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杠桿型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207437閱讀:26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杠桿型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大體上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組件,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包括電連接器的電連 接器組件,其電連接器通過操作一個連接器的杠桿致動器而對接連接或分離。
      背景技術
      典型的杠桿型電連接器包括第一連接器或殼體和第二連接器或頭部的組件。為了 將連接器對接在一起,該組件具有致動或輔助桿,其被安裝用于在第一連接器上樞轉,借助 杠桿的樞轉,引起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在未對接和完全對接配置之間轉換。為此,致動 桿和第二連接器通常具有凸輪槽和凸輪槽從動裝置,用于將第二連接器牽拉到與第一連接 器對接的狀態(tài),以響應于杠桿的樞轉。這種連接器通常用于汽車工業(yè)中;然而,其它用途也 是可能的。這種杠桿型電連接器的典型配置提供大致U形的杠桿結構,其包括布置在殼體連 接器的相對兩側上的具有相對薄壁的一對杠桿臂。所述杠桿臂可具有用于接合頭部組件的 相對兩側上的凸輪從動突出部或突柱的凸輪槽。這些類型的杠桿連接器通常用于需要較大 的力來對接和分離一對連接器的情形下。例如,在連接和分開連接器的過程中遇到的摩擦 力可導致該過程難以手動進行。在一些情形下,具有大插針數(shù)的較大連接器,例如具有90 個或更多插針觸頭的連接器,需要至少大約300N的力來對接或分離連接器。另一方面,汽 車工業(yè)標準指定需要使用者最大75N的輸入力來對接和分離連接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目前的杠桿致動器配置不能在保持使用者輸入力處于或低于工業(yè)標準 所指定的等級的同時有效地對接或分離如上所述的大連接器。使用目前的杠桿連接器配 置,當連接器對接和分離時,杠桿致動器所提供的機械效益(mechanical advantage)不足 以克服較大電連接器裝置對接和分離時在插針和插座之間的高摩擦力。在凸輪突出部和凹 槽之間的接觸面,施加到杠桿上的輸入力和由杠桿施加到其它連接器的輸出力之間的力傳 遞中形成無效益,這需要使用者提供相比于對接和分離連接器所需的力而言更大的力。Gundermann等的美國專利No. 6,099, 330公開了一種具有用于對接和分離電連 接器的杠桿的電連接器組件。但是,專利No. 6,099,330的連接器被公開為用于具有僅38 個觸頭的連接器組件,這少于上述較大電連接器組件中使用的插針觸頭的一半數(shù)目。專利 No. 6,099,330的電連接器組件的杠桿的凸輪和頭部電連接器的凸輪表面之間的接觸面的 配置不適用于較大連接器,這是因為使用只有75N或更小的輸入力來將連接器移動到相互 對接的位置,杠桿不能產(chǎn)生足夠的機械效益。專利No. 6,099,330的連接器組件使用具有曲 形凸輪接合表面的輔助杠桿。當杠桿樞轉時,這種曲形表面不能在杠桿的曲形凸輪表面和 頭部連接器的凸輪表面區(qū)域之間提供固定的接觸位置,反而在凸輪表面區(qū)域上產(chǎn)生滾動運 動,從而通過樞轉杠桿產(chǎn)生的用于將連接器對接在一起的杠桿作用和輸出力是變化的。這使得對該杠桿的精確設計來提供對接大連接器組件所需的機械效益非常困難。此外,曲形 凸輪力傳遞表面的變化接合產(chǎn)生了在其間力傳遞的無效益。杠桿和凸輪表面區(qū)域之間的變 化的滾動接合通常不會通過對杠桿施加較低的致動力(例如75N或更小)來產(chǎn)生集中的高 等級的輸出力(例如大于300N)。在許多情形下,需要將致動杠桿鎖定在最初或預對接位置上,使得致動杠桿適 當?shù)貙剩员阌谘b配電連接器。通過將杠桿鎖定在該位置上,連接器能夠對接,而不 需要將致動杠桿再布置到該對準位置上來對接連接器?,F(xiàn)有的連接器配置,例如專利 No. 6,099,330中的杠桿設計,使用杠桿上在其較薄的臂部的末端上的柔性或彈性部來將杠 桿鎖定在預對接位置上。為了松開杠桿,杠桿臂的彈性端部折曲或彎曲離開其鎖定位置,從 而杠桿可自由樞轉。由于薄的杠桿臂用來產(chǎn)生對接和分離連接器的輸出力,通常不需要這 些杠桿臂在杠桿致動器的樞轉過程中折曲或變形。因此,對于用于電連接器組件的杠桿致動器存在一種需求,其能產(chǎn)生更有效的機 械效益,特別是用于大的電連接器,這種大的電連接器需要杠桿致動器能夠產(chǎn)生大的輸出 力,而在杠桿上不需要大的輸入致動力。此外,有利地,杠桿致動器在其樞轉中不變形。更 有利地,其還提供頭部上的更堅固耐用的樞轉軌道。此外,有利地,當連接器半部被牽拉到 一起時,對接表面保持相互平行。

      發(fā)明內(nèi)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包括第一連接器的連接器組件,所述第一連接 器具有用于支撐第一電觸頭的大致矩形殼體。所述殼體具有用于容納杠桿組件的入口通 道;所述杠桿組件為大致U形,具有相對的延伸端部。驅動齒輪支撐在每個端部的內(nèi)部上。 所述驅動齒輪具有從一側延伸的杠桿突出部(lobe)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驅動齒。一對 配對齒輪由所述第一連接器可旋轉地支撐。每個配對齒輪具有從一側延伸的杠桿突出部和 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配對齒。所述配對齒輪使其配對齒分別與所述驅動齒輪的所述驅動齒 相嚙合。第二連接器限定了大致矩形的頭部用于支撐第二電觸頭,響應于與所述第一連接 器完全接合的所述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二電觸頭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電觸頭。所述頭部包 括在所述頭部的各縱向側上的一對凸輪軌,用于分別容納所述驅動齒輪和所述配對齒輪的 杠桿突出部。所述杠桿組件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頭部相對于所述第一連 接器位于未接合位置上,并且所述杠桿組件可旋轉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驅 動齒輪和相關的配對齒輪被移動,以使所述凸輪軌內(nèi)的所述杠桿突出部將所述頭部移動到 完全接合位置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包括第一連接器的連接器組件,所述第一連 接器包括用于安裝第一端子的殼體。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具有第一側和與所述第一側相 對的第二側。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所述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每一側都包括樞軸安裝到 其上的從動齒輪,并在一端具有齒輪齒而在另一端具有凸輪突出部。第二連接器包括用于 安裝第二電端子的殼體,所述第二電端子借助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對接分別連接到 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殼體包括第一側和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以及位 于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殼體的所述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每一側上的一對分隔開的凸輪槽。杠 桿能夠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并包括兩個臂部。每個臂部被安裝到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相對兩側上并包括端部。每個端部包括在一端具有齒輪齒并在另一端具有凸輪突 出部的驅動齒輪。每一個所述驅動齒輪的所述齒輪齒被布置成與相應的從動齒輪的所述齒 輪齒嚙合對接,使得所述驅動齒輪和所述從動齒輪能夠通過所述杠桿的運動來樞轉,其中 當所述杠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上時,每個凸輪突出部位于被容納在各自的凸輪槽內(nèi)的位置 上,所述杠桿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運動使得容納在所述凸輪槽內(nèi)的凸輪突出 部將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一起帶到完全接合位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包括第一連接器的連接器組件,所述第一連 接器具有用于支撐第一電觸頭的大致矩形殼體,所述殼體具有閉鎖部件。U形杠桿組件具有 通過橋接部件連接的相對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可樞轉地安裝 到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每個臂部具有端部。所述杠桿組件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閉鎖部件 以阻止所述杠桿組件移動的鎖定部件。驅動齒輪支撐在每個端部的內(nèi)部上。所述驅動齒輪 具有從一側延伸的凸輪突出部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驅動齒。第一配對齒輪可樞轉地安裝 到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第一縱向側上并鄰近其角部,第二配對齒輪可樞轉地安裝到所 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相對的第二縱向側上并鄰近其角部。每個配對齒輪具有從一側延伸 的凸輪突出部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配對齒。所述配對齒輪使其配對齒分別與所述驅動齒 輪的所述驅動齒相嚙合。第二連接器限定了大致矩形的頭部用于支撐第二電觸頭,響應于 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完全接合的所述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二電觸頭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電觸 頭。所述頭部包括在所述頭部的各縱向側上的一對凸輪軌,用于分別容納所述驅動齒輪和 所述配對齒輪的凸輪突出部。所述凸輪軌鄰近所述殼體的角部布置。所述杠桿組件能夠從 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凸輪突出部被布置成接合所述凸輪軌, 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驅動齒輪及其相關的配對齒輪被移動,以使所述凸輪突出部接合 所述齒輪軌,從而將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移動到完全接合位置。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經(jīng)常參考附圖,其中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相似的部件,其 中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包括有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杠桿連接器組件的一個實 施方式的前透視圖,其處于未組裝關系下,具有位于預對接或第一位置上的致動杠桿;圖2是圖1中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的后透視圖;圖2A是圖1中所示的第二連接器的另一透視圖;圖3是致動杠桿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透視圖,其示出了力輸入端和具有齒輪齒和凸 輪突出部的杠桿臂驅動齒輪,所述凸輪突出部包括至少一個預定力傳遞接合部;圖4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側視圖,其示出了用于阻止致動杠桿沿與對接方向相 反的方向從預對接或第一位置移動的止動突出部;圖5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平面圖,其示出了致動杠桿位于第一或預對接位置 上;圖6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側視圖,其示出了杠桿位于第二、對接或鎖定位置上;圖7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平面圖,其示出了杠桿位于第二、對接或鎖定位置上;圖8是沿圖7中線8-8的橫截面剖視圖9是杠桿臂末端的正視圖,其示出了杠桿組件的杠桿臂驅動齒輪;圖10是杠桿組件的一個杠桿臂的正視圖;圖11是相對于凸輪槽位于預對接位置上的杠桿凸輪突出部的局部正視圖,其示 出了第二連接器的凸輪槽或凹口的鄰接表面和驅動表面;圖12是杠桿凸輪突出部的局部正視圖,所示凸輪突出部以大約15°示出,在對接 順序上為將凸輪突出部上的突起接合凸輪槽的驅動表面,以將第二連接器線性推進到與第 一連接器對接;圖13是杠桿凸輪突出部的局部正視圖,所示凸輪突出部以大約30°示出,在對接 順序上為將凸輪突出部的突起繼續(xù)接合凸輪槽的驅動表面;圖14是杠桿凸輪突出部的局部正視圖,所示凸輪突出部位于對接位置上,凸輪突 出部的相對兩平坦部接合凸輪槽的鄰接表面和驅動表面的相應部分;圖15是杠桿臂驅動齒輪的局部透視圖,所述杠桿臂驅動齒輪與殼體驅動齒輪嚙 合,凸輪突出部處于預對接或第一位置上;圖16是杠桿臂驅動齒輪的局部正視圖,所述杠桿臂驅動齒輪與殼體驅動齒輪嚙 合,凸輪突出部處于對接或鎖定位置上;圖17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橫截面剖視圖,其示出了杠桿臂驅動齒輪與殼體驅 動齒輪在預對接或第一位置上相嚙合;圖18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橫截面剖視圖,其示出了杠桿臂驅動齒輪與殼體驅 動齒輪在對接或鎖定位置上相嚙合;圖19是杠桿的旋轉位置與力(N)的曲線圖,其示出了在杠桿從未對接位置移動到 對接位置中所需的使用者輸入力;圖20是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另一實施方式的透視圖,其杠桿臂處于第一或未對 接位置上;以及圖21是圖20中所示的第一或殼體連接器的透視圖,其杠桿臂處于對接或鎖定位置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涉及美國專利No. 7,396,242中所示類型的連接器,通過引用將其全部內(nèi) 容結合于此。該專利公開了例如關于對接連接器殼體、致動杠桿、預對接和對接或鎖定的條 件和特征、止動元件、用于對接和分離的凸輪和凸輪作用、以及用于移動止動組件和便于對 接和分離操作的裝置和機構等的詳細資料。根據(jù)需要,這里公開了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應該理解為公開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 發(fā)明的示例,其可以表現(xiàn)為不同形式。因此,這里公開的具體細節(jié)不應被解釋為是限制性 的,而僅僅是作為權利要求的基礎以及用于教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以實際上任何適當?shù)姆?式不同地實施本發(fā)明的代表性基礎。具體參見附圖,首先參見圖1、2和2A,示出了杠桿型電連接器組件10,其包括第一 連接器或殼體12和第二連接器或頭部14。每個連接器12和14包括容納在其內(nèi)的多個電 觸頭(未示出)。通常,組件10包括超過90個電觸頭,當組裝時,組件10至少大約70mm 寬,大約60mm長,大約60mm高。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連接器10可包括98個電觸頭,并被配置成用于柴油機的線束連接器;然而,連接器10的其它用途、尺寸和配置也是可能的。為了對接和分離頭部14和殼體12,這種尺寸和配置的連接器通常需要大于大約 300N的力來克服摩擦接合力。為此,連接器10還包括杠桿致動器16,該杠桿致動器16具 有至少在圖4(側視圖)和圖5(頂視圖)中所示的第一位置、預對接位置或松開位置和至 少在圖6(側視圖)和圖7(頂視圖)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對接位置或鎖定位置。杠桿致動 器16被設置和配置成通過將杠桿致動器16從圖4的預對接位置移動或樞轉到圖6中的對 接位置來將第二連接器14線性地推進或前移到與第一連接器12相對接。如下進一步所 述,連接器12和14以及杠桿16被配置用于有效地對接如上所述的大尺寸的連接器。杠桿 16—般比現(xiàn)有的杠桿更堅固耐用,從而利用很少或沒有浪費的輸入力以使其機械效益最大 化,來克服杠桿樞轉中的游隙(Play)。更具體地,為了實現(xiàn)這種對接,杠桿致動器16包括在其致動端20上的凸輪突出部 18,而另一凸輪突出部19可旋轉地安裝在殼體12上。每個凸輪突出部18、19被配置成接 合布置在頭部14的各個縱向側壁35上的一對相對的凸輪槽22中的各自一個,從而杠桿致 動器16從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動使得連接器12和14線性前移以相互完全對接。當 完全對接時,杠桿16包括其上的閉鎖部件M,該閉鎖部件M與殼體12上布置的鎖定部件 26相協(xié)作來將杠桿16鎖定在對接位置上。鎖定部件沈阻止杠桿16的反向運動。為了將 杠桿16從對接位置松開,鎖定部件沈上的彈性釋放突片觀被壓下并朝著殼體12向內(nèi)偏 斜,以允許杠桿16的自由運動。連接器組件10 —般包括公連接器部分、母連接器部分。例如,第一連接器12由壁 30形成,壁30限定了用于母連接器的電觸頭(未示出)的大致矩形殼體。第二連接器14 由相應的壁32形成,壁32也限定了用于相應的電觸頭(未示出)的大致矩形的頭部來形 成可容納在母連接器內(nèi)的公連接器。顯然地,第一連接器12可以是公連接器,第二連接器 14可以是母連接器。如所示,杠桿16被安裝到第一連接器12,并被設置成沿箭頭“A”的方 向從預對接位置移動或樞轉到對接位置。參見圖1-3,杠桿致動器16為大致U形結構,具有一對端部20和連接兩端部的中 間連接部34。中間連接部34還包括之前描述的閉鎖部件M。每個端部20包括樞轉部件 36。連接到樞轉部件36的是杠桿臂驅動齒輪21,其包括在一端的凸輪突出部18和一組齒 輪齒23。凸輪突出部18與齒輪齒23隔開大約135°。樞軸安裝到每一個相對的縱向側壁 33的內(nèi)表面31上的是布置成接合杠桿臂驅動齒輪21的互補從動齒輪/配對齒輪或殼體驅 動齒輪25。杠桿臂16的運動引起杠桿臂驅動齒輪21樞轉。驅動齒輪21的樞轉運動通過 齒輪齒23傳遞到齒輪齒27,使得殼體驅動齒輪25隨著驅動齒輪21依次樞轉。由于驅動齒 輪21、25相繼樞轉,凸輪突出部18、19也是如此。凸輪突出部18、19接合它們各自的凸輪 槽22,以將殼體12和頭部14牽拉在一起。圖15和16中也示出了該樞轉運動。杠桿16通過容納在鎖孔槽38內(nèi)的樞轉部件36可樞轉地安裝到第一連接器12,并 且特別地,縱向側壁33的局部上形成有樞轉孔(未示出)。樞轉部件36和樞轉孔允許杠桿 16的樞轉運動。如下面將要描述的,凸輪突出部18、19包括一個或多個不連續(xù)的預定力傳 遞接合部42,其被配置成通過杠桿16的樞轉傳遞杠桿作用力來對接或分離第一連接器12 和第二連接器14。連接器組件10包括接合系統(tǒng),用于將致動杠桿16保持在預對接位置上,以盡可能減少在連接器對接之前的任何重新對準。為此,接合系統(tǒng)通過第一連接器殼體的壁30特別 是縱向側壁33的止動部50來阻止杠桿16沿對接方向“A”移動。優(yōu)選地,止動部50是彈 性的杠桿止動突起或突片的形式,其向內(nèi)延伸到由縱向側壁33形成的腔室,如圖17和18 中最佳所示。在一形式中,止動部50包括薄壁延伸部或彈性突片52,該薄壁延伸部或彈性 突片52向內(nèi)延伸到由連接器的壁30形成的腔室。止動部50被配置成阻止杠桿16在預對 接位置上沿方向“A”(圖1、2和17)移動。如圖17和18中可能最佳所示,止動是在止動部 50處于其第一位置、未偏斜位置上完成的,這是因為凸輪突出部18、19鄰接突片52的側表 面53。這種設置阻止或干涉凸輪突出部18、19的運動,并基本上阻止了致動杠桿16沿對接 方向“A”的任何樞轉。如圖1、2和4中所示,當杠桿16位于第一位置或預對接位置上時,還通過杠桿末 端20的表面55與每個縱向側壁33的外表面上的突片57相接合來阻止杠桿16反向移動。 因此,在預對接位置上,由于杠桿被夾在止動部50和突片57之間,杠桿被限制了向前和反 向運動。再參見圖1和2A,第二連接器14的殼體壁32優(yōu)選包括釋放部M,該釋放部M從 第二連接器的壁32的各個縱向側壁部56向外延伸。釋放部M被布置成使得第二連接器 14被插入第一連接器12內(nèi)時,該釋放部M將止動部50從其止動位置或第一位置移動到間 隙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允許杠桿16運動。為此,釋放部M包括位于釋放部M前端的引入 凸輪表面58,該引入凸輪表面58被配置成在最初將第二連接器14插入第一連接器12內(nèi)時 凸輪接合止動部50并將其移動到間隙位置上。更具體地,為了松開致動杠桿16并允許其沿方向“A”樞轉運動來完全對接連接器 12和14,第二連接器14開始與第一連接器12最初接合,以松開止動部50。通過連接器12 和14的最初插入,第二連接器14上的釋放部M進入第一連接器12,釋放部M的引入凸輪 表面58將彈性的杠桿止動部50移動或偏轉脫離與凸輪突出部18的平坦部42的接合,并 因此允許杠桿16沿對接方向“A”樞轉。為此,引入凸輪表面58被傾斜,使其與止動部50 上的相應的凸輪表面60凸輪接合,以向外彈性地移動止動部。一旦止動部50被移動到間 隙位置或第二位置,杠桿16沿對接方向“A”自由移動或樞轉,以將第二連接器14線性前移 到與第一連接器12相對接。一旦完全對接,釋放部M還包括第二凸輪表面61,該第二凸輪表面61的大小允 許止動部50向后移動到其原始位置。容納第二凸輪表面61允許止動部50在連接器12和 14完全連接時通常不受力或未偏斜。為了將連接器12和14 一起線性地前移或推進到對接關系,使用者樞轉杠桿致動 器16,使杠桿臂驅動齒輪21旋轉或樞轉,并因而驅使凸輪突出部18樞轉。由于每個杠桿 臂驅動齒輪21的齒輪齒23被布置成與殼體驅動齒輪25的相關齒27成接合關系,杠桿臂 驅動齒輪21的旋轉或樞轉引起殼體驅動齒輪25及其相應的凸輪突出部19的旋轉或樞轉。 通過使用杠桿16提供的預定杠桿作用機械效益,凸輪突出部18、19接合第二連接器12上 的各自的凸輪槽22,以將第二連接器14線性前移或推進到第一連接器12。特別地,這種線 性前移借助從各個凸輪突出部18、19上設置的一個或多個預定力傳遞接合部42獲得的機 械效益來實現(xiàn)。如所示,凸輪槽22為筆直的槽或凹口,但是根據(jù)接合和分離連接器所需的 力的要求,凸輪槽22也可以是曲形的,成角度的或階梯形的以及其它形式。
      參見圖9和圖10,更詳細地示出了凸輪突出部18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所示的 實施方式中,凸輪突出部18、19具有相同的力傳遞部42并鏡像相對地布置來對接縱向側壁 35的每一側上的一對相對的凸輪槽22 (同樣鏡像相對)。因此,下面對凸輪突出部18的描 述同樣適用于所有的凸輪突出部18、19。另外,凸輪突出部18與凸輪槽22的相互作用的任 何描述也適用于凸輪突出部19與其各自的凸輪槽22的相互作用。如上所述,凸輪突出部 18、19包括一個或多個預定力傳遞接合部42。更具體地,凸輪突出部18優(yōu)選包括在凸輪突 出部18的一側上的至少一個對接預定力傳遞接合部62和在凸輪突出部18的另一側上的 至少兩個分離預定力傳遞接合部68、70。然而,根據(jù)力的需要,還可以設有更多或更少的接 合部。每個預定力傳遞接合部被配置成在杠桿致動器16的樞轉中通過接合凸輪槽22的表 面來提供不連續(xù)的杠桿作用對接力或分離力。通過一個方法,每個接合部62、68和/或70 是突起、角部、關節(jié)部或凸輪突出部18的其它延伸部,其被布置成大致接合凸輪槽22的壁, 而沒有凸輪突出部18的其它表面接觸凸輪槽22。轉到對接順序,凸輪突出部18包括對接預定力傳遞部62,該對接預定力傳遞部62 被布置在凸輪突出部18的外表面上離樞轉部件36預定距離“C”,從而形成與從樞轉部件 36到使用者或杠桿16的力輸入端64的預定距離“D”有關的預定杠桿作用比率“LR1”。通 過這種方式,杠桿作用比率“LR1”(即D C)允許杠桿致動器16提供由小于大約75N的使 用者輸入力導致的至少大約300N的對接力。在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杠桿作用比率“LR1”至 少是大約7 1,其中距離“D”大約是距離“C”的7X倍。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距離“C” 是大約6. 6mm,距離“D”大約是48. 2mm,從而提供大約7. 3 1的杠桿作用比率“LR1 ”。至于分離順序,凸輪突出部18包括至少一個分離預定力傳遞接合部42,優(yōu)選地, 凸輪突出部18包括一對分離預定力傳遞接合部42 (即突起68和70)。因此,杠桿16被配 置成在分離連接器10( S卩,沿圖18中的箭頭“H”方向)的過程中通過對杠桿16的力輸入端 64施加基本上相同的使用者輸入力來提供連續(xù)的雙級杠桿作用輸出力。轉到圖13和14, 凸輪突出部18包括第一分離力傳遞接合部68,該第一分離力傳遞接合部68的尺寸設計成 與力輸入端64和樞轉部件36相關,來提供形成高等級的輸出力的最初分離階段。凸輪突 出部18也包括第二分離力傳遞接合部70,該第二分離力傳遞接合部70的尺寸設計成相對 于力輸入端64和樞轉部件36不同距離,來提供形成較低等級的輸出力的后續(xù)階段或第二 分離階段。在分離的兩個階段,輸出力的高等級和低等級是通過使用者施加基本上相同大 小的輸入力到杠桿致動器16的力輸入端64來實現(xiàn)的。更具體地,第一分離預定力傳遞接合部68被布置成離樞轉部件36預定距離“E”, 從而形成與從樞轉部件36到使用者或杠桿16的力輸入端64的預定距離“F”有關的預定 杠桿作用比率“LR2”。為了形成允許杠桿致動器16提供由小于大約75N的使用者輸入力 導致的第一階段或高等級的分離力(即,一般大于大約300N的分離力)的杠桿作用比率 “LR2”(即F E),優(yōu)選杠桿作用比率“LR2”至少是大約8 1,其中距離“F”是距離“E” 的大約《(倍。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距離“E”是大約5. 7mm,距離“F”是大約50. 5mm,從 而提供大約8. 8 1的杠桿作用比率“LR2”。為了克服將連接器殼體保持在一起的高摩擦 力和將90個或更多電觸頭保持在一起的組合摩擦力,該最初的高等級的分離力是有利的。在連續(xù)的分離順序中,一旦在分離中克服了最初的摩擦力,一般不需要繼續(xù)提供 這種高等級的分離力。為此,杠桿凸輪突出部18提供了相比于第一接合部68離樞轉部件36不同距離布置的第二分離預定力傳遞接合部70。因此,一旦已經(jīng)克服了最初高等級的摩 擦力,凸輪突出部18從分離的第一階段(高等級)轉變到第二階段(低等級),其中相同或 更小的輸入力通過更低等級的分離力繼續(xù)分離連接器。更具體地,第二分離預定力傳遞接合部70被布置成離樞轉部件36更長的預定距 離“G”,從而形成與預定杠桿分離臂距離“F”相關的第二預定杠桿作用比率或分離預定杠 桿作用比率“LR3”,來提供較低等級的輸出力。為了形成允許杠桿致動器16提供由相同的 小于大約75N的使用者力所導致的用于分離的第二階段或后續(xù)階段的后續(xù)的、較低等級的 分離力(S卩,小于大約300N的分離力)的杠桿作用比率“LR3”,優(yōu)選第二階段的分離杠桿作 用比率“LR3”為至少大約5 1,其中距離“F”至少是距離“G”的大約5X倍。在一個優(yōu)選 實施方式中,距離“G”是大約8. 9mm,距離“F”是大約50. 5mm,從而提供大約5. 6 1的杠 桿作用比率“LR3”。因此,通過相對于距離“F”而言較大的距離“G”,在分離的第二階段獲 得較小的機械效益,從而相同的輸入力產(chǎn)生較小的輸出力來分離連接器。如上所述,這種雙重階段分離是有利的,這是因為其使得最初高等級的分離力能 夠克服將第一連接器12和第二連接器14保持在一起的較大摩擦接合力(包括將90個或 更多的插針觸頭保持在一起的力),但是,當由于摩擦和接合力變小而一般不需要這種較高 等級的力時,通過連接器12和14的進一步分離,其允許施加后續(xù)的較低等級的分離力。在 連接器具有90個或更多插針觸頭的情形下,保持該大數(shù)目的連接器的最初摩擦力要比具 有小于一半該數(shù)目的觸頭的現(xiàn)有連接器大很多。因此,現(xiàn)有連接器的杠桿設計通常不能使 用汽車工業(yè)標準一般所需的小于75N的輸入力來有效地對接和分離大連接器。轉向圖11到14,示出了凸輪突出部18和凸輪槽22的示例性對接順序。圖11示 出了預對接位置上的凸輪突出部18和凸輪槽22,其中凸輪突出部18的末端72接合凸輪 槽22的鄰接邊緣或表面74。凸輪槽22的鄰接邊緣74是形成凸輪槽或凹口 22的邊界的表 面,凸輪槽22大致垂直于連接器12和14的線性插入方向“I”延伸(圖11)。鄰接邊緣74 一般包括止擋部76,該止擋部76被布置來為凸輪突出部18的插入提供硬停(hard stop), 如圖11中通過凸輪突出部末端72與鄰接邊緣74的接合最佳所示。在對接周期這點上,使 用者收到信號預對接位置已經(jīng)到達,并且由于凸輪突出部18被布置用于接合凸輪槽22, 進一步的對接可通過移動或樞轉杠桿致動器16來完成。接下來,圖12示出了移動或樞轉大約15°到對接順序的杠桿致動器16,其中對接 預定力傳遞接合部62接合凸輪槽22的驅動邊緣78。凸輪槽22的驅動邊緣78位于槽22 上與鄰接邊緣74相對的一側上,并為對接預定力傳遞接合部62提供驅動表面來施加杠桿 作用力到其上,以將第二連接器14前移與第一連接器12對接接合。通過杠桿的進一步移 動,圖13示出了移動或樞轉大約30°到對接順序的杠桿驅動器16,其中相同的對接預定力 傳遞接合部62仍與驅動邊緣78接合,以將連接器12和14繼續(xù)推進到一起。通過致動杠 桿16的繼續(xù)移動或樞轉,凸輪槽22和凸輪突出部18的相互作用將第二連接器14牽拉到 與第一連接器12完全接合,其中杠桿致動器16處于第二位置或對接位置。圖14示出了凸 輪突出部18和凸輪槽22處于完全對接位置上,其中第二連接器14完全容納在第一連接器 12內(nèi)。在該位置上,凸輪突出部18的相對兩側上的相對的平坦部80、82幫助將凸輪突出 部18固定在該對接位置上。即,例如,平坦部80鄰靠驅動表面78,平坦部82鄰靠鄰接表面 74。如上所述,當杠桿致動器16處于第二位置或對接位置上時,杠桿致動器16的中間連接部34上的閉鎖部件M接合第一殼體12上的相協(xié)作的鎖定部件沈,來將杠桿致動器16固
      定在第二位置上。在對接順序中,凸輪突出部18優(yōu)選被配置成具有單個的或不連續(xù)的接合部,該接 合部接觸凸輪槽的驅動表面78。優(yōu)選地,單個接合部在整個對接順序中接觸該驅動表面 來提供不連續(xù)的和恒定水平的杠桿作用對接力。相對于現(xiàn)有連接器,該單個接合部包括接 合表面或曲形凸輪部,該接合表面或曲形凸輪部在對接順序中在凸輪和槽之間提供起伏的 (rolling)或變化的接合,還根據(jù)不同凸輪表面的位置提供可變數(shù)量的對接力。在這種情形 下,單個接合部在對接中提供了持續(xù)的和增強等級的對接力以適于對接上述較大連接器。在圖15和1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每個杠桿臂驅動齒輪21可具有3個齒輪齒23a、 23b、23c。每個殼體驅動齒輪25可具有4個齒輪齒27a、27b、27c、27d,在其間限定用于容納 齒輪齒23a、2!3b和23c的3個溝槽。驅動齒輪21、25從圖15中所示的分離位置樞轉到圖 16中所示的對接位置致使杠桿臂16樞轉大約45°,并致使凸輪突出部18、19以近似線性 的排列相互背離地布置。圖19示出了隨著杠桿沿著圖1中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從分離位置旋轉或樞轉大 約45°的度數(shù)到圖6和18中所示的對接位置時的力N(牛頓)。從圖1中所示的最初45° 的開始點到30°位置需要相對小的力。從30°位置到15°位置,由于容納在連接器12和 頭部14中的一個或兩個內(nèi)的觸頭或插針與連接器12和頭部14中的另一個內(nèi)的互補孔相 對接,所需力在這15°位置顯著增加。隨著插針或觸頭的最終就位,最后15°旋轉需要較 小的力。如圖14所示,由于凸輪突出部18具有鄰近接合部62的平坦區(qū)域84,單個預定接 合部62在對接順序中接觸驅動表面78。選取平坦區(qū)域84鄰近關節(jié)部62的預定定位,從而 在對接順序中通常只有接合部62接觸驅動表面78來提供所需的對接力,而不是凸輪突出 部18的其它部分。為了便于凸輪突出部18穿過釋放突出部M插入,凸輪突出部18優(yōu)選包括截頂?shù)?角部或平坦邊緣86 (圖11中所示),所述角部或平坦邊緣86鄰近末端72并大致在末端72 和接合部62之間延伸。該平坦表面86被布置成在第二連接器14最初插入到第一連接器 12內(nèi)時,借助較小的摩擦接合或沒有摩擦接合,來使得凸輪突出部18能夠更容易滑動穿過 并越過釋放突出部M的上邊緣88。通過這種方式,凸輪突出部18被配置成通過小干涉或 沒有干涉而沿著釋放突出部M的上表面線性地前進,以到達凸輪槽22。分離順序從圖14返回圖11反向進行。杠桿致動器16必須首先通過壓下彈性突 片觀而從鎖定部件沈拔出,以為反向移動或樞轉杠桿致動器16提供間隙。其后,通過沿分 離方向移動或樞轉杠桿致動器16,杠桿致動器16可沿分離方向“H” (圖18)自由地移動。 通過杠桿致動器16的這種反向運動,凸輪槽22和凸輪突出部18之間的相互作用推進或線 性地分離第一連接器12和第二連接器14,從而允許連接器相分離。如下進一步所述,優(yōu)選 使用具有最初高等級的分離力和其后較低等級的分離力的雙重階段分離順序來完成連接 器12和14的分離。結合圖14更詳細地描述雙重階段分離順序。首先,由于杠桿致動器16沿分離方 向“H”移動大約15°,凸輪突出部18移動一定量,使得第一分離力傳遞接合部68接觸鄰接 表面74來提供第一階段分離力。如上所述,該第一分離力傳遞接合部68被布置成提供高等級的分離力來克服連接器12和14之間的最初摩擦接合力。在分離順序的這種配置中, 第二分離力傳遞接合部70與第一接合部相隔開,并不接觸圖14中所示的凹槽的壁。借助致動杠桿16的進一步樞轉,凸輪突出部18到達圖12中所示的大概位置,按 分離順序大約30°。在該位置上,第二分離力傳遞接合部70現(xiàn)在接觸鄰接表面74。如上 所述,第二分離力接合部68被布置來提供較低等級的分離力。在該位置上,第一接合部68 與第二接合部70相隔開,并不接觸圖12中最佳所示的凹槽壁。借助致動杠桿16沿分離方 向的進一步樞轉,杠桿到達圖11的預對接位置,在那里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然后能夠 相互分開。現(xiàn)在連接器10已經(jīng)做好準備依照先前所述的對接順序重新安裝。與對接順序相似,分離順序被配置來提供不連續(xù)的杠桿作用力。然而,在分離中, 優(yōu)選使用通過雙重階段分離順序施加的至少兩個不連續(xù)并恒定的分離力。該雙重階段杠桿 作用力也與現(xiàn)有技術中使用曲形表面的凸輪表面獲得的可變分離力形成對比。圖20和21中示出了杠桿連接器的另一個實施方式。除了杠桿116的位置以外, 連接器112具有上述連接器12的所有相同特征。如在圖20中的分離位置上,相對于連接 器12的杠桿16的大約45°最初分離位置,杠桿116從相對于殼體130大約90°位置開 始。杠桿116還可沿箭頭“B”的方向旋轉或樞轉大約45°來終止在圖21中所示的對接位 置(相對于殼體130大約45°角)。應該理解的是,本實施方式提供了通過四個杠桿突出部或凸輪突出部特征來將連 接器牽拉到一起的對接輔助。通過該方法,連接器半部被牽拉到一起,其對接表面平行保 持,而減少了對連接器護罩的依靠來保持對接表面平行。該杠桿設計在連接器的所有四個 角部具有對接輔助特征,這獲得了鎖定和改進的性能。本方法比標準突柱設計更堅固耐 用。突出部驅動特征或齒輪齒特征有助于補償施加到連接器上的力,從而避免連接器想要 移動并收縮密封,這增加了摩擦。突出部驅動特征傳遞力就如同設有兩個對接輔助杠桿一 樣-連接器的每一端上一個。驅動框架臂齒輪傳遞到配對齒輪來提供對接力和分離力,如 同一個對接輔助杠桿直接連接到配對齒輪一樣。因此,連接器組件10和致動杠桿16被配置來提供更堅固耐用的組件,該組件適于 對接和分離包括90或更多插針觸頭的大連接器。然而,可以意識到的是,盡管組件10對于 這種大連接器是特別優(yōu)選的,連接器組件10和杠桿16也適用于具有更多或更少插針觸頭 的連接器配置。還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中心特征的情況下,該電連接器 可以表現(xiàn)為其它具體形式。因此,本發(fā)明的示例和實施方式在各個方面都被理解為是示例 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電連接器也不限于這里給出的示例。實際上,本發(fā)明的真實范 圍由所附權利要求來限定,包括每項權利要求的每個元素的等價物的全部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其包括用于支撐第一電觸頭的大致矩形殼體,所述殼體具有用于容納杠 桿組件的入口通道;所述杠桿組件具有大致U形,帶有相對延伸的端部;驅動齒輪,其支撐在每個所述端部的內(nèi)部上,所述驅動齒輪具有從一側延伸的杠桿突 出部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驅動齒;一對配對齒輪,其由所述第一連接器可旋轉地支撐,每個所述配對齒輪具有從一側延 伸的杠桿突出部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配對齒,所述配對齒輪使其配對齒分別與所述驅動 齒輪的所述驅動齒相嚙合;第二連接器,其形成用于支撐第二電觸頭的大致矩形頭部,響應于與所述第一連接器 完全接合的所述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二電觸頭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電觸頭;所述頭部包括在所述頭部的各縱向側上的一對凸輪軌,用于分別容納所述驅動齒輪和 所述配對齒輪的所述杠桿突出部;所述杠桿組件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頭部位于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 器的分離位置上;以及所述杠桿組件可旋轉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驅動齒輪和相關聯(lián)的所述 配對齒輪被移動,以使所述凸輪軌內(nèi)的所述杠桿突出部將所述頭部移動到完全接合的位置 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止動部 件和第二止動部件,所述第一止動部件用于阻止所述杠桿組件在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 接器接合之前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止動部件用于阻止所述杠桿 組件沿與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動部件鄰近所述杠桿 突出部中的一個布置在內(nèi)表面上,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鄰近所述凸輪軌布置的釋放部件, 所述釋放部件與一個所述杠桿突出部相關聯(lián),用于釋放所述止動部件,以允許所述杠桿組 件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突出部中的每一個鄰近 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角部布置,所述凸輪軌中的每一個鄰近所述頭部的角部布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突出部中的每一個包括 第一力傳遞部,用于接觸其各自的凸輪軌并用于將所述頭部移動到所述完全接合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突出部中的每一個包括 用于接觸其各自的凸輪軌的第二力傳遞部和第三力傳遞部,其中所述第二力傳遞部施加第 一力,用于將所述頭部從所述完全接合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動,以及所述第三力傳遞部 施加第二力,用于將所述頭部移動到所述第一分離位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大于所述第二力。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包括閉鎖部件,所述第一 連接器的殼體包括鎖定部件,當所述杠桿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閉鎖部件接合所述 鎖定部件以將所述杠桿鎖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9.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其包括用于安裝第一端子的殼體;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具有第一側和 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所述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每一側都 包括樞軸安裝到其上的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在一端具有齒輪齒并在另一端具有凸輪突 出部;第二連接器,其包括用于安裝第二電端子的殼體,所述第二電端子借助第一連接器和 第二連接器的對接而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殼體包括第一側和與所 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殼體的所述第一側和第二側中的每一 側上的一對分隔開的凸輪槽;以及杠桿,其能夠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并包括兩個臂,每個所述臂被安裝到所述第 一連接器的殼體的相對兩側上并包括端部,每個所述端部包括在一端具有齒輪齒并在另一 端具有凸輪突出部的驅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的每一個的所述齒輪齒被布置為與相應的所 述從動齒輪的所述齒輪齒相接合,使得所述驅動齒輪和所述從動齒輪能夠通過所述杠桿的 運動來樞轉;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杠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上時,每個所述凸輪突出部位于被容納在各自的所述凸 輪槽內(nèi)的位置上,所述杠桿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運動使得容納在所述凸輪槽 內(nèi)的所述凸輪突出部帶動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一起到完全接合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可松開的第 一止動部件和第二止動部件,所述第一止動部件用于阻止所述杠桿在所述第一連接器接觸 所述第二連接器之前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止動部件用于阻止所 述杠桿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沿與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動部件鄰近所述凸 輪突出部中的一個并與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一個接觸而布置在內(nèi)表面上,所述第二連接器 包括鄰近所述凸輪槽布置的釋放部件,所述釋放部件與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一個相關聯(lián), 用于釋放所述止動部件,以允許所述杠桿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每一個鄰近 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角部布置,所述凸輪槽中的每一個鄰近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殼體的 角部布置。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每一個包括 第一力傳遞部,用于接觸其各自的所述凸輪槽并用于將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移動 到所述完全接合位置。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每一個包 括用于接觸其各自的所述凸輪槽的第二力傳遞部和第三力傳遞部,其中所述第二力傳遞部 施加第一力,用于將所述頭部從所述完全接合位置向部分分離位置移動,以及所述第三力 傳遞部施加第二力,用于將所述頭部移動到完全分離位置,其中所述杠桿位于所述第一位 置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大于所述第二力。
      16.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包括閉鎖部件,所述第 一連接器的殼體包括鎖定部件,當所述杠桿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閉鎖部件接合所述鎖定部件以將所述杠桿鎖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17.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其具有用于支撐第一電觸頭的大致矩形殼體,所述殼體具有閉鎖部件;U形杠桿組件,其具有通過橋接部件連接的相對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 和第二臂部可樞轉地安裝到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每個所述臂部具有端部,所述杠桿組 件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閉鎖部件以阻止所述杠桿組件移動的鎖定部件;驅動齒輪,其支撐在每個所述端部的內(nèi)部上,所述驅動齒輪具有從一側延伸的凸輪突 出部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驅動齒;第一配對齒輪,其可樞轉地安裝到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第一縱向側上并鄰近其 角部,第二配對齒輪,其可樞轉地安裝到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殼體的相對的第二縱向側上并 鄰近其角部,每個所述配對齒輪具有從一側延伸的凸輪突出部和從另一側延伸的多個配對 齒,所述配對齒輪使其配對齒分別與所述驅動齒輪的所述驅動齒相嚙合;第二連接器,其形成用于支撐第二電觸頭的大致矩形頭部,響應于與所述第一連接器 完全接合的所述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二電觸頭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電觸頭;所述頭部包括在所述頭部的各縱向側上的一對凸輪軌,用于分別容納所述驅動齒輪和 所述配對齒輪的所述凸輪突出部;所述凸輪軌鄰近所述殼體的角部布置,所述杠桿組件能夠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 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凸輪突出部被布置成接合所述凸輪軌,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 述驅動齒輪及其相關聯(lián)的所述配對齒輪被移動,以使所述凸輪突出部接合所述凸輪軌,從 而將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移動到完全對接位置。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止動 部件和第二止動部件,所述第一止動部件用于阻止所述杠桿組件在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 連接器之間接觸之前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止動部件用于阻止所 述杠桿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沿與從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 動。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動部件鄰近所述凸 輪突出部中的一個布置在內(nèi)表面上,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鄰近所述凸輪槽布置的釋放部 件,所述釋放部件與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一個相關聯(lián),用于釋放所述止動部件,以允許所述 杠桿組件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每一個包 括第一力傳遞部,用于接觸其各自的所述凸輪軌并用于將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移 動到所述完全對接位置。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突出部中的每一個包 括用于接觸其各自的所述凸輪軌的第二力傳遞部和第三力傳遞部,其中所述第二力傳遞部 施加第一力,用于將所述頭部從所述完全對接位置向部分分離位置移動,以及所述第三力 傳遞部施加第二力,用于將所述頭部移動到完全分離位置,其中所述杠桿組件位于所述第 一位置上。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大于所述第二力。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具有通過操作一個連接器的杠桿致動器來對接連接或分離的電連接器。該杠桿可樞轉地連接到所述連接器之一上,并在其一端上包括驅動齒輪。每個驅動齒輪具有齒輪齒和凸輪突出部。所述驅動齒輪的齒輪齒與在支撐杠桿的連接器的殼體上樞轉安裝的從動齒輪或配對齒輪的齒輪齒相嚙合。所述配對齒輪還包括凸輪突出部。另一連接器具有凸輪槽,所述凸輪槽被布置成接合各個凸輪突出部,使得所述杠桿的運動引起驅動齒輪樞轉所有的凸輪突出部來接合凸輪槽,并將所述連接器移動到完全對接位置。
      文檔編號H01R13/629GK102084555SQ200980126780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6日
      發(fā)明者庫爾特·P·德科斯基 申請人:莫列斯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