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連接器及電纜組件以及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抑制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彈性變形而使電氣特性穩(wěn)定、而且削減部件數(shù)量并能夠容易地連接的電纜連接器及電纜組件以及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在連接器主體部(20)設置各接地用觸頭(22~24)、以及隔有間隙地設在各接地用觸頭(22~24)之間的各信號線用觸頭(25)。在各接地用觸頭(22~24)的從連接器主體部(20)的側壁部(20c)突出的端部,分別一體地設有相互朝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延伸的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在將各信號線導體(41)配置于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狀態(tài)下,利用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保持外部導體(43)。
【專利說明】電纜連接器及電纜組件以及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具備一對信號線導體且傳輸相位反轉180度的差動信號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電纜連接器、以及具備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和電纜連接器的電纜組件、以及該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處理數(shù)Gbit/s以上的高速數(shù)字信號的服務器、路由器、存儲器產(chǎn)品等設備中,采用差動接口規(guī)格例如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在各設備間或設備內的各電路基板間使用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來進行差動信號的傳輸。差動信號具有實現(xiàn)系統(tǒng)電源的低電壓化并且對外來干擾的耐性高的特征。
[0003]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備一對信號線導體,在各信號線導體中分別傳輸相位反轉180度的陽側(正)信號以及陰側(負)信號。并且,這兩種信號(陽側信號及陰側信號)的電位差成為信號電平,例如若電位差為陽則“高”,若為陰則“低”,在接收側識別該信號電平。
[0004]作為公開這種傳輸差動信號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技術,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技術。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技術具備以規(guī)定間隔平行排列的一對信號線導體,這些各信號線導體被絕緣體覆蓋。也就是,各信號線導體通過絕緣體以規(guī)定間隔平行保持。另外,絕緣體的周圍由片狀的外部導體覆蓋,并且,外部導體的周圍覆蓋有護套(保護外皮)。
[0005]并且,通過依次剝離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一端側,各信號線導體及外部導體的一部分分別露出 到外部。在外部導體的露出部分,金屬制的屏蔽連接端子通過鉚接而連接。屏蔽連接端子具備板狀金屬和與該板狀金屬一體成形的焊錫連接管腳,板狀金屬在鉚接時模仿外部導體的形狀塑性變形。由此,外部導體與屏蔽連接端子電連接,能夠使外部導體通過屏蔽連接端子(板狀金屬及焊錫連接管腳)而與電路基板的接地焊盤電連接。
[0006]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 — 099434號公報(圖1,圖2)
[0008]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技術中,相對于外部導體直接焊接連接在接地焊盤上的技術,錫焊連接作業(yè)中使用的烙鐵尖(- ^先)的熱(約350°C)不與外部導體接觸,因此能夠抑制絕緣體因烙鐵尖的熱而變形或熔融。但是,由于使屏蔽連接端子沿外部導體的形狀鉚接,因此根據(jù)情況,可能會產(chǎn)生位于外部導體內側的絕緣體因鉚接力而彈性變形,由此引起位于絕緣體內側的各信號線導體間的距離發(fā)生變化等制造上的問題。其結果,會產(chǎn)生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電氣特性在每件產(chǎn)品上產(chǎn)生偏差之類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彈性變形而使電氣特性穩(wěn)定,而且削減了部件數(shù)量并能夠容易地連接的電纜連接器及電纜組件以及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
[0010]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用于電連接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備一對信號線導體、設置在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周圍的絕緣體、以及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周圍的外部導體,上述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備: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連接器基板;設置于上述連接器基板且電連接上述外部導體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及第二接地用觸頭;隔有間隙地設置在上述連接器基板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之間,且分別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的一對信號線用觸頭;以及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它們分別一體地設置在上述各接地用觸頭的從上述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相互朝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在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配置在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的狀態(tài)下保持上述外部導體。
[0011]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使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彈性變形,使上述各臂部的分離尺寸比上述外部導體的厚度尺寸小。
[0012]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特征在于,利用上述臂部的彈力,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按壓。
[0013]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連接器基板上,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將位于兩側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形成為L字形狀,并且將形成為L字形狀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間的上述第一接地用觸頭與上述第二接地用觸頭一體化而形成為T字形狀。
[0014]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將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長度尺寸設定為越過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中心部分的長度尺寸。
[0015]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臂部,一體地設置有沿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保持加強部。
[0016]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在利用上述各臂部保持上述外部導體的狀態(tài)下,利用絕緣材料對上述各臂部的周圍進行加固。
[0017]本發(fā)明的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臂部及上述外部導體的周圍卷裝有具有導電性的帶。
[0018]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是具有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和電連接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電纜連接器,上述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備:一對信號線導體;設置在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周圍的絕緣體;以及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周圍的外部導體,上述電纜連接器具備: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連接器基板;設置于上述連接器基板且電連接上述外部導體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及第二接地用觸頭;隔有間隙地設置在上述連接器基板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之間,且分別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的一對信號線用觸頭;以及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它們分別一體地設置在上述各接地用觸頭的從上述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相互朝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在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配置在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的狀態(tài)下保持上述外部導體。
[0019]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使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彈性變形,使上述各臂部的分離尺寸比上述外部導體的厚度尺寸小。
[0020]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利用上述臂部的彈力,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按壓。
[0021]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連接器基板上,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將位于兩側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形成為L字形狀,并且將形成為L字形狀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間的上述第一接地用觸頭與上述第二接地用觸頭一體化而形成為T字形狀。
[0022]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將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長度尺寸設定為越過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中心部分的長度尺寸。
[0023]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臂部,一體地設置有沿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保持加強部。
[0024]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在利用上述各臂部保持上述外部導體的狀態(tài)下,利用絕緣材料對上述各臂部的周圍進行加固。
[0025]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臂部及上述外部導體的周圍卷裝有具有導電性的帶。
[0026]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0027]包括以下工序:準備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電纜準備工序,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有:一對信號線導體、設置在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周圍的絕緣體、以及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周圍的外部導體;準備電纜連接器的電纜連接器準備工序,該電纜連接器具有: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連接器基板,設置于上述連接器基板且電連接上述外部導體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及第二接地用觸頭,隔有間隙地設置在上述連接器基板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之間且分別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的一對信號線用觸頭,以及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它們分別一體地設置在上述各接地用觸頭的從上述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相互朝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以及連接工序,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配置于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并且將上述外部導體配置在上述各臂部之間,在使上述各臂部保持上述外部導體的狀態(tài)下,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與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
[0028]本發(fā)明的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繼上述連接工序之后,實施利用絕緣材料對上述各臂部的周圍進行加固的模制成形工序。
[0029]本發(fā)明的效果如下。
[0030]根據(jù)本發(fā)明,在連接器基板上設置第一、第二接地用觸頭、和隔有間隙地設在各接地用觸頭之間的各信號線用觸頭,在各接地用觸頭的從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分別一體地設置相互朝向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的第一、第二臂部,在將各信號線導體配置于各信號線用觸頭的狀態(tài)下,利用各臂部保持外部導體。由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樣使屏蔽連接端子沿外部導體的形狀進行鉚接,能夠抑制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彈性變形而使電氣特性穩(wěn)定。另外,由于不需要以往那樣的屏蔽連接端子,因此能夠削減部件數(shù)量并且簡化外部導體與各接地用觸頭的連接作業(yè)。再有,由于也不需要用于將外部導體與各接地用觸頭電連接的焊錫連接作業(yè),因此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不會暴露在高溫下而發(fā)生熱變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032]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0033]圖3 Ca)是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立體圖,圖3 (b)是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剖視圖。
[0034]圖4 (a)、圖4 (b)是說明電纜組件的制造順序(組裝順序)的局部放大圖。
[0035]圖5是說明電纜組件的制造順序的立體圖。[0036]圖6是圖5的B向視圖。
[0037]圖7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038]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的與圖4 (b)對應的局部放大圖。
[0039]圖9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040]圖10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041]圖11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042]圖12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的立體圖。
[0043]圖13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的立體圖。
[0044]圖中:
[0045]10—電纜連接器,20—連接器主體部(連接器基板),20c—側壁部,22—L字狀接地用觸頭(第一接地用觸頭),22b—表側臂部(第一臂部),23—L字狀接地用觸頭(第二接地用觸頭),23b—表側臂部(第二臂部),24—T字狀接地用觸頭,24a—第一部分(第二接地用觸頭),24b—第二部分(第一接地用觸頭),24d—背側臂部(第二臂部),24e—背側臂部(第一臂部),25—信號線用觸頭,40—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1 一信號線導體,42—絕緣體,43—外部導體,50 —電纜連接器,51、52—表側臂部(第一、第二臂部),53、54—背側臂部(第二、第一臂部),60 —電纜連接器,61?64—保持加強部,70 —電纜連接器,80 —電纜連接器,81—T字狀接地用觸頭,81a—第一部分(第二接地用觸頭),81b—第二部分(第一接地用觸頭),90—電纜組件,91一模制樹脂部(絕緣材料),100一電纜組件,101一模制樹脂部(絕緣材料),102一銅帶(帶),CA一電纜組件,CE一中心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47]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A向視圖,圖3(a)是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立體圖,圖3 (b)是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剖視圖,圖4 (a)、圖4(b)是說明電纜組件的制造順序(組裝順序)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說明電纜組件的制造順序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B向視圖。
[0048]如圖1及圖2所示,電纜連接器10具備連接器主體部(連接器基板)20和電纜連接部30。連接器主體部20插入例如設置在背板制品(未圖示)上的插槽(插座),在電纜連接部30電連接有多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 (參照圖3)。此外,在圖示的電纜連接器10中,電連接兩根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
[0049]連接器主體部20由環(huán)氧樹脂(epoxy resin)等絕緣材料形成為板狀,具備表側面20a及背側面20b。在連接器主體部20的向插座的插入方向前端側,與表側面20a及背側面20b對應地形成有一對錐形面21a、21b。各錐形面21a、21b將連接器主體部20的插入方向前端側做成尖細形狀,以便引導連接器主體部20向插座的插入。
[0050]在連接器主體部20上,以從各錐形面2la、2Ib側向與該各錐形面2la、2Ib側相反的一側延伸的方式設有:一對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一個T字狀接地用觸頭24、以及四個信號線用觸頭25。在此,為了容易判斷各接地用觸頭22?24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區(qū)另IJ,如圖示那樣在各接地用觸頭22?24上實施了網(wǎng)格。
[0051]各接地用觸頭22?24及各信號線用觸頭25均通過對由導電性優(yōu)良的黃銅等構成的鋼板進行沖壓加工等而形成為細長的板狀,以跨在連接器主體部20及電纜連接部30這兩者上的方式延伸設置。各接地用觸頭22?24及各信號線用觸頭25利用嵌入成形埋設在連接器主體部20的沿板厚方向的靠表側面20a的位置,各接地用觸頭22?24及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一部分(表面部分)從表側面20a露出到外部。
[0052]各接地用觸頭22?24及各信號線用觸頭25以相互間具有規(guī)定間隙的方式埋設于連接器主體部20,由此相互間不會短路。各信號線用觸頭25均形成為筆直的棒狀形狀,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約4 / 5長度的部分埋設在連接器主體部20中,其他的約I / 5長度的部分從連接器主體部20的側壁部20c突出而形成電纜連接部30。
[0053]在此,在連接器主體部20上連接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時,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各個突出端25a抵接形成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絕緣體42 (參照圖3)的端部。由此,能夠相對于連接器主體部20精度良好地進行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定位。
[0054]在L字狀接地用觸頭22與T字狀接地用觸頭24之間、以及T字狀接地用觸頭24與L字狀接地用觸頭23之間,分別配置有兩個信號線用觸頭25。并且一對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各信號線導體41 (參照圖3)分別與各兩個信號線用觸頭25電連接。
[0055]如圖2所示,一對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配置在沿各接地用觸頭22?24及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排列方向的連接器主體部20的兩側。另外,在從表側面20a觀察連接器主體部20的情況下,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分別通過沖壓加工等而形成為L字形狀。另一方面,在從表側面20a觀察該連接器主體部20的情況下,以夾在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之間的方式配置的T字狀接地用觸頭24通過沖壓加工等而形成為T字形狀。
[0056]一方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與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地設置,構成本發(fā)明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另外,另一方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23與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地設置,構成本發(fā)明的第二接地用觸頭。
[0057]T字狀接地用觸頭24作為與一對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雙方對應的共用接地用觸頭而形成。也就是,T字狀接地用觸頭24以圖中雙點劃線為邊界部分,能夠分成與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第一部分24a、和與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第二部分24b。
[0058]并且,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第一部分24a構成與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本發(fā)明的第二接地用觸頭。另外,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第二部分24b構成與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接地用觸頭。也就是,T字狀接地用觸頭24通過將本發(fā)明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和第二接地用觸頭一體化而形成。
[0059]這樣,通過將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及T字狀接地用觸頭24如圖示那樣分別排列配置,本發(fā)明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和第二接地用觸頭以交替排列的方式分別配置在連接器主體部20。
[0060]各接地用觸頭22?24的約2/3長度的部分被埋設在連接器主體部20,其他的約I / 3長度的部分從連接器主體部20的側壁部20c突出而形成電纜連接部30。形成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的電纜連接部30的部分、也就是從側壁部20c突出的突出部22a、23a以在其前端側朝向連接器主體部20的表側面20a側突出的方式彎曲形成。并且,在各突出部22a、23a的端部分別一體地設有相互朝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延伸的表側臂部22b、23b。[0061]各表側臂部22b、23b以彈性變形的方式形成。由此,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按壓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各信號線導體41的同時,向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各背側臂部24d、24e按壓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外部導體43 (參照圖3)。
[0062]此外,L字狀接地用觸頭22的表側臂部22b構成與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本發(fā)明的第一臂部。另外,L字狀接地用觸頭23的表側臂部23b構成與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本發(fā)明的第二臂部。
[0063]形成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電纜連接部30的部分、也就是從側壁部20c突出的突出部24c以在其前端側向連接器主體部20的背側面20b側突出的方式彎曲形成。并且,在突出部24c的端部,分別與一方及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地一體設有朝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延伸的一對背側臂部24d、24e。
[0064]在此,各背側臂部24d、24e也形成為以弱的力發(fā)生彈性變形。具體地,各表側臂部22b、23b的彈力比各背側臂部24d、24e的彈力大。由此,能夠可靠地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按壓各信號線導體41。
[0065]此外,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背側臂部24d構成與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本發(fā)明的第二臂部。另外,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背側臂部24e構成與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的本發(fā)明的第一臂部。
[0066]表側臂部22b及背側臂部24d分別協(xié)作保持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外部導體43,并分別與該外部導體43電連接。另外,背側臂部24e及表側臂部23b分別協(xié)作保持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外部導體43,并分別與該外部導體43電連接。
[0067]如圖3所示,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具備一對信號線導體41。各信號線導體41中的任意一方傳輸作為差動信號的陽側(正)信號,在各信號線導體41中的任意另一方傳輸作為差動信號的陰側(負)信號。各信號線導體41例如由在其表面實施了鍍錫處理的軟銅線(Tinned Annealed Copper Wire)形成,各信號線導體41由絕緣體42包覆。
[0068]絕緣體42為了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具有柔軟性,而由例如泡沫聚乙烯(Foamed Poly-Ethylene)形成,其橫剖面形狀形成為大致橢圓形形狀。絕緣體42以按規(guī)定間隔排列的方式保持各信號線導體41,在各信號線導體41的周圍設有壁厚大致相同的絕緣體42。
[0069]但是,絕緣體42的橫剖面形狀并不限于圖示那樣的大致橢圓形形狀,例如,也可以是分別單獨地包覆各信號線導體41的大致圓形形狀。再有,絕緣體42的橫剖面形狀也可以做成由一對長度相等的平行線和一對半圓形形狀構成的、例如與田徑場的跑道(Track)大致相同的形狀。
[0070]在絕緣體42的周圍設有用于抑制外來干擾的影響的外部導體43。外部導體43例如由片狀的銅箔形成,包覆絕緣體42的除沿長度方向的端部以外的大部分。但是,作為外部導體43,并不限于銅箔,也可以是其他金屬箔,并且,也可以是編入了軟銅線等金屬細線而成的編織片材。
[0071]在外部導體43的周圍,設有作為保護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保護外皮的護套44,該護套44包覆外部導體43的除沿長度方向的端部以外的大部分。此外,護套44例如由耐熱PVC (Heat Resistant Polyvinyl Chloride)形成。另外,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不包含排擾線。[0072]如圖3所示,在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端部設有通過沿其長度方向依次分段剝離而使各信號線導體41露出到外部的信號線導體露出部40a、和使外部導體43露出到外部的外部導體露出部40b。也就是,從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端部開始,按該順序排列設有信號線導體露出部40a和外部導體露出部40b。
[0073]其次,基于圖2及圖3 (b)對電纜連接器10及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各部位的尺寸進行詳細說明。
[0074]連結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中央部分的線段的長度LI設定為與連結各信號線導體41的中央部分的線段的長度LI相同的長度尺寸(LI = LI)。由此,能夠使各信號線導體41相對于各信號線用觸頭25可靠地電接觸。在此,假設在兩者的長度關系不同的情況下,由于兩者的位置偏移而會出現(xiàn)一方的信號線導體41與一方的信號線用觸頭25無法連接的情況。
[0075]形成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的各突出部22a、23a的分離距離L2設定為比形成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外部導體43的長軸的長度尺寸(寬度尺寸)Wl的2倍的長度尺寸大(L2 > 2.W1)。由此,能夠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外部導體43相互不接觸且有余量地配置在突出部22a、24c之間以及突出部24c、23a之間。
[0076]形成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的各表側臂部22b、23b的根基部分與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各背側臂部24d、24e之間的距離(分離尺寸)tl設定為比各表側臂部22b、23b的前端部分與各背側臂部24d、24e之間的距離t2稍長的距離(tl > t2)。另外,外部導體43的短軸的長度尺寸(厚度尺寸)W2設定為比距離tl稍長的長度尺寸(W2 > tl)。
[0077]由此,通過各表側臂部22b、23b的前端部分及各背側臂部24d、24e的前端部分夾持外部導體43,進而能夠由各表側臂部22b、23b與各背側臂部24d、24e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此時,由各表側臂部22b、23b及各背側臂部24d、24e的帶來的挾持力(保持力)通過將外部導體43的厚度尺寸W2設定為比距離tl稍長的長度尺寸來得到,因此不會出現(xiàn)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產(chǎn)生給電氣特性帶來不良影響程度的大的彈性變形。另一方面,通過該挾持力,使各表側臂部22b、23b及各背側臂部24d、24e與外部導體43可靠地電連接。
[0078]形成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的各表側臂部22b、23b的前端部分與連接器主體部20的表側面20a (各信號線用觸頭25)之間的距離t3設定為比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沿厚度方向的各信號線導體41的下部與外部導體43的上部之間的距離t4稍小的尺寸(t3 < t4)。由此,在由各表側臂部22b、23b與各背側臂部24d、24e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狀態(tài)下,能夠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按壓各信號線導體41,可靠地電連接兩者。
[0079]在此,各表側臂部22b、23b的前端部分及各背側臂部24d、24e的前端部分分別配置在由線段BLl表示的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并且,在用各表側臂部22b、23b與各背側臂部24d、24e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狀態(tài)下,該線段BLl配置在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中心部分CE上。因此,各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
[0080]接著,使用附圖對以上那樣形成的電纜連接器10與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方法、也就是電纜組件CA (參照圖5)的制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0081](電纜準備工序)[0082]首先,準備具備各信號線導體41、絕緣體42、外部導體43及護套44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 (參照圖3)。然后,將所準備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端部如圖3所示那樣依次分段剝離,由此形成信號線導體露出部40a及外部導體露出部40b。這樣結束電纜準備工序。
[0083](電纜連接器準備工序)
[0084]接著,準備可電連接兩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上述電纜連接器10 (參照圖1)。由此結束電纜連接器準備工序。在此,根據(jù)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根數(shù),預先準備多個規(guī)格的電纜連接器(四根連接用等),根據(jù)所需要的規(guī)格適當選擇。此外,作為其他的電纜連接器的規(guī)格,后文將敘述四根連接用的電纜連接器。
[0085]在此,“電纜準備工序”和“電纜連接器準備工序”由于分別準備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及電纜連接器10,因此調換順序也沒關系。也就是,以“電纜連接器準備工序”為先、以“電纜準備工序”為后也可以。
[0086](連接工序)
[0087]其次,如圖4 (a)所示,使L字狀接地用觸頭22的表側臂部22b向箭頭Ml的方向彈性變形,使距離t2、t3 (參照圖2)變長。也就是,使表側臂部22b與背側臂部24d及表側面20a之間擴展。接著,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5的箭頭M2所示,以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面對電纜連接部30的方式,將各信號線導體41 (信號線導體露出部40a)配置在各信號線用觸頭25上,并且將外部導體43 (外部導體露出部40b)配置在表側臂部22b與背側臂部24d之間。在此,通過使絕緣體42的端部抵接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各突出端25a,從而進行相對于電纜連接器10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定位。
[0088]然后,解除表側臂部22b的彈性變形狀態(tài)。由此,如圖4 (b)所示,表側臂部22b的彈力F被施加在外部導體43。由此,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被固定在電纜連接器10上,表側臂部22b與外部導體43電連接。另外,各信號線導體41以按壓力fl (彈力F的分力)按壓于各信號線用觸頭25,各信號線導體41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電連接。在該時刻,各信號線導體41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成為相互被按壓狀態(tài)的“暫時連接狀態(tài)”。
[0089]在此,背側臂部24d以比按壓力fl小的按壓力f2將外部導體43向表側臂部22b按壓,但由于f2<fl的關系,各信號線導體41不會從各信號線用觸頭25離開。另一方面,由于背側臂部24d被按壓力f2向外部導體43按壓,背側臂部24d與外部導體43可靠地電連接。
[0090]接著,在將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固定在電纜連接器10上的狀態(tài)下,也就是在由表側臂部22b及背側臂部24d保持外部導體43的狀態(tài)下,使用超聲波焊接機(未圖示)使各信號線導體41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成為“本連接狀態(tài)”。具體地,如圖6的箭頭M3所示,使形成超聲波焊接機的一對夾具T分別抵接各信號線導體41和各信號線用觸頭25,使各夾具T高頻振動。由此,各信號線導體41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被焊接固定,結束連接工序,完成電纜組件CA。
[0091]但是,作為連接各信號線導體41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連接機構,希望采用如上述的超音波焊接那樣,不會使電纜連接器10、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暴露在高溫下的連接機構,還能夠采用例如低溫焊錫等其他連接機構。
[0092]此外,在圖4中,僅表不了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側,但對于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側也進行同樣的連接。
[0093]如以上所詳細敘述的那樣,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在連接器主體部20上設有各接地用觸頭22?24,在各接地用觸頭22?24之間隔著間隙地設有各信號線用觸頭25。在各接地用觸頭22?24的從連接器主體部20的側壁部20c突出的端部,分別一體地設有相互朝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延伸的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并且,在將各信號線導體41配置在各信號線用觸頭25上的狀態(tài)下,由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保持外部導體43。
[0094]由此,不必像以往那樣使屏蔽連接端子沿外部導體的形狀進行鉚接,能夠抑制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彈性變形而使電氣特性穩(wěn)定。另外,由于不需要以往那樣的屏蔽連接端子,因此能夠削減部件數(shù)量并且簡化外部導體43與各接地用觸頭22?24的連接作業(yè)。再有,由于也不需要將外部導體43與各接地用觸頭22?24電連接的焊錫連接作業(yè),因此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不會暴露在高溫下而產(chǎn)生熱變形。
[0095]另外,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為了使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彈性變形,而將表側臂部22b及背側臂部24d的分離尺寸(距離t2)、表側臂部23b及背側臂部24e的分離尺寸(距離t2)設定得比外部導體43的厚度尺寸W2小。由此能夠利用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挾持并可靠地保持外部導體43。
[0096]再有,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由于利用表側臂部22b、23b的彈力F將各信號線導體41向各信號線用觸頭25按壓,因此能夠可靠地電連接各信號線導體41與各信號線用觸頭25。
[0097]另外,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在連接器主體部20上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各接地用觸頭22?24,將位于兩側的各接地用觸頭22、23形成為L字形狀的同時,通過將相當于第一接地用觸頭的第二部分24b和相當于第二接地用觸頭的第一部分24a —體化而將形成為L字形狀的各接地用觸頭22、23間的接地用觸頭24形成為T字形狀。由此,能夠相互接近地配置相鄰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能夠將電纜組件CA小型化。
[0098]接著,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對于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標記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0099]圖7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的與圖4 (b)對應的局部放大圖。
[0100]如圖7及圖8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5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 (參照圖1)相比,僅以下方面不同,即、一體地設置在各接地用觸頭22?24上的表側臂部(第一、第二臂部)51,52以及背側臂部(第二、第一臂部)53,54的長度尺寸變長。
[0101]表側臂部51的長度尺寸設定為其前端部分越過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中心部分CE的長度尺寸,在從圖8中上方觀察表側面20a時,表側臂部51覆蓋雙方的信號線導體41。換言之,位于表側臂部51的前端部分的線段BL2面對位于表側臂部51的前端側的信號線用觸頭25的T字狀接地用觸頭24側的側面。
[0102]另外,關于背側臂部53的長度尺寸,也設定為其前端部分越過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中心部分CE的長度尺寸,在從圖中下方觀察背側面20b時,背側臂部53覆蓋雙方的信號線導體41。換言之,位于背側臂部53的前端部分的線段BL3面對位于背側臂部53的前端側的信號線用觸頭25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側的側面。[0103]在此,在圖8中,僅表示了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側,但另一方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側也同樣地構成。
[0104]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5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將表側臂部51、52及背側臂部53、54的長度尺寸設定為越過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中心部分CE的長度尺寸,因此在由表側臂部51、52及背側臂部53、54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時,能夠抑制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產(chǎn)生傾斜轉動。由此,能夠更加穩(wěn)定地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
[0105]接著,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對于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的標記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0106]圖9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107]如圖9所示,第三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6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參照圖1)相比,僅以下方面不同,即、在一體地設置于各接地用觸頭22?24的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上,分別一體地設置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保持加強部61?64。
[0108]在此,各保持加強部61?64由于一體地設置在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上,因此配置在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中心部分CE上(參照圖4 (b))。
[0109]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6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由于在表側臂部22b、23b及背側臂部24d、24e上分別一體地設置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保持加強部61?64,因此能夠以更寬闊的面積保持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能夠使電氣特性更加穩(wěn)定。再有,由于能夠抑制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相對于電纜連接器60的傾斜,因此能夠更加容易地將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連接在電纜連接器60上。
[0110]接著,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對于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的標記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0111]圖10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112]如圖10所示,第四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70僅以下方面不同,S卩、將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10(參照圖1)以虛線部P為邊界排列兩個并將其一體化,并具備插槽SLl?SL4。由此,能夠與各插槽SLl?SL4對應地電連接四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但是,連接電纜連接器10的個數(shù)并不限于兩個,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排列三個以上的電纜連接器10并將其一體化。
[0113]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7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0114]接著,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對于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的標記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0115]圖11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
[0116]如圖11所示,第五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80與上述第四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70 (參照圖10)同樣地具備插槽SLl?SL4,能夠將四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電連接。但是,在電纜連接器80中,將電纜連接器70的位于虛線部P的附近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23與L字狀接地用觸頭22 —體化,并形成為與T字狀接地用觸頭24同樣的T字形狀。也就是,重新設置的T字狀接地用觸頭81的第一部分81a具備與L字狀接地用觸頭23同樣的功能(第二接地用觸頭),T字狀接地用觸頭81的第二部分81b具備與L字狀接地用觸頭22同樣的功能(第一接地用觸頭)。
[0117]但是,設置T字狀接地用觸頭81的個數(shù)并不限于一個,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設置多個T字狀接地用觸頭81,該場合,只要將T字狀接地用觸頭24與T字狀接地用觸頭81交替排列即可。
[0118]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五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8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第五實施方式中,與第四實施方式的電纜連接器70相比,由于將四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分別以成為相同的分離距離的方式接近地配置,因此能夠加大電纜安裝密度而有助于節(jié)省空間。
[0119]接著,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對于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的標記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0120]圖12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的立體圖。
[0121]如圖12所示,第六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9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CA (參照圖5)相比,僅以下方面不同,S卩、電纜連接器10與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部分由例如作為絕緣材料的具有熱固化性的環(huán)氧樹脂(epoxy resin)加固。具體地,通過利用環(huán)氧樹脂將各信號線導體41及各信號線用觸頭25的周圍、保持外部導體43的狀態(tài)的各表側臂部22b、23b及各背側臂部24d、24e (參照圖5)的周圍加固成大致長方體形狀,從而形成模制樹脂部91。
[0122]在此,繼上述的“連接工序”之后,經(jīng)過使用了模制成型機(未圖示)的“模制成形工序”形成模制樹脂部91。在該“模制成形工序”中使用的模制成型機例如具備上下模具,在這些上下模具中放置圖5所示的電纜組件CA,之后,在所放置的上下模具的腔室(空腔)中填充熔融的環(huán)氧樹脂,從而能夠形成模制樹脂部91。
[0123]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六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9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第六實施方式中,能夠用模制樹脂部91保護電纜連接器10與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部分。因此,能夠保護電纜連接器10與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部分免受水分、塵埃等的影響,長期維持良好的電連接。
[0124]接著,使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對于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功能的部分附注相同的標記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0125]圖13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的立體圖。
[0126]如圖13所示,第七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100與上述第六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90(參照圖12)同樣地具備模制樹脂部101。該模制樹脂部101與電纜組件90的模制樹脂部91同樣地形成。但是,在模制樹脂部101的內部埋設有具有導電性的銅帶(帶)102,該銅帶102卷裝在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各外部導體43、保持各外部導體43的各表側臂部22b、23b及各背側臂部24d、24e (參照圖5)的周圍。該銅帶102在“模制成形工序”之前、也就是在上下模具放置圖5所示的電纜組件CA來形成模制樹脂部101之前的階段進行卷裝。此外,并不限于銅帶102,例如也可以使用以鋁箔為基體材料的帶,總之,只要具有導電性,其金屬材質是哪種都可以。
[0127]在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七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100中,也能夠發(fā)揮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第七實施方式中,與第六實施方式的電纜組件90相比,能夠在更加牢固地固定電纜連接器10與各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部分的狀態(tài)下,形成模制樹脂部101。因此,能夠提高電纜組件100的成品率。另外,能夠更加穩(wěn)定地進行外部導體43與各接地用觸頭22?24的電連接,進而能夠使電氣特性更加穩(wěn)定。
[0128]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實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表示了可將兩個或四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電連接的電纜連接器10、50、60、70、80,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也能夠與例如一個或三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連接對應。
[0129]具體地,在與一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時,只要并排設置向表側面20a側突出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以及向背側面20b側突出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即可。另外,在與三個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對應時,例如只要并排設置向各表側面20a側突出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向背側面20b側突出的T字狀接地用觸頭、向表側面20a側突出的T字狀接地用觸頭、向背側面20b側突出的L字狀接地用觸頭即可。
[0130]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表示了將T字狀接地用觸頭24的各背側臂部24d、24e形成為以弱的力發(fā)生彈性變形的結構,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構成為不使各背側臂部24d、24e發(fā)生彈性變形。這種情況下,通過各L字狀接地用觸頭22、23的各表側臂部22b、23b的彈力,使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外部導體43與各背側臂部24d、24e抵接。
[0131]再有,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表示了將表側臂部51與背側臂部53這雙方設定為越過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40的中心部分CE的長度尺寸的結構,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表側臂部51的長度尺寸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表側臂部22b相同的長度尺寸。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纜連接器,用于電連接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備一對信號線導體、設置在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周圍的絕緣體、以及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周圍的外部導體,上述電纜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備: 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連接器基板; 設置于上述連接器基板且電連接上述外部導體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及第二接地用觸頭; 隔有間隙地設置在上述連接器基板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之間,且分別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的一對信號線用觸頭;以及 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它們分別一體地設置在上述各接地用觸頭的從上述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相互朝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在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配置在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的狀態(tài)下保持上述外部導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彈性變形,使上述各臂部的分離尺寸比上述外部導體的厚度尺寸小。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臂部的彈力,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按壓。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連接器基板上,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將位于兩側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形成為L字形狀,并且將形成為L字形狀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間的上述第一接地用觸頭與上述第二接地用觸頭一體化而形成為T字形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將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長度尺寸設定為越過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中心部分的長度尺寸。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臂部,一體地設置有沿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保持加強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各臂部保持上述外部導體的狀態(tài)下,利用絕緣材料對上述各臂部的周圍進行加固。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臂部及上述外部導體的周圍卷裝有具有導電性的帶。
9.一種電纜組件,具有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和電連接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電纜連接器,上述電纜組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備: 一對信號線導體; 設置在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周圍的絕緣體;以及 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周圍的外部導體, 上述電纜連接器具備: 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連接器基板;設置于上述連接器基板且電連接上述外部導體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及第二接地用觸頭; 隔有間隙地設置在上述連接器基板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之間,且分別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的一對信號線用觸頭;以及 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它們分別一體地設置在上述各接地用觸頭的從上述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相互朝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在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配置在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的狀態(tài)下保持上述外部導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各臂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彈性變形,使上述各臂部的分離尺寸比上述外部導體的厚度尺寸小。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臂部的彈力,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按壓。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11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連接器基板上,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將位于兩側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形成為L字形狀,并且將形成為L字形狀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間的上述第一接地用觸頭與上述第二接地用觸頭一體化而形成為T字形狀。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12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將上述各臂部中的至 少任一方的長度尺寸設定為越過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中心部分的長度尺寸。
14.根據(jù)權利要求9~13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臂部,一體地設置有沿上述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保持加強部。
15.根據(jù)權利要求9~14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各臂部保持上述外部導體的狀態(tài)下,利用絕緣材料對上述各臂部的周圍進行加固。
16.根據(jù)權利要求9~15任一項中所述的電纜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臂部及上述外部導體的周圍卷裝有具有導電性的帶。
17.—種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 準備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的電纜準備工序,該差動信號傳輸用電纜具有:一對信號線導體、設置在上述各信號線導體周圍的絕緣體、以及設置在上述絕緣體的周圍的外部導體; 準備電纜連接器的電纜連接器準備工序,該電纜連接器具有: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連接器基板,設置于上述連接器基板且電連接上述外部導體的第一接地用觸頭及第二接地用觸頭,隔有間隙地設置在上述連接器基板的上述各接地用觸頭之間且分別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的一對信號線用觸頭,以及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它們分別一體地設置在上述各接地用觸頭的從上述連接器基板的側壁部突出的端部、相互朝向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延伸;以及 連接工序,將上述各信號線導體配置于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并且將上述外部導體配置在上述各臂部之間,在使上述各臂部保持上述外部導體的狀態(tài)下,電連接上述各信號線導體與上述各信號線用觸頭。
18.根據(jù)要求17所述的電纜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繼上述連接工序之后,實施利用絕緣材料對上述各臂部的周圍進行加固的模制成形工序。·
【文檔編號】H01R4/48GK103855542SQ201310081689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南畝秀樹, 石松洋輔 申請人:日立金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