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尤指一種制作具有高密度薄型 且正反面導通的微型連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術:
就目前電子產(chǎn)品的發(fā)展趨勢而言,電子產(chǎn)品的多功能化與微型化已成為 主要的方向,且其多功能的表現(xiàn)往往需要整合數(shù)個芯片的運作方可達成,然 而各芯片之間的連接若透過印刷電路板的電路布局加以達成,勢必造成電子產(chǎn)品的體積增加。為了改善此問題,單一系統(tǒng)芯片(systemonchip,SOC)的整 合因而逐漸盛行。但由于系統(tǒng)芯片工藝技術復雜、成品率不高且價格太高, 因此目前許多含有集成電路與微機電產(chǎn)品的半導體元件,均朝向系統(tǒng)封裝 (system in package, SIP)的封裝方式進行,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及提高產(chǎn)品成品率。系統(tǒng)封裝主要的概念是利用微型連接器為媒介,將多個欲整合應用并互 相連接的芯片裝設在其上,并將上述芯片與微型連接器一并封裝成一系統(tǒng)封 裝結構,而各芯片之間則利用連接器內(nèi)部所設置的導線層加以電性連接,因 此,微型連接器在系統(tǒng)封裝上占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隨著產(chǎn)品朝向輕、薄、 短、小發(fā)展,縮小系統(tǒng)封裝的體積勢在必行,因此改善孩i型連接器的尺寸與 各芯片的連接方式已成為一重要的課題。已知硅微型連接器只有單面具有電 連接點,在堆疊上有其限制,雖然已知印刷電路板具有正反兩面導通的特性, 但又由于印刷電路板的體積過大,因此為了縮小封裝體積,制作具有高密度 薄型、三維堆疊、工藝簡化且大量生產(chǎn)的微型連接器,成為業(yè)界極力努力的 方向。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制作高密度薄型且正反面導通的微型 連接器的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首 先提供晶片,該晶片包含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接著在該晶片的該第一表 面形成第一介電層,然后圖案化該第一介電層,該第一介電層包含有多個第 一開口,并且各該第一開口暴露出該第一表面。隨后在這些第一開口暴露出 的該第一表面蝕刻出多個孔。再在各該孔內(nèi)形成內(nèi)部導電層以填滿各該孔, 以及在該第一介電層上形成第一表面導電層。接著圖案化該第一表面導電 層,以暴露出該第一介電層,并且在該第一表面導電層與該第一介電層上形 成第一絕緣圖層。然后進行薄化工藝,將該晶片的該第二表面薄化,以暴露 出各該孔中的該內(nèi)部導電層。隨后在該晶片的該第二表面形成第二介電層, 然后圖案化該第二介電層,該第二介電層包含有多個第二開口對應在該第二 表面的這些孔。再在該第二介電層上形成第二表面導電層,并且填滿各該第 二開口。然后圖案化該第二表面導電層。最后在該第二表面導電層與該第二 介電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圖層。本發(fā)明的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系透過深蝕刻、無電電鍍與薄化工藝, 在晶片上制作出具有穿孔的正反面導通的導電層,并且通過薄化工藝薄化至 所需的厚度,以提供體積小且高密度的封裝,更具有簡化、連貫且可大量生 產(chǎn)的優(yōu)點。
圖1至圖17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示意圖。 圖18至圖19為本發(fā)明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晶片12第一介電層14第一表面16第二表面18掩模圖案20第一開口22孑匕24表面保護層26金屬層28內(nèi)部導電層30第一表面導電層32第一絕緣圖層34粘著層36承栽晶片38第二介電層40第二表面導電層42第二絕緣圖層 44 微型連接器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至圖17,圖1至圖17為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制作微型連接 器的方法示意圖。如圖1所示,首先提供晶片10,例如硅晶片,且晶片10 包含有第一表面14與第二表面16,然后在晶片的第一表面14上形成第一介 電層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12為熱沉積方式形成的氧化層,其作 用在提供絕緣效果,以避免漏電流問題,第一介電層12的形成方式與材料 并不限,例如可為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絕緣材料所構成。如圖2所示,接著在第一介電層12上形成掩模圖案18。掩模圖案18 可為光致抗蝕劑圖案,利用半導體光刻工藝將所需要的圖形表現(xiàn)在晶片10 上。如圖3所示,然后圖案化第一介電層12,利用掩模圖案18作為掩模, 蝕刻第一介電層12未被掩模保護的區(qū)域。第一介電層12包含有對應掩模圖 案18的多個第一開口 20,并且各第一開口 20暴露出第一表面14。如圖4 所示,接著在第一開口 20暴露出的第一表面14,蝕刻出多個孔22。本實施 例的孔22為垂直側壁,但可依據(jù)元件的需求制作具有不同形狀側壁的孔22, 例如圓弧側壁或傾斜側壁等,如圖5與圖6所示,并且依據(jù)不同形狀的孔 22可利用不同的蝕刻方式,例如垂直側壁的孔22可利用千式蝕刻中的深 反應離子蝕刻工藝,圓弧側壁的孔可利用使用氟化氫為蝕刻液的濕式蝕刻, 傾斜側壁的孔則可利用4吏用氬氧化鉀或氯氧化四曱基銨或乙二胺鄰苯二酚 為蝕刻液的濕式蝕刻工藝???2深度則可依元件需求來做調(diào)整。如圖7所示,接下來對晶片IO的第二表面16進行表面保護。晶片10 表面的保護可在第二表面16上形成表面保護層24,例如形成光致抗蝕劑 層或粘著熱分離膠帶或紫外線膠帶在第二表面16上,其目的是為了輕易地 將接下來電鍍在第二表面16上的金屬移除,因此并不限在使用上述的材料, 而亦可為其它材料例如臘或聚酰亞胺(polyimide)等。如圖8所示,對整片晶片IO進行表面活化工藝,然后進行無電電鍍工 藝,在各孔內(nèi)形成內(nèi)部導電層28以填滿各孔,并在掩才莫圖案18與晶片10 的第二表面16上形成金屬層26。由于進行無電電鍍工藝之前,需先對欲電 鍍的部分進行表面活化處理。本實施例將整片晶片IO表面活化后,置入無電電鍍金屬的溶液中進行無電電鍍。表面活化工藝可采用干式的等離子體轟 擊,以提升欲電鍍表面的活化能,或是利用置放在氯化鈀溶液將鈀離子附著 在欲電鍍表面。另外,無電電鍍工藝中電鍍的金屬可為金、銅或其它金屬材料。如圖9所示,移除第二表面16的表面保護層24與電鍍在其上的金屬層 26,并且進行剝離工藝,移除掩模圖案18與電鍍在掩模圖案18上的金屬層 26,暴露出孔內(nèi)的內(nèi)部導電層28與第一介電層12。如圖IO所示,之后進行 金屬鍍膜工藝,在第一表面14上電鍍第一表面導電層30。第一表面導電層 30的材料以與無電電鍍工藝所電鍍的內(nèi)部導電層28的金屬種類相同為優(yōu)選 的作法。本實施例的金屬鍍膜工藝可為蒸鍍工藝、濺鍍工藝或其它鍍膜工藝。如圖11所示,接著圖案化第一表面導電層30,使第一表面導電層30 形成所需的導電圖案。如圖12所示,然后在第一表面導電層30與第一介電 層12上形成第一絕緣圖層32。第一絕緣圖層32的圖案才艮據(jù)欲連接芯片的需 求而決定,所暴露出的第一表面導電層30可作為微型連接器的電連接點用 來連"^外部芯片(圖未示)。如圖13所示,接著利用粘著層34將承載晶片36(handlewafer)粘貼在第 一絕緣圖層32上。如圖14所示,進行薄化工藝,將晶片IO的第二表面16 薄化,使各孔22內(nèi)的內(nèi)部導電層28被暴露出。由于承載晶片36的功用在 于確保晶片10薄至小于200微米仍可進行制造,因此若拋光后的厚度大在 200微米時,則不需在第一絕緣圖層32上粘貼粘著層34與承載晶片36。薄 化工藝可利用拋光以及化學機械拋光工藝,將晶片10的厚度依照需求拋光 至所需的厚度。如圖15所示,接著翻轉晶片10,在晶片IO的第二表面16上形成第二 介電層38,然后圖案化第二介電層38。第二介電層38包含有多個第二開口 對應在第二表面16的孔22。如圖16所示,再在第二介電層38上形成第二 表面導電層40,并且填滿各第二開口,然后圖案化第二表面導電層40,使 第二表面導電層40形成所需的導電圖案。第二表面導電層40通過第二開口 得以與內(nèi)部導電層28電性連接。如圖17所示,最后在第二表面導電層40 與第二介電層38上形成第二絕緣圖層42,然后進行切割以及移除粘著層34 與承載晶片36,即為所需的微型連接器44。第二絕緣圖層42暴露出的第二 表面導電層40作為微型連接器44的電連接點,用來連接外部芯片(圖未示)。第二表面導電層40與第一表面導電層30通過與內(nèi)部導電層28連接而能夠 互相電性連接,本發(fā)明的微型連接器44具有正反面電性導通的特性,可將 微型連接器44上面與下面的芯片垂直堆疊并且電性連接在一起。請參考圖18至圖19,并同時參考圖1至圖7與圖10至圖17。圖18至 圖19為本發(fā)明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示意圖。為了簡化說 明,與上述相同的制作步驟,將不在本實施例中詳述,并且相同的元件將使 用相同的名稱與符號。本實施例的方法與上述實施例的方法相異之處從對第 二表面16進行表面保護之后至圖案化第一表面導電層30之前。如圖18所 示,本實施例在對第二表面16進行表面保護之后,先移除掩模圖案18,然 后依然對整片晶片IO進行表面活化工藝。如圖19所示,之后進行無電電鍍 工藝,在第一介電層12上形成第一表面導電層30,在各孔22內(nèi)填滿內(nèi)部導 電層28,以及在第二表面16形成一金屬層26。最后,如圖IO所示,移除 第二表面16的表面保護層24與電鍍在第二表面上的金屬層26后,在各孔 22內(nèi)即形成內(nèi)部導電層28以及在第一介電層12上即形成第一表面導電層 30。接著如同上述實施例圖案化第一表面導電層30,并且之后皆與上述實施 例相同。綜而言之,本發(fā)明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透過深蝕刻、無電電鍍與薄 化工藝,在晶片上制作出具有穿孔的正反面導通的導電層,使得不同的芯片 可通過本發(fā)明的微型連接器進行三維堆疊的電性連接方式。另外,本發(fā)明通 過薄化工藝可將微型連接器薄化至所需的厚度,以提供體積小且高密度的封 裝,并且本發(fā)明在硅晶片上利用半導體工藝制作出微型連接器具有簡化、連 貫且可大量生產(chǎn)的優(yōu)點。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做的等同變 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包含有提供晶片,該晶片包含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在該晶片的該第一表面形成第一介電層,然后圖案化該第一介電層,該第一介電層包含有多個第一開口,并且各該第一開口暴露出該第一表面;在這些第一開口暴露出的該第一表面蝕刻出多個孔;在各該孔內(nèi)形成內(nèi)部導電層填滿各該孔,并且在該第一介電層上形成第一表面導電層;圖案化該第一表面導電層,以暴露出該第一介電層;在該第一表面導電層與該第一介電層上形成第一絕緣圖層;進行薄化工藝,將該晶片的該第二表面薄化,以暴露出各該孔內(nèi)的該內(nèi)部導電層;在該晶片的該第二表面形成第二介電層,然后圖案化該第二介電層,該第二介電層包含有多個第二開口對應在該第二表面的這些孔;在該第二介電層上形成第二表面導電層填滿各該第二開口,然后圖案化該第二表面導電層;以及在該第二表面導電層與該第二介電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圖層。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表面導電層與該內(nèi)部導電層以 及該第二表面導電層電性連接。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圖案化的第一介電層表面還包含有 一掩模圖案,且在各該孔內(nèi)形成填滿各該孔的該內(nèi)部導電層,并且在該第一 介電層上形成該第一表面導電層的步驟包含有在各該孔內(nèi)形成該內(nèi)部導電層,并同時在該掩模圖案的表面形成導電層;進行剝離工藝,去除該掩模圖案并一并移除位于該掩模圖案表面的該導 電層;以及在該第一介電層上形成該第一表面導電層。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內(nèi)部導電層利用無電電鍍方式制作。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表面導電層利用蒸鍍或濺鍍方式制作。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內(nèi)部導電層與該第一表面導電層利 用同一無電電鍍方式制作。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含有在形成該內(nèi)部導電層在各該孔內(nèi) 之前,先對該晶片進行表面活化工藝。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還包含有在該表面活化工藝之前,先將該 晶片的該第二表面進行表面保護工藝。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表面保護工藝在該第二表面上形成 光致抗蝕劑層。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表面保護工藝在該第二表面上粘 著熱分離膠帶或紫外線膠帶。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含有在該薄化工藝之前,利用粘著 層將承栽晶片粘貼在該第一表面上。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粘著層包含有熱釋放膠帶或紫外 線膠帶。
1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該孔具有垂直的側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制作微型連接器的方法,其包括提供晶片,在晶片的第一表面蝕刻出多個孔,并且形成填滿各孔的內(nèi)部導電層,以及在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表面導電層。接著在第一表面導電層上形成第一絕緣圖層。之后進行薄化工藝,將晶片的第二表面薄化,暴露出各孔內(nèi)的內(nèi)部導電層。最后在第二表面形成第二表面導電層,且該第二表面導電層通過該內(nèi)部導電層與該第一表面導電層電性連接。
文檔編號H01L21/48GK101261940SQ20071008543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5日
發(fā)明者邱銘彥 申請人:探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