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纜連接器組件【技術(shù)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一種Thunderbolt(雷電接口)線纜連接器組件。
背景技術(shù):與本發(fā)明相關(guān)的現(xiàn)有技術(shù)請參照2012年9月12日公告的公告號為CN202434815的中國專利,其揭示了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該線纜連接器組件包括連接器及與連接器一端連接的線纜,所述連接器設有印刷電路板、安裝于印刷電路板前端的接插件,所述線纜設有與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的若干導線,所述導線包括一對傳輸電源信號的電源線。在該設計中由于主動式線纜(activecable)本身線材細,壓降高,很難提供更大的電壓給與其連接的外界設備,從而影響客戶的使用效果。鑒于以上問題,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線纜連接器組件。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電壓、減小壓降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包括連接器及與連接器一端連接的線纜,所述連接器包括印刷電路板、安裝于印刷電路板前端的接插件,所述印刷電路板具有相對的前端與后端,所述線纜包括與印刷電路板的后端電性連接的若干導線,該等導線包括一對傳輸電源信號的電源線,所述電源線包括導電芯線、包覆于導電芯線外的絕緣層及包覆于絕緣層外的外殼層,所述電源線的導電芯線的直徑大于0.511mm。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結(jié)構(gòu)如下:所述一對電源線電性連接在印刷電路板的同一面上。所述若干導線包括分成上、下兩排排列的第一導線及第二導線,前述一對電源線分布在第一導線上,所述第一、第二導線與印刷電路板均通過焊接形成電性連接。所述一對電源線間隔設置在第一導線的兩外側(cè)。所述第一導線還包括低速信號線及接地信號線。所述印刷電路板設有相對的正、反兩面及設于印刷電路板后端并用于與導線電性連接的若干導電片,所述印刷電路板兩相對的正、反面上均分布有上述導電片。所述若干導電片包括位于印刷電路板后端并與第一導線焊接的若干第一導電片及位于印刷電路板后端并與第二導線焊接的若干第二導電片,所述第一導電片分別橫向排列于印刷電路板的的正面上,所述第二導電片分別橫向排列于印刷電路板的的反面上。所述第一導電片包括與前述電源線焊接的電源線焊接墊、與低速信號線焊接的低速線焊接墊及位于低速線焊接墊與電源線焊接墊之間并與接地信號線焊接的接地線焊接墊,所述低速線焊接墊及接地線焊接墊的長度均小于電源線焊接墊的長度。所述線纜連接器組件還包括組裝于線纜前端的理線塊,所述理線塊包括上理線塊及與上理線塊組裝的下理線塊,所述上、下理線塊可將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分開。所述接插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印刷電路板前端設有若干與導電端子焊接的焊接片。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組件通過將電源線的導電芯線加粗,來降低壓降,提供給外部設備更大的電壓,當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外部設備配合時,由于電源管理芯片的作用,可以提供更大的電功率,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附圖說明】圖1是符合本發(fā)明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部分分解圖。圖3是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圖。圖4是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進一步分解圖。圖5是符合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印刷電路板正面的俯視圖。圖6是符合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印刷電路板反面的俯視圖。圖7是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部分元件的前視圖?!揪唧w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7所示,為符合本發(fā)明的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100,該種線纜連接器組件100為Thunderbolt(雷電)接口,其包括連接器1及與連接器1一端連接的線纜2,所述連接器1包括印刷電路板3、安裝于印刷電路板3前端的接插件4、包覆接插件4與印刷電路板3的金屬殼體5、包覆金屬殼體5的絕緣外殼6。所述接插件4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對接,其包括絕緣本體40、收容于絕緣本體40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42。所述印刷電路板3具有相對的前端31及后端32,所述印刷電路板3的前端31設有若干與導電端子42焊接的焊接片30。所述絕緣本體40包括基部401及自基部401向前延伸且上下平行的一對上、下舌板402、403、位于上、下舌板402、403間的容置空間404以收容一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所述導電端子42設于上、下舌板402、403中以與對接連接器電性連接。該等導電端子42分為上下兩排排列。所述線纜2設有與印刷電路板3的后端電性連接的若干導線21,所述若干導線21包括位于上排的第一導線23及位于下排的第二導線25。所述第一、第二導線23、25與印刷電路板3均通過焊接形成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導線23包括一對傳輸電源信號的電源線231及設于一對電源線231之間的一對低速信號線232和一對接地信號線233,且所述接地信號線233設置在第一導線23的中間位置,所述低速信號線232分布于接地信號線233的兩側(cè)。所述電源線231包括導電芯線2311、包覆于導電芯線2311外的絕緣層2312及包覆于絕緣層2312外的外殼層2313,熟悉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應該知道,業(yè)界規(guī)定電源線231的導電芯線2311直徑標準是在24AWG-28AWG范圍內(nèi)(即0.32mm-0.511mm)。但是在具有高頻性能的連接器1中,線纜2本身線材細,壓降高,很難提供更大的電壓給與其連接的外部設備(未圖示),必然影響客戶的使用效果。而適當增大電源線231的導電芯線2311直徑,可以提高電壓,減小壓降,當線纜連接器組件100與外部設備配合時,由于電源管理芯片的作用,可以提供更大的電功率,從而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在本設計中,所述一對電源線231的導電芯線2311的直徑均大于0.511mm。該對電源線231電性連接在印刷電路板3的同一面上,且設置在第一導線23的兩外側(cè)。所述第二導線25包括若干傳輸高速信號的差分信號線251。所述印刷電路板3包括相對的正、反兩面33、34及設于印刷電路板3后端32并用于與線纜2電性連接的若干導電片35,所述印刷電路板3兩相對的正、反面33、34上均分布有上述導電片35。所述若干導電片35包括位于印刷電路板3的后端32并與第一導線23焊接的若干第一導電片351,及位于電路板3后端32并與第二導線25焊接的若干第二導電片352。所述第一導電片351分別橫向排列于印刷電路板3的正面33上,所述第二導電片352分別橫向排列于印刷電路板的反面34上。所述第一導電片351包括與前述電源線231焊接的電源線焊接墊3511、與低速信號線232焊接的低速線焊接墊3512及位于低速線焊接墊3512與電源線焊接墊3511之間,并與接地信號線233焊接的接地線焊接墊3513,所述低速線焊接墊3512與接地線焊接墊3513的長度均小于電源線焊接墊3511的長度。所述第二導電片352包括若干與差分信號線251焊接的信號片3521以及位于信號片3521后端的呈T型的接地片3522。所述金屬殼體5由金屬沖壓形成,其包括沿上下方向組裝的第一遮蔽部51及第二遮蔽部52。所述第二遮蔽部52大致呈U型,其包括頂面521及連接頂面521的兩側(cè)面522,所述頂面521設有向內(nèi)形成的凹槽5211,兩側(cè)面522設有相對設置的鎖孔5221與彈臂5222,后端設有呈T型的延伸部5223。所述第一遮蔽部51包括封裝部511、U型的蓋體部512及與該蓋體部512相連接的線纜握持部513。所述蓋體部512自封裝部511的末端向后延伸形成以收容印刷電路板3。所述蓋體部512包括頂壁5121、連接頂壁5121的兩側(cè)壁5122。所述頂壁5121設有向蓋體部512內(nèi)部凹陷的凹槽5123,兩側(cè)壁5122分別設有向外凸伸的若干凸片5124,所述凸片5124沿橫向間隔排布,所述凸片5124扣持于前述鎖孔5221內(nèi),以使第一遮蔽部51與第二遮蔽部52相固定連接。前述第二遮蔽部52的彈臂5222抵接于第一遮蔽部51內(nèi)側(cè),進一步使得第一遮蔽部51與第二遮蔽部52更牢固的結(jié)合在一起。所述線纜握持部513固持線纜2并包覆于第二遮蔽部52的延伸部5223,線纜握持部513與延伸部5223配合使線纜2固持于金屬殼體5內(nèi)。所述絕緣外殼6包覆于金屬殼體5的后端及線纜2的前端。該絕緣外殼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殼體61及下殼體62。所述下殼體62設有位于四角的凸柱621及位于下殼體62內(nèi)側(cè)的凸臺622,所述上殼體61設有位于內(nèi)側(cè)的凸臺612及與下殼體62的凸柱621相對應配合以對上殼體61和下殼體62組裝進行定位且固持的孔611。所述凸臺612,622分別收容于上述第一遮蔽部51、第二遮蔽部52設有的凹槽5123,5211中,兩者配合使得上殼體61固定于第一遮蔽部51,下殼體62固定于第二遮蔽部52。所述線纜連接器組件100還包括套設于線纜2上的套筒7及組裝于線纜2前端的理線塊8,所述理線塊8具有上理線塊81及與上理線塊81相組裝的下理線塊82。所述上、下理線塊81、82可將第一導線23與第二導線25分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通過閱讀本發(fā)明說明書而對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