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扣件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該扣
件可以將諸如電纜、接地線、支架、吊牌、交通指示牌的物件固定在同一根柱形桿上。
背景技術:
目前,電纜、接地線、支架、吊牌、交通指示牌等設施的捆扎固定大多數是用鐵絲來 完成,固定和拆卸較為煩瑣困難,且不易調整被固定物件的高低和角度。在經過風吹日曬 后,容易生繡腐蝕,降低了其使用壽命,增加了維護成本。申請?zhí)枮?00810025332. X,名稱為 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文件,介紹了一種帶狀扣件,包括扣帶,在扣帶的一 端設有扣爪,在扣帶上設有能與扣爪形成可卸式的連接結構。申請?zhí)?00810100788. 8,名稱 為帶狀綁定扣件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文件,介紹了一種帶狀綁定扣件,其包括扣 帶,在扣帶的一端連接有扣頭,在扣頭上滑動連接有扣爪。這兩份專利文件介紹的扣件中的 扣帶都是有孔的,由于孔與孔之間是有一定間距的,因此用該扣件捆扎物件,就存在捆扎不 牢靠的可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以使捆扎物件更 加牢靠,增強扣件使用的靈活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種帶狀扣件,包括扣帶和扣爪,扣帶是有固定端和移動端的條形帶,所述的扣爪 包括扣爪基和扣爪蓋,該扣爪基包括底面和位于底面上相對的兩個側面,其底面前端有橋 孔,其側面前端有卡口 ;該扣爪蓋包括頂面和位于頂面下相對的兩個側面,其頂面中部有從 前向后向下傾斜的翻面;該翻面與頂面之間有空隙;扣爪蓋的側面前端有與扣爪基上的卡 口相配合的卡扣;該扣爪蓋側面末端通過第一連接軸與扣爪基的側面后端活動連接。
所述的扣爪基底面前端有凹口。 所述的帶狀扣件還包括第二連接軸,該第二連接軸位于扣爪基側面末端,其與第 一連接軸之間有定位橋孔。 所述的扣爪蓋頂面前端有向下傾斜的翻蓋。
所述的橋孔有兩個,該兩個橋孔相互平行。
所述帶狀扣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 1將扣帶固定端纏繞固定在扣爪基上; 1. 2按照規(guī)定的高度和角度,將被捆扎的物件和柱形桿放置在一起,用扣帶移動端
沿著物件和柱形桿環(huán)繞;
1.3固定扣爪; 1. 4撬起扣爪蓋前端,使卡扣脫離卡口 ,打開扣爪。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fā)明的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的帶狀扣件安裝簡便,捆扎物件的牢固性更佳。
背景技術:
中提供的帶狀 扣件,由于扣帶是帶孔的,所以在固定時,存在捆扎物件不緊固的可能性。而本發(fā)明的技術 方案中,采用扣帶固定端連接在扣爪基前端,移動端穿過扣爪蓋,并根據物件的外圍尺寸, 拉緊扣帶的移動端。這樣避免了捆扎物件不牢靠的現象。 2、本發(fā)明中的扣帶在扣爪上的定位更佳穩(wěn)固。通過在扣爪基前端設置凹口,扣帶 被限制在扣爪基的凹口中,不會大范圍偏移,甚至滑移至側面。 3、本發(fā)明中只需要用較小的力,就可以固定物件。通過在在扣爪基側面末端設置 第二連接軸,第二連接軸與第一連接軸之間形成定位橋孔。纏繞扣帶后,根據杠桿原理,第 二連接軸相當于一阻力點,第一連接軸相當于支點,扣爪蓋前端相當于用力點。由于扣爪蓋 前端到第一連接軸的距離遠大于第二連接軸到第一連接軸的距離,因此可以用較小的力使 扣爪蓋和扣爪基閉合固定。 4、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扣爪蓋4頂面前端設有向下傾斜的翻蓋11,可以對扣 帶的移動端起到再次固定,避免其在物件張力的作用下回放。 5、本發(fā)明中的橋孔6可以是兩個平行布置的橋孔,采用"S"形方式來纏繞扣帶,簡 單方便,緊固性效果更佳。
圖1是本發(fā)明中的扣爪蓋呈閉合狀態(tài)時,扣件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的扣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的扣爪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中的扣爪閉合時的頂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中的扣爪打開時的頂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中的扣帶一端與扣爪基前端連接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中的扣爪蓋呈打開狀態(tài),扣帶另一端穿過定位橋孔與扣爪蓋纏繞的 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中的扣爪蓋呈半閉合狀態(tài),扣帶另一端穿過定位橋孔與扣爪蓋纏繞 的示意圖。 圖中,1、扣帶,2、扣爪,3、扣爪基,4、扣爪蓋,5、第一連接軸,6、橋孔,7、卡口,8、卡 扣,9、凹口, 10、第二連接軸,11、翻蓋,12、翻面,13、定位橋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狀扣件,包括扣帶1和扣爪2??蹘?和扣爪 2由具有防銹防腐蝕的材料制成??蹘?是一條形帶,其一端是固定端,另一端是移動端。 扣爪2包括扣爪基3和扣爪蓋4兩個部分。使用時,扣帶1的固定端連接在扣爪基3上,扣 帶1移動端穿插在扣爪蓋4上。不使用的時候,扣帶1和扣爪2可以是分離的,也可以連接 在一起。扣爪基3包括底面和位于底面上相對的兩個側面,兩個側面與底面成直角關系為 佳??圩?整體呈"U"形??圩?的底面前端有橋孔6,扣爪基3的側面前端有卡口 7。為使固定牢靠,扣爪基3的兩個側面前端分別有一個卡口7??圩ιw4包括頂面和位于 頂面下相對的兩個側面。該兩個側面與頂面之間以直角關系為佳。扣爪蓋4頂面中部有從
4前向后向下傾斜的翻面12,該翻面12的后端和側端與扣爪蓋4頂面之間有空隙??圩ιw4 側面前端有與扣爪基3上的卡口 7相配合的卡扣8。該卡口8從下往上,向外突出??圩?蓋4側面末端通過第一連接軸5與扣爪基3的側面連接。這樣,扣爪蓋4可以圍繞第一連 接軸5,在扣爪基3上旋轉。 作為第一種改進方案,可以在扣爪基3底面前端設置凹口 9。在纏繞扣帶1時,扣 帶1移動端經過凹口 9。這樣,扣帶1只能在扣爪基3前端的凹口 9內作小范圍移動,從而 避免扣帶1大范圍移動,甚至從扣爪基3底面前端滑移到側面,影響捆扎效果。
作為第二種改進方案,可以在扣爪基3側面末端設置第二連接軸10。第二連接軸 10與第一連接軸5之間形成定位橋孔13。如圖7和圖8所示,在纏繞扣帶1的時候,扣帶1 移動端從定位橋孔13的下端穿入??蹘?只能在定位橋孔13中移動。同時,根據杠桿原 理,即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的大小與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因此為了省力, 就應該使動力臂比阻力臂長。在本改進方案中,第二連接軸io相當于一阻力點,第一連接 軸5相當于支點,固定時在扣爪蓋4前端用力,扣爪蓋4前端相當于用力點。由于扣爪蓋4 前端到第一連接軸5的距離遠大于第二連接軸10到第一連接軸5的距離,因此可以用較小 的力使具有一定剛性的扣帶1變形,從而使扣爪蓋4和扣爪基3閉合固定。
作為第三種改進方案,可以在扣爪蓋4頂面前端設有向下傾斜的翻蓋11。這樣,扣 帶1移動端在翻蓋11的作用下,受力方向只能向下,與其在扣爪2中的受力方向不在同一 條直線上,而是呈一角度。這樣,可以避免扣帶1在被捆扎物件的作用下,自然回放。
作為第四種改進方案,橋孔6可以是兩個。兩個橋孔平行布置。如圖6所示,采用 "S"形方式來纏繞扣帶首先將扣帶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底端,扣帶1移動端從下往上 穿過凹口 9,再從上往下穿過鄰近凹口 9的橋孔6,然后從下往上穿過遠離凹口 9的橋孔6, 最后從上往下穿過凹口 9。這樣的捆扎方式,緊固性更好,效果更佳。
使用上述帶狀扣件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 1將扣帶1固定端纏繞固定在扣爪基3上。首先,在扣爪2呈打開狀態(tài)的情況 下,扣帶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的前端,然后扣帶1移動端在扣爪基3底面前端的橋孔6 和扣爪基3前端之間纏繞,最后扣帶1移動端向下延伸。 扣帶1在扣爪基3上的纏繞,可以是順時針,也可以是逆時針。當被纏繞的物件比 較多的時候,以順時針為佳。這樣,扣帶1移動端從扣爪基3前端向下延伸,可以使扣帶1 捆扎的物件更多。 當扣爪基3前端有凹口 9的時候,扣帶1經過凹口 9。這樣扣帶1不會從扣爪基3 前端滑移。 其中,當有兩個橋孔6的時候,可以呈"S"形方式纏繞扣帶l,這樣纏繞比較簡便、 牢靠。首先將扣帶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底端,扣帶1移動端從下往上穿過凹口 9,再從 上往下穿過鄰近凹口 9的橋孔6,然后從下往上穿過遠離凹口 9的橋孔6,最后從上往下穿 過凹口 9。 1. 2用扣帶l捆扎物件。按照規(guī)定的高度和角度,將被捆扎的物件和柱形桿放置在 一起,用扣帶1移動端沿著物件和柱形桿環(huán)繞一圈。為了捆扎牢固,可以用扣帶1在物件和 柱形桿的外圍繞數圈。 1. 3固定扣爪2,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 3. 1把扣帶1移動端從下往上從第一連接軸5和第二連接軸10之間的定位橋孔 13中穿入; 1. 3. 2扣帶1移動端從扣爪蓋4上的翻面12和頂面之間的空隙穿出,向扣爪基3 前端延伸; 1.3. 3按下扣爪蓋4,閉合整個扣爪2??圩?前端兩側的卡口 7,與扣爪蓋4前 端兩側的卡扣8相互配合,使扣爪2閉合,整體收緊扣件2。這樣物件就可以牢固地被固定 在柱形桿上了。 1. 4打開扣爪2。使用螺絲刀或其他類似工具,撬起扣爪蓋2前端,使卡扣8脫離 卡口 7。打開扣爪2,可以放松扣帶l,在扣帶1中添加新的物件,或者完全松開扣帶l,解除 捆扎狀態(tài)。 當扣爪蓋4前端有翻蓋11的時候,螺絲刀可以放置在翻蓋11和扣爪基3前端之 間,從而撬開扣爪2。
權利要求
一種帶狀扣件,包括扣帶(1)和扣爪(2),扣帶(1)是有固定端和移動端的條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爪(2)包括扣爪基(3)和扣爪蓋(4);該扣爪基(3)包括底面和位于底面上相對的兩個側面,其底面前端有橋孔(6),其側面前端有卡口(7);該扣爪蓋(4)包括頂面和位于頂面下相對的兩個側面,其頂面中部有從前向后向下傾斜的翻面(12);該翻面(12)與頂面之間有空隙;扣爪蓋(4)的側面前端有與扣爪基(3)上的卡口(7)相配合的卡扣(8);該扣爪蓋(4)側面末端通過第一連接軸(5)與扣爪基(3)的側面后端活動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帶狀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爪基(3)底面前端有凹口(9)。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狀扣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連接軸(IO),該第二 連接軸(10)位于扣爪基(3)側面末端,其與第一連接軸(5)之間有定位橋孔(13)。
4.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狀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爪蓋(4)頂面前端有向下傾 斜的翻蓋(11)。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狀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橋孔(6)有兩個,該兩個橋孔 相互平行。
6. —種權利要求1所述帶狀扣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 1將扣帶(1)固定端纏繞固定在扣爪基(3)上;1.2按照規(guī)定的高度和角度,將被捆扎的物件和柱形桿放置在一起,用扣帶(1)移動端沿著物件和柱形桿環(huán)繞; 1. 3固定扣爪(2);1.4撬起扣爪蓋(4)前端,使卡扣(8)脫離卡口 (7),打開扣爪(2)。
7. 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狀扣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 l具體包括 以下步驟1. 1. 1在扣爪(2)呈打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扣帶(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的前端; 1. 1. 2扣帶(1)移動端在扣爪基(3)底面前端的橋孔(6)和扣爪基(3)前端之間纏繞; 1. 1.3扣帶(1)移動端向下延伸。
8. 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狀扣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 1. 2中,扣 帶(1)移動端在扣爪基(3)上呈順時針方向纏繞。
9. 按照權利要求6至8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帶狀扣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 驟1.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 3. 1扣帶(1)移動端從下往上從定位橋孔(13)中穿入;,1. 3. 2扣帶1移動端從扣爪蓋(4)上的翻面(12)和頂面之間的空隙穿出,向扣爪基(3) 前端延伸;,1. 3. 3按下扣爪蓋(4),卡口 (7)和卡扣(8)相配合,閉合整個扣爪(2)。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帶狀扣件包括扣帶(1)和扣爪(2),扣爪(2)包括扣爪基(3)和扣爪蓋(4);扣爪基(3)底面前端有橋孔(6),側面前端有卡口(7);扣爪蓋(4)頂面有翻面(12);扣爪蓋(4)側面有與卡口(7)相配合的卡扣(8);扣爪蓋(4)通過第一連接軸(5)與扣爪基(3)連接。使用該帶狀扣件的方法首先,將扣帶(1)固定端纏繞固定在扣爪基(3)上;接著,用扣帶(1)移動端沿著物件和柱形桿環(huán)繞;然后,固定扣爪(2);最后,撬起扣爪蓋(4)前端,使卡扣(8)脫離卡口(7),打開扣爪(2)。采用上述帶狀扣件及其使用方法,可以使物件的捆扎更加牢靠。
文檔編號F16B2/20GK101737384SQ200910232418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27日
發(fā)明者丁午, 程琳 申請人: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