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速軸承及徑向移動元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減速軸承及徑向移動元件,所述減速軸承包括從里到外依次設在同一軸承平面的內圈、中間圈和外圈;所述減速軸承具有至少一個減速級,其中,所述內圈、中間圈和外圈分別具有沿減速軸承的軸向方向延伸的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和外圈延伸部;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表面為內齒形面、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表面為外齒形面;所述中間圈延伸部設有用于置放徑向移動元件的徑向通道,并通過徑向移動元件傳輸波浪型減速動作;所述徑向移動元件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和接觸部。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普通軸承的優(yōu)化設計,使之變成具有減速功能的減速軸承,跟通常的減速器相比較,具有結構緊湊、性能可靠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
一種減速軸承及徑向移動元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速軸承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能夠減少徑向移動摩擦的減速軸承和徑向移動元件。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的變速箱本身不能或者不適合承受徑向力,因此通常要配合外部或附加徑向軸承使用。許多技術應用要求減速動作,但是面臨一個問題,也即,眾所周知的配合軸承使用的變速箱體積太大,不適合機器人以及電動車和電動輪等小型化要求強烈,并且轉速的降低要穩(wěn)固且精確的技術領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能夠減小減速軸承中徑向移動元件的兩端與徑向通道之間的接觸面積的減速軸承及徑向移動元件。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減速軸承,包括從里到外依次設在同一軸承平面的內圈、中間圈和外圈,且所述內圈與中間圈之間以及所述外圈與中間圈之間分別設有滾動元件;所述減速軸承具有至少一個減速級,其中,所述內圈、中間圈和外圈分別具有沿減速軸承的軸向方向延伸的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和外圈延伸部,所述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以及外圈延伸部位于同一減速級平面上;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表面為內齒形面、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表面為外齒形面;所述中間圈延伸部設在所述內圈延伸部與外圈延伸部之間并設有用于置放徑向移動元件的徑向通道;所述中間圈延伸部通過徑向移動元件傳輸波浪型減速動作;
[0005]所述徑向移動元件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和分別設在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兩端、并用于與所述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相抵接的接觸部;每一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端面延伸形成。
[0006]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速軸承中,所述接觸部設有一接觸點,并且所述接觸點位于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中軸線上,所述接觸部通過所述接觸點與所述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形成點接觸。
[0007]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速軸承中,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處至接觸點處的尺寸逐漸減小。
[0008]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速軸承中,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的齒槽的數(shù)量大于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的輪齒的數(shù)量。
[0009]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速軸承中,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上的齒槽的徑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上的輪齒在徑向方向上的高度。
[0010]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速軸承中,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的齒槽的數(shù)量大于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的輪齒的數(shù)量。
[0011]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減速軸承中,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上的齒槽的徑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上的輪齒在徑向方向上的高度。
[001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徑向移動元件,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和分別設在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兩端、并用于與減速軸承的中間圈上的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相抵接的接觸部,每一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端面延伸形成。
[0013]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中,所述接觸部設有一接觸點,并且所述接觸點位于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中軸線上,所述接觸部通過所述接觸點與所述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形成點接觸。
[0014]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中,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處至接觸點處的尺寸逐漸減小。
[0015]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中,所述徑向移動主體和接觸部為一體成型結構。
[0016]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中,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為圓柱形,所述接觸部為錐形、球冠形或橢球冠形。
[0017]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普通軸承的優(yōu)化設計,使之變成具有減速功能的減速軸承,跟通常的減速器相比較,具有結構緊湊、性能可靠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減速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減速軸承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1中的減速軸承的徑向移動元件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1]圖4為圖1中的減速軸承的徑向移動元件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2]圖5為圖1中的減速軸承的徑向移動元件的結構示意圖三。
[0023]圖6為圖1中的減速軸承的徑向移動元件的結構示意圖四。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實施例獲得其他的實施例。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減速軸承,該減速軸承包括從里到外依次設在同一軸承平面的內圈、中間圈和外圈,且內圈與中間圈之間以及外圈與中間圈之間分別設有滾動元件。該減速軸承具有至少一個減速級,其中,內圈、中間圈和外圈分別具有沿減速軸承的軸向方向延伸的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和外圈延伸部,上述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以及外圈延伸部位于同一減速級平面上。外圈延伸部的內表面為內齒形面、內圈延伸部的外表面為外齒形面;中間圈延伸部設在內圈延伸部與外圈延伸部之間并設有用于置放徑向移動元件的徑向通道;中間圈延伸部通過徑向移動元件傳輸波浪型減速動作。上述徑向移動元件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和分別設在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兩端、并用于與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相抵接的接觸部;每一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端面延伸形成。
[0026]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述減速軸承的橫截面。減速軸承包括同心布設的內圈10、中間圈20、外圈30。在橫截面的左邊部分,標出了軸承平面41,該軸承平面41上包括三個同心布設的內圈10、中間圈20、外圈30以及滾動元件50、51,滾動元件50、51分別放置在內圈10與中間圈20之間和中間圈20與外圈30之間。因此,軸承平面41上的元件構成了具有三個可旋轉圈的徑向滾動軸承。滾動元件50、51可以是圓柱滾子,也可以使用軸承中常用的任何其他種類的滾動元件,例如滾珠、滾針等。
[0027]內圈10、中間圈20、外圈30分別具有軸向延伸且處于共同減速級平面42的內圈延伸部16、中間圈延伸部26、外圈延伸部36。內圈延伸部16、中間圈延伸部26、外圈延伸部36構成減速級7,并且內圈延伸部16與外圈延伸部36之間設有徑向移動件40,中間圈延伸部26設有用于置放徑向移動元件40的徑向通道,內圈延伸部16的外表面與徑向移動元件40(徑向移動元件40遮罩在中間圈延伸部26內部的徑向通道的內部)接觸,外圈延伸部36的內表面接觸徑向移動元件40,從而通過徑向通道引導徑向移動元件40的徑向移動,使得中間圈延伸部26在內圈延伸部16與外圈延伸部36之間傳輸波浪型減速動作。
[0028]軸承部分的滾動元件50、51遮罩在滾動元件罩殼52、53中。減速軸承5具有中心開口 13,其構成減速軸承5的總直徑的重要部分。另外,在內圈10、中間圈20和外圈30中具有用于附接支撐結構和連接到輸入和輸出裝置的三個通孔,即內圈延伸部16中的輸入連接的通孔18、中間圈20中的輸出連接的通孔28和外圈30中用于附接到支撐結構的通孔38。
[0029]中間圈延伸部26包括罩殼,徑向通道位于罩殼內并用于導引徑向移動元件40的線性移動(滑動或滾動)。中間圈延伸部26本身是圓柱形的結構。中間圈延伸部26的內徑略大于內圈延伸部16的外齒形面頂端的直徑。
[0030]為保證徑向移動元件40順利傳遞減速波浪形減速動作,外圈延伸部36的內齒形面上的齒槽的徑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內圈延伸部16的外齒形面上的輪齒在徑向方向上的高度;或者內圈延伸部16的外齒形面上的齒槽的徑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外圈延伸部36的內齒形面上的輪齒在徑向方向上的高度。通過這種結構,可以有效地避免減速軸承出現(xiàn)三個同心圈之間相互阻擋移動的情況。優(yōu)選的,內圈延伸部16的外齒形面上的輪齒的形狀反映了外圈延伸部36上的齒槽的形狀的顛倒形式;或者外圈延伸部36的內齒形面上的輪齒的形狀反映了內圈延伸部16上的齒槽的形狀的顛倒形式,這樣,徑向通道中的徑向移動元件40將沒有游隙或者只有很小的游隙,因而減少了運行過程中各部件出現(xiàn)撕裂和磨損的情況。
[0031]如圖2所示,為減少徑向移動元件40在徑向通道內移動的阻力,上述徑向移動元件40可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和分別設在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的軸向兩端、并用于與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相抵接的接觸部40 2,且每一接觸部40 2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的軸向端面延伸形成。通過該方式,可減小徑向移動元件40在移動過程中的磨損。
[0032]進一步地,上述接觸部402設有一接觸點403,并且該接觸點403位于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的中軸線上,接觸部402通過接觸點403與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形成點接觸。具體地,接觸部402只通過接觸點403與徑向通道形成點接觸,每一接觸部402有且僅有一個接觸點403,從而進一步減少徑向移動元件40與徑向通道之間的摩擦損耗,減少發(fā)熱量,提高軸承壽命。
[0033]上述接觸部402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處至接觸點403處的尺寸逐漸減小。這樣,可保證徑向移動元件40在移動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優(yōu)選的,針對軸承的不同使用場合,接觸部402的外形可以選擇不同的結構,接觸部402具體可采用錐形、球冠形或橢球冠形等,如圖3至6所示。其中錐形又可以為圓錐形、三角錐形等,還可以是多種異形體的組合,只要能夠保證異形面上能夠形成一個位于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的中軸線上的接觸點403即可。
[0034]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為提高徑向移動元件40的結構強度,徑向移動元件主體401和接觸部402為一體成型結構。
[003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從里到外依次設在同一軸承平面的內圈、中間圈和外圈,且所述內圈與中間圈之間以及所述外圈與中間圈之間分別設有滾動元件;所述減速軸承具有至少一個減速級,其中,所述內圈、中間圈和外圈分別具有沿減速軸承的軸向方向延伸的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和外圈延伸部,所述內圈延伸部、中間圈延伸部以及外圈延伸部位于同一減速級平面上;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表面為內齒形面、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表面為外齒形面;所述中間圈延伸部設在所述內圈延伸部與外圈延伸部之間并設有用于置放徑向移動元件的徑向通道;所述中間圈延伸部通過徑向移動元件傳輸波浪型減速動作; 所述徑向移動元件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和分別設在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兩端、并用于與所述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相抵接的接觸部;每一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端面延伸形成。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設有一接觸點,并且所述接觸點位于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中軸線上,所述接觸部通過所述接觸點與所述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形成點接觸。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處至接觸點處的尺寸逐漸減小。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的齒槽的數(shù)量大于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的輪齒的數(shù)量。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上的齒槽的徑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上的輪齒在徑向方向上的高度。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的齒槽的數(shù)量大于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的輪齒的數(shù)量。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減速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延伸部的外齒形面上的齒槽的徑向深度等于或大于外圈延伸部的內齒形面上的輪齒在徑向方向上的高度。8.—種徑向移動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徑向移動元件主體和分別設在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兩端、并用于與減速軸承的中間圈上的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相抵接的接觸部,每一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軸向端面延伸形成。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設有一接觸點,并且所述接觸點位于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的中軸線上,所述接觸部通過所述接觸點與所述徑向通道的軸向端面形成點接觸。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由徑向移動元件主體處至接觸點處的尺寸逐漸減小。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移動主體和接觸部為一體成型結構。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徑向移動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移動元件主體為圓柱形,所述接觸部為錐形、球冠形或橢球冠形。
【文檔編號】F16C19/55GK205423531SQ201620105578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fā)明人】屈曉東, 李俊田
【申請人】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