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減震裝置。
(2)背景技術如圖1所示,為一種現(xiàn)有置放于一些工業(yè)機具下方,而用以減低工業(yè)機具震動的避震器100,其包括有一基座10、一抵接壁12及位于基座10與抵接壁12間的三個彈簧14,該彈簧14是以三角對稱的方式設置,而工業(yè)機具的底部或是腳架(未圖示)則是鎖附于抵接壁12上,并利用一螺桿121加以定位。因此,當工業(yè)機具所架設的地板受到地震、火車行走的影響而震動時,避震器100的基座10會先受震動力的影響而震動,同時基座10因震動而拉伸或壓縮該彈簧14,使震動力量在此形成一緩沖,然后殘存的震動力量才會影響于抵接壁12及工業(yè)機具,不過此種避震器100的結構組裝繁瑣,且彈簧14強度會隨時間的增加而變弱,更何況避震器100使用時是一直持續(xù)的被工業(yè)機具所壓制,更是會加速彈簧14的疲乏,而要使用更好的彈簧來延長使用壽命的話,則需花費更高的成本,不合效益。
再如圖2所示,為另一種置放于工業(yè)機具下方的現(xiàn)有避震器200,其包括有一基座20、一外壁22,基座20與外壁22間填充有橡膠24,并于基座20上延伸出腳架26,腳架26是由橡膠24穿出,而工業(yè)機具的底部或是腳架(未圖示)是置于外壁22上。因此,當工業(yè)機具所架設的地板受到外力影響而震動時,避震器200的腳架26會先受震動力的影響而震動,同時包覆腳架26的橡膠24使腳架26得以緩沖,然后殘存的震動力量才會影響于外壁22及工業(yè)機具。此種避震器200結構組裝同樣是繁瑣的,且橡膠24還會隨時間而變質影響效果,甚至無法使用,同樣的要使用好一點的橡膠來延長使用壽命的話,則需花費更高的成本,一樣是不合效益。
如圖3所示,為一種架設于建筑物(圖未示)下方的避震器300,是用以減低建筑物受外力而產(chǎn)生的震動,該避震器300包括有一基座30、一頂座31、于基座30與頂座31間設有一彈性體35、數(shù)根連接基座30與頂座31間的連桿33、以及于連桿33上設有多個阻尼器331,而建筑物的主要支柱39則是架設于頂座31上,且連桿33是用以使避震器300與避震器300間彼此連結,而同樣的此一現(xiàn)有結構更是復雜,價格高昂,組裝過程更是麻煩費時,更何況構件組成數(shù)目較多的話,容易會有部分零件損壞必須更換等,例如整個避震器300所用來鎖附固定的螺絲數(shù)量繁多,常常會有螺絲松脫或老舊需要維修換新等問題,尤其是當受到外力震動時,力量無法快速傳遞容易集中于某部分的構件上,而此部份的螺絲或結構就容易損壞,造成不可預知的后果。
(3)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拱形原理及多向傳遞分散力量的緩沖機制減低震動幅度的減震裝置。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結構簡單、方便制造、組裝及施工的減震裝置。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壽命更長、更加耐用的減震裝置。
為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目的、結構特點和效果,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4)
圖1是一種置放于一工業(yè)機具下方的現(xiàn)有避震器立體圖。
圖2是另一種置放于一工業(yè)機具下方的現(xiàn)有避震器剖面圖。
圖3是一種架設于一建筑物下方的現(xiàn)有避震器側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中假想線所繪表示于減震器上可灌注有橡膠。
圖5是圖4所示的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6是圖4所示較佳實施例的架設于一工業(yè)機具下方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7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8圖7所示較佳實施例的架設于一建筑物下方及周圍的示意圖。
(5)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5所示為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減震裝置500,它包含有一基座50、一抵接板體51、及數(shù)個位于基座50與抵接板體51間的減震器53?;?0與抵接板體51于本實施例中均為一矩形板體,且兩者相互平行間隔設置,基座50具有一朝向抵接板體51的第一安裝面501,抵接板體51則具有一朝向基座50的第二安裝面511。
第一安裝面501與第二安裝面511間具有數(shù)個減震器53相互連結,本實施例中該減震器53是可以鑄造、鍛造、沖壓或以其他加工方式一體成型的結構加以制造完成,每一減震器53均具有一連接架530,而減震器53通過此連接架530彼此連結,而形成一范圍較大的連接架530,于連結后的連接架530上設有數(shù)個貫穿孔531,每一貫穿孔531上均具有一朝向第一安裝面501方向突起的第一拱形部55、及一朝向第二安裝面511方向突起的第二拱形部57,第一拱形部55與第二拱形部57是隔著連接架530的貫穿孔531相互錯開,該第一拱形部55大致呈U字型,均具有兩端部551及一第一頂部553,每第一拱形部55的兩端部551對應連接于一貫穿孔531的周緣,而其第一頂部553則是抵接于基座50的第一安裝面501上,第一頂部553可以焊接或其他方式加以固定連接于第一安裝面501上。
該第二拱形部57則大致呈相反于第一拱形部55的倒U字型,同樣具有兩端部571及一第二頂部573,每一第二拱形部57的兩端部571是對應連接于一貫穿孔531的周緣,但是與第一拱形部55分別位于連接架的兩相反面,而第二拱形部57的第二頂部573則是抵接于抵接板體51的第二安裝面511,第二頂部573也可以焊接或其他方式加以固定連接于第二安裝面511上。
在本實施例中減震器53的連結排列方式是對應基座50與抵接板體51的外形,也就是說減震器53是以大致呈矩形的方式連結排列,每一第一拱形部55順著寬度的方向是相互對齊的;而順著長度的方向則是以間隔對齊的方式設置,就是相鄰的是不對齊,相間隔的是對齊,而該第二拱形部57的設置方式是與第一拱形部55的設置方式類似。第一、第二拱形部55、57于本實施例中均為薄板狀,當然于其他實施態(tài)樣中也可以制造成其他外觀。
另外,于本實施例中也可于基座50與抵接板體51間灌注橡膠58(圖中假想線所繪的部分),也就是使橡膠58填充于減震器53上,如同將減震器53加以包裝,用以避免灰塵或外物進入影響減震器53的正常運作,而這里所提到的橡膠58是無須使用成本高昂的橡膠,因為此處的橡膠58主要用意并非是用來做減震,只是要防堵外物的進入,保持減震器53的功效,所以以一般的橡膠58就可以于相當長的時間達到此一目的,甚至當橡膠58有些疲乏或是損毀,都是不會影響到整個減震裝置500的效能。
配合圖6所示,本實施例減震裝置500是用以輔助一工業(yè)機具(未圖示)減震,而于使用時是直接將工業(yè)機具的腳架91(或是底座)置放于抵接板體51相反于第二安裝面511的一表面513上,而整個減震裝置500則是置放于工業(yè)機具的支承面900上,使基座50位于支承面900上,當然減震裝置500的尺寸大小是配合其所要承載的工業(yè)機具而定,所以減震裝置500的適用性相當高,大型的減震裝置500可適用于較大型的工業(yè)機具,而小型的減震裝置500則可適用于小型的工業(yè)機具,甚至是一般的家庭家具、電器上。
而當支承面900因受外力而產(chǎn)生震動時,減震裝置500的基座50會先受到影響,接著將力量傳遞于該第一拱形部55,借由第一拱形部55的拱形設計原理將力量加以分散,然后剩余力量會傳遞至減震器53的連接架530,借由連接架530將力量再次分散,分散后的力量才會經(jīng)由第二拱形部57而影響到抵接板體51及工業(yè)機具,然而這層層的將力量分散,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對工業(yè)機具的影響,更何況第一、第二拱形部55、57均可如彈片一樣產(chǎn)生形變緩和外力。
所以,本減震裝置500以形變及多向傳遞分散力量的緩沖機制,有效地減低震動對工業(yè)機具的影響。且減震裝置500的整體結構單純成本也就隨著降低,而制造組裝及施工均較為方便。而且主要構件幾乎不會有性能疲乏的問題存在,更不需經(jīng)常對一些細小的零件檢查維修,因此,本發(fā)明的減震裝置500是一種壽命更長,更加耐用的減震裝置。
再如圖7、8所示,為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減震裝置700,其包含有一基座70、一抵接板體71、及數(shù)個位于基座70與抵接板體71間的減震器73。本實施例的結構大致是與前一實施例類似,而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于基座70的第一安裝面701上突出有一支柱72,支柱72為圓柱狀,且以垂直第一安裝面701的方式突出,并朝向抵接板體71延伸,而于支柱72端部形成有一凸弧面721;而于抵接板體71的第二安裝面711上具有一對應支柱72的承接部74,并于承接部74上形成有一凹弧面741,該凹弧面741恰好可跨接于凸弧面721上,且凹弧面741的弧度是可大于凸弧面721的弧度。
而第二較佳實施例減震裝置700組裝后,該支柱72與承接部74是對應組合,而兩者對應組合的地方則是用以提供更大的支撐力量,使減震裝置700足以支撐較重的工業(yè)機具及建筑物,而使用方式則是將減震裝置700的抵接板體71置于大型工業(yè)機具或是建筑物下方,且使主要的柱體93對準支柱72與承接部74組合處(如圖8所示),使減震裝置700能承受大型工業(yè)機具或是建筑物的重量,而支柱72與承接部74以弧面相接是使其于各方向的震動搖晃情形下均適用。
另外,圖8所示的為減震裝置700使用于一建筑物時,建筑物除了下方與基礎層902間架設減震裝置700外,還可于建筑物下緣周邊與連續(xù)壁903間架設減震裝置700,完全地將整個建筑物建構于減震裝置700上,提供建筑物較佳的減震效果。
當然,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減震裝置,其包括有一基座、一抵接板體及數(shù)個減震器,其特征在于該抵接板體,用以架設于一需要減震的物體下,并與該基座相間隔地設置;該減震器,是位于該基座與該抵接板體間,每一減震器具有一朝向該基座的方向突起的第一拱形部,及一朝向該抵接板體的方向突起的第二拱形部,第一、第二拱形部間具有一連接架,該第一、第二拱形部是位于該連接架的兩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于該連接架上開設有數(shù)個貫穿孔,該第一拱形部均具有兩端部及一第一頂部,每一第一拱形部的兩端部對應連接于一貫穿孔的周緣,而其第一頂部則是抵接于該基座,而該第二拱形部具有兩端部及一第二頂部,每一第二拱形部的兩端部對應連接于一貫穿孔的周緣,而該第二頂部是抵接于該抵接板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于該基座與該抵接板體間灌注有橡膠,將橡膠填充于該減震器上,用以避免灰塵或外物影響該減震器的運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具有一朝向該抵接板體的第一安裝面,該抵接板體具有一朝向該基座的第二安裝面,該減震器是組裝于該第一安裝面與該第二安裝面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減震器是一體成型制造。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拱形部與該第二拱形部是隔著該連接架相互錯開。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拱形部的第一頂部是以焊接的方式加以固定連接于該基座上。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拱形部的第二頂部是以焊接的方式加以固定連接于該抵接板體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第二拱形部為薄板狀。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于該基座上突出有一支柱,而該支柱端部形成有一凸弧面;而于該抵接板體上具有一對應該支柱的承接部,并于該承接部上形成有一凹弧面,該凹弧面可跨接于該凸弧面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凹弧面的弧度是可大于該凸弧面的弧度。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減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柱為圓柱狀。
全文摘要
一種減震裝置,用以架設于一建物下方,或是置于一物體下方,而降低外力震動對建物或物件的影響,該減震裝置包括一基座、一抵接板體、及數(shù)個位于基座與抵接板體間的減震器,每一減震器具有一朝基座的方向突起的第一拱形部,及一朝抵接板體的方向突起的第二拱形部,第一、第二拱形部間具有一連接架,于基座受到震動時,借由減震器將力量分散,可減少建物或物件的震動。
文檔編號F16F15/06GK1469056SQ02126900
公開日2004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鄭建榮 申請人:鄭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