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尤其是涉
及一種按金屬流動成型規(guī)律,先鐓粗制成預成型坯料,再在終成型模膛中鍛制坯產品的生 產工藝。
背景技術:
可軸向移動的萬向節(jié)因其結構復雜、加工、檢測難度大,它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 低噪音、可靠性高、免維修等諸多優(yōu)異性能。目前,全世界轎車絕大部分的傳動系統(tǒng)均采用 該萬向節(jié)作為關鍵的傳動部件。該產品內腔由圓弧面均勻分布在內孔中,在內孔中就自然 形成了球道,因其產品的使用特性,所以對該產品的內腔各結構之間同心度及球道分度精 度要高,目前國內外制造廠家均采用內腔精鍛成形毛坯技術,這樣既能滿足精度要求,又降 低了制造成本及周期,同時也符合當今世界制造業(yè)發(fā)展的趨勢。 原有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產品的生產加工工藝主要有下料一加熱一在大型多工
位溫鍛壓力機上進行毛坯成型加工,經退火、酸洗、磷化處理后,在冷鍛壓力機上精整或者
用楔橫軋工藝和冷擠壓工藝兩種不同的成型方法聯(lián)合完成汽車等速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
工藝。采用原加工工藝,當鐓粗后的坯料直接進入模膛成形,由于金屬體積分配不合理,該
用料多的地方沒有充足來源,不該用料的地方產品大量毛邊,既浪費了材料,同時又增加了
金屬水平投影面積,使模具承載力加大,縮短模具的使用壽命,且加工成本高。 本公司法人張華文針對現(xiàn)有鍛造工藝在生產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產品技術中所存在
的余料的比例較大、金屬的流動體積分布不合理,易出現(xiàn)裂紋,易產生充不滿等技術問題,
于2006年申請了發(fā)明專利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公開號
CN1883848A,解決了現(xiàn)有鍛造工藝在生產產品技術中所存在的易出現(xiàn)裂紋,易產生充不滿
現(xiàn)象等技術問題,現(xiàn)有鍛造工藝所存在的余料比例較大的問題未能得到完全解決,造成材
料浪費,加工成本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主要解決 現(xiàn)有鍛造工藝在生產產品技術中所存在的余料的比例較大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 制坯的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下料后的金屬材料加熱后,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 壓,在封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和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由直徑不等的圓柱形實體部分 以及它們的過渡段構成,所述的過渡段為直徑逐漸遞減或遞增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所 述桿部的最大直徑和桿部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 積;然后將該預成型的坯料放入終鍛模膛內,在坯料盤部對鐓粗后的坯料反擠壓,坯料中心 形成內孔球道,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為產品的法蘭部,鋸底取長后整形。 —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下料
3后的金屬材料加熱后,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壓,在封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和坯
料盤部,所述的桿部為圓柱形結構,所述桿部的一端與坯料盤部相連接,另一端頭為凹面形
結構,所述桿部的直徑和桿部最大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
內孔體積;然后將該預成型的坯料放入終鍛模膛內,在坯料盤部對鐓粗后的坯料反擠壓,坯
料中心形成內孔球道,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為產品的法蘭部,鋸底取長后整形。 所述的桿部分為相連的三段,第一段、第三段為直徑不等的圓柱形結構,第二段為
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過渡段,所述的過渡段為直徑逐漸遞減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 所述的桿部端頭凹面形結構的內腔為圓弧面結構。 中國專利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公開號 CN1883848A,反擠壓工藝關鍵點是在鐓粗后進行反擠時,由于反擠壓工藝的需要,必須在反
擠桿部端形成------工藝余料,如不留工藝余料直接反擠則會在內孔球道內腔產生凹槽,
桿部與法蘭部結合處產生大圓弧,產品無法加工,該工藝解決了反擠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內腔有 凹槽,外部有大圓弧,即金屬在流動中存在的不合理現(xiàn)象。本發(fā)明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 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利用制坯模鐓粗擠壓,在封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和 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由直徑不等的圓柱形實體部分以及它們的過渡段構成,所述的過渡 段為直徑逐漸遞減或遞增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或在桿部端頭形成凹面形結構,所述桿部 的最大直徑和桿部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或所 述桿部的直徑和桿部最大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 積,取代后續(xù)反擠工藝過程中桿部端頭的形成——工藝余料。本發(fā)明根據(jù)內孔壁和法蘭 部成形特點合理地進行體積分配,節(jié)約了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產品結構合理,能保證產 品質量,生產工藝穩(wěn)定。
附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在制坯模中鐓粗擠壓工藝后坯料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fā)明在終鍛模中反擠壓工藝后坯料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在制坯模中鐓粗擠壓工藝后坯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桿部,2、法蘭部,3、內孔球道,4、桿部第一段,5、桿部第二段,6、桿部
第三段,7、桿部端頭凹面形結構的內腔。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 :參見附圖1與附圖2,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 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下料后的金屬材料加熱后,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壓,在封 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1和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1為圓柱形結構,一端與坯料盤部相連 接,另一端頭為凹面形結構,所述凹面形結構的內腔7為圓弧面結構,所述桿部1的直徑和 桿部1的最大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然后將該 預成型的坯料放入終鍛模膛內,在坯料盤部對鐓粗后的坯料反擠壓,坯料中心形成內孔球 道3,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為產品的法蘭部2,鋸底取長后整形。 實施例2 :參見附圖3與附圖2,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下料后的金屬材料加熱后,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壓,在封 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1和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1分為相連的三段,第一段4、第三段6 為直徑不等的圓柱形結構,第二段5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過渡段,所述的過渡段5為直徑逐 漸遞減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所述桿部1的第一段4的直徑和桿部1的總長度的乘積與 桿部1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然后將該預成型的坯料放入終鍛模 膛內,在坯料盤部對鐓粗后的坯料反擠壓,坯料中心形成內孔球道3,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 為產品的法蘭部2,鋸底取長后整形。 本發(fā)明利用制坯模鐓粗擠壓,在封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和坯料盤部,所述的 桿部由直徑不等的圓柱形實體部分以及它們的過渡段構成,所述的過渡段為直徑逐漸遞減 或遞增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或在桿部端頭形成凹面形結構,所述桿部的最大直徑和桿部 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或所述桿部的直徑和桿 部最大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取代后續(xù)反擠工 藝過程中桿部端頭的形成——工藝余料,減少鋸底過程中材料的浪費,節(jié)約了原材料,降 低生產成本。當然,在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下,本發(fā)明桿部結構有多種實施形式,這對本領域 技術人員而言,閱讀本說明書后毋需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再現(xiàn)出,在此就不詳述了。
權利要求
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下料后的金屬材料加熱后,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壓,在封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1)和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1)為圓柱形結構;然后將該預成型的坯料放入終鍛模膛內,在坯料盤部對鐓粗后的坯料反擠壓,坯料中心形成內孔球道(3),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為產品的法蘭部(2),鋸底取長后整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部(1)由直徑不等的圓柱形實體部分以及它們的過渡段(5)構成,所述的過渡段(5)為直徑逐漸遞減或遞增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所述桿部(1)的最大直徑和桿部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2)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
2. —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下料后 的金屬材料加熱后,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壓,在封閉的型腔中鐓粗形成桿部(1)和 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1)為圓柱形結構;然后將該預成型的坯料放入終鍛模膛內,在坯料 盤部對鐓粗后的坯料反擠壓,坯料中心形成內孔球道(3),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為產品的法 蘭部(2),鋸底取長后整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部(1)的一端與坯料盤部相連接,另一端頭 為凹面形結構,所述桿部(1)的直徑和桿部最大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 (2)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部(1)分為相連的三段,第一段(4)、第三段(6)為直徑不等的圓柱 形結構,第二段(5)為第一段(4)和第三段(6)的過渡段,所述的過渡段(5)為直徑逐漸遞 減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部端頭凹面形結構的內腔(7)為圓弧面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軸向移動的通孔式萬向節(jié)精鍛槽殼制坯的生產工藝,包括下料、加熱,在制坯模中進行局部鐓粗擠壓,形成桿部和坯料盤部,所述的桿部由直徑不等的圓柱形實體部分以及它們的過渡段構成,所述的過渡段為直徑逐漸遞減或遞增的圓所形成的實體部分,桿部的最大直徑和桿部總長度的乘積與桿部的體積差不小于法蘭部反擠壓形成的內孔體積;然后將該坯料放入終鍛模膛內,在坯料盤部對坯料反擠壓,坯料中心形成內孔球道,坯料盤部則擠壓成型為產品的法蘭部,鋸底取長后整形。該發(fā)明主要解決現(xiàn)有鍛造工藝中工藝余料比例較大的技術問題,節(jié)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F16D3/16GK101733350SQ20081020292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萬永福, 張?zhí)?申請人:江蘇威鷹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