筒上腔油液通過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活塞桿第一油道與液壓系統(tǒng)相連,使缸筒下腔油液通過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活塞桿第二油道與液壓系統(tǒng)相連,實現(xiàn)壓力油流循環(huán)發(fā)電,減振器的振動能量轉(zhuǎn)化為可存儲的電能;
      [0020]2、置于缸筒底部的氣囊與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氣體腔連通,氣囊的彈性變形使其體積增大或減小,有效解決了活塞滑動時缸筒上下腔容積變化不等的問題;
      [0021]3、控制裝置根據(jù)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獲得的壓力突變反饋,適當(dāng)延遲有關(guān)電磁單向閥開啟時間,實現(xiàn)減振器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自適應(yīng)調(diào)節(jié),降低車架與車橋間振動的頻率和振幅,能有效保護車架免遭破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fā)明之饋能減振器立體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fā)明之饋能減振器立體剖視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fā)明之饋能減振器的組合式活塞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請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是由饋能減振器1、液壓裝置2、發(fā)電裝置4、第一高壓油管5、第二高壓油管6和高壓氣管7組成。
      [0027]所述的饋能減振器I是由防塵罩11、缸筒12、組合式活塞13、活塞桿14、單耳環(huán)15、氣囊16、氣囊護罩17和端蓋18組成,防塵罩11設(shè)有圓孔111 ;缸筒12設(shè)有單耳環(huán)121和圓孔122 ;
      [0028]所述的組合式活塞13是由第一圓盤131、第二圓盤132、第三圓盤133、第四圓盤134、兩個定位銷135、六個螺栓136和六個螺母137組成,第一圓盤131設(shè)有第一圓孔1311、第二圓孔1312、兩個第三圓孔1313、第一定位銷孔1314、第二定位銷孔1315和六個第一螺栓孔1316 ;第二圓盤132設(shè)有第一 E形孔1321、第四圓孔1322、第三定位銷孔1323、第四定位銷孔1324和六個第二螺栓孔1325 ;第三圓盤133設(shè)有第二 E形孔1331、第五定位銷孔1332、第六定位銷孔1333和六個第三螺栓孔1334 ;第四圓盤134設(shè)有兩個第五圓孔1341、第七定位銷孔1342、第八定位銷孔1343和六個第四螺栓孔1344 ;
      [0029]所述的活塞桿14設(shè)有第一鉛垂圓孔141、第二鉛垂圓孔142、第一水平圓孔143、第二水平圓孔144,第一鉛垂圓孔141和第一水平圓孔143連通,組成活塞桿第一油道,第二鉛垂圓孔142和第二水平圓孔144連通,組成活塞桿第二油道;氣囊16設(shè)有螺紋管接頭161 ;氣囊護罩17設(shè)有圓孔171 ;端蓋18設(shè)有圓孔181 ;
      [0030]所述的液壓裝置2是由液壓馬達21、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第一電磁單向閥23、第二電磁單向閥24、第三電磁單向閥25、第四電磁單向閥26、第三高壓油管27、第四高壓油管28、第五高壓油管29、第六高壓油管30、第七高壓油管31、第八高壓油管32、第一壓力傳感器33和第二壓力傳感器34組成,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內(nèi)設(shè)有彈性隔膜221,將其分成液體腔222和氣體腔223 ;
      [003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4是由發(fā)電機41、控制裝置42、DC/DC變換器43、電容44、蓄電池45、壓力反饋電路46和電磁單向閥控制電路47組成。
      [0032]定位銷135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一定位銷孔1314、第二圓盤132的第三定位銷孔1323、第三圓盤133的第五定位銷孔1332和第四圓盤134的第七定位銷孔1342同軸穿入,再將另一個定位銷135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二定位銷孔1315、第二圓盤132的第四定位銷孔1324、第三圓盤133的第六定位銷孔1333和第四圓盤134的第八定位銷孔1343同軸穿入,第一圓盤131的六個第一螺栓孔1316、第二圓盤132的六個第二螺栓孔1325、第三圓盤133的六個第三螺栓孔1334和第四圓盤134的六個第四螺栓孔1344形成六個同軸螺栓孔,六個螺栓136依次同軸穿入六個螺栓孔,螺母137采用對角旋入螺栓136預(yù)緊,組成組合式活塞13 ;第一圓盤131的兩個第三圓孔1313通過第二圓盤132的第一 E形孔1321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一圓孔1311連通,形成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第四圓盤134的兩個第五圓孔1341通過第三圓盤133的第二 E形孔1331和第二圓盤132的第四圓孔1322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二圓孔1312連通,形成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
      [0033]將活塞桿14的第一鉛垂圓孔141和第二鉛垂圓孔142分別與組合式活塞13的第一圓盤的第一圓孔1311和第二圓孔1312同軸,將活塞桿14與組合式活塞13密封固連成一體;
      [0034]將氣囊16置入氣囊保護罩17內(nèi),使氣囊16上的螺紋管接頭161從氣囊保護罩17上的圓孔171穿出固連成一體,氣囊16上的螺紋管接頭161與缸筒12上的圓孔122同軸,氣囊保護罩17置入缸筒12底部,氣囊16上的螺紋管接頭161從缸筒12上的圓孔122穿出密封固連成一體,端蓋18的圓孔181與活塞桿14同軸,端蓋18套設(shè)于活塞桿14上,組合式活塞13與缸筒12同軸,組合式活塞13穿設(shè)于缸筒12內(nèi),端蓋18密封固連于缸筒12上;防塵罩11的圓孔111與活塞桿14同軸,防塵罩11套設(shè)于活塞桿14上固連成一體;單耳環(huán)15固連于活塞桿14上;
      [0035]第三高壓油管27將第一電磁單向閥23和第二電磁單向閥24連接,第四高壓油管28將第三電磁單向閥25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連接,第五高壓油管29將第一電磁單向閥23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連接,第六高壓油管30將第二電磁單向閥24和第三電磁單向閥25連接,第七高壓油管31的一端與第三高壓油管27連接,第七高壓油管31的另一端與液壓馬達21進油口連接,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液體腔222與第七高壓油管31連接,第八高壓油管32的一端與液壓馬達21出油口連接,第八高壓油管32的另一端與第四高壓油管28連接,高壓氣管7的一端與固連于缸筒上的氣囊16的螺紋管接頭161連接,高壓氣管7的另一端與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氣體腔223連接;
      [0036]第一高壓油管5的一端密封固連于活塞桿14的第一水平圓孔143上,第一高壓油管5的另一端與第五高壓油管29連接,第一壓力傳感器33安裝于第一高壓油管5上,第二高壓油管6的一端固連于活塞桿14的第二水平圓孔144上,第二高壓油管6的另一端與第六高壓油管30連接,第二壓力傳感器34安裝于第二高壓油管6上;
      [0037]發(fā)電機41與液壓馬達21同軸連接,控制裝置42、電容44和蓄電池45并聯(lián),并聯(lián)后的控制裝置42、電容44和蓄電池45與DC/DC變換器43和發(fā)電機41串聯(lián),壓力反饋電路46將第一壓力傳感器33和第二壓力傳感器34與控制裝置42相連,電磁單向閥控制電路47將第一電磁單向閥23、第二電磁單向閥24、第三電磁單向閥25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與控制裝置42相連。
      [0038]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和原理如下:
      [0039]重型工程車輛在運輸作業(yè)過程中,當(dāng)運行至作業(yè)場地或道路高低不平處時或因故急剎車時,激起載重車架振動,使固連于車架和車橋間的饋能減振器I作變幅阻尼振動,組合式活塞13首先沿缸筒12向下滑動,使饋能減振器I下腔油液受到擠壓,減振器下腔的高壓油液,通過組合式活塞13的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活塞桿第二油道、第一高壓油管5與第五高壓油管29連通,安裝于第一高壓油管5上的第一壓力傳感器33將壓力突變反饋至控制裝置42,控制裝置42根據(jù)壓力突變值大小,自動延遲其一端與第五高壓油管29連接的第一電磁單向閥23的開啟時間,減振器下腔的阻尼動剛度適當(dāng)增大,使減振器下腔的阻尼動剛度隨路況自適應(yīng)調(diào)節(jié),降低車架與車橋間振動的頻率和振幅,能有效保護車架免遭破壞;當(dāng)?shù)谝浑姶艈蜗蜷y23與第三電磁單向閥25同時開啟,高壓油第三高壓油管、第七高壓油管31進入液壓馬達21,由于氣囊16受壓,氣體通過高壓氣管進入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氣體腔223,其彈性隔膜221變形,使液體腔的液體壓力增大,液體腔的部分高壓液體也進入液壓馬達21中,高壓油液驅(qū)動液壓馬達21帶動發(fā)電機41轉(zhuǎn)動發(fā)電,其產(chǎn)生的電流經(jīng)由DC/DC變換器43進入電容44,電容44將電能充入蓄電池45中;減振器上腔油液壓力減小,液壓馬達21出口油液,經(jīng)第八高壓油管32、第四高壓油管28、第三電磁單向閥25、第六高壓油管30、第二高壓油管6、活塞桿第一油道、組合式活塞13的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流回減振器上腔,由于氣囊16壓縮體積變小,使組合式活塞13下移時缸筒12下腔排出液體的體積與缸筒12上腔增大的容積接近,使液壓馬達21排出的油液能完全流回減振器上腔,實現(xiàn)循環(huán)壓力油流發(fā)電。
      [0040]組合式活塞13沿缸筒12向上滑動,使減振器上腔油液受到擠壓,減振器上腔的高壓油液,通過組合式活塞13的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活塞桿第一油道、第二高壓油管6與第六高壓油管30連通,安裝于第二高壓油管6上的第二壓力傳感器34將壓力突變反饋至控制裝置42,控制裝置42根據(jù)壓力突變值大小,自動延遲其一端與第六高壓油管30連接的第二電磁單向閥24的開啟時間,減振器上腔的阻尼動剛度適當(dāng)增大,使減振器上腔的阻尼動剛度隨路況自適應(yīng)調(diào)節(jié),降低車架與車橋間振動的頻率和振幅,能有效保護車架免遭破壞;當(dāng)?shù)诙姶艈蜗蜷y24與第四電磁單向閥26同時開啟,高壓油經(jīng)第三高壓油管27、第七高壓油管31進入液壓馬達21,高壓油液驅(qū)動液壓馬達21帶動發(fā)電機41轉(zhuǎn)動發(fā)電,其產(chǎn)生的電流經(jīng)由DC/DC變換器43進入電容44,電容44將電能充入蓄電池45中;減振器下腔油液壓力減小,液壓馬達21出口油液經(jīng)第八高壓油管32、第四高壓油管28、第四電磁單向閥26、第五高壓油管29、第一高壓油管5、活塞桿第二油道、組合式活塞的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流回減振器下腔,由于氣囊16壓所受油壓減小,高壓液體進入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液體腔222,其彈性隔膜221變形,使氣體腔223的氣體壓力增大,氣囊16的內(nèi)部氣體壓力隨之增大,氣囊16體積變大,使組合式活塞13上移時缸筒12上腔排出液體的體積與缸筒12下腔增大的容積接近,使液壓馬達21排出的油液能完全流回減振器下腔,實現(xiàn)循環(huán)壓力油流發(fā)電。
      [0041]重型工程車輛在運輸作業(yè)過程中,在較平直路面接近勻速行駛時,第一壓力傳感器33處的液體壓力波動較小,四個電磁單向閥都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液體腔222與第七高壓油管31、液壓馬達21、第八高壓油管32連通,但第七高壓油管31與減振器上下腔間被第一電磁單向閥23和第二電磁單向閥24截斷,第八高壓油管32與減振器上下腔間被第三電磁單向閥25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截斷,液壓馬達21不工作,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氣體腔223與氣囊16聯(lián)通,氣囊16處于無規(guī)律反復(fù)收縮、膨脹較小的變形狀態(tài),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彈性隔膜221處于無規(guī)律上下反復(fù)凸起的較小變形狀態(tà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阻尼剛度隨路況變化的饋能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是由饋能減振器(I)、液壓裝置(2)、發(fā)電裝置(4)、第一高壓油管(5)、第二高壓油管(6)和高壓氣管(7)組成; 所述的饋能減振器(I)是由防塵罩(11)、缸筒(12)、組合式活塞(13)、活塞桿(14)、單耳環(huán)(15)、氣囊(16)、氣囊護罩(17)和端蓋(18)組成,防塵罩(11)設(shè)有圓孔(111);缸筒(12)設(shè)有單耳環(huán)(121)和圓孔(122);組合式活塞(13)是由第一圓盤(131)、第二圓盤(132)、第三圓盤(133)、第四圓盤(134)、兩個定位銷(135)、六個螺栓(136)和六個螺母(137)組成,第一圓盤(131)設(shè)有第一圓孔(1311)、第二圓孔(1312)、兩個第三圓孔(1313)、第一定位銷孔(1314)、第二定位銷孔(1315)和六個第一螺栓孔(1316);第二圓盤(132)設(shè)有第一 E形孔(1321)、第四圓孔(1322)、第三定位銷孔(1323)、第四定位銷孔(1324)和六個第二螺栓孔(1325);第三圓盤(133)設(shè)有第二 E形孔(1331)、第五定位銷孔(1332)、第六定位銷孔(1333)和六個第三螺栓孔(1334);第四圓盤(134)設(shè)有兩個第五圓孔(1341)、第七定位銷孔(1342)、第八定位銷孔(1343)和六個第四螺栓孔(1344);活塞桿(14)設(shè)有第一鉛垂圓孔(141)、第二鉛垂圓孔(142)、第一水平圓孔(143)、第二水平圓孔(144),第一鉛垂圓孔(141)和第一水平圓孔(143)連通,組成活塞桿第一油道,第二鉛垂圓孔(142)和第二水平圓孔(144)連通,組成活塞桿第二油道;氣囊(16)設(shè)有螺紋管接頭(161);氣囊護罩(17)設(shè)有圓孔(171);端蓋(18)設(shè)有圓孔(181); 所述的液壓裝置(2)是由液壓馬達(21)、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第一電磁單向閥(23)、第二電磁單向閥(24)、第三電磁單向閥(25)、第四電磁單向閥(26)、第三高壓油管(27)、第四高壓油管(28)、第五高壓油管(29)、第六高壓油管(30)、第七高壓油管(31)、第八高壓油管(32)、第一壓力傳感器(33)和第二壓力傳感器(34)組成,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內(nèi)設(shè)有彈性隔膜(221),將其分成液體腔(222)和氣體腔(223); 所述的發(fā)電裝置(4)是由發(fā)電機(41)、控制裝置(42)、DC/DC變換器(43)、電容(44)、蓄電池(45)、壓力反饋電路(46)和電磁單向閥控制電路(47)組成; 定位銷(135)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一定位銷孔(1314)、第二圓盤(132)的第三定位銷孔(1323)、第三圓盤(133)的第五定位銷孔(1332)和第四圓盤(134)的第七定位銷孔(1342)同軸穿入,再將另一個定位銷(135)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二定位銷孔(1315)、第二圓盤(132)的第四定位銷孔(1324)、第三圓盤(133)的第六定位銷孔(1333)和第四圓盤(134)的第八定位銷孔(1343)同軸穿入,第一圓盤(131)的六個第一螺栓孔(1316)、第二圓盤(132)的六個第二螺栓孔(1325)、第三圓盤(133)的六個第三螺栓孔(1334)和第四圓盤(134)的六個第四螺栓孔(1344)形成六個同軸螺栓孔,六個螺栓(136)依次同軸穿入六個螺栓孔,螺母(137)采用對角旋入螺栓(136)預(yù)緊,組成組合式活塞(13);第一圓盤(131)的兩個第三圓孔(1313)通過第二圓盤(132)的第一 E形孔(1321)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一圓孔(1311)連通,形成第一曲路節(jié)流油道;第四圓盤(134)的兩個第五圓孔(1341)通過第三圓盤(133)的第二 E形孔(1331)和第二圓盤(132)的第四圓孔(1322)與第一圓盤(131)的第二圓孔(1312)連通,形成第二曲路節(jié)流油道; 活塞桿(14)的第一鉛垂圓孔(141)和第二鉛垂圓孔(142)分別與組合式活塞(13)的第一圓盤的第一圓孔(1311)和第二圓孔(1312)同軸,將活塞桿(14)與組合式活塞(13)密封固連成一體; 氣囊(16)置入氣囊保護罩(17)內(nèi),使氣囊(16)上的螺紋管接頭(161)從氣囊保護罩(17)上的圓孔(171)穿出固連成一體,氣囊(16)上的螺紋管接頭(161)與缸筒(12)上的圓孔(122)同軸,氣囊保護罩(17)置入缸筒(12)底部,氣囊(16)上的螺紋管接頭(161)從缸筒(12)上的圓孔(122)穿出密封固連成一體,端蓋(18)的圓孔(181)與活塞桿(14)同軸,端蓋(18)套設(shè)于活塞桿(14)上,組合式活塞(13)與缸筒(12)同軸,組合式活塞(13)穿設(shè)于缸筒(12)內(nèi),端蓋(18)密封固連于缸筒(12)上;防塵罩(11)的圓孔(111)與活塞桿(14)同軸,防塵罩(11)套設(shè)于活塞桿(14)上固連成一體;單耳環(huán)(15)固連于活塞桿(14)上; 第三高壓油管(27)將第一電磁單向閥(23)和第二電磁單向閥(24)連接,第四高壓油管(28)將第三電磁單向閥(25)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連接,第五高壓油管(29)將第一電磁單向閥(23)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連接,第六高壓油管(30)將第二電磁單向閥(24)和第三電磁單向閥(25)連接,第七高壓油管(31)的一端與第三高壓油管(27)連接,第七高壓油管(31)的另一端與液壓馬達(21)進油口連接,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液體腔(222)與第七高壓油管(31)連接,第八高壓油管(32)的一端與液壓馬達(21)出油口連接,第八高壓油管(32)的另一端與第四高壓油管(28)連接,高壓氣管(7)的一端與固連于缸筒上的氣囊(16)的螺紋管接頭(161)連接,高壓氣管(7)的另一端與油氣分離壓力平衡式蓄能器(22)的氣體腔(223)連接; 第一高壓油管(5)的一端密封固連于活塞桿(14)的第一水平圓孔(143)上,第一高壓油管(5)的另一端與第五高壓油管(29)連接,第一壓力傳感器(33)安裝于第一高壓油管(5)上,第二高壓油管¢)的一端固連于活塞桿(14)的第二水平圓孔(144)上,第二高壓油管出)的另一端與第六高壓油管(30)連接,第二壓力傳感器(34)安裝于第二高壓油管(6)上; 發(fā)電機(41)與液壓馬達(21)同軸連接,控制裝置(42)、電容(44)和蓄電池(45)并聯(lián),并聯(lián)后的控制裝置(42)、電容(44)和蓄電池(45)與DC/DC變換器(43)和發(fā)電機(41)串聯(lián),壓力反饋電路(46)將第一壓力傳感器(33)和第二壓力傳感器(34)與控制裝置(42)相連,電磁單向閥控制電路(47)將第一電磁單向閥(23)、第二電磁單向閥(24)、第三電磁單向閥(25)和第四電磁單向閥(26)與控制裝置(42)相連。
      【文檔編號】F03G7/08GK104405812SQ201410648740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楊哲, 宋黎明, 呂捷, 宋晗, 賈占軍, 王英杰, 李曉嬌, 趙文平 申請人:內(nèi)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