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一次性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以及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方法。
背景技術:
儲備電池在激活后,電解液流入分配管,通過分配管均分給各個電池單體。由于存在公共流道,電解液在注入各個電池單體時,電解液之間是相互串聯(lián)。當各個電池單體之間存在電勢差時,由于電解液的導電性,導致電池單體之間形成離子的定向移動,形成旁路電流,從而限制了電池總的能量密度和功率的提高。
為減小或消除旁路電流,可通過設計合理的結構來提高電解液通道的導路阻抗或打斷電解液通道。
常用的方法有延長電解液的流道長度、減小電解液流道的橫截面積、電解液自由落體斷流的方法及通過特殊的方法使流道中形成氣泡等絕緣物質(zhì)來阻斷電解液通道等。
但延長電解液的流道長度、減小橫截面積會增大液流阻力,并且只能減少旁路電流;而電解液自由落體斷流的方法則結構復雜且對體積要求要高,注液時間較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在電解液通道中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絕緣物質(zhì)來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包括順序連接的貯液器、電解液分配管、電解液支管和電池組,所述的電解液支管有多根且并行排列,所述的電池組由多個電池單體組成,每根電解液支管上連接一個電池單體,所述的電解液支管內(nèi)表面設置有金屬鍍層。
所述的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其電解液支管包括凹形流道和設置在凹形流道上的蓋板,所述的金屬鍍層設置在凹形流道的內(nèi)底面上。
所述的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其凹形流道和蓋板均為絕緣材料件,所述的絕緣材料件為尼龍件。
所述的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其金屬鍍層為利用磁控濺射法、電鍍法或熱噴涂法設置在凹形流道的內(nèi)底面上的鋁、鋅、鎂或其化合物層。
所述的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其金屬鍍層厚度均勻且厚度小于500 um。
所述的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其貯液器中貯存有堿性電解液溶液,所述的堿性電解液溶液采用KOH電解液溶液。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電池激活后,貯液器中的電解液溶液通過電解液分配管平均分配到各個電解液支管中,通過電解液支管分別注入電池組中對應的電池單體;
b)、電解液溶液通過電解液支管時,與設置在電解液支管內(nèi)表面上的金屬鍍層發(fā)生反應,生成的反應產(chǎn)物阻塞電解液支管,從而阻斷公共流道。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簡單可靠的裝置和方法在電解液流道中產(chǎn)生絕緣物質(zhì)來阻斷電解液流道,消除旁路電流。
2,本發(fā)明通過磁控濺射法、電鍍法及熱噴涂法中的任一種將金屬均勻的鍍在凹型的電解液流道上,方法簡單可靠、結構簡單、鍍層薄且均勻,不影響電解液流道的正常功能,液流阻力小,不會影響電池的注液時間。
3,本發(fā)明可在多個電解液分支管上獨立使用,且相互之間無影響,提高了整個電池系統(tǒng)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電解液分配管的剖視圖。
各附圖標記為:1—貯液器,2—電解液分配管,3—電解液支管,31—凹形流道,32—蓋板,4—金屬鍍層,5—電池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至圖2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貯液器1、電解液分配管2、并排設置的若干根電解液支管3和電池組5,所述的電解液分配管2位于貯液器1和電解液支管3之間,能平均分配電解液溶液,所述的電解液支管3的內(nèi)表面設置有金屬鍍層4,所述的電池組5包括若干個與電解液支管3一一對應連通的電池單體。
所述的電解液支管3包括凹形流道31和設置在凹形流道31上的蓋板32,所述的凹形流道31和蓋板32均為絕緣材料件,所述的絕緣材料件為尼龍件;所述的金屬鍍層4為利用磁控濺射法、電鍍法或熱噴涂法設置在凹形流道31的內(nèi)底面上的鋁、鋅、鎂或其化合物層,選用的金屬及其化合物對電池放電性能無影響,所述的金屬鍍層4厚度均勻且厚度小于500 um。
所述的貯液器1中貯存有堿性電解液溶液,所述的堿性電解液溶液采用KOH電解液溶液。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消除貯備電池中旁路電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電池激活后,貯液器1中的電解液溶液通過電解液分配管2平均分配到各個電解液支管3中,通過電解液支管3分別注入電池組5中對應的電池單體;
b)、電解液溶液通過電解液支管3時,與設置在電解液支管3內(nèi)表面上的金屬鍍層4發(fā)生反應,生成的反應產(chǎn)物阻塞電解液支管3,從而阻斷公共流道。
由于反應產(chǎn)物的電導率遠大于電解液的電導率,其電阻值接近無窮大,從而消除旁路電流。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