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管接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90253閱讀:13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管接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連接管的管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通常,管接頭結構用于制冷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管部件(凸形管部件和凹形管部件)。例如,在凸形管部件的端部上的插入部分被插入到凹形管部件的端部上的容納端口中,同時具有周向槽口的環(huán)形固定單元被安置在其間以軸向限制凸形管部件。
      在這種情況下,固定單元設有弧形凸起部分,其插入到安置在凹形管部件的容納端口上的槽中。圓形突起部分被安置在凸形管部件的插入部分上以夾持在弧形凸起部分和凹形管部件的接收表面之間。這樣,凸形管部件被限制防止與凹形管部件相脫離。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固定單元在被固定的左右方向上與凸形和凹形管部件相接觸,否則凸形管部件不能與凹形管部件相連接或者在其間導致間隙。
      參照與本發(fā)明的相同發(fā)明人的JP-2002-348868和JP-2003-394459,管接頭結構設有接頭部件用于接合凸形管部件和凹形管部件的接頭部件。接頭部件具有設有第一槽部分和第二槽部分的圓柱體部分,其分別從主體單元的兩個軸端延伸。主體單元還設有一對第一配合部分和一對第二配合部分,它們分別安置在兩個軸端并凸起到主體單元的中心軸線側。
      接頭部件通過第二配合部分與第一管部件相配合而連接到第一管部件。然后,第二管部件被插入到接頭部件,同時接頭部件的第一配合部分被屈曲(直徑變大)。這樣,第二管部件與接頭部件相配合,并與第一管部件相連接。
      但是,根據本發(fā)明人的觀察,在這種情況下,第二管部件通過接頭部件的第一配合部分而被插入,同時第一配合部分直徑變大。因此,接頭部件的安裝性能惡化。如果第一配合部分直徑變大以具有超過彈性范圍的變形,第一配合部分中將導致塑性變形,這樣將發(fā)生第二管部件的缺陷配合。
      此外,當接頭部件被安裝到第一管部件上,接頭部件的第二配合部分的凸起方向端表面將與安置在第一管部件上的不通氣單元(密封單元)擠壓接觸,這樣損壞了密封單元。在模制管接頭中,由于接頭部件的成形塊的分型面與配合部分的凸起方向端表面相接觸,毛刺等可能在凸起方向端表面被導致以損壞密封單元。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接頭部件的管接頭結構,其很容易安裝到管上而不損壞密封單元。
      根據本發(fā)明,管接頭結構設有具有凸形接頭的第一管部件、具有凹形接頭的第二管部件以及包括具有大致圓柱體形狀的主體單元和多個配合單元(第一配合單元)的接頭部件,所述多個配合單元設置在主體單元的軸端上,并凸起到主體單元的中心軸線的側面。配合單元至少在凸起方向上是彈性的。接頭部件的主體單元具有多個槽部分,每個槽部分在主體單元的軸端上具有開口以大致軸向地延伸到主體單元的一部分。槽部分相對周向方向被均勻地安置在主體單元上,并具有設置在沒有安置配合單元的開口。接頭部件的主體單元具有兩個直徑端,至少其一被分為能夠可脫離地彼此連接的兩個單獨部分。接頭部件環(huán)繞(hoops)第二管部件的外表面。第一管部件的凸形接頭通過配合單元的直徑放大和直徑縮短的一次接觸(one-touch)操作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的凹形接頭中。
      這樣,接頭部件可以更為容易地連接到第二管部件,這與傳統(tǒng)的第一配合單元是直徑放大的連接形成對比,這樣內管第二管部件被插入到接頭部件中。此外,由于接頭部件可以連接到第二管部件而不用直徑放大(enlarging)第一配合單元,這樣減小了通過第一配合單元超過彈性范圍的變形而導致的缺陷。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已經優(yōu)點將從下述的詳細說明并參照附圖而詳細了解到,其中圖1是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結構的構造的部分橫截面視圖;圖2是圖1中箭頭方向II中所觀察的顯示管接頭結構的側視圖;圖3A是顯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接頭部件10的整體結構的側視圖,圖3B是接頭部件10的部分橫截面視圖;圖4是顯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在將第一管部件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中之前的橫截面視圖;圖5是顯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的連接狀態(tài)的橫截面視圖;圖6A是在比較示例中具有環(huán)形形狀接頭部件的成形塊的模式拉動(pattern-draw)方向和分型面之間的關系的示意圖,以及圖6B是顯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管部件10的分型表面和模式拉動(pattern-draw)方向之間關系的示意圖;圖7是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接頭部件10的整體結構的側視圖;圖8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修改的接頭部件10的整體結構的側視圖;圖9是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管接頭結構的整體結構的部分橫截面視圖;以及圖10是顯示了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在將第一管部件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之前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的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管接頭結構將參照附圖1-6進行說明。管接頭結構適于諸如用于將車輛空調中的制冷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連接。
      參照顯示了管接頭結構的整體結構的圖1,第一管部件2具有凸形接頭22,凸形接頭2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頭32中。接頭部件10(配合部件)被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并與第一管部件2通過至少一個安置在第二管部件3上的窗口部分38(例如兩個窗口部分)而與第一管部件2配合。
      特別地,其中流體(諸如制冷劑)流動的第一管部件2整體具有圓柱形形狀。第一管部件2包括圓柱部分21,所述圓柱部分21在第二管部件3的側面上設有直徑放大端(凸形接頭22)。
      凸形接頭22具有圓柱形狀的軸端(在第二管部件3的側面上),其鄰接在周向地延伸到整個凸形接頭22的槽23(凹陷部分)。密封單元5(例如0形環(huán))被安置在槽23中并與內表面相配合以密封管部件2、3的連接部分。
      凸形接頭22還設有鄰接第一管部件2的圓柱部分21上的直徑放大部分24。臺階高度表面(后配合表面26)被形成在相對側面的直徑放大部分24的端部表面上至第二管部件3。
      具有錐形外表面25的錐形部分被安置在凸形接頭22上并安置在直徑放大部分24和槽23之間。錐形外表面25從直徑放大部分24到槽23的側面成錐形。
      相似地,其中流體(諸如制冷劑)流動的第二管部件3整體上具有圓柱形狀。第二管部件3設有圓柱體部分31,所述圓柱體部分31在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上的直徑放大端(凹形接頭32)。
      凹形接頭32具有鄰接在第二管部件3的圓柱部分31上的圓柱形插入端口33。凸形接頭22的圓柱形軸端容納在插入端口33中并與內表面相配合。
      凹形接頭32在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上的凹形接頭32的端部上進一步設有直徑放大圓柱部分37(延伸部分37)。錐形部分35被安置在插入端口33和延伸部分37之間,并從延伸部分37的側面到插入端口33的側面錐化的錐形內表面34。即,延伸部分37的外徑等于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的錐形部分35的端部的直徑。錐形內表面34被安置以朝向第一管部件2的錐形外表面25。
      兩個窗口部分38(孔部分)被設置在凹形接頭32的延伸部分37上并相對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軸線彼此相對。
      參照附圖2、3A和3B,接頭部件10設有主體單元11,所述主體單元11具有半狹縫(semi-crack)形狀并可以成環(huán)以在閉合時形成基本圓柱形(后面將進行說明)。主體單元11具有薄壁(在直徑方向上的尺寸)并設有多個(例如兩個)槽部分12(第一槽部分12),每個大致軸向地從主體單元11的一個軸端11a延伸到相鄰的另外的軸端并在軸端11a上具有開口。即,第一槽部分12軸向延伸到接頭部件10的主體部分11的一部分。第一槽部分12相對周向方向被均勻地安置在主體單元11上。
      主體單元11進一步設有多個(例如兩個)配合單元14(第一配合單元14),所述配合單元在第一槽部分12沒有打開的位置上設置在主體單元11的軸端11a并凸出到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的側面。在軸端11a上的第一槽部分12的每個的開口周向夾持在第一配合單元14之間。第一配合單元14相對周向方向被均勻地安置在主體單元11上。
      每個第一配合單元14例如,在大約周向的中間設有狹縫13,這樣第一配合單元14被分為兩部分。這樣,在這種情況下,安置在主體單元11的軸端11a上的第一配合單元總共四個。
      參照顯示了接頭部件10的軸向部分橫截面的圖3B,每個第一配合單元14在設置在主體單元11的直徑內側上的凸起方向端上設有厚度放大部分。此處,厚度是主體部分11的軸向方向上的尺寸,即,垂直于第一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
      第一配合單元14的厚度放大部分包括凸出部分14c和錐形部分14b,所述凸出部分14c凸出到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所述錐形部分14b從凸出部分14c到厚度放大部分(第一配合單元14)的一個凸起方向端(第一配合單元14)的表面錐化。此表面(線部分14a)例如具有諸如弧形形狀,并設置在主體單元11的直徑內側上。臺階高度表面14d被形成在厚度放大部分的另外的凸起方向(第一配合單元14)端上,即相對線部分14a在主體單元11的直徑外側上。
      包括第一配合單元14的接頭部件10在軸向方向和直徑方向上是彈性的,并由諸如樹脂、金屬或者金屬和樹脂的復合物所形成。接頭部件10被構造以具有半狹縫形狀,參照圖2,3A和3B。即,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的一個直徑端(連接端)被一體構造,同時另外的直徑端(分離端)被構造以具有兩個單獨的部分,其可以可拆卸地彼此連接,這樣接頭部件10被關閉以具有圓柱形形狀。
      特別地,主體單元11設有彈性鉸鏈單元18,其一體地在連接端與主體單元11形成,以及配合單元17,所述配合單元17設置在分離端以相對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朝向鉸鏈單元18。
      配合單元17包括第一配合部分17a(例如,凸起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17b(例如凹陷部分),其分別安置在主體單元11的分離端部的兩個單獨部分上并可以可分離地彼此配合。凹陷部分17a具有諸如大約鉤形狀,并且凹陷部分17b具有對應凸起部分17a的形狀。
      相應地,在凸起部分17a從凹陷部分17b脫離的打開狀態(tài)中的接頭部件10可以從第二管部件3的周圍側環(huán)繞第二管部件3。此后,凸形部分17a與凹陷部分17b相配合,這樣接頭部件10成環(huán)形。即,接頭部件10被關閉以具有整個圓柱形形狀,并且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
      在這種情況下,配合單元17和鉸鏈單元18被分別安置在主體單元11的兩個直徑端(分離端和連接端),例如在第一槽部分12沒有延伸的位置上。即,兩個第一槽部分12軸向部分地延伸到主體單元11,并且配合單元17和鉸鏈單元18被分別安置在兩個第一槽部分12的軸向端部上。
      接著,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的連接將參照圖1、4A和4B以及5來進行說明。
      首先,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接頭部件10從第二管部件3的周圍側環(huán)繞第二管部件3,同時第一配合單元14通過第二管部件3的窗口部分38從周圍側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軸線的側面。此后,凸起部分17a與凹陷部分17b相配合,這樣接頭部件10被成環(huán)以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
      然后,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頭22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頭32中。當直徑放大部分24和凸形接頭22的錐形外表面25接觸并推動第一配合單元的錐形部分14b,第一配合單元14是直徑放大的,用主體單元11的支點從第二管部件3的窗口部分38拆卸(擠壓出)。此處,第一配合單元14的直徑放大意味著相對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彼此對稱的第一配合單元14之間(在主體單元11的直徑方向上)的距離的放大。
      然后,如圖5所示,在凸形接頭22被進一步插入到凹形接頭32的側面時,凸形接頭22的錐形外表面25將接觸凹形接頭32的錐形內表面34。凸形接頭22的軸端(第二管部件3的側面的)容納在第二管部件3的插入端口33中并與內表面相配合。這樣,已經放大的第一配合單元14之間的距離縮短,即,第一配合單元14是直徑縮短的。
      然后,第一配合單元14的側表面與設置在凸形接頭22的直徑放大部分24的端部(與第二管部件3相對的側面)上的后配合表面26相配合,同時第一配合單元14的線部分14a與第一管部件2的圓柱部分21的外表面相配合。第一配合單元14的側表面大致與第一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相平行并設置在第二桿部件3的側面上。
      相應地,第一配合單元14與第一管部件2通過第二管部件3的窗口部分38相配合。這樣,第一管部件2通過一次接觸操作(第一配合單元14的直徑放大和直徑縮短)而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
      參照附圖1,當流體被提供并在第一管部件2和第二管部件3中密封,其中的壓力(內壓)將增加,這樣第一管部件2軸向移動。在第一管部件2被移動到與第二管部件3的相對側面上的情況下,已經與第一管部件2的后配合表面26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單元14的側表面軸向移動并從其脫離。這樣,朝向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凸出的第一配合單元14的凸出部分14c將接觸(配合)窗口部分38,同時第一配合單元14的臺階高度表面14d將接觸第二管部件3的延伸部分37的內表面。因此,第一配合單元14仍然保持與窗口部分38配合。
      相應地,基于此實施例,第一管部件2被顯示與第二管部件3在流體仍然保持在其中并且內壓較高時相脫離。在沒有流體保留在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3這樣內壓消失的情況下,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和3可以彼此分離。
      在此實施例中,當凸形接頭22被插入通過第一配合單元14,第一配合單元14的線部分14a將擠壓配合安置在凸形接頭22的密封單元5,這樣密封單元5是直徑縮短的并且第一配合單元14是直徑放大的。因此,密封單元5可能由于諸如線部分14a上的毛刺而被凸起部分所損壞。
      圖6A顯示了比較示例中的分型面‘PL’和具有環(huán)形形狀的接頭部件10的模制中的成形塊的模式拉動方向’a’。在這種情況下,模式拉動方向’a’大致垂直于第一配合部分14的凸起方向,并且分型面‘PL’接觸錐形部分14b和第一配合單元14的線部分14a,這樣毛刺等可能被導致在線部分14a上。
      根據本發(fā)明,由于接頭部件10被設置具有半狹縫形狀,成形塊的分型面‘PL’可以安置離開線部分14a,例如如圖6B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成形塊的模式拉動方向’a’被移動以大致平行于第一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因此,毛刺等可以被限制形成在接頭部件10的模制中的線部分14a上。這樣,密封單元5可以被防止在凸形接頭22通過第一配合單元14所插入時受到損壞。
      在此實施例中,其中密封單元5被插入的單個槽23被形成在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頭22上。但是,多個槽23也可以設置在凸形接頭22上以及多個密封單元5被分別插入到槽23中,這樣密封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3的連接部分。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槽13被安置在各第一配合單元14的大致環(huán)向中間以將其分為兩部分。但是,槽13可以被省略。
      根據第一實施例,管接頭結構設有具有半狹縫形狀的接頭部件10。這樣接頭部件10能夠從第二管部件3的周圍側圍繞(環(huán)繞)第二管部件3,同時第一配合單元14可以從第二管部件3的周圍側到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軸線側插入通過窗口部分38。然后,接頭部件10可拆卸地與第二管部件3相配合(連接)。
      在此情況下,接頭部件10設有凸起部分17a和凹陷部分17b,其分別安置在主體單元11的分離端的兩個單獨部分上并可以彼此可拆卸地配合。此外,接頭部件10設有鉸鏈單元18,其相對于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朝向配合單元17。因此,接頭部件10可以很容易地連接到并從第二管部件3分離。
      基于管接頭結構,與傳統(tǒng)的第一配合單元14是直徑放大的連接相比,接頭部件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變得相對顯著地更為容易,這樣第二管部件3被插入其中。根據此實施例,接頭部件10可以在不用直徑放大具有彈性的第一配合部分14的情況下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這樣防止由于超過彈性變形范圍的變形所導致的第一配合單元14的錯誤。
      此外,在接頭部件10的模制中,成形塊的模式拉動方向’a’被設置大約與第一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相平行,并且成形塊的分型面‘PL’從第一配合單元14的線部分14a分離。這樣,毛刺等可以被限制形成在線部分14a上。相應地,密封單元5可以被防止在第一管部件2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時受到損壞。
      第二實施例在上述的第一實施例中,具有半狹縫形狀的接頭部件10設有在連接端一體形成的彈性鉸鏈單元18,其朝向接頭部件10的分離端。根據第二實施例,接頭部件10被構造以相對接頭部件10的周向方向具有兩個單獨的部分。兩個單獨的部分可以響應要求彼此可拆卸地連接。
      特別地,如圖7所示,接頭部件10的一個部分設有諸如鉤形凸起部分17a和鉸鏈單元18,其分別安置在兩個周向端上。接頭部件10的另外一部分設有凹陷部分17b和額外的鉸鏈單元18,其分別安置在兩個周向端上。即,接頭部件10的兩個部分被分別設有兩個鉸鏈部分18,其可以通過諸如銷18a而彼此連接,這樣接頭部件10被構造以具有半狹縫形狀。凸起部分17b可以可拆卸地與凹陷部分17a相配合。
      相應地,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接頭部件10可以在不用直徑放大接頭部件10的第一配合單元14時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這樣,接頭部件10可以很容易地連接到并從第二管部件3所分離。
      在此實施例中,具有半狹縫形狀的接頭部件10設有兩個單獨的部分,其分別設有能夠一體彼此連接的鉸鏈部件18。接頭部件10也可以設有一對配合單元17,每個包括鉤狀凸起部分17a和凹陷部分17b,如圖8所示。每個配合單元17的凸起部分17a和凹陷部分17b分別安置在接頭部件10的兩個部分的每個的兩個周向端上。安置在一個部分上的凸起部分17a可以與安置在接頭部件10的另外一部分上的凹陷部分17b相配合,這樣接頭部件10被一體地連接。
      第二實施例中沒有描述的管接頭結構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的相同。
      第三實施例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第二管部件3在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上設有延伸部分37。延伸部分37設有在延伸部分37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窗口部分38。第一配合單元14被插入通過窗口部分38。根據第三實施例,第二管部件3的延伸部分37(包括窗口部分38)將被省略。
      在此情況下,第一管部件2具有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相同的構造。參照圖9,第二管部件3包括設有直徑被放大的部分(凹形接頭32)的圓柱部分31,其設置在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的第二管部件3的端部上。
      凹形接頭32具有圓柱形插入端口33,其中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頭22被插入。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的插入部分33的端部被進一步直徑放大以構造具有錐形內表面34的錐形部分35。凹形接頭32具有軸端(與第一管部件2相對的側面),其外表將與安置在接頭部件10上的第二配合單元15相配合。此外表面(配合表面36)相對第二管部件3的圓柱部分31是臺階高(step-high)表面。
      根據第二實施例,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額外地在與軸端11a相對的軸端上設有兩個第二配合單元15,第一配合單元14被安置在其上。相對接頭部件10的中心軸線而彼此對稱的第二配合單元15分別凸起到接頭部件10的中心軸線的側面。第二配合單元15具有凸起方向端表面(線部分15a),其設置在接頭部件10的直徑內側上。
      參照附圖10,接頭部件10將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在此情況下,第二配合單元15的線部分15a與第二管部件3的圓柱部分31的外表面相配合,同時第二配合單元15的側表面(第一管部件2的側面上)將與第二管部件3的配合表面36相接觸。第二配合單元15的側表面大約與第二配合單元15的凸起方向相平行。
      然后,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頭22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頭32中,這樣直徑被放大部分24和第一管部件2的錐形外表面25接觸并推動第一配合單元14的錐形部分14b。這樣,第一配合單元14是直徑放大的,主體單元11的支點趨于從第二管部件3分離。
      如圖9中所示,當凸形接頭22被進一步插入到凹形接頭32的內表面,第一管部件2的錐形外表面25將接觸錐形部分35的錐形內表面34,這樣第一配合單元14彈性回復,即,直徑縮短(如第一實施例中所限定)。這樣,第一配合單元14的側表面(大約平行于第一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與第一管部件2的后配合表面26相配合,同時第一配合單元14的線部分14a與第一管部件2的圓柱部分21的外表面相配合。
      這樣,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頭22被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頭32中,這樣凸形接頭22的軸端部分被容納在第二管部件3的插入端口33中。第一和第二管部件2、3軸向彼此限制。
      根據如第三實施例中所描述的管接頭結構,第一管部件2可以通過一次接觸操作(第一配合單元14的直徑縮短和直徑放大)來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
      沒有在第三實施例中所描述的管接頭結構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
      其它實施例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接頭部件10設有第一槽部分12,其軸向地從一個軸端11a到接頭部件10的一部分延伸并分別在軸端11a具有開口。但是,接頭部件10也可以額外地設有第二槽部分,其軸向地從接頭部件10的另外一軸端到其一部分延伸并分別在另外的軸端上具有開口。在接頭部件10上的第二槽部分的周向位置與第一槽部分12的這些相交錯(stagger),并且每個第二槽部分被安置在接頭部件10的周向方向上的兩個第一槽部分12之間。
      在此情況下,接頭部件10還設有第二配合單元,其在第二槽部分的開口沒有被安置的位置上安置在另外的軸端上。即,第二配合單元和第一配合單元14被分別地安置在接頭部件10的兩個軸端上。第二配合單元凸起到接頭部件10的中心軸線的側面,并與第二管部件3(圓柱部分31)相配合。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管接頭部件適于用于車輛空調的制冷循環(huán)的管部件。但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管接頭結構也可以用于其中流體被密封的殼體管。
      權利要求
      1.一種管接頭結構,包括具有凸形接頭(22)的第一管部件(2);具有凹形接頭(32)的第二管部件(3);以及包括具有大致圓柱體形狀的主體單元(11)和多個配合單元(14)的接頭部件(10),所述多個配合單元設置在主體單元(11)的軸端(11a)上,并凸起到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的側面,配合單元(14)至少在凸起方向上是彈性的,其中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具有多個槽部分(12),每個槽部分(12)在主體單元(11)的軸端(11a)上具有開口并大致軸向地延伸到主體單元(11)的一部分,槽部分(12)相對周向方向被均勻地安置在主體單元(11)上,并具有設置在沒有安置配合單元(14)位置上的開口;以及第一管部件(2)的凸形接頭(22)通過配合單元(14)的直徑放大和直徑縮短的一次接觸操作而插入到第二管部件(3)的凹形接頭(32)中,其特征在于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具有兩個直徑端,至少其一被分為能夠可脫離地彼此連接的兩個單獨部分;以及接頭部件(10)環(huán)繞第二管部件(3)的外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凹形接頭(32)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個窗口部分(38);以及接頭部件(10)圍繞第二管部件(3),同時接頭部件(10)的配合單元(14)從第二管部件(3)的周圍側到第二管部件(3)的中心軸線側插入通過窗口部分(38),這樣接頭部件(10)被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主體單元(11)的直徑端之一被分為兩個單獨的部分;以及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還具有第一配合部分(17a)和第二配合部分(17b),其分別安置在兩個單獨部分上并能夠可脫離地彼此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在相對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還具有設置與第一配合部分(17a)和第二配合部分(17b)相對的側面上的鉸鏈單元(18)。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接頭部件(10)被模制時,接頭部件(10)的成形塊的分型表面從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端的表面(14a)離開,所述表面(14a)設置在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的直徑內側上。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接頭部件(10)被模制時,接頭部件(10)的成形塊的模式拉動方向大致平行于配合單元(14)的凸起方向。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11)具有薄壁。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分(17a)是凸起部分,第二配合部分(17b)是凹陷部分。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主體單元(11)的兩個直徑端的每個被分為兩個單獨部分,其分別設有能夠可脫離地彼此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分(17a)和第二配合部分(17b)。
      全文摘要
      一種管接頭結構包括第一管部件(2),具有至少一個窗口部分(38)的第二管部件(3),以及設有主體單元(11)和多個配合單元(14)的接頭部件(10),其凸起到主體單元(11)的中心軸線側并能夠直徑放大和直徑縮短。接頭部件(10)的主體單元具有半狹縫形狀。接頭部件(10)從第二管部件(3)的周圍側環(huán)繞第二管部件(3),同時配合單元(14)被插入通過窗口部分(38)。第一管部件(2)通過配合單元(14)的直徑放大和直徑縮短的一次接觸操作而連接到第二管部件(3)。
      文檔編號F16L37/08GK1699814SQ20051007264
      公開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吉野誠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