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包含有一盒體及一空氣壓縮機,該空氣壓縮機容納在盒體內,且盒體的集風導流設計可將空氣壓縮機的散熱扇葉進行運轉所產生的空氣氣流快速引導至馬達殼體的通風口處,并由通風口處進入馬達殼體內部讓轉子組件產生散熱作用,再由殼體末端的透孔將高溫氣流導出,使馬達的殼體內部因不易積熱而可發(fā)揮馬達運轉的最高輸出功率,進而提升馬達的運轉效率,同時也可延長馬達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空氣壓縮機是一種可將待充氣物品進行充氣的設備,一般廣泛應用于氣墊、輪胎的充氣用途,由于空氣壓縮機體積小易于被攜帶放置,同時也可借由手提式直流電源供應器或是接至汽車點煙器插座處,可提供空氣壓縮機的動力電源,在操作及使用上相當簡易方便。一般而言,習知空氣壓縮機裝置的主要組成,其是利用一盒體將空氣壓縮機裝設于內,該空氣壓縮機借由一馬達驅動一活塞體在汽缸內進行往復式的壓縮動作,被壓縮的空氣可傳輸至待充氣物品上,以達到充氣的目的。當馬達帶動活塞體在汽缸內進行往復運動時,其所產生的高溫熱能會累積在馬達殼體內,高溫也蓄積在盒體中而無法快速散熱釋放出盒體外,之所以會產生高溫的現象,其原因在于當馬達啟動轉子運轉后,包含鐵芯片(armature core)、漆包線圈(armature winding)、換向器(commutator)等結構在內的電樞(armature)或統(tǒng)稱為轉子(rotor)均會產生出高熱,因而造成溫度的上升,尤其是電樞中的換向器(commutator)與碳刷(carbon brush)二者間的接觸摩擦作用,不僅讓整個電樞產生高熱,這種高熱不僅讓碳刷容易產生積碳的缺點,影響電流的流通,而積聚在馬達殼體內的高熱亦對殼體內周壁所設的磁石的磁力產生影響,會導致磁石的磁力產生衰降,連帶地亦造成馬達的運轉效率逐漸降低。再觀目前應用小功率馬達于打氣機設備的汽車輪胎破損急救裝置,也就是說可提供汽車在輪胎破損后施以急救的灌膠補胎及同時充氣的急救裝置,但由于有些國家的交通法令規(guī)定汽車駕駛人在行駛高速公路發(fā)生輪胎破損的時候,駕駛人需在法令規(guī)定的時限內完成修復并將汽車駛離事發(fā)點,以防止后方來車追撞,用以保護所有開車者的安全,因此,所使用的馬達由于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處理輪胎破損的狀況,在馬達快速旋轉作用中,轉子旋轉中所產生的高熱大部分均積聚在馬達殼體內部,在無法有效地散發(fā)熱度的情況下,會使馬達的運轉效率變低轉弱,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電樞中的漆包線圈的絕緣物更會被破壞,進而造成漆包線圈的短路而燒毀整個馬達,乃至于衍生其它的危險。另一方面,空氣壓縮機被容置于盒體內,目前的組裝方式僅是利用盒體的框條或是隔板來支撐空氣壓縮機,也同時將圓筒型馬達予以穩(wěn)住,實質上,這種習知盒體并沒有附加設計出具有對馬達散熱的結構,習知盒體的傳統(tǒng)設計仍然甚容易積聚馬達運作中所產生的高熱,無法輔助馬達散熱和克服馬達運轉中所潛伏的效率衰減及毀損的缺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散熱作用,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的結構,從而使馬達因具有散熱作用而不容易積熱毀損外,更可提高馬達的運轉效率,并延長馬達的使用壽命。
[0004]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5]—種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包括:
[0006]—盒體,其由一上蓋體、一下座體所組合而成,上蓋體、下座體二者的面板的兩側邊形成相對向的前側板及后側板,前側板上設有多個成排狀的進氣孔,在后側板上設有多個成排狀供排氣的透氣孔;
[0007]一空氣壓縮機,其包括有一動力機構的馬達,該馬達具有一轉軸,一設在馬達的轉軸一側端且是接近馬達殼體后向端的散熱扇葉,該散熱扇葉旋轉時將盒體外部的空氣由進氣孔吸進盒體內,該馬達的殼體的環(huán)周面上設有相對稱的通風口,空氣壓縮機整體及其馬達容置在上蓋體及下座體所組裝成的盒體內;
[0008]上蓋體的面板內里壁上設有一集風導流結構的上導流部,下座體在相向于上導流部的面板內里壁上設有一集風導流結構的下導流部,該上蓋體及下座體相結合定位后,上蓋體及下座體內里壁所設的上、下導流部可支撐住馬達的殼體,且使馬達殼體的通風口位于上、下導流部的導風槽范圍內,讓散熱扇葉進行運轉所吸進的空氣氣流可被快速引導,由殼體的通風口處進入馬達內部并對其產生散熱作用,使馬達內部因不易積熱而發(fā)揮馬達運轉的最高輸出功率,進而提升馬達的運轉效率,同時也可延長馬達的使用壽命。
[0009]該上導流部在面板內里壁具有一根線,該根線的長度為Y0,由該根線以背離面板方向延伸一具有高度的縱墻;該下導流部的具體結構完全相同于前述上導流部,該下導流部于面板內里壁具有一根線,該根線的長度為Y0,由該根線以背離面板方向延伸一具有高度的縱墻;散熱扇葉運轉所產生的空氣氣流被縱墻阻擋而匯集于導風槽。
[0010]所述上蓋體于前側板的內側設有一平行于前側板的上弧緣板;前述下座體于前側板的內側另設有一平行于前側板的下弧緣板。
[0011]前述上導流部于縱墻的頂端形成一內凹圓弧型的支撐部;于面向散熱扇葉的縱墻的一面端形成讓前進氣流更能順暢前進的斜坡面;前述下導流部于縱墻的頂端形成一內凹圓弧型的支撐部;于面向散熱扇葉的縱墻的一面端形成讓前進氣流更能順暢前進的斜坡面,前述上、下導流部的圓弧型支撐部支撐住馬達的殼體。
[0012]該上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朝向前側板的方向各延伸出一集風板,使上導流部的縱墻、集風板合圍共構成一所述導風槽;該下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朝向前側板的方向各延伸出一集風板,下導流部的縱墻、集風板合圍共構成一所述導風槽;馬達殼體的通風口位于上、下導流部的導風槽的范圍內。
[0013]該上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非垂直于縱墻的方式延伸出斜向集風板,二集風板及縱墻則形成一概呈V型的導風槽,于二集風板的外末端形成一開放式集風口;下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非垂直于縱墻的方式延伸出斜向集風板,二集風板及縱墻形成一概呈V型的導風槽,于二集風板的外末端形成一開放式集風口,此種V型導風槽更容易匯集空氣氣流(或前進氣流)。
[0014]上導流部及下導流部的二集風板的初始延伸點,該二相稱的初始延伸點二者之間的距離長度均為Yl,上導流部及下導流部的二集風板的最外末端相對稱的端點,該二相對稱的最外末端端點二者之間的距離長度均為Y2,Y2>Y1且Y2>Y0。
[0015]馬達殼體的后向端為面向且最接近盒體的進氣孔,馬達殼體的前向端為遠離盒體的進氣孔且是面向盒體的透氣孔,以殼體前向端的表面作為基線Y,馬達的轉軸作為基線X,殼體的前向端定為Χ=0,殼體前向端與上、下導流部于面板內里壁的根線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I,殼體的前向端與馬達的通風口之間的距離長度為Χ2,殼體之前向端與集風板之最外末端端點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3,殼體之前向端與散熱扇葉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4,殼體的前向端與盒體的進氣孔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5,前述距離長度具有X1〈X2〈 X3〈 X4〈 X5的結構狀
??τ O
[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包含有一盒體及一空氣壓縮機,該盒體是由一上蓋體、一下座體所組合而成,空氣壓縮機是容納在盒體內,且空氣壓縮機的馬達的殼體可被上蓋體及下座體上所設的上、下導流部平穩(wěn)定位外,且上、下導流部的集風導流設計可將空氣壓縮機的散熱扇葉進行運轉所產生的空氣氣流快速引導,并集中至馬達殼體的通風口處,由通風口處進入馬達殼體內部的空氣氣流可讓馬達內的轉子組件產生散熱作用,該空氣氣流最后可從馬達末端的透孔將高溫氣流導出,使馬達因具有散熱作用而不容易積熱毀損外,復可提高馬達的運轉效率,并延長馬達的使用壽命O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剖面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上側透視平面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平面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壓縮機被內置于盒體的局部剖面組裝示意及散熱導流示意圖;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馬達后端透孔、導流部、集風板、馬達通風口、散熱扇葉及盒體進氣孔等部位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盒體組裝剖視平面圖。
[0024]其中:
[0025]I上蓋體10開關11前側板
[0026]110進氣孔12后側板120透氣孔
[0027]13上弧緣板130導風通口 2下座體
[0028]21前側板210進氣孔22后側板
[0029]220透氣孔23下弧緣板230導風通口
[0030]3上導流部30根線31縱墻[0031 ] 3233集風板 34集風口 35支撐部
[0032]36斜坡面37導風槽4下導流部
[0033]40根線41縱墻42、43集風板
[0034]44集風口45支撐部46斜坡面
[0035]47導風槽5主架體51汽缸
[0036]6馬達60轉軸61殼體
[0037]611前向端612后向端621、622通風口
[0038]63透孔64轉子組件 65鐵芯片
[0039]66漆包線圈67換向器68端子
[0040]69碳刷7散熱扇葉81小齒輪[0041 ] 82大齒輪83重量旋轉盤 84曲柄銷
[0042]85活塞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43]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44]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包括有一盒體及一空氣壓縮機,該盒體是由一上蓋體1、一下座體2所組合而成,而空氣壓縮機容置在上蓋體I及下座體2所組裝成的盒體內。
[0045]上蓋體1,其實體概為矩形框體造型,面板上設有一啟動及停止空氣壓縮機作用的開關10,在面板的兩側邊形成相對向的前側板11及后側板12,前側板11上設有多個成排狀的進氣孔110,在后側板12上設有復多個成排狀可供排氣的透氣孔120,于上蓋體I的面板的內里壁上則設有一集風導流的結構設計,該集風導流的結構即是在上蓋體I的面板內里壁設置有一上導流部3,請同時參考圖6及圖7,該上導流部3在面板內里壁具有一根線30,該根線30的長度為Y0,由該根線30以背離面板方向延伸一具有高度的縱墻31,該縱墻31可作為擋阻空氣氣流(或前進氣流),前述縱墻31的左、右二端以朝向前側板11的方向,可利用以垂直或非垂直于前述縱墻31的方向,各延伸出一集風板32、33,使位于馬達6殼體61通風口621上方的面板內里壁與二集風板32、33及縱墻31可合圍共構成一導風槽37,若是以垂直于縱墻31的方式延伸出集風板32、33,二集風板32、33及縱墻31可形成一概呈π型的導風槽37(本說明書的圖式中未示出),若是以非垂直于縱墻31的方式延伸出斜向集風板32、33,二集風板32、33及縱墻31則可形成一概呈V型的導風槽37,此種狀態(tài)的導風槽37更容易匯集空氣氣流(或前進氣流)。對前述導風槽37的結構再進一步分析(可參考圖7),由二集風板32、33的初始延伸點算起,該二集風板32、33的相稱的初始延伸點,其二者之間的距離長度為Yl,然于二集風板32、33的外末端所形成的開放式集風口 34,二集風板32、33的最末端相對稱的端點,其二端點的距離長度為Y2,Y2>Y1且Y2>Y0。前述上蓋體I于前側板11的內側設有一平行于前側板11的上弧緣板13。前述上導流部3于縱墻31的頂端可形成一內凹圓弧型的支撐部35;于面向散熱扇葉7的縱墻31的一面端可形成斜坡面36,該斜坡面36可引導讓前進氣流更能順暢前進。
[0046]下座體2,其實體亦相當于前述上蓋體I的矩形框體造型,在其面板的兩側邊形成相對向的前側板21及后側板22,前側板21上設有多個成排狀的進氣孔210,在后側板22上則設有多個成排狀可供排氣的透氣孔220,于下座體2的面板的內里壁上亦設有一集風導流的結構設計,該集風導流的結構即是在下座體2的面板內里壁設置有一下導流部4,該下導流部4的具體結構完全相同于前述上導流部3,相同地,該下導流部4于面板內里壁具有一根線40,該根線40的長度為Υ0,由該根線40以背離面板方向延伸一具有高度的縱墻41,該縱墻41可作為擋阻空氣氣流(或前進氣流),且縱墻41的左、右二端以朝向前側板21的方向,可利用以垂直或非垂直于前述縱墻41的方向,各斜向延伸出一集風板42、43,使位于馬達6殼體61通風口 622上方的面板內里壁與二集風板42、43及縱墻41可合圍共構成一導風槽47,若是以垂直于縱墻41的方式延伸出集風板42、43,二集風板42、43及縱墻41可形成一概呈π型的導風槽47(本說明書的圖式中未示出),若是以非垂直于縱墻41的方式延伸出斜向集風板42、43,二集風板42、43及縱墻41則可形成一概呈V型的導風槽47,此種狀態(tài)的導風槽37更容易匯集空氣氣流(或前進氣流)。對前述導風槽47的結構再進一步分析(可參考圖7),由二集風板42、43的初始延伸點算起,該二集風板42、43的相稱的初始延伸點,其二者之間的距離長度為Yl,然于二集風板42、43的外末端所形成的開放式集風口44,二集風板42、43的最末端相對稱的端點,其二端點的距離長度為Y2,Y2>Y1且Y2>Y0。前述下座體2于前側板21的內側另設有一平行于前側板21的下弧緣板23。前述下導流部4于縱墻41的頂端可形成一內凹圓弧型的支撐部45;于面向散熱扇葉7的縱墻41的一面端可形成斜坡面46,該斜坡面46可引導讓前進氣流更能順暢前進。
[0047]由于空氣壓縮機并非本實用新型的主要要求特征,然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及其功效能清晰明確地被了解,乃概略陳述空氣壓縮機及其所配合的馬達6的實施態(tài)樣。請參閱圖2至圖5所示,一空氣壓縮機可被容置于上蓋體I及下座體2之間,該空氣壓縮機包含一主架體5、結合在該主架體5上的一汽缸51、組裝在該主架體5上的動力機構及可受該動力機構帶動而在該汽缸51內作往復運動的一活塞體85。該動力機構含括有馬達6、傳動用途的小齒輪81、大齒輪82、具有曲柄銷84的重量旋轉盤83 (參考圖5)及散熱用途的散熱扇葉7等。馬達6的殼體61內裝設有一轉子組件64,其中央處設有一轉軸60,轉子組件64包含有一纏繞有漆包線圈66的鐵芯片65、一換向器67、一端子68及碳刷69,轉軸60—端裝設有前述小齒輪81,而另以端裝設有一散熱用途的散熱扇葉7,而馬達6殼體61的環(huán)周面上設有相對稱額通風口621、622及于小齒輪81端的馬達6表面設有多個透孔63 (可參考圖5),而前述大齒輪82上結合重量旋轉盤83,該重量旋轉盤83上設有一軸桿及一曲柄銷84,該軸桿一端穿過大齒輪82并樞接于主架體5,而曲柄銷84的一端則樞接于活塞體85的末端,此時,該小齒輪81與大齒輪82相嚙接??諝鈮嚎s機被容置在組合后的上蓋體I及下座體2時,該馬達6殼體61的環(huán)周面可借由上蓋體I及下座體2內面所設的上、下導流部3、4相夾持而形成穩(wěn)定式地定位,亦即圓弧型支撐部35、45 二者可相當穩(wěn)固地支撐住馬達6的殼體61,讓馬達6不會產生松動、傾斜或翻倒的現象。借由馬達6運轉之后,小齒輪81會帶動大齒輪82,使得活塞體85可在汽缸51內進行往復式壓縮動作。
[0048]請參考圖6,其為馬達6被定位在盒體上、下導流部3、4時與盒體的相對位置示意圖,馬達6的殼體61的后向端612為面向且最接近盒體的進氣孔110、210,而馬達6的殼體61的前向端611則為遠離盒體的進氣孔110、210且是面向盒體的透氣孔120、220,圖6以殼體61前向端的表面作為基線Y,馬達6的轉軸60作為基線X,殼體61的前向端611定為Χ=0,殼體61的前向端611與上、下導流部3、4于面板內里壁的根線30、40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I,殼體61的前向端611與馬達的通風口621、622之間的距離長度為Χ2,殼體61的前向端611與集風板32、33及42、43的最外末端端點之間的距離長度為Χ3,殼體61的前向端611與散熱扇葉7之間的距離長度為Χ4,殼體61的前向端611與盒體的進氣孔110、210之間的距離長度為Χ5,這些距離長度具有Χ1〈Χ2〈 Χ3〈 Χ4〈 Χ5的結構狀態(tài)。
[0049]請參考圖3及圖5,其為空氣壓縮機被內置于盒體時的組裝示意及散熱導流示意圖,該空氣壓縮機的馬達6—端的散熱扇葉7進行圓周旋轉時,該散熱扇葉7可將外部空氣由盒體前側板11、21所設的進氣孔110、210導入并通過相組裝結合的上弧緣板13、下弧緣板23所共同框圍的導風通口 130、230,使外部空氣更順暢地導入前述上蓋體I內面所設有呈V型排列的二集風板32、33及下座體2內面所設有呈V型排列的二集風板42、43的集風口 34、44,且上蓋體I及下座體2內面所設的上、下導流部3、4可抵觸于馬達6通風口 621、622處的環(huán)周面,使上、下導流部3、4的縱墻31、41的斜坡面36、46可直接引導空氣氣流至馬達6的通風口621、622處,并由通風口 621、622直接導納前述散熱扇葉7旋轉時所產生的前進氣流,可讓碳刷69與換向器67 二者因摩擦容易產生高熱的部位,及電流流通的漆包線圈66等部位適時地予以散熱,即如圖4所示的散熱狀態(tài)。
[0050]綜觀前論,現階段的空氣壓縮機被容置于盒體內的組裝方式僅是利用盒體的框條或是隔板來支撐空氣壓縮機,同時也將圓筒型馬達予以穩(wěn)住,習知盒體并無法對馬達提供散熱的功能。反觀本實用新型,盒體的上、下導流部3、4的集風導流設計可將空氣壓縮機的散熱扇葉7進行運轉所產生的空氣氣流快速引導至馬達6殼體61的通風口 621、622處,并由通風口621、622處進入馬達6殼體61內部,足讓轉子組件64產生散熱作用,再由殼體61末端的透孔63將高溫氣流導出,使馬達6的殼體61內部因不易積熱而可發(fā)揮馬達6運轉的最高輸出功率,進而提升馬達6的運轉效率,同時也可延長馬達6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之上、下導流部3、4不僅提供馬達6的定位,另可發(fā)揮讓馬達6及時散熱的相乘效果,其實用價值遠優(yōu)于習知品。
[0051]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主權項】
1.一種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包括: 一盒體,其由一上蓋體、一下座體所組合而成,上蓋體、下座體二者的面板的兩側邊形成相對向的前側板及后側板,前側板上設有多個成排狀的進氣孔,在后側板上設有多個成排狀供排氣的透氣孔; 一空氣壓縮機,其包括有一動力機構的馬達,該馬達具有一轉軸,一設在馬達的轉軸一側端且是接近馬達殼體后向端的散熱扇葉,該散熱扇葉旋轉時將盒體外部的空氣由進氣孔吸進盒體內,該馬達的殼體的環(huán)周面上設有相對稱的通風口,空氣壓縮機整體及其馬達容置在上蓋體及下座體所組裝成的盒體內;其特征在于: 上蓋體的面板內里壁上設有一集風導流結構的上導流部,下座體在相向于上導流部的面板內里壁上設有一集風導流結構的下導流部,該上蓋體及下座體相結合定位后,上蓋體及下座體內里壁所設的上、下導流部可支撐住馬達的殼體,且使馬達殼體的通風口位于上、下導流部的導風槽范圍內,讓散熱扇葉進行運轉所吸進的空氣氣流被快速引導,由殼體的通風口處進入馬達內部并對其產生散熱作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上導流部在面板內里壁具有一根線,該根線的長度為Y0,由該根線以背離面板方向延伸一具有高度的縱墻;該下導流部的具體結構完全相同于前述上導流部,該下導流部于面板內里壁具有一根線,該根線的長度為Y0,由該根線以背離面板方向延伸一具有高度的縱墻;散熱扇葉運轉所產生的空氣氣流被縱墻阻擋而匯集于導風槽。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體于前側板的內側設有一平行于前側板的上弧緣板;前述下座體于前側板的內側另設有一平行于前側板的下弧緣板。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上導流部于縱墻的頂端形成一內凹圓弧型的支撐部;于面向散熱扇葉的縱墻的一面端形成讓前進氣流更能順暢前進的斜坡面;前述下導流部于縱墻的頂端形成一內凹圓弧型的支撐部;于面向散熱扇葉的縱墻的一面端形成讓前進氣流更能順暢前進的斜坡面,前述上、下導流部的圓弧型支撐部支撐住馬達的殼體。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上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朝向前側板的方向各延伸出一集風板,使上導流部的縱墻、集風板合圍共構成一所述導風槽;該下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朝向前側板的方向各延伸出一集風板,下導流部的縱墻、集風板合圍共構成一所述導風槽;馬達殼體的通風口位于上、下導流部的導風槽的范圍內。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上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非垂直于縱墻的方式延伸出斜向集風板,二集風板及縱墻則形成一概呈V型的導風槽,于二集風板的外末端形成一開放式集風口;下導流部的縱墻的左、右二端以非垂直于縱墻的方式延伸出斜向集風板,二集風板及縱墻形成一概呈V型的導風槽,于二集風板的外末端形成一開放式集風口。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導流部及下導流部的二集風板的初始延伸點,該二相稱的初始延伸點二者之間的距離長度均為Yl,上導流部及下導流部的二集風板的最外末端相對稱的端點,該二相對稱的最外末端端點二者之間的距離長度均為Y2,Y2>Y1且Y2>Y0。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對馬達散熱的打氣機設備組結構,其特征在于:馬達殼體的后向端為面向且最接近盒體的進氣孔,馬達殼體的前向端為遠離盒體的進氣孔且是面向盒體的透氣孔,以殼體前向端的表面作為基線Y,馬達的轉軸作為基線X,殼體的前向端定為X=0,殼體前向端與上、下導流部于面板內里壁的根線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I,殼體的前向端與馬達的通風口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2,殼體之前向端與集風板之最外末端端點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3,殼體之前向端與散熱扇葉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4,殼體的前向端與盒體的進氣孔之間的距離長度為X5,前述距離長度具有X1〈X2〈 X3〈 X4〈 X5的結構狀態(tài)。
【文檔編號】F04B35/04GK205445958SQ201620001494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4日
【發(fā)明人】周文三
【申請人】周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