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連接器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連接器的接線端子。
背景技術(shù):
電連接器是用于將兩段電源線或者數(shù)據(jù)線連接在一起以進行電力或者電子數(shù)據(jù)傳輸?shù)脑?,其結(jié)構(gòu)是一段線路設置公座,與之相接的另一段線路設置母座,將公座和母座對接,可實現(xiàn)兩段線路的連通。
連接器公座常由公座主體和鉚好線材的接線端子所組成,接線端子包括連接部分和接觸部分。連接部分設置有用于夾持線纜的夾持部,連接器公座在使用過程中,接線端子經(jīng)常會受到一些沿線材軸向的拉力,在該拉力的作用下,線材產(chǎn)生一個脫離連接件的力。如果經(jīng)常受到此力的作用,連接部分的夾持部容易松動,使得線材與接線端子連接不夠緊密牢固,出現(xiàn)接觸不良的情況,甚至脫接線端子。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連接器的接線端子,自帶壓線區(qū),保證了與線束的連接可靠性,還可省略其他的外部固定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連接器的接線端子,包括可適配設置在連接器公座內(nèi)與公端子電接觸的接觸部分和與線束壓接的連接部分,接觸部分包括外套和固定在外套內(nèi)腔中的柵格,柵格為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連接部分包括連接角和壓線區(qū),壓線區(qū)設置有兩片能夠向內(nèi)卷起包住線芯的夾持片,連接角為雙層折疊結(jié)構(gòu)。
可選地,連接角呈圓弧過渡的V型結(jié)構(gòu)。
可選地,連接角的角度為90°或180°。
可選地,柵格的兩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定位孔。
可選地,柵格的兩邊設置有兩組搭扣,搭扣為圓狀凸起和圓形凹槽的組合。
可選地,柵格的兩邊設置有兩個Z型結(jié)構(gòu),所述兩個Z型結(jié)構(gòu)呈相反方向設置。
可選地,柵格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若干向外彎折的彎折擋片;
外套遠離連接部分的一端設置有與彎折擋片相貼合的擋片槽口;或者
外套的兩端設置有與彎折擋片相貼合的擋片槽口。
可選地,柵格遠離連接部分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向外彎折的彎折擋片,柵格的另一端設置有若干直片,外套的一端設置有與直片相對應的焊接槽口。
進一步地,外套的另一端設置有與彎折彈片相貼合的擋片槽口。
可選地,柵格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若干直片,外套的兩端設置有與直片相對應的焊接槽口。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情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包括外套和固定在外套內(nèi)腔中的柵格,柵格為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柵格為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接線端子的連接部分包括連接角和壓線區(qū),壓線區(qū)設置有兩片能夠向內(nèi)卷起包住線芯的夾持片,連接角為雙層折疊結(jié)構(gòu),保證了與線束的連接可靠性,還可省略其他的外部固定裝置。
附圖說明
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通過與之對應的附圖中的圖片進行示例性說明,這些示例性說明并不構(gòu)成對實施例的限定,附圖中具有相同參考數(shù)字標號的元件表示為類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別申明,附圖中的圖不構(gòu)成比例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線端子與線束壓接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接線端子與線束壓接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的爆炸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的爆炸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例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其間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表述“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其間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居中的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shù)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shù)和科學術(shù)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shù)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連接器的接線端子,請參閱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爆炸圖,圖2為該接線端子的立體圖。接線端子包括可適配設置在連接器公座內(nèi)與公端子電接觸的接觸部分和與線束壓接的連接部分,接觸部分包括外套20和固定在外套20內(nèi)腔中的柵格10,柵格10為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具有一定的插拔力,連接部分包括連接角30和壓線區(qū)40,壓線區(qū)40設置有兩片能夠向內(nèi)卷起包住線芯的夾持片41,連接角30為雙層折疊結(jié)構(gòu)。通過設備或工具將夾持片41向內(nèi)卷起包住線芯,保證了接線端子與線束連接的可靠性,還可省略其他的外部固定裝置,且連接角處為雙層折疊結(jié)構(gòu),增大了通電的截面積。
連接角30呈圓弧過渡的V型結(jié)構(gòu),能夠加快散熱,有效地解決了當載流量較高時溫升過高的問題,提高其安全載流量。
連接角30的角度為90°或180°,當其為90°時,該接線端子適用于直角連接器,如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線端子與線束壓接的示意圖;當其為180°時,該接線端子適用于直通連接器,如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接線端子與線束壓接的示意圖。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角30的角度還可根據(jù)連接器的實際需求而定,如45°、135°。
本實施例中,柵格1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若干向外彎折的彎折擋片11,外套20遠離連接部分的一端設置有與彎折擋片11相貼合的擋片槽口21,或者外套20的兩端設置有與彎折擋片相貼合的擋片槽口21,方便在裝配時,將柵格10和外套20對位,通過兩端的彎折擋片11將柵格10固定在外套20的內(nèi)腔中,防止柵格10在外套20的內(nèi)腔中轉(zhuǎn)動。
其中,柵格10一端的彎折擋片11由直行彈片向外彎折而成,裝配時,直形彈片在前將柵格10插入外套中20,使彎折擋片11與外套20的端面貼合,然后用設備或工具將直形彈片向外側(cè)折彎形成彎折擋片11,使之與外套20的另一端面貼合,從而將柵格10和外套20固定在一起,形成接線端子的接觸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柵格和外套之間需焊接的設計,采用彈片固定的方式,工藝簡單、可靠,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在其他實施例中,柵格10兩端的彎折擋片均可由直行彈片向外彎折而成,裝配完成后,用設備或工具將兩端的直形彈片向外側(cè)折彎形成彎折擋片11,從而將柵格10和外套20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采用焊接的方式進一步將柵格10兩端的彎折擋片11與外套20固定在一起。
可選地,柵格10一端的彎折擋片由直行彈片向外彎折而成,彎折擋片11向外彎折的長度為1.0-1.3mm,若彎折擋片11向外彎折的長度太短,將直行彈片向外彎折的難度較大,且柵格10與外套20之間的固定也不穩(wěn)定。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彎折擋片向外彎折的長度也可小于1.0mm或者大于1.3mm。
進一步地,彎折擋片11向外彎折90°,使彎折擋片11與柵格10、外套20的端面平齊,以加大彎折擋片11和外套20的接觸面,減小使用過程中柵格10和外套20之間的相對位移。在其他實施例中,彎折擋片11與柵格10的端面也可呈其他任意角度,如80°或100°。
可選地,柵格1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3-6片彎折擋片11,彎折擋片11設置越多,雖增加了柵格10與外套20之間的固定度,但也增加了后期將直形彈片向外側(cè)折彎的工作量,因此設置在3-6片更為合理。進一步地,兩端的彎折擋片11還可錯位排布。
柵格10為沖壓件,柵格10的兩邊設置有兩組搭扣12,搭扣12為圓狀凸起和圓形凹槽的組合,方便將經(jīng)沖壓成型得到的片狀柵格包圓得到圓筒狀的柵格。同樣地,外套20也為沖壓件,外套20也包括兩組搭扣22,搭扣22為圓狀凸起和圓形凹槽的組合。
如圖5所示,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的爆炸圖,柵格10的兩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定位孔13,將經(jīng)沖壓成型得到的片狀柵格包圓后,定位孔13與夾具固定,通過扭轉(zhuǎn)得到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的柵格10。
進一步,柵格的兩邊分別設置有3-4個定位孔13,便于在扭轉(zhuǎn)過程中使柵格受力。
可選地,柵格的兩邊設置有兩個Z型結(jié)構(gòu)14,兩個Z型結(jié)構(gòu)呈相反方向設置,與搭扣12的組合相比,Z型結(jié)構(gòu)扣位處強度更高,且呈相反方向設置,在將柵格進行扭轉(zhuǎn)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防止柵格前后移位。
本實用新型提供另一種連接器的接線端子,請參閱圖6,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的爆炸圖,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柵格10遠離連接部分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向外彎折的彎折擋片11,柵格10的另一端設置有若干直片15,外套20的一端設置有與直片15相對應的焊接槽口23。
裝配時,直片15在前將柵格10插入外套20中,使彎折擋片11與外套20的端面貼合,直片15與外套20的結(jié)合處通過焊接的方式加以固定,從而將柵格10和外套20固定在一起,形成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其中,因直片15凸出于柵格10的端面,在外套20與直片15的貼合處設置有相對應的焊接槽口23,可將內(nèi)側(cè)焊接改為端面焊接。通過將柵格一端的固定方式由焊接固定改為擋片固定,減少了焊接工作量,另一端的焊接方式由內(nèi)側(cè)焊接改為端面焊接,降低了焊接工藝難度,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進一步將柵格10的彎折擋片11與外套20固定在一起。
可選地,外套20的另一端設置有與彎折彈片11相貼合的擋片槽口21,方便在裝配時,將柵格10和外套20對位。
本實施例中,直片12凸出于柵格10的端面的距離優(yōu)選為1.0-1.3mm,便于焊接。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直片凸出于柵格的端面的長度也可小于1.0mm或者大于1.3mm。
可選地,彎折擋片11為3-6片,直片15為3-6片,以保證柵格和外套之間固定的可靠度。進一步地,彎折擋片11和直片15還可錯位排布。
本實用新型提供又一種連接器的接線端子,請參閱圖7,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的爆炸圖,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柵格1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若干直片15,外套20的兩端設置有與直片相對應的焊接槽口23。
在本實施例中,裝配時,將柵格10插入外套20中,直片15與外套20的結(jié)合處通過焊接的方式加以固定,從而將柵格10和外套20固定在一起,形成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其中,因直片11凸出于柵格10的端面,在外套20與直片11的貼合處設置有相對應的焊接槽口21,可將內(nèi)側(cè)焊接改為端面焊接。通過將柵格和外套之間的焊接方式由內(nèi)側(cè)焊接改為端面焊接,降低了焊接工藝難度,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柵格的兩端分別設置有3-6片直片,以保證柵格和外套之間固定的可靠度。進一步地,兩端的直片可錯位排布。
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接線端子的接觸部分包括外套和固定在外套內(nèi)腔中的柵格,柵格為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柵格為中間小兩邊大的圓筒狀,連接部分包括連接角和壓線區(qū),壓線區(qū)設置有兩片能夠向內(nèi)卷起包住線芯的夾持片,保證了與線束的連接可靠性,還可省略其他的外部固定裝置。
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其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例,這些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內(nèi)容的額外限制,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并且,上述各技術(shù)特征繼續(xù)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例,均視為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進一步地,對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