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油田開采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油頁巖大多沉積在地下深處,經(jīng)成巖作用和揮發(fā)物質(zhì)散失等物理化學作用,成為油頁巖層,通過低溫干餾的手段可以從油頁巖中取得頁巖油。我國油頁巖資源豐富,預測儲量約7200億噸,埋深在500-1000m之間的資源約占全國的36%。這部分資源油頁巖埋深較深無法通過地面干餾方法進行利用。利用地下原位加熱的方法可以開采這部分油頁巖資源,該方法提高了資源開發(fā)利用率,并減少了在開采過程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在原位開采過程中,掌握地下油頁巖的熱傳導規(guī)律、滲流規(guī)律以及原位開采適應的地質(zhì)條件是至關重要的,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是為開展這些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的唯一工具。因此,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在油頁巖開發(fā)利于中格外重要。目前,國際上油頁巖就地干餾開采方法很多。根據(jù)熱量傳遞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直接傳導加熱、對流加熱、輻射加熱。在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原位開采方法一,直接傳導加熱,如殼牌公司直接利用電加熱棒對油頁巖層進行傳導加熱,存在傳熱速率慢的問題。就地干餾開采方法方法二,對流加熱,如EGL公司是將熱空氣注入地層中進行對流方式加熱,由于油頁巖的孔隙度和滲透率極小,因此空氣加熱油頁巖的導熱效率很低,頁巖油的采收率低。目前,國際上開展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研究的公司有殼牌和埃里克森美孚等公司。殼牌公司研制的模擬裝置采用電加熱法,將電熱絲纏繞在油頁巖心外側進行加熱;埃里克森美孚公司研制的模擬裝置,向油頁巖內(nèi)部加入煅燒后的石油焦炭作為導電介質(zhì),從油頁巖內(nèi)部加熱。以上兩套儀器結構相對簡單,由于油頁巖是熱的不良導體,僅僅依靠熱傳導方式加熱油頁巖,效果不是太好。因此,我們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對油頁巖進行加熱的開采模擬實驗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及系統(tǒng),利用該裝置能對油頁巖巖心進行注氣輔助電加熱進行熱傳導的效果測試。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的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所述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分別卡在所述筒體的蓋子上;所述出口套管設置在筒體的中心處;所述電加熱棒與加熱套管成對配套設置;所述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用以對筒體內(nèi)部進行加熱;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用以向筒體內(nèi)部注入氣體;所述溫度檢測器,用以檢測筒體內(nèi)溫度;所述出口套管,與出氣管相連通,用以將筒體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所述各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以筒體的中心為中心的正多邊形的形式分布。該模擬裝置包括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該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正方形的形式分布。所述各個溫度檢測器分隔排列在兩個連線穿過筒體中心的電加熱棒的連線上。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可以為N2或CH4氣體。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為(X)2氣體。 在所述各個加熱套管與進氣管的連接線路上還設有氣體預熱器,用以對注入氣體進行預先加熱。在所述筒體外部套有保溫筒體,用于增加了筒體的保溫性能。在所述筒體與蓋之間設置密封圈,用于增強了筒體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密封性。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擬裝置、測量裝置、注氣裝置、計算機及控制裝置;所述模擬裝置,用于油頁巖的加熱及熱解產(chǎn)物導出,包括筒體、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所述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分別卡在所述筒體的蓋子上;所述出口套管設置在筒體的中心處;所述電加熱棒與加熱套管成對配套設置;所述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用以對筒體內(nèi)部進行加熱;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過進氣管與注氣裝置相連通,用以向筒體內(nèi)部注入氣體;所述溫度檢測器,與所述計算機相連接,用以檢測筒體內(nèi)溫度,并將溫度檢測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所述出口套管與出氣管相連,通過出氣管與測量裝置相連通,用以將筒體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至測量裝置;所述測量裝置,用于對油頁巖的熱解產(chǎn)物進行冷凝、收集和測量;所述注氣裝置,用于提供輔助氣體;所述計算機,用于接收溫度檢測器檢測的溫度檢測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所述控制裝置,與每個電加熱棒分別相連,用于控制各個電加熱棒的加熱溫度。所述測量裝置包括冷凝罐、氣液分離器、流量計、稱量天平及液體收集罐;所述冷凝罐,入口連接所述出氣管,出口連接氣液分離器,用于冷凝輸入的熱解產(chǎn)物;所述氣液分離器,用以對所輸入熱解產(chǎn)物進行氣液分離,其氣相出口與流量計相連,其液相出口接入所述液體收集罐;所述流量計,與所述計算機相連接,用于檢測分離后氣相流量,并將所檢測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所述液體收集罐,設置在稱量天平上,用于收集分離后液體;所述稱量天平,與所述計算機相連接,用于稱量液體收集罐所收集的液體,并將稱量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所述各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以筒體的中心為中心的正多邊形的形式分布。該模擬裝置包括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該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正方形的形式分布。所述各個溫度檢測器分隔排列在兩個連線穿過筒體中心的電加熱棒的連線上。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可以為N2或CH4氣體。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為(X)2氣體。在所述各個加熱套管與進氣管的連接線路上還設有氣體預熱器,用以對注入氣體進行預先加熱。在所述筒體外部套有保溫筒體,用于增加了筒體的保溫性能。在所述筒體與蓋之間設置密封圈,用于增強了筒體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密封性。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可以利用該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及系統(tǒng)能對油頁巖巖心進行注氣輔助電加熱進行熱傳導的效果測試,提供了一種新型對油頁巖進行加熱開采的研究方向。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方式和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此,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圖1為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模擬裝置,包括筒體16、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8。所述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8分別卡在所述筒體16的蓋子上。其中,該出口套管8設置在筒體16的中心處。所述電加熱棒與加熱套管成對配套設置;所述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用以對筒體16內(nèi)部進行加熱;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用以向筒體 16內(nèi)部注入氣體。所述溫度檢測器,用以檢測筒體16內(nèi)溫度。所述出口套管8與出氣管9相連通,用以將筒體16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該模擬裝置在對油頁巖進行注氣輔助電加熱開采模擬實驗時,在油頁巖巖心相應
6位置鉆好電加熱套管孔,鉆好溫度檢測器的孔位,鉆好出口套管8的孔位,并將它們放置到位。將巖心裝入筒體16中,蓋好蓋子,然后電加熱棒插入各自的加熱套管中。開始加熱電加熱棒,加熱的同時通過進氣管分別向各個加熱套管內(nèi)中注入輔助氣體,輔助氣體在筒體16 內(nèi)的擴散形成了對流傳熱,從而加速了熱量傳遞速率。溫度檢測器實時監(jiān)測筒體16內(nèi)的溫度變化。隨著筒體16內(nèi)溫度和壓力的升高,其內(nèi)被加熱的氣液混合物由出口套管8排出, 以供采樣檢測。通過上述結構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可以利用該裝置能對油頁巖巖心進行注氣輔助電加熱進行熱傳導的效果測試,提供了一種新型對油頁巖進行加熱開采的研究方向。圖2為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所述各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以筒體16的中心為中心的正多邊形的形式分布。這樣,可以使各個電加熱棒可以均勻的對筒體內(nèi)的油頁巖進行加熱,以方便對其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具體采用了電加熱棒4、5、19、20四個電加熱棒,呈正方形的形式分布。所述各個溫度檢測器分隔排列在兩個連線穿過筒體16中心的電加熱棒的連線上。這樣的排布可以以較少的溫度檢測器數(shù)量監(jiān)控到油頁巖巖心不同位置的溫度變化情況。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具體采用了溫度檢測器12、13、14、15四個溫度檢測器。該四個溫度檢測器12、13、14、15分隔排列在呈對角線的兩個電加熱棒之間。該模擬裝置的關鍵在于向油頁巖注入氣體以輔助電加熱棒提供的熱能在油頁巖內(nèi)擴散。其所采用的輔助氣體可以為隊、014、0)2等氣體。其中,該輔助氣體選擇的最佳方案是采用(X)2氣體。這是因為,采用(X)2作為輔助氣體注入筒體內(nèi),隨著筒體內(nèi)溫度和壓力的升高,二氧化碳可以達到超臨界狀態(tài),起到了萃取分離的作用從而提高了頁巖油的采收率,二氧化碳還能與半焦(油頁巖熱解后的殘渣) 中的殘?zhí)堪l(fā)生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從而降低排放氣體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同時增加其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提高排出產(chǎn)物的熱含量。另外,在各個加熱套管與進氣管的連接線路上還設有氣體預熱器18,用以對注入氣體進行預先加熱。這樣,可以避免所注入的輔助氣體與油頁巖的溫差較大,影響實驗的效^ ο如圖1、2所示,在筒體16外部套有保溫筒體17,增加了筒體的保溫性能,降低了能耗。在筒體16與蓋之間設置密封圈(圖中未示),增強了筒體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密封性。上述為本發(fā)明所設計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但是,利用該模擬裝置進行實際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實驗數(shù)據(jù)檢測時,還需要為該模擬裝置配置周邊檢測及控制裝置行程檢測系統(tǒng)。參見圖3,下面我們就具體給出一種由上述模擬裝置結合周邊設備所構成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的可行實施例。但應指出,這里所給出的實施例僅用于給出一種可行的示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如圖3所示,該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包括模擬裝置100、測量裝置200、注氣裝置300、計算機400及控制裝置500。所述模擬裝置100,用于油頁巖的加熱及熱解產(chǎn)物導出,包括筒體16、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8。
所述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8分別卡在所述筒體16的蓋子上。其中,該出口套管8設置在筒體16的中心處。所述電加熱棒與加熱套管成對配套設置;所述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用以對筒體16內(nèi)部進行加熱。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過進氣管與注氣裝置300相連通,用以向筒體16內(nèi)部注入氣體。所述溫度檢測器,與所述計算機400相連接,用以檢測筒體16內(nèi)溫度,并將溫度檢測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400。所述出口套管8與出氣管9相連,通過出氣管9與測量裝置200相連通,用以將筒體16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至測量裝置200。所述測量裝置200,用于對油頁巖的熱解產(chǎn)物進行冷凝、收集和測量。所述注氣裝置300,用于提供輔助氣體。所述計算機400,用于接收溫度檢測器檢測的溫度檢測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所述控制裝置500,與每個電加熱棒分別相連,用于控制各個電加熱棒的加熱溫度。其中,如圖3所示,所述測量裝置200包括冷凝罐10、氣液分離器21、流量計22、 稱量天平23及液體收集罐觀。所述冷凝罐10,入口連接所述出氣管9,出口連接氣液分離器21,用于冷凝輸入的熱解產(chǎn)物。所述氣液分離器21,用以對所輸入熱解產(chǎn)物進行氣液分離,其氣相出口與流量計 22相連,其液相出口接入所述液體收集罐觀。所述流量計22,與所述計算機400相連接,用于檢測分離后氣相流量,并將所檢測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400。所述液體收集罐觀,設置在稱量天平23上,用于收集分離后液體。所述稱量天平23,與所述計算機400相連接,用于稱量液體收集罐觀所收集的液體,并將稱量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400。圖2為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所述各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以筒體16的中心為中心的正多邊形的形式分布。這樣,可以使各個電加熱棒可以均勻的對筒體內(nèi)的油頁巖進行加熱,以方便對其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具體采用了電加熱棒4、5、19、20四個電加熱棒,呈正方形的形式分布。所述各個溫度檢測器分隔排列在兩個連線穿過筒體16中心的電加熱棒的連線上。這樣的排布可以以較少的溫度檢測器數(shù)量監(jiān)控到油頁巖巖心不同位置的溫度變化情況。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具體采用了溫度檢測器12、13、14、15四個溫度檢測器。該四個溫度檢測器12、13、14、15分隔排列在呈對角線的兩個電加熱棒之間。該模擬裝置的關鍵在于向油頁巖注入氣體以輔助電加熱棒提供的熱能在油頁巖內(nèi)擴散。其所采用的輔助氣體可以為隊、014、0)2等氣體。其中,該輔助氣體選擇的最佳方案是采用(X)2氣體。這是因為,采用(X)2作為輔助氣體注入筒體內(nèi),隨著筒體內(nèi)溫度和壓力的升高,二氧化碳可以達到超臨界狀態(tài),起到了萃取分離的作用從而提高了頁巖油的采收率,二氧化碳還能與半焦(油頁巖熱解后的殘渣) 中的殘?zhí)堪l(fā)生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從而降低排放氣體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同時增加其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提高排出產(chǎn)物的熱含量。另外,在各個加熱套管與進氣管的連接線路上還設有氣體預熱器18,用以對注入氣體進行預先加熱。這樣,可以避免所注入的輔助氣體與油頁巖的溫差較大,影響實驗的效果。如圖1、2所示,在筒體16外部套有保溫筒體17,增加了筒體的保溫性能,降低了能耗。在筒體16與蓋之間設置密封圈(圖中未示),增強了筒體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密封性。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及系統(tǒng), 通過上述結構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可以利用該裝置能對油頁巖巖心進行注氣輔助電加熱進行熱傳導的效果測試,提供了一種新型對油頁巖進行加熱開采的研究方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此設計思想之下,所做任何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改造,均應視為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所述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分別卡在所述筒體的蓋子上;所述出口套管設置在筒體的中心處;所述電加熱棒與加熱套管成對配套設置;所述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用以對筒體內(nèi)部進行加熱;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用以向筒體內(nèi)部注入氣體;所述溫度檢測器,用以檢測筒體內(nèi)溫度;所述出口套管,與出氣管相連通,用以將筒體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以筒體的中心為中心的正多邊形的形式分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模擬裝置包括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該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正方形的形式分布。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溫度檢測器分隔排列在兩個連線穿過筒體中心的電加熱棒的連線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可以為隊或CH4氣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為CO2氣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個加熱套管與進氣管的連接線路上還設有氣體預熱器,用以對注入氣體進行預先加熱。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體外部套有保溫筒體,用于增加了筒體的保溫性能。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體與蓋之間設置密封圈,用于增強了筒體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密封性。
10.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擬裝置、測量裝置、注氣裝置、計算機及控制裝置;所述模擬裝置,用于油頁巖的加熱及熱解產(chǎn)物導出,包括筒體、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所述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分別卡在所述筒體的蓋子上;所述出口套管設置在筒體的中心處;所述電加熱棒與加熱套管成對配套設置;所述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用以對筒體內(nèi)部進行加熱;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過進氣管與注氣裝置相連通,用以向筒體內(nèi)部注入氣體;所述溫度檢測器,與所述計算機相連接,用以檢測筒體內(nèi)溫度,并將溫度檢測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所述出口套管與出氣管相連,通過出氣管與測量裝置相連通,用以將筒體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至測量裝置;所述測量裝置,用于對油頁巖的熱解產(chǎn)物進行冷凝、收集和測量;所述注氣裝置,用于提供輔助氣體;所述計算機,用于接收溫度檢測器檢測的溫度檢測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所述控制裝置,與每個電加熱棒分別相連,用于控制各個電加熱棒的加熱溫度。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裝置包括冷凝罐、氣液分離器、流量計、稱量天平及液體收集罐;所述冷凝罐,入口連接所述出氣管,出口連接氣液分離器,用于冷凝輸入的熱解產(chǎn)物;所述氣液分離器,用以對所輸入熱解產(chǎn)物進行氣液分離,其氣相出口與流量計相連,其液相出口接入所述液體收集罐;所述流量計,與所述計算機相連接,用于檢測分離后氣相流量,并將所檢測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所述液體收集罐,設置在稱量天平上,用于收集分離后液體;所述稱量天平,與所述計算機相連接,用于稱量液體收集罐所收集的液體,并將稱量數(shù)據(jù)回傳至計算機。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以筒體的中心為中心的正多邊形的形式分布。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模擬裝置包括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該四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呈正方 形的形式分布。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溫度檢測器分隔排列在兩個連線穿過筒體中心的電加熱棒的連線上。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可以為N2或CH4氣體。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筒體內(nèi)的氣體為(X)2氣體。
17.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個加熱套管與進氣管的連接線路上還設有氣體預熱器,用以對注入氣體進行預先加熱。
18.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體外部套有保溫筒體,用于增加了筒體的保溫性能。
19.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體與蓋之間設置密封圈,用于增強了筒體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密封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包括筒體、至少一組電加熱棒及加熱套管、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加熱套管、溫度檢測器、出口套管分別卡在筒體的蓋子上;電加熱棒插入與之相對應的所述加熱套管中;每個加熱套管分別與進氣管相連通,用以向筒體內(nèi)部注入氣體;溫度檢測器,用以檢測筒體內(nèi)溫度;出口套管,用以將筒體內(nèi)的熱解產(chǎn)物排出。通過該注氣輔助電加熱油頁巖原位開采模擬裝置及系統(tǒng)能對油頁巖巖心進行注氣輔助電加熱進行熱傳導的效果測試,提供了一種新型對油頁巖進行加熱開采的研究方向。
文檔編號E21B47/00GK102322250SQ20111023898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劉人和, 劉洪林, 崔思華, 方朝合, 李小龍, 林英姬, 王義鳳, 王德建, 王盛鵬, 王紅巖, 葛稚新, 薛華慶, 鄭德溫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