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回轉式壓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494663閱讀:131來源:國知局
      回轉式壓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回轉式壓縮機(100)包括壓縮機構(3)、發(fā)動機(2)、吸入路徑(14)、聯絡通路(16)和作為控制機構(30)的開閉閥(32),并且設置有與密閉容器(1)的內部和工作室(25)分隔的內部空間(28)、阻止制冷劑從內部空間(28)流向工作室(25)的第一止回閥(35a)、和阻止制冷劑從密閉容器(1)的內部流向內部空間(28)的第二止回閥(35b),當開閉閥(32)打開時,伴隨著工作室(25)的容積的減少,第一止回閥(35a)打開,工作室(25)的壓力不上升,此時,回轉式壓縮機(100)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當開閉閥(32)關閉時,回轉式壓縮機(100)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運轉。
      【專利說明】回轉式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回轉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壓縮機的發(fā)動機通常由逆變器和微型計算機來控制。如果降低發(fā)動機的轉速,則能夠令使用壓縮機的冷凍循環(huán)裝置(制冷循環(huán)裝置)以比額定能力充分低的能力運轉。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提供了一種用于利用與逆變器控制不同的方法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低能力運轉的技術。
      [0003]圖8是專利文獻I所示的壓縮機的局部截面結構圖。壓縮機601具有分隔葉片(vane) 615、分隔葉片用彈簧616、排出口 617、排出管618、開口部619。分隔葉片615將缸體608內分隔為低壓室和高壓室。開口部619在缸體608的中間部開口,與設置于開口部619的開閉機構620連通。開閉機構620包括柱塞(plunger)621和柱塞用彈簧622。在高壓氣體沒有從高壓導入管623導入柱塞621的狀態(tài)下,開口部619與吸入口 612由旁通路624連結。
      [0004]壓縮機601經由排出管618與四通閥625連接,進而與利用側熱交換器626、減壓器627、熱源側熱交換器628、蓄積器(accumulator)611、吸入管629連接。另外,排出管618與四通閥625的中間和高壓導入管623經由電磁閥630連接?;钊?07在箭頭A的方向旋轉。
      [0005]當電磁閥630開放時,高壓導入管623被導入高壓氣體,因此柱塞621克服柱塞用彈簧622,封閉缸體608的開口部610。此時從吸入口 617被吸入缸體608內的大部分的制冷劑通過排出口 617向排出管618排出。
      [0006]另一方面,當電磁閥630關閉時,壓縮機601內的差壓減少,柱塞621借助于柱塞用彈簧622的恢復力而返回到圖6所示的位置。然后,當再次使壓縮機I運轉時,高壓氣體不會被導入高壓導入管623。設置于缸體608的中間部的開口部619經由旁通路624與吸入口 612連通。其結果是,缸體608內的制冷劑的一部分在壓縮途中經由旁通路624返回吸入口 612,從排出管618排出的制冷劑大幅度減少。由此能夠實現更低能力下的運轉。
      [0007]圖9是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壓縮機的縱截面圖。在缸體710形成有第一排出口714,在主軸承720與該第一排出口 714連通地形成有第二排出口 723,使得壓縮氣體排出到外罩701,主軸承720形成有在第一排出口 714與第二排出口 723之間具有旁通閥(bypassvalve) 780的旁通孔722,使得壓縮后的制冷劑返回吸入口 712。
      [0008]當旁通孔722封閉時,從吸入口 712被吸入到缸體710內的大部分的制冷劑通過第一排出口 714和第二排出口 723排出到外罩701。
      [0009]另一方面,當將高壓導入旁通閥780而使旁通孔722開放時,從吸入口 712被吸入到缸體710內的制冷劑通過第一排出口 714和旁通孔722,返回到吸入口 712,因此制冷劑不會被排出到外罩701。由此,能夠實現更低能力下的運轉。
      [0010]現有技術文獻[0011]專利文獻
      [0012]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93285號公報
      [0013]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8-509325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4]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5]然而,用于提高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效率的一個方法是提高壓縮機的效率。壓縮機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所使用的發(fā)動機的效率。大部分發(fā)動機在額定轉速(例如60Hz)附近的轉速下發(fā)揮最高的效率。因此,使用逆變器等在低轉速(例如30Hz)下驅動發(fā)動機是無法期待壓縮機效率的提高的。另外,當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比額定能力低的能力(例如額定能力的30%以下)運轉時,伴隨著回轉式壓縮機的轉速降低,扭矩變動所帶來的振動增強,進而無法在低轉速下(例如20Hz以下)使回轉式壓縮機運轉。結果是,回轉式壓縮機進行反復運轉和停止的斷續(xù)運轉,導致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效率大幅下降。
      [0016]在專利文獻I中,當開放電磁閥630時,高壓導入管623中導入有高壓氣體,因此柱塞621克服柱塞用彈簧622,封閉缸體608的開口部619。然而,開口部619的體積成為死區(qū)容積(dead volume、閉死容積),從而使得壓縮機601的效率下降。
      [0017]在專利文獻2中,在缸體710形成有第一排出口 714,因此在想要減少排出口的死區(qū)容積時,缸體710的強度下降,運轉時的壓力或溫度所致的變形所引起的部件彼此的磨損或異常磨耗成為問題。另外,若提高缸體710的強度,則排出口的死區(qū)容積就會增大,壓縮機的效率下降。另外,為了構成防止制冷劑從第一排出口 714回流到壓縮室的第一排出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缸體710的高度,特別是在作為工作流體的制冷劑采用高密度制冷劑,例如R410A或二氧化碳的情況下,由于軸或葉片的負載增大所致的機械損耗的增加或壓縮途中的泄漏損失的增加,使得壓縮機的效率下降。
      [0018]鑒于如上所述的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冷凍循環(huán)的高能力至低能力的所有能力區(qū)域均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
      [0019]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0020]S卩,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回轉式壓縮機,其發(fā)動機經由軸使活塞工作,其中,壓縮機構包括:缸體;配置在上述缸體的內部的上述活塞;機殼,以使上述軸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軸,覆蓋上述缸體的上下兩側,在與上述缸體的內周面之間形成工作室;和將上述工作室分隔為吸入室和壓縮排出室的葉片,該回轉式壓縮機的特征在于,包括:收納上述壓縮機構和上述發(fā)動機的密閉容器;將應壓縮的工作流體導入上述吸入室內的吸入路徑;設置于上述機殼并且使壓縮后的工作流體從上述工作室流出的排出口 ;與上述密閉容器的內部和上述工作室相分隔的內部空間;上述內部空間與上述吸入路徑之間的聯絡通路;上述排出口與上述內部空間之間的第一通路;禁止通過上述第一通路的工作流體從上述內部空間返回上述排出口的第一止回閥;上述內部空間與上述密閉容器的內部之間的第二通路;禁止通過上述第二通路的工作流體從上述密閉容器的內部返回上述內部空間的第二止回閥;和設置于上述聯絡通路并且控制上述內部空間的壓力的控制機構。
      [0021]發(fā)明效果
      [0022]根據本發(fā)明,使用聯絡通路使工作流體從工作室返回吸入路徑,由此能夠使回轉式壓縮機在相對較小的吸入容積下運轉。另一方面,如果禁止工作流體從工作室返回吸入路徑,則能夠使回轉式壓縮機在相對較大的吸入容積下,即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運轉。另夕卜,當控制機構和逆變器經控制,利用發(fā)動機的轉速的增加來補償吸入容積的減少時,減少吸入容積,而不是在低轉速下驅動發(fā)動機。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在冷凍循環(huán)的高能力至低能力的所有能力區(qū)域內均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
      [0023]另外,根據本發(fā)明,不存在向缸體的開口部,因此能夠防止死區(qū)容積所致的壓縮機的效率下降。另外,能夠確保缸體的強度而防止運轉時的壓力或溫度所致的變形所引起的部件彼此的磨損或異常磨耗。另外,能夠降低缸體的高度,因此特別是在作為工作流體的制冷劑采用高密度制冷劑,例如R410A 二氧化碳、R32、R407C、HF0-1234yf或R134a的情況下,能夠防止軸或葉片的負載增大所致的機械損耗的增加或壓縮途中的泄漏損失的增加,因此能夠提供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圖。
      [0025]圖2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圖。
      [0026]圖3A是控制部(開閉閥)和逆變器的控制流程圖。
      [0027]圖3B是控制部(開閉閥)和逆變器的其他的控制流程圖。
      [0028]圖4是表示回轉式壓縮機的能力、壓縮機構的吸入容積、開閉閥的狀態(tài)和發(fā)動機的轉速的關系的曲線圖。
      [0029]圖5是表示回轉式壓縮機的能力與回轉式壓縮機的效率的關系的曲線圖。
      [0030]圖6是第三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圖。
      [0031]圖7是利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的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結構圖。
      [0032]圖8是現有技術的壓縮機的控制裝置中使用的回轉式壓縮機的局部截面結構圖。
      [0033]圖9是現有技術的容量可變型回轉式壓縮機和其運轉方法中使用的回轉式壓縮機的縱截面圖。
      [0034]附圖標記
      [0035]I密閉容器
      [0036]2發(fā)動機
      [0037]3壓縮機構
      [0038]4 軸
      [0039]5 缸體
      [0040]6上機殼
      [0041]7下機殼
      [0042]8 活塞
      [0043]9 葉片
      [0044]12 蓄存器(蓄積器、accumulator)
      [0045]14吸入路徑
      [0046]16聯絡通路
      [0047]22貯油部[0048]25工作室
      [0049]28內部空間
      [0050]29 排出口
      [0051]30控制機構
      [0052]32開閉閥
      [0053]34a 第一通路
      [0054]34b 第二通路
      [0055]35a第一止回閥
      [0056]35b第二止回閥
      [0057]40壓縮機主體
      [0058]42逆變器
      [0059]44控制部
      [0060]90三通閥
      [0061]92高壓路徑
      [0062]100,200,300回轉式壓縮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63](第一實施方式)
      [0064]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包括壓縮機主體40、蓄存器(蓄積器、accumulator)12、排出路徑11、吸入路徑14、聯絡通路16、控制機構30、逆變器42和控制部44。
      [0065]壓縮機主體40包括密閉容器1、發(fā)動機(馬達)2、壓縮機構3和軸4。壓縮機構3配置在密閉容器I內的下方。發(fā)動機2在密閉容器I內配置在壓縮機構3的上方。壓縮機構3與發(fā)動機2通過軸4連結。在密閉容器I的上部設置有用于對發(fā)動機2供給電力的端子21。在密閉容器I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保持潤滑油的貯油部22。壓縮機主體40具有所謂的密閉型壓縮機的結構。
      [0066]排出路徑11、吸入路徑14和聯絡通路16分別由制冷劑管構成。
      [0067]排出路徑11貫通密閉容器I的上部,并且在密閉容器I的內部開口。排出路徑11將壓縮后的工作流體(典型的例如為制冷劑)導出壓縮機主體40的外部。吸入路徑14具有與壓縮機構3連接的一端和與蓄存器12連接的另一端,其貫通密閉容器I的軀干部。
      [0068]吸入路徑14將應壓縮的制冷劑(有待壓縮的制冷劑)從蓄存器12引導至壓縮機構3的工作室25。聯絡通路16具有在與吸入路徑14不同的位置而與壓縮機構3連接的一端和與蓄存器12連接的另一端,其貫通密閉容器I的軀干部。
      [0069]聯絡通路16使暫時被吸入壓縮機構3的工作室25的制冷劑在壓縮前返回吸入路徑14。
      [0070]壓縮機構3是容積式的流體機構,通過發(fā)動機2而被驅動,以此壓縮制冷劑。如圖1所示,壓縮機構3包括缸體5、活塞8、葉片(vane) 9、彈簧10、上機殼(機架(frame)) 6和下機殼7。在缸體5的內部配置有與軸4的偏心部4a嵌合的活塞8。在活塞8的外周面與缸體5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有工作室25。在缸體5,形成有葉片槽(未圖示)。在葉片槽,收納有具有與活塞8的外周面接觸的前端的葉片9。彈簧10被配置在葉片槽。并且將葉片9壓向活塞8。
      [0071]上機殼6和下機殼7以夾著缸體5而將其覆蓋的方式分別設置在缸體5的上側和下側。缸體5與活塞8之間的工作室25被葉片9所分隔,由此形成有工作室25 (吸入室)和工作室25 (壓縮排出室)。應壓縮的制冷劑通過吸入路徑14被導入工作室25 (吸入室)。壓縮后的制冷劑從工作室25 (壓縮排出室)于形成在上機殼6的排出口 29流出。另外,在上機殼6的與工作室25相反側,設置有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和工作室25相分隔的內部空間28,在排出口 29與內部空間28之間形成有第一通路34a,內部空間28與排出口 29連通。另外,在第一通路34a,設置有第一止回閥35a,阻止制冷劑從內部空間28流向工作室25。另外,在內部空間28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之間形成有第二通路34b,內部空間28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連通。另外,在第二通路34b設置有第二止回閥35b,阻止制冷劑從密閉容器I的內部流向內部空間28。
      [0072]其中,葉片9也可以與活塞8—體化。即,即可以由擺式活塞(SWING PISTON TYPE)構成活塞8和葉片9,也可以將葉片9和活塞8接合。
      [0073]發(fā)動機2包括定子17和轉子18。定子17固定在密閉容器I的內周面。轉子18固定在軸4且與軸4 一起旋轉。經發(fā)動機2驅動,活塞8在缸體5的內部移動。作為發(fā)動機 2,能夠使用 IPMS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和 SPMSM (Surfac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表面永磁同步電機)等能夠改變轉速的發(fā)動機。
      [0074]控制部44控制逆變器42來調節(jié)發(fā)動機2的轉速,即回轉式壓縮機100的轉速。作為控制部44,能夠使用包含A/D轉換電路、輸入輸出電路、運算電路、存儲裝置等的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字信號處理器)。
      [0075]蓄存器12包括蓄存容器12a和導入管12b。蓄存容器12a具有能夠保持液體制冷劑和氣體制冷劑的內部空間。導入管12b貫通蓄存容器12a的上部,并且朝向蓄存容器12a的內部空間開口。吸入路徑14的另一端和聯絡通路16的另一端分別與蓄存器12連接。吸入路徑14的另一端和聯絡通路16的另一端貫通蓄存容器12a的底部,從蓄存容器12a的底部延伸至上方,以固定高度在蓄存容器12a的內部空間開口。即,聯絡通路16經由蓄存器12的內部空間與吸入路徑14連接。另外,為了可靠防止液體制冷劑直接從導入管12b流到吸入路徑14,也可以在蓄存容器12a的內部設置緩沖器等其他部件。另外,也可以將聯絡通路16與吸入路徑14或導入管12b直接連接。
      [0076]控制機構30在壓縮機主體40的外部設置于聯絡通路16。本實施方式中,控制機構30包括開閉閥32。另外,聯絡通路16的與壓縮機構3連接的一端與內部空間28連通。控制機構30改變回轉式壓縮機100的吸入容積。
      [0077]在開閉閥32打開的情況下,伴隨著工作室25的容積的減少,第一止回閥35a打開,制冷劑被排出到工作室25的外部。所排出的制冷劑通過聯絡通路16返回吸入路徑14。因此,工作室25的壓力不上升。此時,制冷劑不會從內部空間28被排出到密閉容器I的內部,因此回轉式壓縮機100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
      [0078]在開閉閥32關閉的情況下,制冷劑無法通過聯絡通路16從工作室25返回吸入路徑14。因此,吸入沖程結束后立刻開始壓縮沖程。此時,由第一止回閥35a防止制冷劑從內部空間28向工作室25回流,因此內部空間28的壓力上升。進而,當內部空間28的壓力上升到比密閉容器I的內部的壓力高的壓力時,第二止回閥35b打開,制冷劑被排出到密閉容器I的內部。此時,回轉式壓縮機100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運轉。
      [0079]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控制逆變器42來調節(jié)發(fā)動機2的轉速,即回轉式壓縮機100的轉速。但是,當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比額定能力低的能力(例如,額定能力的30%以下)運轉時,伴隨著回轉式壓縮機100的轉速的降低,扭矩變動所致的振動增大,進而無法在低的轉速(例如20Hz以下)下使回轉式壓縮機100運轉。結果是,回轉式壓縮機100進行反復運轉和停止的斷續(xù)運轉,從而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效率大幅下降。
      [0080]此處,廣泛已知一種所謂“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以下稱為吸入容積切換技術),即,將由缸體5壓縮后的制冷劑的一部分旁通到缸體5的外部而使工作室25的吸入容積變化的技術。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能夠實現所謂的數字式壓縮機技術作為這種吸入容積切換技術,在該技術中將通過打開開閉閥32而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的情況和通過關閉開閉閥32而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的情況相組合來控制能力。
      [0081]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打開和關閉開閉閥32。例如,將開閉閥32打開5秒鐘并關閉5秒鐘,由此能夠將共10秒鐘的運轉所帶來的能力設為50%。結果是,在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比額定能力低的能力運轉的情況下,也能夠使回轉式壓縮機100連續(xù)運轉,因此能夠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高效率運轉。
      [008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通過關閉開閉閥32而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時,不存在朝向缸體5的開口部,因此能夠防止死區(qū)容積所致的壓縮機的效率下降。S卩,在通常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缸體5與活塞8之間的工作室25被葉片9分隔,由此,形成有工作室25 (吸入室)和工作室25 (壓縮排出室)。應壓縮的制冷劑通過吸入路徑14被導入工作室25(吸入室)。此處,當缸體5存在開口部時,開口部與工作室25(壓縮排出室)連通,工作室25內的制冷劑就會被保持在開口部內,而如果開口部與工作室25 (吸入室)連通,則由于開口部內的制冷劑的壓力高于工作室25 (吸入室)的制冷劑的壓力,開口部內的制冷劑就會回流(逆流)到工作室25 (吸入室)。此時,工作室25 (吸入室)的制冷劑減少,體積效率降低。另外,開口部內的制冷劑不會被排出到密閉容器I的內部,因此與此相應地損失壓縮能力,增大壓縮機的輸入。將這一系列的損失稱作死區(qū)容積所致的壓縮機的效率下降。
      [0083]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通過關閉開閉閥32,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時,在上機殼6形成有使壓縮后的工作流體從工作室25流出的排出口 29。根據該結構,能夠確保缸體5的強度,因此能夠防止運轉時的壓力或溫度所致的變形所引起的部件彼此的磨損或異常磨耗。另外,缸體5的高度不受止回閥的結構所帶來的制約。結果是,當作為工作流體的制冷劑使用高密度制冷劑,例如使用R410A或二氧化碳時,能夠將缸體5的高度抑制得較低,因此能夠減小軸4或葉片9的負載增大所致的機械損耗的增加、以及在缸體5的內周與活塞8的外周形成的間隙,因此能夠防止壓縮途中的泄露損失的增力口。結果是,能夠提供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100。
      [008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通過關閉開閉閥32,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時,在端面方向形成第一止回閥35a和第二止回閥35b。根據該結構,從排出口 29流出的制冷劑能夠順暢地流向內部空間29和密閉容器I的內部,因此,從工作室25排出制冷劑的工序中的損失得以抑制,能夠提供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100。
      [008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通過關閉開閉閥32,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時,第二通路34b的截面積構成為大于第一通路34a的截面積。根據該結構,第一通路34a在缸體5開口,因此當增大第一通路34a的截面積時,導致死區(qū)容積所致的壓縮機的效率下降。另一方面,當減小第一通路34a的截面積時,由于從工作室25通過排出口29流出的制冷劑的阻力,工作室25內的壓力上升到高于排出壓力的壓力,導致壓縮動力的增加。因此,第一通路34a的截面積需要確定為使回轉式壓縮機100的效率達到最大。然而,第二通路34b設置在內部空間29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之間,因此不會發(fā)生死區(qū)容積所致的壓縮機的效率下降。亦即,借助于通過第二通路34b流出的制冷劑的阻力,抑制內部空間29的壓力上升,由此提高回轉式壓縮機100的性能。結果是,通過將第二通路34b的截面積設定得比第一通路34a的截面積大,而能夠提供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100。
      [0086]另外,第一止回閥35a和第二止回閥35b能夠由簧片閥(reed valve)構成,該簧片閥由簧片部36a、36b和閥止部(閥擋部(valve stopper)) 37a、37b。構成作為其他方式的止回閥,有自由閥(free-valve)(未圖示),該自由閥包括閥體、導向部和彈簧。作為其他方式的止回閥,還能夠由柱塞和柱塞用彈簧構成(未圖示)。使用柱塞和柱塞用彈簧時,能夠常時開放(敞開),因此能夠減少止回閥中發(fā)生的壓力損失。此處,自由閥與簧片閥相比具有能夠減小工作流體通過時的壓力損失的特征。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存在如下問題,即,當將開閉閥32從打開的狀態(tài)關閉時,閥體與導向部碰撞而發(fā)生噪聲,直至內部空間29的壓力升高,閥體關閉通路為止。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優(yōu)選使用簧片閥。
      [0087]接著,對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與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的逆變器42的關系進行說明。
      [0088]首先,以70%的能力下運轉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0089]使用“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以下稱為吸入容積切換技術),即,將由缸體5壓縮后的制冷劑的一部分旁通到缸體5的外部而使工作室25的吸入容積變化的技術。此時,在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打開和關閉開閉閥32。例如,將開閉閥32打開3秒鐘并關閉7秒鐘,由此,能夠將共10秒鐘的運轉所帶來的能力設為70%。
      [0090]這樣,反復進行開閉閥32的開閉動作,通過改變開閉動作中的打開時間和關閉時間,而能夠改變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能力。即,在開閉閥32的開閉動作的反復中,通過使打開時間的比例增多,能夠降低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能力。
      [0091]如上所述,利用基于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來控制能力時,需要將通過打開開閉閥32使回轉式壓縮機100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進行運轉的時間設定為30%。此時,由于回轉式壓縮機100繼續(xù)運轉,即使壓縮制冷劑的動力為零,也會發(fā)生為驅動壓縮機構3而產生的機械損耗。
      [0092]另一方面,當由逆變器42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時,通過使發(fā)動機2的轉速相對于額定轉速(例如60Hz)為70% (例如42Hz)而進行運轉,能夠將能力設為70%。大部分發(fā)動機2都設計為在額定轉速(例如60Hz)的附近的轉速下發(fā)揮最高的效率,但是只要是在70%左右的轉速(例如42Hz)下進行運轉的情況,則能夠維持高效率。結果是,使用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的逆變器42能夠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在高效率下運轉。
      [0093]接著,以50%的能力下運轉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0094]利用所謂“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的情況下,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中,打開和關閉開閉閥32。例如,將開閉閥32打開5秒鐘并關閉5秒鐘,由此,能夠將共10秒鐘的運轉所帶來的能力設為50%。
      [0095]另一方面,當由逆變器42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時,通過使發(fā)動機2的轉速相對于額定轉速(例如60Hz)為50% (例如30Hz)而進行運轉,能夠將能力設為50%。然而,大部分發(fā)動機2都設計為在額定轉速(例如60Hz)的附近的轉速下發(fā)揮最高的效率,但是在50%左右的轉速(例如30Hz)下進行運轉時,效率大幅下降。結果是,使用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更能夠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在高效率下運轉。
      [0096]因此,對于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與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的逆變器42的關系而言,通過選擇能夠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高效率運轉的一方,而能夠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高效率運轉。
      [0097]其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區(qū)分了使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和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的逆變器42。當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70%的能力運轉時,選擇了利用吸入容積切換的能力可變技術,當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50%的能力運轉時,選擇了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的逆變器42,但是本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對于利用上述哪種方式來控制冷凍循環(huán)的能力而言,優(yōu)選選擇能夠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高效率運轉的一方。
      [0098](第二實施方式)
      [0099]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200除了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壓縮機構3以外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33。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過的壓縮機構3的部件標注“第一”。例如,將缸體5標記為第一缸體5,將活塞8標記為第一活塞8,將葉片9標記為第一葉片9,將工作室25標記為第一工作室25,將壓縮機構3標記為第一壓縮機構3。
      [0100]第二壓縮機構33包括第二缸體55、第二活塞58、第二葉片59和第二彈簧60。第二缸體55相對于第一缸體5配置為同心狀。在第二缸體55的內部配置有與軸4的第二偏心部4b嵌合的第二活塞58。在第二活塞58的外周面與第二缸體55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有第二工作室75。在第二缸體55,形成有第二葉片槽(未圖示)。在第二葉片槽,收納有具有與第二活塞58接觸的前端的第二葉片槽59。第二彈簧60被配置在第二葉片槽。而且,第二彈簧60將第二葉片59壓向第二活塞58。第二缸體55與第二活塞58之間的第二工作室75被第二葉片59分隔,由此,形成第二工作室75 (第二吸入室)和第二工作室75 (第二壓縮排出室)。應壓縮的制冷劑通過第二吸入路徑15被導入第二工作室75 (第二吸入室)。在上機殼6形成有第二排出口 79。由此,在壓縮后的制冷劑從第二工作室75 (第二壓縮排出室)被導入密閉容器I的內部的第二排出口 79,設置有排出閥35c。由此,制冷劑不從密閉容積I的內部回流至第二工作室75。
      [0101]第一壓縮機構3中,應壓縮的制冷劑通過第一吸入路徑14而被導入第一工作室25(吸入室)。壓縮后的制冷劑從第一工作室25 (壓縮排出室)于形成在下機殼7的第一排出口 29流出。另外,在下機殼7的與第一工作室25相反側,設置有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第一工作室25和第二工作室75分隔的內部空間28,在第一排出口 29與內部空間28之間形成有第一通路34a,內部空間28與第一排出口 29連通。另外,在第一通路34a,設置有第一止回閥35a,阻止制冷劑從內部空間28流向第一工作室25。另外,在內部空間28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之間形成有第二通路34b,內部空間28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連通。另外,在第二通路34b設置有第二止回閥35b,阻止制冷劑從密閉容器I的內部流向內部空間28。
      [0102]此處,優(yōu)選使第一工作室25相對于第二工作室75位于鉛垂(鉛直)下方。這是因為在低能力運轉的情況下,第一工作室25中只有吸入制冷劑通過,因此缸體溫度降低。另夕卜,原因還在于,出于溫度分層的觀點,溫度較低的缸體位于下方更能夠抑制從排出制冷劑至吸入制冷劑的受熱。
      [0103]另外,下機殼7被具有能夠接收被第一壓縮機構3壓縮后的制冷劑的空間的消聲器(圍擋、muffIer) 23所覆蓋。流路26貫通下機殼7、第一缸體5、中板53、第二缸體55和上機殼6。由此,制冷劑從消聲器23的空間移動至密閉容器I的內部。
      [0104]第一偏心部4a的突出方向與第二偏心部4b的突出方向錯開180度。亦即,第一活塞8的相位與第二活塞58的相位按軸4的旋轉角度錯開180度。
      [0105]制冷劑通過第一吸入路徑14被供給至第一壓縮機構3。制冷劑通過第二吸入路徑15被供給至第二壓縮機構33。制冷劑被第一壓縮機構3或第二壓縮機構33壓縮,被排出至密閉容器I的內部。第一吸入路徑14和第二吸入路徑15分別與蓄存器12連接。其中,在蓄存器12的內部或外部,吸入路徑14和15中的一方從另一方分叉(分支)也可以。
      [0106]如圖2所示,第二壓縮機構33未與聯絡通路16連接,因此第二壓縮機構33的吸入容積始終是恒定的。聯絡通路16僅與第一壓縮機構3連接,以便能夠只改變第一壓縮機構3的吸入容積。由此,能夠抑制回轉式壓縮機200的生產成本。當然,也可以是聯絡通路16分別與第一壓縮機構3和第二壓縮機構33連接,以便能夠改變第一壓縮機構3和第二壓縮機構33的各吸入容積。
      [0107]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壓縮機構3配置在遠離發(fā)動機2的一側,第二壓縮機構33配置在靠近發(fā)動機2的一側。S卩,沿著軸4的軸方向依次排列有發(fā)動機2、第二壓縮機構33和第一壓縮機構3。第二壓縮機構33具有固定的吸入容積,因此與能夠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的第一壓縮機構3相比,需要設為大的扭矩。因此,當第二壓縮機構33配置在靠近發(fā)動機2的一側時,在使第一壓縮機3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時施加于軸4的負載減輕,由此,能夠減少上機殼6和下機殼7等的機械損耗。另外,當能夠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的第一壓縮機構3配置在下側時,能夠減少由于壓縮后的制冷劑通過消聲器23流向密閉容器I的內部空間28而產生的壓力損失。但是,第一壓縮機構3和第二壓縮機構33的位置關系不限于上述關系。
      [010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壓縮機構3的通常的吸入容積與第二壓縮機構33的吸入容積相等。此處,令第一壓縮機3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的情形為低容積模式,令第一壓縮機構3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運轉的情形為高容積模式。此時,當令回轉式壓縮機200的高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為V時,低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為V/2。
      [0109]接著,參照圖3A,說明以任意的轉速驅動發(fā)動機2的逆變器42、基于控制逆變器42的控制部44的控制機構30 (開閉閥32)和逆變器42的控制步驟。
      [0110]在步驟1,根據所需求的能力調節(jié)發(fā)動機2的轉速。具體而言,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調節(jié)為能夠得到需要的制冷劑流量。接著,在步驟2和步驟6中,判斷是降低了發(fā)動機2的轉速還是提升了發(fā)動機2的轉速。當在步驟2中判斷為進行了降低轉速的處理時,進入步驟3,判斷現在的轉速是否為30Hz以下。如果現在的轉速為30Hz以下,則在步驟4,判斷開閉閥32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當開閉閥32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在步驟5中,執(zhí)行打開開閉閥32的處理和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提升至現在轉速的兩倍的轉速的處理。步驟5中的各處理的順序沒有特別限制,但能夠與打開開閉閥32大致同時提升發(fā)動機2的轉速。
      [0111]另一方面,當在步驟2中判斷為進行提升轉速的處理時,進入步驟7,判斷現在的轉速是否為70Hz以上。如果現在的轉速為70Hz以上,則在步驟8,判斷開閉閥32是否處于打開狀態(tài)。當開閉閥3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在步驟9中,執(zhí)行關閉開閉閥32的處理和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下降至現在的轉速的1/2倍的轉速的處理。步驟9中的各處理的順序沒有特別限制,但是能夠與關閉開閉閥32大致同時降低發(fā)動機2的轉速。
      [0112]依照圖3A的流程圖進行控制,由此開閉閥32的狀態(tài)與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關系如圖4所示,具有滯后現象。根據這種控制,能夠防止壓縮機構3的振蕩(hunting)。
      [0113]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200在關閉開閉閥32的狀態(tài)下,S卩,已禁止制冷劑通過聯絡通路16從工作室25回到吸入路徑14的高容積模式下的壓縮機構3的吸入容積為“V”。在高容積模式下運轉期間,發(fā)動機2的轉速從高旋轉側降低至第一轉速(例如,30Hz)以下時,控制部44執(zhí)行用于減少吸入容積的與開閉閥32有關的處理和用于提升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與逆變器42有關的處理。用于減少吸入容積的與開閉閥32有關的處理是指打開開閉閥32的處理。用于提升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與逆變器42有關的處理是指將發(fā)動機2的目標轉速設定為最近的轉速的兩倍。
      [0114]另外,控制部44控制開閉閥32和逆變器42,以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減少來補償吸入容積的增加。打開開閉閥32的狀態(tài)下,即允許制冷劑從工作室25通過聯絡通路16回到吸入路徑14的低容積模式下的壓縮機構3的吸入容積為“V/2”。在低容積模式下運轉期間,發(fā)動機2的轉速上升至第二轉速(例如,70Hz)以上時,控制部44執(zhí)行用于增加吸入容積的與開閉閥32有關的處理和用于降低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與逆變器42有關的處理。用于增加吸入容積的與開閉閥32有關的處理是指關閉開閉閥32的處理。用于降低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與逆變器42有關的處理是指將發(fā)動機2的目標轉速設定為最近的轉速的1/2倍。
      [0115]如圖4所示,在關閉開閉閥32的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2的轉速下降至30Hz以下時,打開開閉閥32,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提升至60Hz。在打開開閉閥32的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2的轉速上升至70Hz以上時,關閉開閉閥32,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降低至35Hz。當令打開開閉閥32提升發(fā)動機2的轉速時的該轉速為第三轉速,令關閉開閉閥32降低發(fā)動機2的轉速時的該轉速為第四轉速時,(第一轉速)<(第四轉速)、(第三轉速)<(第二轉速)的關系成立。例如,通過將第一轉速設定為30Hz以下的轉速,能夠使回轉式壓縮機200在更廣范圍的能力下運轉。第一轉速的下限沒有特別限制,例如為20Hz。
      [0116]當控制控制機構30,使第一壓縮機構3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時,逆變器42經控制以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增加來補償吸入容積的減少。由此,當使冷凍循環(huán)裝置以比額定能力低的能力運轉時,也不必使發(fā)動機2的轉速降到極低。即,當以低能力運轉時,也能夠在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轉速下驅動發(fā)動機2。因此,回轉式壓縮機200的效率也提高。
      [0117]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200如圖5中以實線表示的那樣,在以低能力運轉時,也能夠發(fā)揮高效率。圖5中,回轉式壓縮機200的額定能力設為“100%”?;剞D式壓縮機200的效率在以額定能力為基準時,伴隨著有待發(fā)揮的能力的減少,即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降低而降低。如以虛線表示的那樣,當在額定轉速的50%的轉速以下驅動發(fā)動機2時,效率的下降顯著。在本實施方式中,需要相對低的能力時,在吸入容積V/2的低容積模式下進行運轉。由此,能夠在盡量接近額定轉速的轉速下驅動發(fā)動機2。因此,在所需能力為額定能力的50%以下的區(qū)域也能夠提供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200。
      [0118]另外,利用發(fā)動機2的轉速增加所致的回轉式壓縮機200的能力增加來100% (百分之百)補償吸入容積的減少所致的回轉式壓縮機200的能力減少不是必須的。例如,打開開閉閥32將吸入容積減少到1/2時,只要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增加至兩倍,回轉式壓縮機200的能力就不會因模式切換而變化。但是,即使由于模式切換的原因,回轉式壓縮機200的能力有增減,也無多大問題。
      [0119]另外,也可以根據有待改變(應改變)的吸入容積的比例,使第一缸體5和第二缸體55的高度不同,從而使第一壓縮機構3的通常的吸入容積和第二壓縮機構33的吸入容積改變。具體而言,當令第一壓縮機構3的吸入容積為VI,令第二壓縮機構的吸入容積為V2時,高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H為V1+V2,低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L為V2。通常優(yōu)選低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L相對于高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H的比例(VL/VH)處于0.2至
      0.8的范圍。
      [0120]考慮根據有待改變的吸入容積的比例,使第一缸體5和第二缸體55的高度不同,從而使第一壓縮機構3的通常的吸入容積和第二壓縮機構33的吸入容積改變的情況,具體而言,考慮當令第一壓縮機構3的吸入容積為VI,令第二壓縮機構的吸入容積為V2時,高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H為V1+V2,低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L為V2的情形。此時,進行高容積模式與低容積模式的切換時,發(fā)動機2的轉速能夠根據低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L相對于高容積模式下的吸入容積VH的比例(VL/VH)調節(jié)。當從高容積模式切換為低容積模式時,發(fā)動機2的轉速(目標轉速)被設定為即將切換模式前的發(fā)動機2的轉速除以比例(VL/VH)的轉速。同樣,當從低容積模式切換為高容積模式時,發(fā)動機2的轉速被設定為即將切換模式前的發(fā)動機2的轉速乘以比例(VL/VH)的轉速。這樣,就能夠流暢地進行高容積模式與低容積模式之間的運轉模式的切換。
      [012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機構30不具有使制冷劑減壓的能力。被吸入的制冷劑實質上不會在壓縮排出室壓縮,而是通過聯絡通路16返回至第一吸入路徑14。因此,壓力損失所致的效率下降極小。但是,只要是不對回轉式壓縮機200的效率帶來很大影響的范圍,控制機構30也可以具有使制冷劑減壓的能力。
      [0122]接著,對開閉閥32和逆變器42的其他的控制步驟將進行說明。
      [0123]在高容積模式下即使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降低至第一轉速(例如30Hz),制冷劑的流量還是過剩時,控制部44也可以執(zhí)行用于減少吸入容積的與開閉閥32有關的處理和用于提升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與逆變器42有關的處理。即,控制部44在實際上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降低至第一轉速前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模式切換。同樣,在低容積模式下,即使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提升至第二轉速(例如70Hz),制冷劑的流量也不足時,控制部44也可以執(zhí)行用于減少吸入容積的與開閉閥32有關的處理和用于提升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與逆變器42有關的處理。即,控制部44在實際上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提升至第二轉速前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模式切換。參照圖3B,對這種控制例進行說明。
      [0124]如圖3B所示,首先,在步驟11,計算發(fā)動機2的所需的轉速?!八璧霓D速”例如指用于得到所需的制冷劑流量的轉速。接著,在步驟12,判斷所需的轉速是否為第一轉速(例如30Hz)以下。當所需的轉速為第一轉速以下時,在步驟13,判斷開閉閥32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當開閉閥32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在步驟15,打開開閉閥32,并且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調節(jié)至能夠得到所需的制冷劑流量的轉速。當開閉閥3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在步驟14僅調節(jié)發(fā)動機2的轉速。
      [0125]另一方面,當所需的轉速大于第一轉速時,在步驟16判斷所需的轉速是否為第二轉速(例如70Hz)以上。當所需的轉速為第二轉速以上時,在步驟17,判斷開閉閥32是否處于打開狀態(tài)。當開閉閥3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在步驟18,關閉開閉閥32,并且將發(fā)動機2的轉速調節(jié)至能夠得到所需的制冷劑流量的轉速。當開閉閥32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在步驟19僅調節(jié)發(fā)動機2的轉速。
      [0126]通過進行參照圖3A和圖3B說明的控制,回轉式壓縮機100如圖5中以實線表示的那樣,即使在需要低能力時(負載小時),也能夠發(fā)揮高效率。圖5中,回轉式壓縮機100的額定能力設為“100%”。回轉式壓縮機100的效率在以額定能力為基準時,伴隨著有待發(fā)揮的能力的減少,即發(fā)動機2的轉速的下降而下降。如以虛線表示的那樣,當在額定轉速的50%的轉速以下驅動發(fā)動機2時,效率的下降顯著。在本實施方式中,需要相對低的能力時,在吸入容積V/2的低容積模式下進行運轉。由此,能夠在盡量接近額定轉速的轉速下驅動發(fā)動機2。因此,在所需能力為額定能力的50%以下的區(qū)域也能夠提供能夠發(fā)揮高效率的回轉式壓縮機100。
      [0127](第三實施方式)
      [0128]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300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不同的結構的控制機構30。其他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一樣。
      [0129]回轉式壓縮機300,作為控制機構30具有聯絡通路16、三通閥90、高壓路徑92。聯絡通路16包括將三通閥90和內部空間28連通的上游部分16h和將三通閥90和吸入路徑14連通的下游部分。高壓路徑92具有與三通閥90連接的一端和與貯油部22連接的另一端。高壓路徑92是用于將與壓縮后的制冷劑的壓力相等的壓力供給至內部空間28的路徑。本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300是以壓縮后的制冷劑充滿密閉容器I的內部的所謂的高壓殼(shell)型壓縮機。在貯油部22,保持有具有與壓縮后的制冷劑的壓力大致相等的壓力的油。三通閥90使吸入路徑14和高壓路徑92之任意者與聯絡通路16的上游部分16h連接。通過控制三通閥90,能夠使回轉式壓縮機300在高容積模式和低容積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運轉。
      [0130]在低容積模式下,控制三通閥90,使得吸入路徑14與聯絡通路16的上游部分16h連通。此時,伴隨著工作室25的容積減少,第一止回閥35a打開,制冷劑排出到工作室25的外部。所排出的制冷劑通過聯絡通路16返回吸入路徑14。因此,工作室25的壓力不上升。此時,制冷劑不會從內部空間28排出到密閉容器I的內部,因此回轉式壓縮機300在實質上零吸入容積下運轉。
      [0131]在高容積模式下,控制三通閥90,使得高壓路徑92與聯絡通路16的上游部分連通。這樣,制冷劑無法通過聯絡通路16從工作室25返回吸入路徑14,因此,貯油部22的油的壓力被導入內部空間28。因此,制冷劑在吸入沖程結束后立刻開始壓縮沖程。此時,壓縮后的制冷劑通過第一通路34a排出到內部空間28。進而,當內部空間28的壓力上升到比密閉容器I的內部的壓力高的壓力時,第二止回閥35b打開,制冷劑排出到密閉容器I的內部。此時,回轉式壓縮機300在通常的吸入容積下運轉。
      [0132]在本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由與聯絡通路16相比截面積相對較小的毛細管等構成三通閥90與高壓路徑92之間(未圖示)。壓縮后的制冷劑通過第一通路34a被排出到內部空間28,但如果高壓路徑92的制冷劑的通路阻力大,則第二止回閥35b就會順暢地打開,內部空間28的制冷劑被排出到密閉容器I的內部。
      [0133]在本實施方式中,高壓路徑92具有與貯油部22連接(開口的)一端。為了實現將高壓供給至內部空間28的目的,高壓路徑92的一端也可以與密閉容器I的內部的某一部分連接。另外,當冷凍循環(huán)裝置中使用回轉式壓縮機300時,高壓路徑92也可以與制冷劑回路的高壓部分(例如,回轉式壓縮機300與散熱器之間的部分)連接。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當封閉內部空間時,能得到由油帶來的密封效果。這在防止制冷劑泄露所致的效率下降方面考慮,予以優(yōu)選。
      [0134]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使用三通閥90作為控制機構30,但是也可以使用四通閥。具體而言,將四通閥的三個端與高壓路徑92、連通至內部空間28的聯絡通路16的上游部分16h、連通至吸入路徑14的聯絡通路16連接,并將剩余的一個端始終封閉,這樣也能夠得到與本實施方式同等的效果。
      [0135](應用實施方式)
      [0136]如圖7所示,能夠使用回轉式壓縮機100構建冷凍循環(huán)裝置500。冷凍循環(huán)裝置500包括回轉式壓縮機100、散熱器502、膨脹機構504和蒸發(fā)器506。這些設備按上述的順序通過制冷劑管連接而形成制冷劑回路。散熱器502例如包括空氣-制冷劑熱交換器,用于冷卻由回轉式壓縮機100壓縮后的制冷劑。膨脹機構504例如包括膨脹閥,用于使由散熱器502冷卻后的制冷劑膨脹。蒸發(fā)器506例如包括空氣-制冷劑熱交換器,用于加熱由膨脹機構504膨脹后的制冷劑。也可以使用第二和第三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200、300來替代第一實施方式的回轉式壓縮機100。
      [0137]本說明書中說明的幾個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能夠互相組合。例如,將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開閉閥30與第三實施方式中說明的三通閥90組合,也能夠得到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效果。
      [0138]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39]本發(fā)明適合應用于能夠用于熱水器、溫水供暖裝置和空氣調節(jié)裝置等的冷凍循環(huán)裝置的壓縮機。本發(fā)明特別適合應用于要求廣范圍能力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的壓縮機。
      【權利要求】
      1.一種回轉式壓縮機,其發(fā)動機經由軸使活塞工作,其中, 壓縮機構包括: 缸體; 配置在所述缸體的內部的所述活塞; 機殼,以使所述軸旋轉自如的方式保持所述軸,覆蓋所述缸體的上下兩側,在與所述缸體的內周面之間形成工作室;和 將所述工作室分隔為吸入室和壓縮排出室的葉片, 該回轉式壓縮機的特征在于,包括: 收納所述壓縮機構和所述發(fā)動機的密閉容器; 將應壓縮的工作流體導入所述吸入室內的吸入路徑; 設置于所述機殼并且使壓縮后的工作流體從所述工作室流出的排出口; 與所述密閉容器的內部和所述工作室相分隔的內部空間; 所述內部空間與所述吸入路徑之間的聯絡通路; 所述排出口與所述內部空間之間的第一通路; 禁止通過所述第一通路的工作流體從所述內部空間返回所述排出口的第一止回閥; 所述內部空間與所述密閉容器的內部之間的第二通路; 禁止通過所述第二通路的工作流體從所述密閉容器的內部返回所述內部空間的第二止回閥;和 設置于所述聯絡通路并且控制所述內部空間的壓力的控制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使用開閉閥作為所述控制機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作為所述控制機構,包含三通閥和供給與壓縮后的工作流體的壓力相等的壓力的高壓路徑,所述三通閥將所述吸入路徑和所述高壓路徑中的任意者與所述內部空間連接。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回閥和所述第二止回閥在所述活塞的端面方向形成。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路的截面積大于所述第一通路的截面積。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回閥和所述第二止回閥由簧片閥構成。
      7.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止回閥由柱塞和柱塞用彈簧構成。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當將所述缸體定義為第一缸體,將所述活塞定義為第一活塞,將所述葉片定義為第一葉片,將所述工作室定義為第一工作室,將所述壓縮機構定義為第一壓縮機構時, 該回轉式壓縮機還具有第二缸體、第二活塞、第二葉片和第二工作室,并且還包括利用與所述第一壓縮機構共用的所述發(fā)動機驅動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壓縮機構, 所述內部空間分隔所述密閉容器的內部、所述第一工作室和所述第二工作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室相對于所述第二工作室位于鉛垂下方。
      10.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任意的轉速驅動所述發(fā)動機的逆變器;和 控制所述逆變器的控制部。
      11. 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回轉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作為所述工作流體的制冷劑采用高密度制冷劑,例如采用R410A、二氧化碳、R32、R407C、HFO-1234yf 或 R134a。
      【文檔編號】F04C23/00GK103620224SQ201280028329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7日
      【發(fā)明者】鶸田晃, 尾形雄司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