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管道連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溫柔性管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供暖供水等管路中,習慣使用鍍鋅鐵管或PPR管。鍍鋅管存在著安裝維修復雜、易生銹、結垢等缺陷,現(xiàn)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PPR管材,存在耐低溫性差,衛(wèi)生問題和連接熔堵等問題。在歐美,PEX、PE_RT、PB、PAP等是應用較廣的柔性管。國內(nèi)大都還是采用螺紋帽壓卡圈的連接方式,該方式存在諸多問題,如不能暗埋;在水流沖擊下螺紋退位;管件重,成本高;安裝效率低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改良結構的柔性管的連接結構,使 它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安全、操作方便等特點。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包括一根柔性管及與柔性管連接的接管,柔性管的連接端套接于接管上,所述的接管的外徑不小于柔性管的內(nèi)徑,柔性管連接端的外側有一個卡圈,卡圈成圓筒形,其內(nèi)徑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徑,卡圈與塑料和的連接端為緊配合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卡圈的端部內(nèi)側設置一個斜面。接管上設有兩條以上凸條。所述的卡圈的兩端內(nèi)側均有斜面。所述的接管為銅材質。所述的卡圈為塑料材質。本實用新型是充分利用柔性管的塑性特征,來實現(xiàn)柔性管與接管之間的連接的。具體而言,首先由于接管的外徑不小于柔性管的內(nèi)徑,采用機械工具等方式使柔性管的端部略微張開,才能將柔性管的端部套接于接管上;然后在柔性管上套上卡圈,并移向柔性管的連接端。由于卡圈的內(nèi)徑只是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徑,當卡圈至柔性管連接端時,會受到阻擋。最后,采用一些機械工具擠壓卡圈,利用柔性管的塑性,便卡圈緊配合套于柔性管上。這樣就可以使柔性管與接管牢固連接了。在本結構中,接管可以起到支撐作用。最好是在上述圈的端部內(nèi)側設置一個斜面。利用此斜面,使卡圈能逐步箍緊柔性管,以方便實際操作。通常,在接管上設有3-6條凸條,用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柔性管脫離接管。在上述的柔性管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接管事實上是管接頭或者閥門上與柔性管的連接部分。顯然,本柔性管的連接結構可以用于柔性管與各種金屬接頭或者金屬閥門的連接。[001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I.由于在采用本結構使柔性管與接管的連接前后卡圈的內(nèi)徑和外徑尺寸均沒有發(fā)生改變,而是依靠柔性管材料的自身塑性,使柔性管端部發(fā)生變形來實現(xiàn)柔性管接管的緊配合,因此其連接十分牢固。2.在本連接結構中,除了柔性管和接管處,只外用一個卡圈,故結構很簡單,且減少了管路的成本。3.在連接時,利用卡圈逐步箍緊的方式,其箍緊力大小可以控制,不易造成柔性管或者接管或者接管損壞或破裂現(xiàn)象;同時,操作快速方便,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圖I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管的連接結構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管的連接結構在連接前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接管;11、凸條;2、卡圈;21、斜面;3、柔性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管的連接結構接管I和卡圈2。接管I可以是管接頭上的接管,也可以是一個閥門上的接管。也就是說,本連接結構既可用于管接頭上,也可應用于閥門上。一般情況下,接管I的外徑不小于所要連接的柔性管3的內(nèi)徑。因此,在連接時,首先要使柔性管3的連接端張開,使它套接于接管I上,本實施例中接管I和卡圈2均為銅材質,能提供管道連接強度、衛(wèi)生性及耐高低溫性能。如圖2所示,卡圈2的內(nèi)徑是不小于柔性管3的外徑的。但當柔性管3連接端套接于接管I上時,其端部的外徑就要不小于卡圈2的內(nèi)徑了。本實施例中,卡圈2和接管I均是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的,金屬材料可以是銅、不銹鋼等,卡圈2可以是塑料材料,如耐高溫的PPSU、PSU或PEX材料。在柔性管3端部套接于接管I后,就可以用機械工具擠壓卡圈2,便卡圈2向柔性管3的連接端移動。在此過程中,卡圈2是不會發(fā)生變形的。但通過擠壓卡圈2,便柔性管3的端部發(fā)生變形。這樣,卡圈2就箍緊了柔性管3,使柔性管3牢固與接管I連接。事實上,當卡圈2完全箍緊柔性管3后,由于連接牢固,是不可能使柔性管3與接管I分離的,除非將其中的零件破壞??ㄈ?端部內(nèi)側設置的斜面21有助于卡圈2的擠壓。本實施例中,卡圈2的兩端內(nèi)側均有斜面21,使卡圈2無論方向性。如圖I所示,在接管I的表面設有若干根凸條11。當柔性管3完全與接管I連接后,柔性管3連接端的內(nèi)側還會略微嵌入凸條11之間的間隙內(nèi)。有效防止柔性管3脫離接管I。
權利要求1.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包括一根柔性管(3)及與柔性管(3)連接的接管(1),柔性管(3)的連接端套接于接管(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I)的外徑不小于柔性管(3)的內(nèi)徑,柔性管(3)連接端的外側有一個卡圈(2),卡圈(2)成圓筒形,其內(nèi)徑不小于柔性管(3)的外徑,卡圈(2)與塑料和(3)的連接端為緊配合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2)的端部內(nèi)側設置一個斜面(21)。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接管(I)上設有兩條以上凸條(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2)的兩端內(nèi)側均有斜面(21)。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I)為銅材質。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2)為塑料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屬于管道連接技術領域。本柔性管滑緊管件的連接結構包括一根柔性管及與柔性管連接的接管,柔性管的連接端套接于接管上,接管的外徑大于柔性管的內(nèi)徑,柔性管端的外側有一個卡圈,卡圈呈圓筒形,其內(nèi)徑不小于柔性管的外徑,卡圈與柔性管的連接端為緊配合連接。卡圈的端部內(nèi)側設置一個斜面,在接管上設有若干條凸條。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結構連接安全,安裝便捷,且可減少了管路的成本,操作便捷,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F16L33/22GK202612934SQ20122020894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林岳華, 蔡錦達, 黃曉峰, 羅玲芝, 劉銳, 艾金輝 申請人:浙江世進水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