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切換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016054閱讀:121來源:國知局
      切換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切換裝置,其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瑒硬考?)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在作為滑動接觸部(E)上的滑動部件(1)的前端的位置的相比連接軸(S)與支點(R)的直線(P)更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的位置,彈簧14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專利說明】切換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切換裝置,其通過使可動觸點接觸/離開固定觸點,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
      【背景技術(shù)】
      [0002]很早以前就開始研究用于太陽光發(fā)電系統(tǒng)中的功率調(diào)節(jié)器或接線箱等蹺板開關(guān)構(gòu)造。例如,在下述的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使操作速度與觸點的開閉速度獨立的波動開關(guān)。此外,在下述的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將經(jīng)由固定接觸器、可動接觸器的電流路徑變更為環(huán)狀,從而謀求電路斷路器的限流切斷性能的提高。
      [0003]進一步,在下述的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保護電路以避免過電流、提高切斷性能的電路斷路器。在下述的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通過接通彈簧的釋放而使可動觸點以穩(wěn)定的速度向固定觸點進行接通動作的斷路器。下述的專利文獻5中,公開了為了切斷高壓電流而使用的斷路器消電弧部的固定接觸器的構(gòu)造。下述的專利文獻6中,公開了提高大電流切斷時的可動接觸器的接通速度的電路斷路器。下述的專利文獻7中,公開了在開關(guān)的觸點在由于熔接等而連接的狀態(tài)時強制地使其成為非接觸狀態(tài)的開關(guān)機構(gòu)。
      [0004]基于圖11,說明以下述專利文獻I記載的波動開關(guān)為代表的以往的開關(guān)的構(gòu)造。圖11為表示以往的開關(guān)的內(nèi)部的主要部分構(gòu)造的示意圖。如圖11所示,以往的開關(guān)具備:滑動部件51、可動部件52、操作開關(guān)53、框體突起55、固定觸點57以及可動觸點58。當該滑動部件51的前端,由于滑動部件51以軸S為中心旋轉(zhuǎn),而在可動部件52的滑動接觸部E滑動(滑動部件51的前端在接觸滑動接觸部E的同時移動)時,該可動部件52以框體突起55為支點R搖動(是指如杠桿一般在該支點上搖擺動作),固定觸點57和可動觸點58接觸/離開,從而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
      [0005]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98993號公報(2012年10月18日公開)
      [0008]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156044號公報(2012年8月16日公開)
      [0009]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317586號公報(2007年12月6日公開)
      [0010]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6-086066號公報(2006年3月30日公開)
      [0011]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0-195367號公報(2000年7月14日公開)
      [0012]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11-297180號公報(1999年10月29日公開)
      [0013]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平11-162285號公報(1999年6月18日公開)

      【發(fā)明內(nèi)容】

      [0014](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5]基于圖12A和圖12B說明所述以往的開關(guān)具有的問題。圖12A和圖12B為以時間順序表示所述以往的開關(guān)動作的情況的示意圖,圖12A表示固定觸點57和可動觸點58接觸/離開與滑動部件51的滑動連動的情況,圖12B放大示出滑動部件51的前端在滑動接觸部E滑動的部分的同時,以箭頭表示通過該滑動部件51施加的力的方向。另外,在圖12A及圖12B中,從左邊的示意圖所表示的狀態(tài)開始,順次稱為“狀態(tài)I”?“狀態(tài)7”。
      [0016]如圖12A及圖12B所示,所述開關(guān)經(jīng)由固定觸點57和可動觸點58接近的中間狀態(tài)(狀態(tài)2?狀態(tài)6 )。在所述中間狀態(tài)中,發(fā)生電弧(是指電流在固定觸點57的表面和可動觸點58的表面之間的空隙移動的放電現(xiàn)象)。所述表面的材質(zhì)由于電弧的產(chǎn)生而劣化,因此產(chǎn)生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第一個問題。由于開關(guān)的操作在中途中止,在開關(guān)不轉(zhuǎn)移至最終的狀態(tài)(狀態(tài)I和狀態(tài)7)而停留于所述中間狀態(tài)的情況下,由于電弧長時間連續(xù)發(fā)生,上述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0017]此外,在開關(guān)從狀態(tài)I轉(zhuǎn)移至所述中間狀態(tài)后,在未轉(zhuǎn)移至狀態(tài)7而再次返回狀態(tài)I的情況下,固定觸點57和可動觸點58熔接(所述表面的材質(zhì)由于電弧的熱而以熔解的狀態(tài)接觸,導(dǎo)致兩觸點接合)。并且,所述熔接發(fā)生時,產(chǎn)生第二個問題,即產(chǎn)生開關(guān)變得無法活動(變得無法操作)或者開關(guān)變得笨重(開關(guān)的操作需要較大力氣)的問題。
      [0018]基于圖13A至圖13C說明產(chǎn)生上述第一個問題及第二個問題的原因。圖13A至圖13C為僅表示所述開關(guān)的構(gòu)造的本質(zhì)部分的概略圖,圖13A對應(yīng)圖12A和圖12B所表示的狀態(tài)1,圖13B對應(yīng)狀態(tài)4,圖13C對應(yīng)狀態(tài)7。另外,請注意,圖13A至圖13C為了簡明示出滑動部件51的旋轉(zhuǎn),通過以關(guān)于中心線C對稱的假想弧表示軌跡L。即,滑動部件51,通過具有彈性的彈簧(在圖13A至圖13C中未示出)而連接于操作按鈕53的底部,從而由于其不是僅能夠在以軸S為中心的旋轉(zhuǎn)方向上轉(zhuǎn)動的剛體,而在垂直方向(在圖13 (b)中從支點R朝向軸S的方向)伸縮自如,因此,實際情況是該滑動部件51的前端所描畫的軌跡L,在水平方向(圖13A至圖13C所表示的平面中,與所述垂直方向正交的方向)呈大致直線。
      [0019]如圖13A至圖13C所示,以往的開關(guān)存在上述第一個問題及第二個問題的原因在于:伴隨著開關(guān)的切換操作的可動部件52的旋轉(zhuǎn)與滑動部件51的滑動線性地連動(開關(guān)的操作量與滑動部件51滑動的距離具有比例關(guān)系)。并且,滑動部件51的滑動線性地依賴于開關(guān)的切換操作的原因在于:所述彈簧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的所述前端的在滑動接觸部E中的位置位于連接支點R和軸S的直線P (與直線P —致)上,從而滑動部件51施加于可動部件52的力的力矩與滑動部件51滑動的動作連動(即,與開關(guān)的切換操作連動),在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和離開的方向均等地作用。
      [0020]具體而言,由于隨著滑動部件51的前端接近支點R,使兩觸點接觸的力逐漸減弱,可動觸點58從固定觸點57—點點離開(圖12A或者圖12B中的狀態(tài)2及狀態(tài)3)。當滑動接觸部E中的所述前端的位置來到直線P上時(狀態(tài)4,此時所述彈簧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所述力的力矩變?yōu)榱?,因此力不再作用于使兩觸點接觸或者離開的任一方向。當所述位置超過直線P時(狀態(tài)5及狀態(tài)6),由于所述彈簧發(fā)生彈性變形而積蓄的應(yīng)力(該彈簧將要恢復(fù)至原來形狀的力),使兩觸點離開的力逐漸增強,可動觸點58從固定觸點57 —點點地進一步地離開。由此,開關(guān)從狀態(tài)I轉(zhuǎn)移至狀態(tài)7為止,對應(yīng)該開關(guān)的切換操作,出現(xiàn)所述中間狀態(tài)(參照圖12A和圖12B)。這便引起所述第一個問題及第二個問題。
      [0021]如前所述,在所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使操作速度與觸點的開閉速度獨立的波動開關(guān)。但是,由于該波動開關(guān)需要具備在第一接觸片上設(shè)置作為不同于該第一接觸片的部件的第二接觸片的復(fù)雜構(gòu)成,因此產(chǎn)生部件數(shù)量增加、與之伴隨的組裝該部件的工序增加的缺點。其他專利文獻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缺點,因此,從抑制成本的觀點來看,難以實際應(yīng)用。
      [0022]本發(fā)明鑒于上述第一個問題及第二個問題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切換裝置,其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
      [0023](解決課題的技術(shù)方案)
      [0024]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是(I)如下的切換裝置,包括:在既定支點搖動的可動部件;設(shè)置于該可動部件的可動觸點;通過以既定軸為中心旋轉(zhuǎn)的動作,既定部分在所述可動部件的既定面上滑動的滑動部件;以所述既定部分抵接于所述既定面上的同時能夠滑動的方式,伸縮自如地支撐所述滑動部件的彈性部件;在既定接觸位置接觸所述可動觸點的固定觸點,通過所述滑動部件的滑動,所述可動部件搖動,通過該可動部件的搖動,切換所述可動觸點和所述固定觸點的接觸與非接觸,從而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2)所述滑動部件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在所述既定面上的所述既定部分的位置、相比連接所述既定軸與所述既定支點的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0025]如前所述,在以往的開關(guān)中,彈性部件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笄闆r下的滑動部件的在既定面上的位置,位于連接既定支點與既定軸的直線上。由此,開關(guān)的操作量與滑動部件滑動的距離具有比例關(guān)系,產(chǎn)生第一個問題(電弧導(dǎo)致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問題)及第二個問題(觸點熔接導(dǎo)致變得無法操作或者操作變得笨重的問題)。
      [0026]另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式涉及的切換裝置,所述滑動部件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在所述既定面上的所述既定部分(例如所述滑動部件的前端)的位置、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通過不增加部件個數(shù)的簡單構(gòu)成,所述滑動部件施加于所述可動部件的力的力矩,在偏向使所述固定觸點和所述可動觸點接觸的方向上作用。
      [0027]具體而言,隨著所述既定部分接近所述既定支點,作用于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上的所述力的力矩逐漸減弱,直至所述既定部分通過所述直線,所述可動觸點不從所述固定觸點離開。即,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髸r,在以往的開關(guān)中,可動觸點已經(jīng)從固定觸點離開,但在上述切換裝置中,所述可動觸點依然未從所述固定觸點離開。這是由于,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蟮奈恢孟啾人鲋本€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從而即使所述既定部分來到該變?yōu)樽畲蟮奈恢?,所述力的力矩依然施加于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上。
      [0028]因此,在上述切換裝置中,所述可動觸點從所述固定觸點離開的時間點,與以往相比延遲(并非如以往一樣,在切換操作開始的同時,滑動部件便開始滑動)。即,在操作進行至中途的階段(上述彈性部件的應(yīng)力開始作用的階段),兩觸點依然接觸,因此,即使在該操作返回的情況下,兩觸點也不會熔接。從而,上述切換裝置能夠解決所述第二個問題。
      [0029]此外,由于即使上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所述可動觸點也不從所述固定觸點離開,因此,上述切換裝置能夠使由上述彈性變形而積蓄的應(yīng)力(所述彈性部件將要恢復(fù)至原來形狀的力)從兩觸點仍接觸的狀態(tài)開始在使該兩觸點離開的方向上發(fā)生作用。從而,在所述切換裝置中,時間點被推遲的兩觸點的離開開始后,所述可動觸點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離開所述固定觸點,使得該兩觸點瞬時分開(不像以往那樣,可動觸點從固定觸點離開的速度依賴于開關(guān)操作的速度),使得該兩觸點瞬時分開。由此,處于發(fā)生電弧的上述中間狀態(tài)的時間比以往縮短,因此,上述切換裝置能夠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
      [0030]S卩,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其能夠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因此,所述切換裝置能夠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
      [0031]另外,在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中,(I)所述滑動部件可以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通過使所述既定軸相比所述既定支點靠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在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0032]根據(jù)所述構(gòu)成,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通過所述既定軸的水平位置相對于所述既定支點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所述既定軸相比所述既定支點靠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這一簡單的構(gòu)成,能夠使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在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為最大。即,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能夠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因此,上述切換裝置能夠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
      [0033]此外,在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中,(I)所述滑動部件可以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通過在所述可動部件設(shè)置突起,在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0034]根據(jù)所述構(gòu)成,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其通過于所述可動部件設(shè)置突起這一簡單構(gòu)成,能夠使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在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為最大。即,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能夠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因此,上述切換裝置能夠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
      [0035]此外,在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中,(I)所述可動部件具有形成于該可動部件的既定端部的彎曲部,(2)所述滑動部件,從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至所述彎曲部,所述既定部分可以在所述既定面上滑動。
      [0036]以往的開關(guān),由于可動部件僅具有板狀的形狀,滑動部件滑動的速度不會根據(jù)該可動部件的形狀而有緩急之分。即,開關(guān)的操作速度與滑動部件滑動的速度(換言之,可動觸點從固定觸點離開的速度)一致。因此,滑動部件的滑動依賴于開關(guān)的切換操作。
      [0037]另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由于所述可動部件具有所述彎曲部,因此,從既定接觸位置側(cè)在所述可動部件上滑動的所述既定部分一氣滑向所述彎曲部的最低部。即,所述滑動部件高速地滑動,而不取決于所述切換裝置的操作速度。從而,所述可動部件以躍起方式有力地搖動,因此,所述可動觸點高速地從固定觸點離開。換言之,在所述切換裝置中,時間上推遲的兩觸點的離開開始后,所述可動觸點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離開所述固定觸點,使得該兩觸點瞬時分開。由此,處于發(fā)生電弧的所述中間狀態(tài)的時間比以往縮短,因此,所述切換裝置能夠更加可靠地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
      [0038]此外,以往為了防止框體的內(nèi)壁由于電弧而劣化,需要使該框體大于既定尺寸,需要內(nèi)部空間一定程度地拓寬,而所述切換裝置通過使兩觸點高速地離開,能夠?qū)l(fā)生的電弧的能量抑制為較小,從而無需拓寬內(nèi)部空間。從而,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與以往相比能夠使裝置小型化。
      [0039](發(fā)明效果)
      [0040]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換裝置,所述滑動部件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在所述既定面上的所述既定部分的位置、相比連接所述既定軸與所述既定支點的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0041]綜上,所述切換裝置,其能夠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從而,所述切換裝置產(chǎn)生如下效果:能夠解決電弧導(dǎo)致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第一個問題及觸點熔接導(dǎo)致變得無法操作或者操作變得笨重的第二個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2]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開關(guān)的主要部分構(gòu)成的示意圖。
      [0043]圖2A至圖2C為僅表示軸相比支點更靠近接觸位置的第一構(gòu)造的本質(zhì)的部分的概略圖,圖2A對應(yīng)圖5A和圖5B所表示的狀態(tài)1,圖2B對應(yīng)狀態(tài)4,圖2C對應(yīng)狀態(tài)7。
      [0044]圖3A至圖3C為僅表示將滑動突起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的滑動接觸部的第二構(gòu)造的本質(zhì)部分的概略圖,圖3A對應(yīng)圖5A和圖5B所表示的狀態(tài)1,圖3B對應(yīng)狀態(tài)4,圖3C對應(yīng)狀態(tài)7。
      [0045]圖4為表示所述開關(guān)的內(nèi)部的主要部分構(gòu)造的示意圖。
      [0046]圖5A和圖5B為以時間順序表示所述開關(guān)動作的情況的示意圖,圖5A表示固定觸點和可動 觸點與滑動部件的滑動連動地接觸/離開的情況,圖5B放大表示滑動部件的前端在滑動接觸部滑動的部分的同時,以箭頭表示通過該滑動部件施加的力的方向。
      [0047]圖6A至圖6C為階段性地表示所述開關(guān)組裝過程的分解立體圖,圖6A表示第一組裝過程,圖6B表示第二組裝過程,圖6C表示組裝完成的所述開關(guān)的外觀。
      [0048]圖7A至圖7C表示可動部件,圖7A為側(cè)視圖,圖7B為仰視圖,圖7C為立體圖。
      [0049]圖8為在所述開關(guān)和以往的開關(guān)之間,以2種操作速度比較切斷時間和電弧能量的表。
      [0050]圖9A為表示切斷時間相對于操作速度的依存性的圖,圖9B為表示電弧能量相對于操作速度的依存性的圖。
      [0051]圖1OA至圖1OC表示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的滑動突起的其他形狀的示意圖,圖1OA為第一其他形狀,圖1OB為第二其他形狀,圖1OC為第三其他形狀。
      [0052]圖11為表示以往的開關(guān)的內(nèi)部的主要部分構(gòu)造的示意圖。
      [0053]圖12A和圖12B為以時間順序表示所述以往的開關(guān)動作的情況的示意圖,圖12A表示固定觸點和可動觸點與滑動部件的滑動連動地接觸/離開的情況,圖12B放大表示滑動部件的前端在滑動接觸部滑動的部分的同時,以箭頭表示通過該滑動部件施加的力的方向。
      [0054]圖13A至圖13C為僅表示所述以往的開關(guān)的構(gòu)造的本質(zhì)部分的概略圖,圖13A對應(yīng)圖12A和圖12B所表示的狀態(tài)1,圖13B對應(yīng)狀態(tài)4,圖13C對應(yīng)狀態(tài)7。
      【具體實施方式】
      [0055]基于圖1至圖10C,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
      [0056]【開關(guān)10的構(gòu)成】
      [0057]基于圖1,說明開關(guān)10的構(gòu)成。圖1為表示開關(guān)10的內(nèi)部構(gòu)造的截面圖。
      [0058]此外,開關(guān)10的整體與圖1所示的截面的關(guān)系將參照圖6C在下文中說明。另外,開關(guān)10具有由符號I?9及符號14指示的兩個相同部件,圖1所示的截面中僅顯示了其中一個側(cè)面。在圖6A至圖6C及該圖的說明中,在所述符號中進一步賦予a或者b,以明示所述部件分別存在兩個,為了保證記載的簡潔性,在其他附圖及其他附圖的說明中,省略了a及b。在其他附圖及其他附圖的說明中,賦予省略了 a及b的符號的部件在圖6A至圖6C及該圖的說明中,對應(yīng)在所述符號中進一步賦予a或者b的部件的任一者(例如,其他附圖中的滑動部件I,對應(yīng)于圖6A中的滑動部件Ia或者滑動部件lb)。
      [0059]開關(guān)(切換裝置)10具備:以框體突起5為支點(既定支點)R搖動的可動部件2 ;設(shè)置在該可動部件2的可動觸點8 ;通過以軸(既定軸)S為中心旋轉(zhuǎn)的動作,前端(既定部分)在可動部件2的滑動接觸部(既定面上)E滑動的滑動部件I ;伸縮自如地支撐滑動部件I使得該前端抵接于滑動接觸部E的同時能夠滑動的彈簧(彈性部件)14 ;在接觸位置(既定接觸位置)T接觸可動觸點8的固定觸點7,通過滑動部件I的滑動,可動部件2搖動,通過該可動部件2的搖動,切換可動觸點8和固定觸點7的接觸與非接觸,從而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如圖1所示,開關(guān)10具備:滑動部件1、可動部件2、固定部件3、接地部件4、框體突起5、滑動突起6、固定觸點7、可動觸點8、操作按鈕11及磁鐵13。
      [0060]可動部件2為具有大致勺形狀(是指一端部具備扇形的盤狀部分,板狀部件從扇的中心部如勺柄一般延伸出的形狀)的部件,使用不銹鋼(例如,SUS304等的不銹鋼)等的非磁性材料制成??蓜硬考?在所述盤狀部分具備可動觸點8 (使用銀合金制成的導(dǎo)電部件),可動部件2的另一端部(所述板狀部件的端部)彎曲呈半鉤形狀。
      [0061]可動部件2由框體突起5支撐,使得框體突起5插入可動部件2的背面(指可動觸點8接觸固定觸點7側(cè)的所述板狀部件的面)的凹陷K (未體現(xiàn)于圖1。將參照圖7A和圖7B在下文詳細說明),由此,該可動部件2以該框體突起5為支點R搖動(是指如杠桿一般在支點R進行搖擺動作)??蓜硬考?的大致中央部彎曲,使得相對于框體突起5翹曲。S卩,通過所述另一端部的彎曲和所述大致中央部的彎曲,如勺柄一般延伸出的所述板狀部件,描畫出緩和的大致S字形。另外,在下文中,將由所述大致S字形形成的彎部分稱為“彎曲部B”(圖1為了避免繁雜,在圖1中沒有記載符號。將參照圖7A至圖7C在下文詳細說明)。
      [0062]另外,在可動部件2的正面(是指與所述背面相反側(cè)的所述板狀部件的面)設(shè)置滑動突起(突起)6,滑動部件I的前端滑上該滑動突起6的同時,在所述正面滑動(是指滑動部件I的前端接觸該正面的同時移動)。另外,在下文中將滑動部件I在所述正面滑動的部分稱為“滑動接觸部E”。
      [0063]固定部件3為具有鉤形形狀的部件,使用黃銅(例如,可以為C2680R等黃銅)制成。固定部件3在鉤部分(短部分)具備固定觸點7 (使用銀合金制成的導(dǎo)電部件)。固定部件3的柄部分(長部分)埋設(shè)于框體12(使用尼龍66等的合成纖維制成)的底面,能夠?qū)щ姷碾娋€連接于該柄部分的前端。同樣地,接地部件4也為具有鉤形形狀的部件,使用黃銅(C2680R)制成。接地部件4的柄部分也埋設(shè)于框體12的底面,該柄部分的前端連接至能夠?qū)щ姷碾娋€。
      [0064]滑動部件I為具有將板狀部件彎曲呈半圓狀的形狀的部件,使用不銹鋼(例如,SUS304等不銹鋼)等非磁性材料制成?;瑒硬考蘒通過彈簧14 (圖1未體現(xiàn),將參照圖6A至圖6C后述)而伸縮自如地安裝于操作按鈕11 (使用尼龍66等合成纖維制成)的底部,因此,當通過操作操作按鈕11而以軸S為軸旋轉(zhuǎn)時,滑動部件I也與該旋轉(zhuǎn)連動而以軸S為軸旋轉(zhuǎn)?;瑒硬考蘒的前端由于該旋轉(zhuǎn)而在可動部件2的滑動接觸部E上滑動,可動部件2與該滑動連動而在支點R搖動。由于該搖動,在可動部件2的一端部具備的可動觸點8與固定觸點7接觸/離開,因此,開關(guān)10能夠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
      [0065]此外,優(yōu)選使該彎曲部B的曲率與彎曲為所述半圓狀的形狀的曲率大致相同,以使得彎曲部B能夠接住從接觸位置T側(cè)越過滑動突起6在滑動接觸部E上滑動的滑動部件I的前端。不過,兩曲率也可以不大致相同。
      [0066]磁鐵13為長方體形狀的釹粘結(jié)磁鐵(釹塑料磁鐵,一般也稱為“釹粘結(jié)”),其設(shè)置用于通過在與電流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產(chǎn)生磁場并對構(gòu)成電弧的電子施加力而促進該電弧擴散。
      [0067]【開關(guān)10具備的2個特征性構(gòu)造】
      [0068]基于圖2及圖3A至圖3C,說明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電弧導(dǎo)致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問題)及第二個問題(觸點熔接導(dǎo)致變得無法操作或者操作變得笨重的問題),開關(guān)10采用的兩個特征性構(gòu)造。圖2A至圖2C為僅表示軸S相比支點R更靠近接觸位置T的第一構(gòu)造的本質(zhì)部分的概略圖,圖2A對應(yīng)圖5A和圖5B所表示的狀態(tài)1,圖2B對應(yīng)狀態(tài)4,圖2C對應(yīng)狀態(tài)7。同樣地,圖3A至圖3C為僅表示將滑動突起6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2的滑動接觸部E的第二構(gòu)造的本質(zhì)的部分的概略圖,圖3A對應(yīng)圖5A和圖5B所表示的狀態(tài)1,圖3B對應(yīng)狀態(tài)4,圖3C對應(yīng)狀態(tài)7。圖5A和圖5B在下文詳細說明。
      [0069]如圖2A至圖2C所示,軸S的水平位置相對于支點R,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軸S相比支點R更靠近接觸位置T),從而,彈簧14 (參照圖6A至圖6C)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的滑動部件I的前端的在滑動接觸部E的位置未來到直線P上(與直線P不一致)。即,在相比直線P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的位置,彈簧14的變形變?yōu)樽畲?。由此,在力矩變?yōu)橹辛⒌闹本€P的位置,彈簧14的能量被釋放,滑動部件I的前端通過該彈簧14所積蓄的能量在滑動接觸部E上滑動。
      [0070]如圖3A至圖3C所示,通過在可動部件2的滑動接觸部E設(shè)置滑動突起6,彈簧14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的所述前端的在滑動接觸部E的位置未來到直線P上(與直線P不一致)。即,通過滑動部件I的前端以爬上滑動突起6的斜面的方式滑動,在該滑動突起6的頂點彈簧14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奈恢?,相比直線P偏向兩觸點(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側(cè)。由此,在力矩為中立的直線P的位置,彈簧14的能量被釋放,滑動部件I的前端通過彈簧14所積蓄的能量在滑動接觸部E上滑動。
      [0071]此外,請注意,圖2及圖3A至圖3C為了簡明地說明通過分別設(shè)置所述第一構(gòu)造及第二構(gòu)造而發(fā)揮的效果,通過以中心線C為對稱的假想弧表示軌跡L。即,滑動部件I不是僅能夠在以軸S為中心的旋轉(zhuǎn)方向上轉(zhuǎn)動的剛體,實際情況是,由于彈簧14的彈性,其在垂直方向(在圖2B或者圖3B中從支點R朝向軸S的方向)伸縮自如,因此,該滑動部件I的前端所描畫的軌跡L并非為如圖2或者圖3A至圖3C所示的假想弧。不過,“彈簧14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的所述前端的在滑動接觸部E的位置未來到直線P上”這一本質(zhì),在實際的開關(guān)10中是相同的。[0072]如前所述,在過去的開關(guān)(參照圖11至圖13C)中,彈簧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的滑動部件在滑動接觸部E的位置位于連接支點R和軸S的直線P之上。由此,與滑動部件的前端在滑動接觸部E滑動的動作連動,該滑動部件施加于可動部件的力的力矩在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和離開的方向均等地作用,因此,過去的開關(guān)從狀態(tài)I開始到轉(zhuǎn)移至狀態(tài)7為止,連續(xù)地出現(xiàn)中間狀態(tài)(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接近的狀態(tài))。這就引起了所述第一個問題及第二個問題。
      [0073]另一方面,由于開關(guān)10具有(I)軸S的水平位置相對于支點R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的第一構(gòu)造(圖2)、或者(2)在可動部件2的滑動接觸部E設(shè)置滑動突起6的第二構(gòu)造(圖3A至圖3C),該滑動部件I以彈簧14的變形在作為滑動接觸部E中的滑動部件I的前端的位置的相比直線P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的位置變?yōu)樽畲蟮姆绞叫D(zhuǎn)(滑動部件I以彈簧14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蟮那闆r下所述前端在滑動接觸部E的位置未來到直線P上的方式旋轉(zhuǎn))。由此,滑動部件I施加于可動部件2的力的力矩,在偏向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上作用。
      [0074]具體而言,隨著滑動部件I的前端接近支點R,使兩觸點接觸的力逐漸減弱,但與以往的開關(guān)不同,直至所述前端通過直線P為止,可動觸點8不從固定觸點7離開。這是由于,彈簧14的變形變?yōu)樽畲蟮奈恢孟啾戎本€P更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從而即使所述前端來到彈簧14的變形變?yōu)樽畲蟮奈恢?圖5A和圖5B所示的狀態(tài)4),所述力的力矩依然施加于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上。即,開關(guān)10由于具有所述構(gòu)造(I)或者(2),與以往相比能夠推遲兩觸點離開的時間點(并非如以往一樣,在切換操作開始的同時,滑動部件便開始滑動)。由此,在操作進行至中途的階段(彈簧14的應(yīng)力開始作用的階段),兩觸點依然接觸,因此,即使在該操作返回的情況下,兩觸點也不會熔接。從而,開關(guān)10能夠解決所述第二個問題。
      [0075]另外,在彈簧14的彈性變形變?yōu)樽畲髸r,在以往的開關(guān)中,可動觸點已經(jīng)從固定觸點離開,但是在開關(guān)10中,可動觸點8依然未從固定觸點7離開。因此,開關(guān)10能夠使彈簧14由于彈性變形而積蓄的應(yīng)力(該彈簧14將要恢復(fù)至原來形狀的力)從兩觸點仍然接觸的狀態(tài)開始在使該兩觸點離開的方向上發(fā)生作用。從而,在開關(guān)10中,時間上推遲的兩觸點的離開開始后,可動觸點8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離開固定觸點7,使得該兩觸點瞬時分開(不像以往那樣地,可動觸點從固定觸點離開的速度依賴于開關(guān)操作的速度)。由此,處于發(fā)生電弧的所述中間狀態(tài)的時間比以往縮短,因此,開關(guān)10能夠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
      [0076]如上所述,開關(guān)10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構(gòu)造或者第二構(gòu)造的簡單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I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從而,開關(guān)10產(chǎn)生如下效果:能夠解決電弧導(dǎo)致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第一個問題及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熔接導(dǎo)致變得無法操作或者操作變得笨重的第二個問題。
      [0077]另外,在圖1、圖4~圖1OC及這些附圖的說明中,說明了兼?zhèn)渌龅谝粯?gòu)造和第二構(gòu)造的開關(guān)10。開關(guān)10由于兼?zhèn)鋬煞N構(gòu)造,能夠使滑動部件I的滑動更加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因此,能夠更可靠地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不過,請注意開關(guān)10在僅具備任一者構(gòu)造的情況下,也能夠發(fā)揮同樣的效果。此外,請注意只要為如下構(gòu)造即可:由于滑動部件I施加于可動部件2的力的力矩,在偏向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上作用,該滑動部件I以在作為滑動接觸部E中的滑動部件I的前端的位置的相比直線P偏向接觸位置T側(cè)的位置,彈簧14的變形變?yōu)樽畲蟮姆绞叫D(zhuǎn),該構(gòu)造并不局限于所述第一構(gòu)造或者第二構(gòu)造。
      [0078] 【開關(guān)10的動作】
      [0079]基于圖4及圖5A和圖5B,詳細說明開關(guān)10具有的構(gòu)造和該開關(guān)10的動作。圖4為表示開關(guān)10的內(nèi)部的主要部分構(gòu)造的示意圖。圖5A和圖5B為以時間順序表示開關(guān)10動作的情況的示意圖,圖5A表示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與滑動部件I的滑動連動地接觸/離開的情況,圖5B放大表示滑動部件I的前端在滑動接觸部E滑動的部分的同時,以箭頭表不通過該滑動部件I施加的力的方向。另,在圖5A和圖5B中,從左邊的不意圖所表不的狀態(tài)開始,順次稱為“狀態(tài)I”~“狀態(tài)7”。
      [0080]如圖4所示,開關(guān)10具備軸S相比支點R更靠近接觸位置T的第一構(gòu)造以及在可動部件2的滑動接觸部E設(shè)置滑動突起6的第二構(gòu)造。這里,請注意由于可動部件2具有大致S字形的形狀,從而形成彎曲部B。
      [0081]以往的開關(guān),由于可動部件僅僅具有板狀的形狀而已(大致中央部不是以相對于框體突起翹曲的方式彎曲,不具有大致S字形的形狀),滑動部件的滑動速度不會根據(jù)滑動接觸部E的形狀而有緩急之分。即,開關(guān)的操作速度與滑動部件的滑動速度(換言之,可動觸點從固定觸點離開的速度)一致。因此,滑動部件的滑動更加依賴于開關(guān)的切換操作。
      [0082]由于開關(guān)10具備的可動部件2具有彎曲部B,因此,從接觸位置T側(cè)在滑動接觸部E上滑動的滑動部件I的前端,越過滑動突起6后,如在從該滑動突起6的頂點經(jīng)下坡下墜至所述彎曲部B的最低部的方式,一氣滑向該彎曲部B (參照圖5A和圖5B中的狀態(tài)7)。即,滑動部件I經(jīng)過滑動突起6的頂點后,滑動部件I高速地滑動,而不取決于按下操作按鈕11的速度(開關(guān)10的操作速度)。從而,由于可動部件2以躍起方式有力地搖動,因此可動觸點8高速地從固定觸點7離開。換言之,開關(guān)10在時間點推遲的兩觸點的離開開始后(狀態(tài)6),瞬時地轉(zhuǎn)移至分開狀態(tài)(狀態(tài)7)。由此,處于發(fā)生電弧的所述中間狀態(tài)的時間比以往縮短,因此,開關(guān)10能夠更加可靠地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
      [0083]并且,開關(guān)10與以往的開關(guān)相比能夠縮小框體12。以往的開關(guān)為了防止框體的內(nèi)壁由于電弧而劣化,需要使該框體大于既定尺寸,需要一定程度地拓寬內(nèi)部空間,而開關(guān)10通過使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高速地離開,能夠?qū)l(fā)生的電弧的能量抑制為較小(將參照圖8在下文詳細說明),從 而無需拓寬內(nèi)部空間。
      [0084]如圖5A和圖5B所示,即使滑動部件I的前端接近可動部件2的另一端部,直至狀態(tài)6所示的位置為止,可動觸點8都不會從固定觸點7離開。從圖5B中箭頭所示的力的朝向可知,這是由于該力不斷地施加于使兩觸點接觸的方向上的緣故。并且,滑動部件I到達狀態(tài)6所示的位置之后,所述前端立刻滑動至狀態(tài)7所示的位置(彎曲部B的最低部)。由此,開關(guān)10幾乎不經(jīng)過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接近的中間狀態(tài),從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接觸的狀態(tài)(狀態(tài)I) 一氣轉(zhuǎn)移至兩觸點離開的狀態(tài)(狀態(tài)7)。
      [0085]即,開關(guān)10能夠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I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從而,開關(guān)10能夠解決所述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
      [0086]【開關(guān)10的外觀及組裝過程】
      [0087]基于圖6A至圖6C,說明開關(guān)10的外觀及組裝過程。圖6A至圖6C為階段性地表示開關(guān)10的組裝過程的分解立體圖,圖6A表示第一組裝過程,圖6B表示第二組裝過程,圖6C表示組裝完成的開關(guān)10的外觀。另外,前述的圖1相當于圖6C中的A-A線箭頭方向的截面圖。以下,僅說明未體現(xiàn)在圖1所示的截面中的部件。
      [0088]橋9a及橋9b為,在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接觸的情況下,從固定部件3側(cè)向接地部件4側(cè)導(dǎo)電(電流的流動方向也可以相反)的、具有鉤形形狀的部件,使用黃銅制成。即,橋9a及橋9b的鉤部分分別固定于接地部件4a及接地部件4b,當可動部件2搖動而使得兩觸點接觸時,橋9a及橋9b的柄部分以分別被擠壓至固定部件3a及固定部件3b的方式接觸。由此,從固定部件3側(cè)向接地部件4側(cè)通電。
      [0089]彈簧(彈性部件)14a及彈簧(彈性部件)14b為圓柱形狀的彈性部件,分別伸縮自如地將滑動部件Ia及滑動部件Ib連接于操作按鈕11的底部,使得滑動部件I的前端在抵接于滑動接觸部E的同時能夠滑動,彈簧14a及14b使用鋼琴線(例如,可以為SWP-A等鋼絲的鋼琴線)制成。軸承孔16a及軸承孔16b為通過在其內(nèi)插入設(shè)置于操作按鈕11并作為軸S發(fā)揮作用的突起而能夠使操作按鈕11旋轉(zhuǎn)的孔。
      [0090]【可動部件2的形狀】
      [0091]基于圖7A至圖7C,詳細說明可動部件2的形狀。圖7A至圖7C表示可動部件2,圖7A為側(cè)視圖,圖7B為仰視圖,圖7C為立體圖。
      [0092]如圖7A和圖7B所示,凹陷K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2的背面,可動部件2以框體突起5插入該凹陷K的方式(以凹陷K的最深部與框體突起5的前端抵接的方式)載置于框體突起5。由此,可動部件2以以該框體突起5為支點R搖動的方式被支撐。
      [0093]如圖7A和圖7C所示,可動部件2具有彎曲部B,其由另一端部(與具備可動觸點8的端部相反側(cè)的端部)具有的半鉤形狀形成。由此,從接觸位置T側(cè)開始在接觸部E上滑動的滑動部件I越過滑動突起6后,朝向該彎曲部B迅速地滑動,于是可動部件2以躍起方式有力地搖動,因此可動觸點8高速地從固定觸點7離開。
      [0094]【開關(guān)10的性能和現(xiàn)有的開關(guān)的性能的比較】
      [0095]基于圖8,說明開關(guān)10的性能和現(xiàn)有的開關(guān)的性能的比較結(jié)果。圖8為在開關(guān)10和以往的開關(guān)之間,以2種操作速度(按下操作按鈕11的速度)比較切斷時間(從固定觸點和可動觸點離開后發(fā)生電弧開始至電弧消失所需要的時間)和電弧能量(電弧所放出的電能)的表。在包含于該表的圖中,橫軸表示從電弧發(fā)生開始經(jīng)過的時間,縱軸表示各時間的電弧的電流、電壓、以及電功率(電流X電壓)的大小。
      [0096]如圖8的各圖的橫軸所示,操作按鈕11的操作開始后,至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開始離開為止的時間(a毫秒),開關(guān)10比以往的開關(guān)長。即,開關(guān)10與以往相比能夠延遲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離開的時間點。另外,如各圖所示,表示電弧能量的波形的上升,開關(guān)10比以往的開關(guān)陡峻。即,開關(guān)10通過使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高速地離開,相比以往能夠縮短電弧發(fā)生的時間。
      [0097]實際中,在操作速度為每秒30毫米的情況和操作速度為每秒60毫米的情況的任一情況下,開關(guān)10與以往的開關(guān)相比,切斷時間更短、電弧能量更小。另外,如下文參照圖9的描述,在以往的開關(guān)中,操作速度越慢,切斷時間及電弧能量越增大(具有操作依存性);然而,在開關(guān)10中,切斷時間及電弧能量被保持為大致一定(沒有操作依存性),因此,越放慢以往的開關(guān)的操作速度,開關(guān)10相對于以往的開關(guān)的切斷時間及電弧能量的減小幅度越大。
      [0098]基于圖9A和圖9B,說明進一步比較開關(guān)10的性能和現(xiàn)有的開關(guān)的性能的結(jié)果。圖9A為表不切斷時間相對于操作速度的依存性的圖,圖9B為表不電弧能量相對于操作速度的依存性的圖。
      [0099]如圖9A和圖9B所示,連接表示開關(guān)10的實驗結(jié)果的兩點的直線的傾斜度,顯著小于連接表示以往的開關(guān)的實驗結(jié)果的兩點的直線的傾斜度。這顯示了與以往的開關(guān)相比較,開關(guān)10總是發(fā)揮恒定的效果(得到的效果不依賴于操作速度)。即,開關(guān)10不依賴于操作按鈕11被按下的速度,與以往相比能夠延遲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離開的時間點,并且能夠使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高速地離開。
      [0100]因此,開關(guān)10能夠可靠地解決電弧導(dǎo)致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第一個問題及固定觸點7和可動觸點8熔接導(dǎo)致變得無法操作或者操作變得笨重的第二個問題。
      [0101]【滑動突起6的其他形狀】
      [0102]基于圖1OA至圖10C,說明滑動突起6的其他形狀。圖1OA至圖1OC表示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2的滑動突起6的其他形狀的示意圖,圖1OA為第一其他形狀,圖1OB為第二其他形狀,圖1OC為第三其他形狀。
      [0103]如圖1OA所示,滑動突起6可以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2的前側(cè)(在圖6C所示的開關(guān)10的外觀中,為框體12的側(cè)面?zhèn)?。此外,如圖1OB所示,滑動突起6可以具有拱形的形狀?;蛘?,如圖1OC所示,具有拱形形狀的滑動突起6,可以設(shè)置于可動部件2的前側(cè)。
      [0104]【開關(guān)10具有的效果】
      [0105]如以上參照圖1~圖1OC所說明的那樣,開關(guān)10能夠通過簡單的構(gòu)成,使滑動部件I的滑動不依賴于切換操作。具體而言,無論如何操作操作按鈕11,開關(guān)10都能夠延遲可動觸點8從固定觸點7離開的時間點,并且能夠使兩觸點高速地離開。因此,開關(guān)10能夠可靠地解決電弧導(dǎo)致開關(guān)壽命縮短的第一個問題及觸點熔接導(dǎo)致變得無法操作或者操作變得笨重的第二個問題。
      [0106]此外,通過使可動 觸點8從固定觸點7高速地離開,開關(guān)10能夠?qū)l(fā)生的電弧的能量抑制為較小,從而無需拓寬框體12的內(nèi)部空間,具有與以往的開關(guān)相比能夠小型化的效果。
      [0107]【有關(guān)實施方式的組合】
      [0108]本發(fā)明不限于所述的各實施方式,在權(quán)利要求表示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各種變更,對于通過對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所分別公開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適當組合而得到的實施方式,也包含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此外,通過對各個實施方式中所分別公開的技術(shù)手段進行組合,能夠形成新的技術(shù)特征。
      [0109](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10]本發(fā)明能夠廣泛地適用于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的切換裝置。
      [0111]符號說明
      [0112]I滑動部件(滑動部件)
      [0113]2可動部件(可動部件)
      [0114]7固定觸點(固定觸點)
      [0115]8可動觸點(可動觸點)
      [0116]6滑動突起(突起)
      [0117]10開關(guān)(切換裝置)
      [0118]14彈簧(彈性部件)
      [0119]B彎曲部(彎曲部)
      [0120]E滑動接觸部(既定面上)
      [0121]P直線(直線)
      [0122]R支點(既定支點)[0123]S軸(既定軸)
      [0124]T接觸位置(既定接觸位置)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切換裝置,包括:在既定支點搖動的可動部件;設(shè)置于所述可動部件的可動觸點;通過以既定軸為中心旋轉(zhuǎn)的動作,既定部分在所述可動部件的既定面上滑動的滑動部件;伸縮自如地支撐所述滑動部件使得所述既定部分抵接于所述既定面上的同時能夠滑動的彈性部件;以及在既定接觸位置接觸所述可動觸點的固定觸點;其中,通過所述滑動部件的滑動,所述可動部件搖動,通過所述可動部件的搖動而切換所述可動觸點和所述固定觸點的接觸與非接觸,從而切換電的導(dǎo)通和切斷,所述切換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滑動部件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在作為所述既定面上的所述既定部分的位置的相比連接所述既定軸與所述既定支點的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一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部件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通過使所述既定軸相比所述既定支點靠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在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一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部件以如下方式旋轉(zhuǎn):通過在所述可動部件設(shè)置突起,在相比所述直線偏向所述既定接觸位置一側(cè)的位置,所述彈性部件的變形變?yōu)樽畲蟆?br>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部件具有形成于該可動部件的既定端部的彎曲部;所述滑動部件的所述既定部分在所述既定面上從所述既定接觸位置一側(cè)至所述彎曲部滑動。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部件具有形成于該可動部件的既定端部的彎曲部;所述滑動部件的所述既定部分在所述既定面上從所述既定接觸位置一側(cè)至所述彎曲部滑動。
      【文檔編號】H01H23/22GK104037005SQ20131074186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3月8日
      【發(fā)明者】石川義人, 宮坂岳志, 山末利紀 申請人:歐姆龍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