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污泥測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污泥經過干燥后,不僅可顯著減少體積,而且能夠明顯地減少臭味、病原菌、黏度等負面特性,干燥后的污泥更是具有多方面的用途。然而在污泥熱干化的過程中,往往出現污泥粘結熱干燥設備的表面的現象,即污泥粘壁。由于污泥粘壁,一是降低了污泥干燥過程中熱傳遞的效率,阻礙了污泥中水分的蒸發(fā),也降低了污泥的干燥速度,從而造成了能量的浪費;二是由于污泥粘壁導致設備腐蝕影響干燥設備的使用壽命;三是為了解決粘壁現象,保證干燥過程的順利進行必須添加系統和設備,增加了運行成本。所以研究污泥的粘壁現象有重要意義。根據查閱資料,污泥粘壁量沒有普適的測量方法。大多是把污泥放在加熱板上加熱,待加熱完成后,刮剝殘留在加熱板上的干污泥,然后稱其質量,并測量干污泥與加熱板的粘結面積,可得到單位面積加熱板所粘附的干污泥量。上述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不確定因素多,如刮剝的標準和刮剝的次數不確定,實驗誤差加大。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及裝置。本發(fā)明測得污泥在不同溫度、不同含水率下的污泥粘壁量。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裝置,包括恒溫槽、污泥測量桶、電子秤、計算機,所述計算機與電子秤連接,計算機根據電子秤傳輸的質量變化,得到污泥含水率的變化,污泥測量桶放置在恒溫槽內,恒溫槽放置在電子秤上。所述污泥測量桶包括桶體、上蓋和下蓋,所述桶體為中空。所述恒溫槽還包括恒溫槽支架,方便放置污泥回收盤。所述上、下蓋與桶體是過盈配合,所述上蓋可以阻止污泥水分的溢出,下蓋方便拆卸是污泥在短時間內迅速下落。上述裝置還包括污泥回收盤,所述污泥回收盤放置于恒溫槽與電子秤之間,且位于下蓋的正下方。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電子秤稱重包括恒溫槽、恒溫槽支架、污泥測量桶的桶體的質量M及污泥測量桶下蓋的質量m ;(2)蓋上污泥桶下蓋,取新鮮污泥放入污泥測量桶內,且污泥填滿污泥測量桶,電子秤稱重加入污泥后的質量G ;(3)設定恒溫槽的溫度,設定預期污泥含水率;(4)當測得污泥測量桶內的污泥溫度升至設定溫度,計算機根據電子秤傳輸的質量得到污泥含水率的變化,當含水率達到預期值后蓋上污泥測量桶的上蓋,同時打開下蓋,污泥測量桶內污泥落至污泥回收盤,當污泥不再下落時,移走污泥回收盤;(5)此時取出污泥測量桶上蓋,電子秤測得余下裝置質量為M1 ;
Ml-M(6)根據重量法得到單位面積污泥粘壁量為
權利要求
1.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溫槽、污泥測量桶、電子秤、計算機,所述計算機與電子秤連接,污泥測量桶放置在恒溫槽內,恒溫槽放置在電子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測量桶包括桶體、上蓋和下蓋,所述桶體為中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恒溫槽支架,所述恒溫槽通過恒溫槽支架放置在電子秤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蓋與桶體是過盈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一 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污泥回收盤,所述污泥回收盤放置于恒溫槽與電子秤之間,且位于下蓋的正下方。
6.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電子秤稱重包括恒溫槽、恒溫槽支架、污泥測量桶的桶體的質量M及污泥測量桶下蓋的質量m ;(2)蓋上污泥桶下蓋,取新鮮污泥放入污泥測量桶內,且污泥填滿污泥測量桶,電子秤稱重加入污泥后的質量G ;(3)設定恒溫槽的溫度,設定預期污泥含水率;(4)當測得污泥測量桶內的污泥溫度升至設定溫度,計算機根據電子秤傳輸的質量得到污泥含水率的變化,當含水率達到預期設定值后蓋上污泥測量桶的上蓋,同時打開下蓋, 污泥測量桶內污泥落至污泥回收盤,當污泥不再下落時,移走污泥回收盤;(5)此時取出污泥測量桶上蓋,電子秤測得余下裝置質量為M1;M1 -M(6)根據重量法得到單位面積污泥粘壁量為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還包括采用含水率測定儀測得新鮮污泥的含水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測量污泥粘壁量的方法及裝置,包括恒溫槽、污泥測量桶、電子秤、計算機,所述計算機與電子秤連接,污泥測量桶放置在恒溫槽內,恒溫槽放置在電子秤上。本發(fā)明通過污泥本身的重力測得污泥粘壁量,首先電子秤稱重包括恒溫槽、恒溫槽支架、污泥測量桶體的質量及下蓋的質量,然后稱重污泥測量桶放入污泥后的質量,恒溫槽升到一定溫度后,打開下蓋,將污泥下落至污泥回收盤,電子秤稱重余下裝置質量,然后根據重量法得到污泥粘壁量。本發(fā)明靠污泥本身的重力來測量污泥的粘壁量,減少了人為因素帶來的系統誤差。
文檔編號G01N5/04GK103048215SQ20121056624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樓波, 趙松輝, 錢煒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