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力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可作為泵或馬達使用,具 有組立便捷、能作為可燃性液體及氣體輸送,且具有配合不同輸送流量與揚 程等效果的動力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馬達、泵為動力裝置的一環(huán),其中現有的馬達可分為直流有 刷馬達與無刷馬達,該有刷馬達利用碳刷(電刷)采用接觸式的通電方式來改 變電樞繞線的電流方向以進行傳動,由于碳刷長期與轉子摩擦會產生相當程 度的噪音,同時磨耗也造成后續(xù)維修的問題,且更因長期磨耗所產生的間隙
(Gap)現象會導致運轉時發(fā)出火花,并非理想的馬達結構設計,例如汽車的 供油泵,其燃油須經過馬達轉子及碳刷,當燃油不足且馬達持續(xù)空轉時,碳 刷所產生的火花可能與吸入的油氣作用產生燃燒,因此有刷馬達始終潛伏著 可靠性及安全性的問題。
而無刷馬達為改善前述有刷馬達的主要缺點而產生,無刷馬達通過控制
器感應磁極位置使電流方向轉換改變磁場讓中間的轉子(磁鐵)轉動;然而, 由于無刷馬達所應用的泵,其馬達轉子所結合的輪葉呈分離狀態(tài),即其主 軸、輪葉、磁鐵的構成并非形成一體的馬達轉子,組立上較為繁瑣,或其流 道無法直線傳輸,且由于無刷馬達具有感磁作用的楞次現象(法拉第楞次定律 /Faraday Lentz Law)無法克服,使得無刷馬達泵于馬達轉子一體化設計上更感 困難,有待積極加以研發(fā)、突破的必要,使無刷馬達能廣泛應用于可燃性液 體及氣體(如燃油、瓦斯等)的輸送,而具有空間精簡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的 實用性特色。
再者,現有小型的泵常被應用于電腦中央處理器(CPU)的冷卻散熱管系 統,用來進行冷卻液的循環(huán)傳輸,由于冷卻液在冷凝器由熱蒸氣變液體時,是通過毛細現象收集凝結的液體,因此散熱管內必須預留空間,使得儲于散 熱管內用于導熱的液體約僅占三之一,如此所產生的導熱面積小,整體散熱 效能不彰,無法達到更佳的散熱效率。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裝置,其能使泵的軸心、輪葉及 磁鐵三者合而為一成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配置于泵的輸送腔體或流道中, 使其輸送的氣體或液體皆直接由主軸的四周貫穿進行輸送,且線圈與所傳送 的氣體或液體完全不接觸,同時,可視需求搭配適當輪葉以提供不同的輸送 流量與揚程,具有極佳的組配便利性、空間利用性及安全性,以及實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包括 一定子,繞設有線圈及內 部的內環(huán)空間; 一管殼,設于該定子的內環(huán)空間內,其內設有軸接座,而一 側設有出水道; 一主軸座,固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的一側,該主軸座為設有 中央部位的一軸座; 一輪葉,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的另一側,該輪葉包括有 一輪葉軸座及數個輪葉肋片; 一軸心,樞接于軸接座, 一端穿設連結于該輪 葉的該軸穿孔,另一端連結該主軸座的該軸座;及一驅動輪,軸接設于相對 輪葉的軸心另一端上,其上設有軸接孔及外環(huán)壁;以及磁鐵,組設于該驅動 輪的外環(huán)壁上;利用此構造,該軸心、該輪葉、驅動輪及磁鐵等合而為一成 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通過該輪葉可以貫軸式將氣體或液體直接由該軸心的 四周貫穿進行輸送。
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利用該軸心、該輪葉、驅動輪及磁鐵等合而為一成 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通過該輪葉以貫軸式將氣體或液體直接由該軸心的四 周貫穿進行輸送且線圈與所傳送的氣體或液體完全不接觸,并采用無刷馬達 設計而無火花及不會因外界影響造成漏電現象,且具有配合不同輸送流量與 揚程等效果,具有極佳的組配便利性、空間利用性及安全性,以及實用性。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 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 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組合剖視圖3為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3的組合剖視圖5A、 5B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應用于輸送液體的狀態(tài); 圖6A、 6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應用于輸送液體的狀 態(tài),及應用于散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實現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 征與特點,應當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 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1、 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第一實施例,該動力裝置1 包括定子11繞設有線圈111及內部具有透穿的內環(huán)空間112。管殼12,為 不感磁材料,可采用塑膠或不感磁金屬,其設于該定子11的內環(huán)空間112 內,其內設有軸接座121,而一側設有出水道122,本實施例該管殼12采用 不感磁金屬作為管狀且通常管殼12較長,使該管殼12兩端略為凸伸出該散 熱環(huán)體10,用以便利與其他構件的套接固合。磁鐵束環(huán)13,固設于該管殼 12內,該磁鐵束環(huán)13內設有磁鐵14,為數個呈環(huán)狀布設(實際運用上可為 一環(huán)狀的磁鐵),并以內鐵環(huán)15定位所述磁鐵14,進一步地,該內鐵環(huán)15 設有數個定位夾槽151,用于將數個呈環(huán)狀布設的磁鐵組固。主軸座16,呈 環(huán)體狀,其固設于該管殼12內而位于該磁鐵束環(huán)13的一側,本實施例該主 軸座16以數連結肋161連結中央部位的一軸座162及分隔形成數穿透空間 163,該軸座162設有定位軸孔164。輪葉17,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121的另 一側,該輪葉17包括有一輪葉軸座171及數個輪葉肋片172,其中該輪葉軸 座171上設有軸穿孔173,而數個輪葉肋片172可視輸送揚程的需求作不同形式數量與形狀的設計。軸心20,樞接于管殼12的軸接座121,其一端穿設 連結于該輪葉17的該軸穿孔173,另一端連結該主軸座16的該軸座162。驅 動輪18,軸接設于相對輪葉17的軸心20另一端上,其上設有軸接孔181及 外環(huán)壁182,該驅動輪18的軸接孔181與主軸座16的軸座162內,分別組 設有軸承191,192,可提供轉動上的順暢。此外,該管殼12位于輪葉17的一 側進一步蓋設有一帽蓋10。
利用此構造的組合,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軸心20、輪葉17、驅動 輪18及磁鐵14等合而為一成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通過該輪葉17可以貫軸 式將氣體或液體直接由該軸心的四周貫穿進行輸送(容后述)。
圖3、 4為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動力裝置l'的 構造與第一實施例大體上雷同,差異僅在于該主軸座16,及帽蓋10,,即該主 軸座16,僅設有定位軸孔164,,并未設置軸座、穿透空間。而該帽蓋IO,上設 有流道101',這樣可使得輸送的型式與第一實施例不同。
圖5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應用于輸送液體的狀態(tài),其中清楚可看 出容液槽3的輸接口 30較大,則可將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1的主軸座16的 一端組固于輸接口 30上,當啟動電源時,本實用新型的動力裝置1的輪葉 17旋轉并提供適當揚程,使容液槽3的液體通過該管殼12內進行輸送,即 液體直接由軸心20的四周貫穿管殼12來進行輸送,且由于該管殼12的阻 隔,該線圈111與所傳送的液體是完全不接觸,且采用無刷馬達設計,不會 因外界影響造成漏電或產生火花現象,如此可安全地應用于可燃性液體的輸 送。
同樣的,容液槽3的輸接口 30'如圖5B所示較小,則只要將本實用新型 動力裝置l反向組裝,此時,該帽蓋IO上須預設有注水孔101,這樣,組固 后即可通過動力裝置1的輪葉17旋轉并提供適當揚程,使容液槽3的液體通 過該管殼12內進行輸送。
圖6A、 6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應用于輸送液體的狀態(tài),及應用于 散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A所示,容液槽3的輸接口 30'通過第一管道 60、第二管道70組固于帽蓋IO,的流道IOI,上,組固后即可利用動力裝置1 的輪葉17旋轉并提供適當揚程,使容液槽3的液體通過該管殼12內進行輸 送。如圖6B所示,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1通過導管31連結于一冷卻器4通往冷凝器5的管路間,該冷卻器4接觸熱源(CPU產生的熱量),利用本實 用新型動力裝置1將其熱源吸熱后,冷卻器4內的冷卻液被加熱成水蒸氣 (于液態(tài)冷卻時則為受熱的冷卻液),水蒸氣(或受熱的冷卻液)通過動力裝置1 的汲取而進入該第一管道60內,繼進入該冷凝器5內釋熱凝結成水(或將受 熱的冷卻液降 顯),水再由該第二管道70進入該冷卻器4的冷卻空間內,如 此對該熱源構成循環(huán)的冷卻作用,并具有全面式的冷卻散熱效果,而能積極 提升其散熱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利用該軸心、該輪葉、驅動輪及磁鐵等 合而為一成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通過該輪葉以貫軸式將氣體或液體直接由 該軸心的四周貫穿進行輸送且線圈與所傳送的氣體或液體完全不接觸,并采 用無刷馬達設計而無火花及不會因外界影響造成漏電現象,且具有配合不同 輸送流量與揚程等效果,具有極佳的組配便利性、空間利用性及安全性,以 及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 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 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動力裝置,可作為泵或馬達使用,其特征在于,該動力裝置包括一定子,繞設有線圈及內部的內環(huán)空間;一管殼,設于該定子的內環(huán)空間內,其內設有軸接座,而一側設有出水道;一主軸座,固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的一側,該主軸座為設有中央部位的一軸座;一輪葉,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的另一側,該輪葉包括有一輪葉軸座及數個輪葉肋片,該輪葉軸座上設有軸孔;一軸心,樞接于軸接座,一端穿設連結于該輪葉的該軸穿孔,另一端連結該主軸座的該軸座;及一驅動輪,軸接設于相對輪葉的軸心另一端上,其上設有軸接孔及外環(huán)壁;以及磁鐵,組設于該驅動輪的外環(huán)壁上;通過此構造,該軸心、該輪葉、驅動輪及磁鐵等合而為一成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通過該輪葉以貫軸式將氣體或液體直接由該軸心的四周貫穿進行輸送。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有一用以夾 固該磁鐵的磁鐵束環(huán)及內鐵環(huán),該磁鐵束環(huán)設于該管殼內,并與該內鐵環(huán)一 并組固于該驅動輪的外環(huán)壁。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磁鐵為一環(huán)狀的磁鐵 或數個呈環(huán)狀布設的磁鐵。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內鐵環(huán)上設有數個定 位夾槽,用于將數個呈環(huán)狀布設的磁鐵組固。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主軸座包括有數個連 結該軸座的連結肋,該連結肋分隔形成數穿透空間。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輪葉的輪葉肋片視輸送揚程的需求采用不同數量與形狀。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驅動輪與主軸座的軸 接孔與軸座內,進一步組設有軸承。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管殼位于輪葉的一側 進一步蓋設有一帽蓋,且該帽蓋上設有流道。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主軸座包括有數個連 結該軸座的連結肋,該連結肋分隔形成數穿透空間。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管殼位于輪葉的一 側進一步蓋設有一帽蓋。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帽蓋上設有注水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力裝置,包括一定子,繞設有線圈及內部的內環(huán)空間;一管殼,設于該定子的內環(huán)空間內,其內設有軸接座,而一側設有出水道;一主軸座,固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的一側,該主軸座為設有中央部位的一軸座;一輪葉,設于該管殼的軸接座的另一側,該輪葉包括有一輪葉軸座及數個輪葉肋片;一軸心,樞接于軸接座,其一端穿設連結于該輪葉的該軸穿孔,另一端連結該主軸座的該軸座;及一驅動輪,軸接設于相對輪葉的軸心另一端上,其上設有軸接孔及外環(huán)壁;以及磁鐵,組設于該驅動輪的外環(huán)壁上;利用此構造,該軸心、該輪葉、驅動輪及磁鐵等合而為一成為動力傳輸的轉子,并通過該輪葉以貫軸式將氣體或液體直接由該軸心的四周貫穿進行輸送。
文檔編號F04D13/06GK201391464SQ20092013535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3日
發(fā)明者莊東叡 申請人:莊東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