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包括引導管,引導管由兩塊半圓形鋼管通過多片合頁連接而成,引導管的底口和上口處分別設置有多塊連接耳板,在引導管的閉合邊設置有搭扣。所述的連接耳板上開有與插銷配合的圓孔。本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利用兩塊半圓形鋼管與合頁焊接成可以開閉的引導管,可以將大壩混凝土內預埋的多根冷卻水管的進、出口段集中在引導管中引至廊道內(或壩體外),從而解決了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冷卻水管上引存在的不利于機械化設備的運行及影響工程質量等問題。其構造簡單,易于加工,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混凝土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施工中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通常需要在混凝土內埋設冷卻水管對其進行冷卻降溫,這些冷卻水管的進、出口段將垂直上引至廊道內(或壩體外)進行通水冷卻。隨著壩體的不斷升高,埋設的冷卻水管層數越來越多,較多的冷卻水管集中上引,造成該部位的冷卻水管密集且呈分散形狀,因此不僅不利于機械化設備的運行,也會導致混凝土澆筑振搗不密實,同時通水過程中出現混凝土 “超冷”現象,影響混凝土工程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可以將大壩混凝土內預埋的冷卻水管的進、出口段集中在一根大直徑的引導管中引至廊道內(或壩體外),從而解決了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冷卻水管上引存在的不利于機械化設備的運行及影響工程質量等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包括引導管,引導管由兩塊半圓形鋼管通過多片合頁連接而成,引導管的底口和上口處分別設置有多塊連接耳板,在引導管的閉合邊設置有搭扣。
[0005]所述的連接耳板上開有與插銷配合的圓孔。
[0006]所述的引導管的直徑為300?500mm。
[0007]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利用兩塊半圓形鋼管與合頁焊接成可以開閉的引導管,可以將大壩混凝土內預埋的多根冷卻水管的進、出口段集中在引導管中引至廊道內(或壩體外),從而解決了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冷卻水管上引存在的不利于機械化設備的運行及影響工程質量等問題。其構造簡單,易于加工,使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09]圖1為本發(fā)明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的主視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的俯視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安裝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2所示,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包括引導管1,引導管I由兩塊半圓形鋼管通過多片合頁2連接而成,引導管I的底口和上口處分別設置有多塊連接耳板3,在引導管I的閉合邊設置有搭扣5。所述的連接耳板3上開有與插銷4配合的圓孔。所述的引導管I的直徑為300?500mm。
[0011]實施例:
I)本發(fā)明在加工廠內采用較大直徑鋼管(可視埋設的冷卻水管數量而定,一般為300?500_)制作,先將鋼管對稱地剖分為兩片半圓形,然后焊接合頁2、連接耳板3及搭扣5,即成為可以開閉的引導管I。
[0012]2)如圖3,在壩體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當多層冷卻水管的進、出口段需集中一處上引至廊道或壩體外時,采用本發(fā)明裝置,將多根冷卻水管6集中在引導管I中;當下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需要繼續(xù)澆筑上層混凝土時,將上、下層引導管1、1’的連接耳板3對齊后,在圓孔中插入插銷4,扣上搭扣5,即完成了引導管I隨著混凝土上升而加長。
[0013]3)每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可以采用水泥砂漿材料將該層引導管I進行回填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導管(1),引導管(I)由兩塊半圓形鋼管通過多片合頁(2)連接而成,引導管(I)的底口和上口處分別設置有多塊連接耳板(3 ),在引導管(I)的閉合邊設置有搭扣(5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耳板(3)上開有與插銷(4)配合的圓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冷卻水管集中上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導管(I)的直徑為300?500mm。
【文檔編號】E02D15/00GK103774671SQ201210393330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盛信平, 商永紅, 關小猛, 諸良, 宋倩倩, 覃智斌, 王有軍, 李光武 申請人: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