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55025閱讀:1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集成電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
      技術背景
      自然界的靜電放電(ESD)現象對集成電路的可靠性構成嚴重的威脅。在工業(yè)界, 集成電路產品的失效30%都是由于遭受靜電放電現象所引起的,而且越來越小的工藝尺 寸,更薄的柵氧厚度都使得集成電路受到靜電放電破壞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改善集成電 路靜電放電防護的可靠性對提高產品的成品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靜電放電現象的模式通常分為四種HBM(人體放電模式),匪(機器放電模式), CDM(組件充電放電模式)以及電場感應模式(FIM)。而最常見也是工業(yè)界產品必須通過的 兩種靜電放電模式是HBM和MM。當發(fā)生靜電放電時,電荷通常從芯片的一只引腳流入而從 另一只引腳流出,此時靜電電荷產生的電流通常高達幾個安培,在電荷輸入引腳產生的電 壓高達幾伏甚至幾十伏。如果較大的ESD電流流入內部芯片則會造成內部芯片的損壞,同 時,在輸入引腳產生的高壓也會造成內部器件發(fā)生柵氧擊穿現象,從而導致電路失效。因 此,為了防止內部芯片遭受ESD損傷,對芯片的每個引腳都要進行有效的ESD防護,對ESD 電流進行泄放。
      在ESD防護的發(fā)展過程中,二極管、GGNMOS (柵接地的N型場效應晶體管)、SCR(可 控硅)等器件通常被作為ESD防護單元。
      常用的GGNMOS如圖1所示,P型襯底上是P阱,P阱上有兩個注入區(qū),分別是N+ 注入區(qū)和P+注入區(qū)。其中P+注入區(qū)設置在外側兩端,N+注入區(qū)作為源漏極設置在多晶 硅柵和柵氧的兩端;P+和N+注入區(qū)之間使用淺壕溝隔離(STI)。NMOS的漏極接電學陽極 (AnOde),NM0S源極N+注入區(qū),柵極,P+注入區(qū)接電學陰極(Cathode)。圖2是和該GGNMOS 結構相對應的電原理圖。
      在集成電路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靜電放電保護器件是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不會影響 輸入輸出引腳上的電位。而在外部靜電灌入集成電路而產生瞬間的高電壓的時候,這個器 件會開啟導通,迅速的排放掉靜電電流。但是普通GGNMOS由于尺寸較大,需要叉指較多,在 瞬態(tài)ESD脈沖下各個叉指導通不均勻,魯棒性較差,ESD防護效果受到較大影響。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該器件魯棒性好,抗ESD能力強,占用版圖 面積小,并且根據耐ESD等級可以調整器件尺寸。
      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包括P型襯底,所述的P型襯底上設有P阱,P阱上設有 從內向外同心環(huán)列的圓形或環(huán)形的第一 N+注入區(qū)、第二 N+注入區(qū)、第一 P+注入區(qū)、第三N+ 注入區(qū)、第四N+注入區(qū)、第五N+注入區(qū)、第二 P+注入區(qū)、第六N+注入區(qū)以及第三P+注入 區(qū);
      第二 N+注入區(qū)、第一 P+注入區(qū)和第三N+注入區(qū)依次緊挨,第五N+注入區(qū)、第二P+注入區(qū)和第六N+注入區(qū)依次緊挨,第六N+注入區(qū)和第三P+注入區(qū)通過淺壕溝隔離;
      第一 N+注入區(qū)和第二 N+注入區(qū)之間、第三N+注入區(qū)和第四N+注入區(qū)之間以及第 四N+注入區(qū)和第五N+注入區(qū)之間的P阱表面覆有從下至上依次層疊的柵氧和多晶硅柵。
      本發(fā)明還提供上述靜電放電器件在集成電路ESD防護中的應用,包括
      將第三P+注入區(qū)、第四N+注入區(qū)以及所有的多晶硅柵連接電學陰極,第六N+注 入區(qū)、第五N+注入區(qū)、第三N+注入區(qū)以及第二 N+注入區(qū)連接電學陽極,第一 P+注入區(qū)、第 二 P+注入區(qū)和第一 N+注入區(qū)相互連接。
      其中兩個用P+注入區(qū)間隔N+注入區(qū)以及它們之間的層疊柵氧和多晶硅柵構成一 個環(huán)形叉指,因此上述結構相當于設置了 3個環(huán)形叉指,其中第一 N+注入區(qū)、第四N+注入 區(qū)相當于NMOS管的源極,第二 N+注入區(qū)、第三N+注入區(qū)、第五N+注入區(qū)相當于NMOS管的 漏極,多晶硅柵為柵極。
      相對于傳統(tǒng)的GGMOS管,本發(fā)明ESD防護器件利用襯底觸發(fā)環(huán)形柵NMOS管,能有 效改善多叉指GGNMOS的導通均勻性,具有面積小,電流均勻的優(yōu)點。


      圖1為現有GGNMOS管的剖面圖2為圖所示GGNMOS管的等效電路原理圖3為本發(fā)明靜電放電防護器件的剖面圖4為圖3所示靜電放電防護器件的俯視圖5為圖3所示靜電放電防護器件的等效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包括P型襯底31,P型襯底31上設有 P阱32,P阱32上同心環(huán)列的內向外同心環(huán)列的圓形或環(huán)形的第一 N+注入區(qū)45、第二 N+ 注入區(qū)43、第一 P+注入區(qū)42、第三N+注入區(qū)41、第四N+注入區(qū)39、第五N+注入區(qū)37、第 二 P+注入區(qū)36、第六N+注入區(qū);35以及第三P+注入區(qū)33。
      第二 N+注入區(qū)43、第一 P+注入區(qū)42和第三N+注入區(qū)41依次緊挨,第五N+注入 區(qū)37、第二 P+注入區(qū)36和第六N+注入區(qū)35依次緊挨,第六N+注入區(qū)35和第三P+注入 區(qū)33通過淺壕溝34隔離。
      第一 N+注入區(qū)45和第二 N+注入區(qū)43之間相互隔開,它們之間的P阱32表面覆 有從下至上依次層疊的柵氧44b和多晶硅柵44a ;第三N+注入區(qū)41和第四N+注入區(qū)39之 間相互隔開,它們之間的P阱32表面覆有從下至上依次層疊的柵氧40b和多晶硅柵40a ; 第四N+注入區(qū)39和第五N+注入區(qū)37相互隔開,它們之間的P阱32表面覆有從下至上依 次層疊的柵氧38b和多晶硅柵38a。
      兩個相互隔開的N+注入區(qū)以及它們之間P的柵氧和多晶硅柵與與P阱構成NMOS 管,因此上述結構相當于三個環(huán)形柵NMOS管(即三個環(huán)形叉指結構),其中第一 N+注入區(qū) 45、第四N+注入區(qū)39相當于NMOS管的源極,第二 N+注入區(qū)43、第三N+注入區(qū)41、第五N+ 注入區(qū)37相當于NMOS管的漏極,多晶硅柵為柵極。
      應用時,該器件的第三P+注入區(qū)33、第四N+注入區(qū)39與所有多晶硅柵38a、40a、44a連接電學陰極,第二 P+注入區(qū)36、第一 P+注入區(qū)42和第一 N+注入區(qū)45互相連接在 一起,第六N+注入區(qū)35、第五N+注入區(qū)37、第三N+注入區(qū)41、第二 N+注入區(qū)43連接電學 陽極。
      如圖5所示,由第一 N+注入區(qū)45、第二 N+注入區(qū)43、多晶硅柵4 和柵氧44b等 效構成NMOS場效應晶體管Ml ;由第四N+注入區(qū)39、第三N+注入區(qū)41、多晶硅柵40a和柵 氧40b等效構成NMOS場效應晶體管M2 ;由第五N+注入區(qū)37、第四N+注入區(qū)39、多晶硅柵 38a和柵氧38b等效構成NMOS場效應晶體管M3。
      當陽極出現ESD信號時,連接陽極的N+注入區(qū)與P阱反向PN結發(fā)生雪崩擊穿,由 于最外層P+注入區(qū)將P阱連接到陰極,雪崩電流流過P阱串聯電阻會產生壓降。因此,環(huán) 形中心的NMOS場效應晶體管Ml溝道下方P阱區(qū)域電勢比外環(huán)區(qū)域的P阱電勢要高,當這 個壓降大于NMOS場效應晶體管Ml內部寄生NPN三極管的開啟電壓,NMOS場效應晶體管Ml 的NPN寄生三極管最先開啟,通過外層NMOS場效應晶體管M2、NMOS場效應晶體管M3漏極 中間的P+注入區(qū)提供襯底觸發(fā)電流注入,外環(huán)的NMOS場效應晶體管M2、NMOS場效應晶體 管M3的寄生NPN三極管的基區(qū)被NMOS場效應晶體管Ml注入電流,從而輔助外環(huán)NMOS場 效應晶體管M2、NMOS場效應晶體管M3的NPN寄生三級管開啟,開始泄放ESD電流,同時將 電學陰陽極兩端電壓鉗制在較低電位。
      權利要求
      1. 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包括P型襯底,所述的P型襯底上設有P阱,其特征在于p 阱上設有從內向外同心環(huán)列的圓形或環(huán)形的第一 N+注入區(qū)、第二 N+注入區(qū)、第一 P+注入 區(qū)、第三N+注入區(qū)、第四N+注入區(qū)、第五N+注入區(qū)、第二 P+注入區(qū)、第六N+注入區(qū)以及第 三P+注入區(qū);第二 N+注入區(qū)、第一 P+注入區(qū)和第三N+注入區(qū)依次緊挨,第五N+注入區(qū)、第二 P+注 入區(qū)和第六N+注入區(qū)依次緊挨,第六N+注入區(qū)和第三P+注入區(qū)通過淺壕溝隔離;第一 N+注入區(qū)和第二 N+注入區(qū)之間、第三N+注入區(qū)和第四N+注入區(qū)之間以及第四 N+注入區(qū)和第五N+注入區(qū)之間的P阱表面覆有從下至上依次層疊的柵氧和多晶硅柵。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靜電放電防護器件,包括P型襯底,所述的P型襯底上設有P阱,P阱上設有從內向外同心環(huán)列的圓形或環(huán)形的第一N+注入區(qū)、第二N+注入區(qū)、第一P+注入區(qū)、第三N+注入區(qū)、第四N+注入區(qū)、第五N+注入區(qū)、第二P+注入區(qū)、第六N+注入區(qū)以及第三P+注入區(qū);第二N+注入區(qū)、第一P+注入區(qū)和第三N+注入區(qū)依次緊挨,第五N+注入區(qū)、第二P+注入區(qū)和第六N+注入區(qū)依次緊挨,第六N+注入區(qū)和第三P+注入區(qū)通過淺壕溝隔離;第一N+注入區(qū)和第二N+注入區(qū)之間、第三N+注入區(qū)和第四N+注入區(qū)之間以及第四N+注入區(qū)和第五N+注入區(qū)之間的P阱表面覆有從下至上依次層疊的柵氧和多晶硅柵。本發(fā)明ESD防護器件利用襯底觸發(fā)環(huán)形柵NMOS管,能有效改善多叉指GGNMOS的導通均勻性,具有面積小,電流均勻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H01L27/02GK102034814SQ20101052261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吳健, 宋波, 李明亮, 苗萌, 董樹榮, 鄭劍鋒, 韓雁, 馬飛 申請人:浙江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