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屏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顯示屏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顯示屏越來越多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上,其中,顯示屏的一種用法即安裝在墻上用于進行廣告投放、信息展示等,對于此類顯示屏而言通常是通過安裝支架進行固定,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安裝支架與顯示屏相互獨立,安裝時再進行裝配操作,操作較為繁瑣,同時安裝支架也會增加包裝與運輸?shù)某杀荆y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安裝與運輸?shù)娘@示屏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便于安裝與運輸?shù)娘@示屏安裝結構,包括顯示屏,還包括連桿機構與以及通過連桿機構安裝在顯示屏上的安裝桿,顯示屏上設有凹槽,當連桿機構展開時,安裝桿自顯示屏上伸出;連桿機構折疊時,安裝桿與連桿機構嵌入凹槽之內,其中,安裝桿相對顯示屏的運動軌跡包括沿直線方向的運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以及短于第一連桿的第二連桿,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的一端共同連接在顯示屏上,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安裝桿上,在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與安裝桿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機構,其中,第一連桿與顯示屏之間,以及第二連桿與顯示屏之間為轉動連接,第一連桿與安裝桿之間為轉動連接,第二連桿與安裝桿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第一連桿與安裝桿上均設有中空部分,連桿機構折疊時,第二連桿嵌入第一連桿之內,第一連桿嵌入安裝桿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安裝桿上均設有中空部分,連桿機構折疊時,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并列嵌入安裝桿的中空部分之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連桿機構折疊時,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與安裝桿并列嵌入顯示屏的凹槽之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連桿機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之間的角度可調。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安裝桿上沿長度方向設有若干的插孔,第二連桿通過插銷插接在插孔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連桿機構包括第三連桿、第四連桿、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第三連桿的兩端分別與顯示屏、第四連桿轉動連接,第四連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三連桿、安裝桿轉動連接,第五連桿的兩端分別與顯示屏、第六連桿轉動連接,第六連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五連桿、安裝桿轉動連接,安裝桿、顯示屏、第三連桿、第四連桿、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在展開狀態(tài)下形成矩形支撐機構。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安裝桿上設有中空部分,連桿機構折疊時,第三連桿與第四連桿并列嵌入安裝桿的中空部分之內,第五連桿與第六連桿并列嵌入安裝桿的中空部分之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連桿機構折疊時,安裝桿分別與第三連桿、第四連桿,以及第五連桿、第六連桿并列,一同嵌入顯示屏的凹槽之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實現(xiàn)安裝機構與顯示屏的一體連接,省去了安裝機構與顯示屏之間的裝配工作,有助于簡化安裝步驟,提高效率;同時,安裝機構在運輸時可以收納在顯示屏內,無需對安裝結構進行額外的包裝與運輸,從而可以節(jié)省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連桿機構與安裝桿組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處于收納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處于中間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處于收納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chǎn)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如無特殊說明,當某一特征被稱為“固定”、“連接”在另一個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連接在另一個特征上,也可以間接地固定、連接在另一個特征上。此外,本實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僅僅是相對于附圖中本實用新型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來說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組合。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于安裝與運輸?shù)娘@示屏安裝結構,具體包括顯示屏、連桿機構與以及通過連桿機構安裝在顯示屏上的安裝桿,顯示屏上還設有凹槽。當連桿機構展開時,安裝桿自顯示屏上伸出,此時顯示屏可通過安裝桿形成顯示屏支撐或固定結構;而當連桿機構折疊時,安裝桿與連桿機構嵌入到顯示屏的凹槽之內,如此,可以實現(xiàn)安裝機構與顯示屏的一體連接,省去了安裝機構與顯示屏之間的裝配工作,有助于簡化安裝步驟,提高效率;同時,安裝機構在運輸時可以收納在顯示屏內,無需對安裝結構進行額外的包裝與運輸,從而可以節(jié)省成本。
本實施例中安裝桿相對顯示屏的運動軌跡包括沿直線方向的運動,以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不同實施例。
實施例一
參照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顯示屏1、安裝桿2以及由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4組成的連桿機構,顯示屏1上設有凹槽11,凹槽11的長度應不小于安裝桿2的長度,寬度應不小于安裝桿2的直徑。
第二連桿4短于第一連桿3,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4與安裝桿2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機構,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桿3作為三角形的斜邊。具體的,第一連桿3與第二連桿4的一端共同連接在顯示屏1上,作為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第一連桿3與第二連桿4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安裝桿2上,作為三角形的另兩個頂點,其中,第一連桿3與顯示屏1之間,以及第二連桿4與顯示屏1之間為轉動連接,第一連桿3與安裝桿2之間為轉動連接。
為實現(xiàn)連桿機構的折疊,第二連桿4與安裝桿2之間應可以分離,即第二連桿4與安裝桿2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同時,第一連桿3與安裝桿1上均設有中空部分,且第一連桿3與安裝桿1上的中空部分應該分別可以放入第二連桿4與第一連桿3。
為適應不同場所的安裝需求,當連桿機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第一連桿3與第二連桿4之間的角度可調,從而可以調整顯示屏1與安裝桿2之間的距離,具體的,參照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連桿機構與安裝桿組合的立體示意圖,安裝桿2上沿長度方向設有若干的插孔21,第二連桿4的端部設有插銷5,其通過插銷5插接在不同的插孔21內,以實現(xiàn)角度的調節(jié)。
參照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處于收納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連桿4嵌入第一連桿3之內,第一連桿3嵌入安裝桿2內,安裝桿2則嵌入顯示屏的凹槽11內,保證顯示屏1上沒有外露的安裝機構。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體結構相同,不再另附圖說明,區(qū)別在于當連桿機構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第一連桿3與第二連桿4之間不存在相互包含的關系,而是并列的嵌入安裝桿1的中空部分內。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體結構相同,也不再另附圖說明,區(qū)別在于當連桿機構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4與安裝桿2之間均不存在相互包含的關系,而是并列的嵌入安裝在顯示屏的凹槽11內,相應的,顯示屏1上凹槽11的寬度應不小于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4與安裝桿2三者的直徑和。
實施例四
參照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顯示屏1、安裝桿2以及由第三連桿6、第四連桿7、第五連桿8與第六連桿9組成的連桿機構,顯示屏1上設有凹槽11,凹槽11的長度應不小于安裝桿2的長度,寬度應不小于安裝桿2的直徑。
第三連桿6的兩端分別與顯示屏1、第四連桿7鉸接,第四連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三連桿6、安裝桿2鉸接,第五連桿8的兩端分別與顯示屏1、第六連桿9鉸接,第六連桿9的兩端分別與第五連桿8、安裝桿2鉸接,安裝桿2、顯示屏1、第三連桿6、第四連桿7、第五連桿8與第六連桿9在展開狀態(tài)下形成可折疊的矩形支撐機構。
為實現(xiàn)連桿機構的折疊,安裝桿2上設有中空部分,該中部部分應可同時放入第三連桿6與第四連桿7,或者是第五連桿8與第六連桿9,取最大值。
參照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處于中間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三連桿6與第四連桿7的鉸接部分,以及第五連桿8與第六連桿9的鉸接部分向內部運動,安裝桿2與顯示屏1之間的距離逐步縮短。
參照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處于收納狀態(tài)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三連桿6與第四連桿7并列嵌入安裝桿2的中空部分之內,第五連桿8與第六連桿9同樣并列嵌入安裝桿2的中空部分之內,安裝桿2則嵌入顯示屏的凹槽11內,保證顯示屏1上沒有外露的安裝機構。
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的主體結構相同,不再另附圖說明,區(qū)別在于當連桿機構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第三連桿6、第四連桿7與安裝桿2之間不存在相互包含的關系,第五連桿8、第六連桿9與安裝桿2之間同樣不存在相互包含的關系,安裝桿2分別與第三連桿6、第四連桿7,以及第五連桿8、第六連桿9并列,一同嵌入顯示屏的凹槽11之內,相應的,顯示屏1上凹槽11的寬度應不小于第三連桿6、第四連桿7與安裝桿2三者的直徑和,或者第五連桿8、第六連桿9與安裝桿2三者的直徑和,取最大值。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種種的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