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96490閱讀:44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屬于機械潤滑散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旋轉機械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潤滑劑。潤滑油主要用于減少運動部件表面間的摩擦,同時對機器設備具有冷卻、密封、防腐、防銹、絕緣、功率傳送、清洗雜質等作用。機械在運轉時,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適當?shù)臐櫥?,就會產生干摩擦,因此必須對旋轉機械中的摩擦部位給予良好的潤滑。潤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會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層油膜,減少摩擦機件之間的阻力,而油膜的強度和韌性是發(fā)揮其潤滑作用的關鍵。 在已有技術中,一般泵用的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其結構如圖I所示,包括托架體10、托架蓋4、泵軸3、冷卻盤管9、前軸承組2、后軸承組5、前軸承壓蓋I、后軸承壓蓋6組成。將零部件裝配完成后,注入潤滑油浸到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的下端滾子中心線,冷卻盤管9完全浸在托架體10與托架蓋4形成的軸承油箱中。這樣使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每轉一圈,每個滾動體都會浸入潤滑油中一次,同時將潤滑油帶到其他工作表面;托架體10的兩個軸承位下端分別開有前回油孔11和后回油孔8,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各自形成的腔體分別通過前回油孔11和后回油孔8與軸承油箱下端聯(lián)通,使?jié)櫥驮谇拜S承組2和后軸承組5處形成軸向內循環(huán),將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的熱量帶到浸有冷卻盤管9的油箱里;冷卻盤管9從外部接入冷卻水,將油箱內的熱量傳遞到冷卻水帶出油箱。已有技術的油浴潤滑方案適用于中、低速軸承的潤滑。但由于離心泵的使用范圍較廣,常常遇到高轉速、介質比重大、運轉時間持續(xù)時間長等惡劣工況,軸向力和徑向力較大,易產生大量熱量,上述結構形成的軸向內循環(huán)的速率較慢,達不到應有的散熱效果,使軸承位溫度陡升,易造成軸承燒壞甚至報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傳統(tǒng)泵用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在軸承位的散熱效果較差,在惡劣工況下易造成軸承損壞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可實現(xiàn)潤滑油軸向循環(huán)和圓周循環(huán)相結合的有效冷卻潤滑。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包括傳統(tǒng)裝置的泵軸、托架體、托架蓋、冷卻盤管、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托架體和托架蓋封裝后組成軸承油箱,軸承油箱底部安裝冷卻盤管,泵軸分別通過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與托架體兩端連接,托架體的兩個軸承位下端分別開有前回油孔和后回油孔,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各自形成的腔體分別通過前回油孔和后回油孔與軸承油箱下端聯(lián)通,使?jié)櫥驮谇拜S承組和后軸承組處形成軸向內循環(huán);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甩油托盤和甩油環(huán),甩油托盤固定在軸承油箱內的泵軸上,甩油環(huán)套在甩油托盤上,甩油環(huán)自然落下時與軸承油箱內的油池接觸,且甩油環(huán)繞甩油托盤的最大行程與軸承油箱的內壁和冷卻盤管均不接觸;軸承油箱上端的托架蓋在甩油托盤的兩端位置固定兩根限位螺栓,兩個限位螺栓從托架蓋穿下至甩油托盤的兩側,對套接在甩油托盤上的甩油環(huán)限位;在托架體的側壁加工有回油槽,回油槽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回油槽與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相接處分別加工有進油通道,使回油槽的腔體分別與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各自形成的內部腔體聯(lián)通。甩油托盤側壁加工有環(huán)形凹槽,有利于甩油環(huán)在旋轉發(fā)生偏移后回到甩油盤中間;回油槽的槽底高度高于軸承組的下端滾子的中心線,有利于回油槽內的潤滑油向兩端軸承組的內腔流動。工作過程泵運轉時,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旋轉使?jié)櫥惋w濺,向兩邊流動的潤滑油受前軸 承壓蓋和后軸承壓蓋的阻擋后,通過托架體的前回油孔和后回油孔回流到軸承油箱中,在前后軸承位形成局部的軸向循環(huán)流動;同時,泵軸和甩油托盤一起旋轉,使甩油環(huán)與甩油托盤接觸處達到相同的線速度旋轉,甩油環(huán)浸入油池部分帶動吸附著的潤滑油高速旋轉起來,使軸承油箱內的潤滑油形成沿著甩油環(huán)旋轉的方向循環(huán)流動;另外,旋轉的甩油環(huán)將潤滑油濺起,潤滑油飛濺散落到托架體側壁的回油槽,回油槽將收集的潤滑油向兩端流入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各自形成的內部腔體內,形成飛濺起的潤滑油循環(huán)流動;最終通過冷卻盤管從外部持續(xù)接入冷卻水將軸承油箱內的熱量帶走。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行平穩(wěn),安裝、拆卸、維護方便,實現(xiàn)多個潤滑油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軸承得到充分潤滑和冷卻,使運行時油箱油溫冷卻快速,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擴大傳動系統(tǒng)的適用范圍,能用于高轉速、介質比重大、運轉時間持續(xù)時間長等惡劣工況。

      圖I為傳統(tǒng)泵用潤滑散熱軸承油箱結構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泵用飛濺油潤滑結構的剖視圖;圖3為圖2的A-A向剖視圖;其中1-前軸承壓蓋;2_前軸承組;3_泵軸;4_托架蓋;5_后軸承組;6_后軸承壓蓋;7_進油墊圈;8_后回油孔;9_冷卻盤管;10_托架體;11_前回油孔;12_限位螺栓;13-甩油托盤;14-緊定螺釘;15-甩油環(huán);16_回油槽。具體的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包括傳統(tǒng)裝置的泵軸3、托架體10、托架蓋4、冷卻盤管9、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托架體10和托架蓋4封裝后組成軸承油箱,軸承油箱底部安裝冷卻盤管9,泵軸3分別通過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與托架體10兩端連接,托架體10的兩個軸承位下端分別開有前回油孔11和后回油孔8,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各自形成的腔體分別通過前回油孔11和后回油孔8與軸承油箱下端聯(lián)通,使?jié)櫥驮谇拜S承組2和后軸承組5處形成軸向內循環(huán);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甩油托盤13和甩油環(huán)15,甩油托盤13固定在軸承油箱內的泵軸3上,甩油托盤13側壁加工有環(huán)形凹槽;甩油環(huán)15套在甩油托盤13的環(huán)形凹槽內,甩油環(huán)15自然落下時與軸承油箱內的油池接觸,且甩油環(huán)15繞甩油托盤13的最大行程與軸承油箱的內壁和冷卻盤管9均不接觸;軸承油箱上端的托架蓋4在甩油托盤13的兩端位置固定兩根限位螺栓,兩個限位螺栓從托架蓋4穿下至甩油托盤13的兩側,對套接在甩油托盤13上的甩油環(huán)15限位;在托架體10的側壁加工有回油槽16,回油槽16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回油槽16與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相接處分別加工有進油通道,使回油槽16的腔體分別與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各自形成 的內部腔體聯(lián)通,且回油槽16的槽底高度高于軸承組的下端滾子的中心線。工作過程泵運轉時,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旋轉使?jié)櫥惋w濺,向兩邊流動的潤滑油受前軸承壓蓋I和后軸承壓蓋6的阻擋后,通過托架體10的前回油孔11和后回油孔8回流到軸承油箱中,在前后軸承位形成局部的軸向循環(huán)流動;同時,泵軸3和甩油托盤13—起旋轉,使甩油環(huán)15與甩油托盤13接觸處達到相同的線速度旋轉,甩油環(huán)15浸入油池部分帶動吸附著的潤滑油高速旋轉起來,使軸承油箱內的潤滑油形成沿著甩油環(huán)15旋轉的方向循環(huán)流動;另外,旋轉的甩油環(huán)15將潤滑油濺起,潤滑油飛濺散落到托架體10側壁的回油槽16,回油槽16將收集的潤滑油向兩端流入前軸承組2和后軸承組5各自形成的內部腔體內,形成飛濺起的潤滑油循環(huán)流動;最終通過冷卻盤管9從外部持續(xù)接入冷卻水將軸承油箱內的熱量帶走。
      權利要求1.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包括傳統(tǒng)裝置的泵軸、托架體、托架蓋、冷卻盤管、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托架體和托架蓋封裝后組成軸承油箱,軸承油箱底部安裝冷卻盤管,泵軸分別通過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與托架體兩端連接,托架體的兩個軸承位下端分別開有前回油孔和后回油孔,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各自形成的腔體分別通過前回油孔和后回油孔與軸承油箱下端聯(lián)通,使?jié)櫥驮谇拜S承組和后軸承組處形成軸向內循環(huán);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甩油托盤和甩油環(huán),甩油托盤固定在軸承油箱內的泵軸上,甩油環(huán)套在甩油托盤上,甩油環(huán)自然落下時與軸承油箱內的油池接觸,且甩油環(huán)繞甩油托盤的最大行程與軸承油箱的內壁和冷卻盤管均不接觸;軸承油箱上端的托架蓋在甩油托盤的兩端位置固定兩根限位螺栓,兩個限位螺栓從托架蓋穿下至甩油托盤的兩側,對套接在甩油托盤上的甩油環(huán)限位;在托架體的側壁加工有回油槽,回油槽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回油槽與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相接處分別加工有進油通道,使回油槽的腔體分別與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各自形成的內部腔體聯(lián)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其特征在于甩油托盤側壁加工有環(huán)形凹槽。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其特征在于回油槽的槽底高度高于軸承組的下端滾子的中心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用循環(huán)潤滑散熱軸承油箱,屬于機械潤滑散熱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油箱,在泵軸上固定甩油托盤,甩油托盤上套接甩油環(huán),兩個限位螺栓從托架蓋穿下至甩油托盤的兩側,對套接在甩油托盤上的甩油環(huán)限位;在托架體的側壁加工有回油槽,回油槽的兩端分別通過進油通道與前軸承組和后軸承組各自形成的內部腔體聯(lián)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行平穩(wěn),安裝、拆卸、維護方便,實現(xiàn)多個潤滑油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軸承得到充分潤滑和冷卻,使運行時油箱油溫冷卻快速,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擴大傳動系統(tǒng)的適用范圍,能用于高轉速、介質比重大、運轉時間持續(xù)時間長等惡劣工況。
      文檔編號F04D29/046GK202646128SQ20122034497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劉光啟, 吳志宏, 潘呈祥, 韋家寧, 柳奎山 申請人:襄樊五二五泵業(yè)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