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擠壓氣缸結構,屬于發(fā)動機隔熱外殼制造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發(fā)動機隔熱外殼一般是采用鋼板或者符合材料擠壓成型,而在擠壓成型時,板材在一些拐度較大的位置,很容易因為拉伸過量而發(fā)生撕裂,產生次品,而一些狀況下,板材也會產生一些隱性的撕裂,在受熱后破裂,影響行車安全;所以直接性的等力、等速度擠壓無法滿足對產品質量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板材擠壓質量較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非等力、等速度的擠壓氣缸結構。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擠壓氣缸結構,包括缸桿和缸體,所述缸體為一個封閉筒結構,缸桿從缸體的軸向一端的插入端插入,且與該插入端位置之間滑動連接,其中在所述缸桿上直線陣列設置有若干凸起片,缸桿穿過凸起片的中部與凸起片之間同軸固定連接,凸起片的外緣與封閉筒內壁之間密封連接,在所述缸桿的端部上還設置有一個與缸體內壁滑動連接的引導板;在所述缸體中部與缸體插入端之間的壁面上還直線陣列設置有若干排壓孔,排壓孔的陣列數和凸起片的數量對應,在所述缸體外壁還設置有一個泄壓外殼,泄壓外殼內壁與缸體外壁之間設置有封閉結構的泄壓空腔;在所述缸體軸向背向插入端的一端上設置有進氣接口和排氣接口;在所述泄壓外殼上設置有輔助進氣接口和輔助排氣接口。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起片的邊緣截面為半圓形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起片為碗形結構,凸起片的碗形端部背向插入端凸出。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起片采用黃銅制成。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缸桿端部還固定有一個緩沖膠塊,其中緩沖膠塊半徑大于進氣接口和排氣接口相對封閉筒的軸向固定高度。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通過一個設置有輔助排氣功能的氣缸結構,陣列設置的凸起片可以形成若干獨立的氣體空間,從而實現氣缸負壓位置的分段排氣,從而分段調節(jié)氣缸負壓支撐部分的支撐力,實現沖壓氣缸的非等速和非等力的擠壓。
2、本發(fā)明采用半圓形邊緣取代密封圈結構進行密封接觸,簡化了結構,提高了耐用度。
3、碗形結構的凸起片支撐性能更好,平面結構的凸起片容易在長時間使用后發(fā)生彎折而影響密封。
4、緩沖膠塊可以防止缸桿撞擊缸體底部,使得缸桿堵死進氣接口和排氣接口,導致缸體無法正常進氣排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1、插入端;2、缸體;3、連接法蘭;4、缸桿;5、排壓孔;6、泄壓外殼;7、緩沖膠塊;8、進氣接口;9、排氣接口;10、輔助進氣接口;11、輔助排氣接口;12、頂壓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為一種擠壓氣缸結構,包括缸桿和缸體,所述缸體為一個封閉筒結構,缸桿從缸體的軸向一端的插入端插入,且與該插入端位置之間滑動連接,在所述缸體背向插入端的一端上設置有一個用于與機架連接的連接法蘭,其中在所述缸桿上直線陣列設置有若干黃銅制成的凸起片,所述凸起片為碗形結構,凸起片的碗形端部背向插入端凸出,且凸起片與缸體內壁的接觸邊緣的截面為半圓形,缸桿穿過凸起片的中部與凸起片之間同軸固定連接,凸起片的外緣與封閉筒內壁之間密封連接,在所述缸桿的端部上還設置有一個與缸體內壁滑動連接的引導板;在所述缸體中部與缸體插入端之間的壁面上還直線陣列設置有若干排壓孔,排壓孔的陣列數和凸起片的數量對應,在所述缸體外壁還設置有一個泄壓外殼,泄壓外殼內壁與缸體外壁之間設置有封閉結構的泄壓空腔;在所述缸體軸向背向插入端的一端上設置有進氣接口和排氣接口;在所述泄壓外殼上設置有輔助進氣接口和輔助排氣接口,在所述缸桿插入到缸體內的一端部固定有一個緩沖膠塊,在所述缸桿位于缸體外的一端部上設置有一個用于連接沖壓模具的頂壓法蘭,其中緩沖膠塊半徑大于進氣接口和排氣接口相對封閉筒的軸向固定高度。
使用時,將本結構通過連接法蘭連接到油缸桿上,首先通過排氣接口拍氣,使得缸桿伸長,同時輔助進氣口吸氣,在擠壓時,氣體被壓縮,同時凸起片之間的儲氣腔不斷的與排壓孔發(fā)生分離,使得整個負壓空腔的容積階段性變小,使得負壓的拉力階段變大,從而使得擠壓力階段變小,從而實現對板材的動態(tài)沖壓。
以上述依據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