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繼電器。具體而言,本發(fā)明涉及具有發(fā)光動作顯示功能的繼電器。
【背景技術】
[0002] 在現(xiàn)有的繼電器中,為了使工作人員容易地進行繼電器的動作確認,在內(nèi)部設有 動作顯示燈。動作顯示燈與繼電器的開閉動作連動地熄滅或點亮。通常,為了容易地從外 部辨識動作顯示燈的點亮狀態(tài),希望能在外殼上表面?zhèn)瓤吹絼幼黠@示燈的光,所述外殼上 表面是與繼電器的安裝面即下表面相反的一側(cè),。
[0003] 因此,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繼電器中,將沿外殼(框體)的側(cè)面向上下方 向延伸的光導設在外殼的外部。光導的上表面與外殼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成為光導的 顯示面。從設于外殼內(nèi)部的光源(照明裝置)射出的光從光導的下端部入射到光導內(nèi),在 光導內(nèi)導光,從光導上表面的顯示面出射。結果,當光源點亮時,光導的顯示面在繼電器的 上表面發(fā)光。
[0004]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繼電器中,從顯示面出射的光的均勻性較差,另外, 從顯示面出射的光的指向角狹窄。因此,當光源點亮而顯示面發(fā)光時,從斜方向(相對于垂 直于繼電器的上表面的方向傾斜的方向)觀察繼電器時的識別性不好。特別是,在控制板 上安裝有多個繼電器的情況下,為了確認各繼電器的點亮狀態(tài),必須從垂直于上表面的方 向觀察每一個繼電器,要隨著繼電器的排列而使頭部的位置依次移動,非常麻煩。
[0005] 此外,在專利文獻1的繼電器中,在上述顯示面的周圍,對外殼的上表面進行粗加 工而設有漫反射面。該漫反射面通過使從顯示面的周圍漏出的光散射,來提高顯示面的識 別性。但是,因為該漫反射面設置于從顯示面出射的光的光路偏離的位置,還因為從光導的 側(cè)面漏出的光極少,所以只不過是在從正面看顯示面時能夠強調(diào)顯示面的狀態(tài)的程度。利 用這種漫反射面,在從斜方向看時就不能清楚地識別光源的點亮狀態(tài)。
[0006] 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繼電器,在繼電器內(nèi)設有光導(光導出體),將光源與光導的 下端面相對配置,在光導的上端面設置透鏡。但是,該透鏡不是擴散用的透鏡,而是聚光用 的透鏡。因此,利用專利文獻2記載的繼電器,從垂直于上表面的方向能夠容易識別光源發(fā) 光,但從斜方向識別光源發(fā)光就非常困難。
[0007]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8] 專利文獻
[0009] 專利文獻1 :日本國專利公報專利第4319973號公報 [0010] 專利文獻2 :日本國實用新型公報實公昭54 - 183658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2]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從斜方向也能夠容易識別光源(動作顯示燈)點亮 的繼電器。另外,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最優(yōu)化用于引導光源的光的光導長度。
[0013] 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4] 本發(fā)明的繼電器的特征為,具有:外殼、設置于所述外殼內(nèi)的繼電器主體、內(nèi)置于 所述外殼內(nèi)且與所述繼電器主體的動作連動而發(fā)光的光源、使從所述光源發(fā)出的光從第一 端面入射并從第二端面向外部出射的光導、設置于從所述光導的第二端面出射的光線的光 路上的擴散構造。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1的繼電器的立體圖;
[0016] 圖2是將圖1所示的繼電器的局部剖切后的側(cè)視圖;
[0017] 圖3是表示圖1所示的繼電器的光導附近的構造的局部剖切示意立體圖;
[0018] 圖4⑷是光導的縱剖視圖,圖4(B)是光導的水平剖視圖;
[0019] 圖5是表不以不同的觀察角度看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繼電器和兩個現(xiàn)有例時的光強 變化的圖;
[0020] 圖6(A)及(B)是用于說明光導的最佳長度確定方法的說明圖;
[0021] 圖7是表不光導的入光面的最大寬度的圖,也是說明光源偏離入光面的中心時的 W/a的確定方法的圖;
[0022]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2的繼電器的立體圖;
[0023] 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繼電器的光導附近的構造的局部剖切示意立體圖;
[0024] 圖10(A)是從側(cè)面看圖9的立體圖的圖,圖10⑶是圖10(A)的X-X線剖視圖。 圖10 (C)是圖10 (B)的Y-Y線剖視圖;
[0025] 圖Il(A)是從正面看產(chǎn)生了中空部的光導的照片,圖Il(B)是從側(cè)面看產(chǎn)生了中 空部的光導的照片。圖Il(C)是表示穿過產(chǎn)生了中空部的光導而發(fā)光的光出射面的照片;
[0026] 圖12(A)是表示無減薄部的光導的體積收縮率的分布的圖。圖12(B)是表示設有 減薄部的光導的體積收縮率的分布的圖;
[0027]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2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0028] 圖14(A)及(B)是表示另一變形例的光導構造的立體圖及側(cè)視圖;
[0029] 圖15是表不再另一變形例的繼電器的局部的圖;
[0030] 圖16是表示再另一變形例的光導的立體圖。
[0031] 附圖標記說明
[0032] 11、51 繼電器
[0033] 12 外殼
[0034] 12a 基體
[0035] 12b 殼體
[0036] 13 繼電器主體
[0037] 20 常閉觸點彈簧
[0038] 21 可動觸點彈簧
[0039] 22 常開觸點彈簧
[0040] 23 常閉觸點
[0041] 24 可動觸點
[0042] 25 常開觸點
[0043] 30 配線基板
[0044] 31 動作顯示燈
[0045] 32 光導
[0046] 34 側(cè)壁
[0047] 35 頂板
[0048] 36 入光面
[0049] 37 光出射面
[0050] 38 擴散構造
[0051] 52 減薄部
[0052] 55 引導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53]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下實施 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的范圍內(nèi),可進行種種設計變更。
[0054] (實施方式1)
[0055] 下面,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1的繼電器的基本構造進行說明。圖1 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1的繼電器11的立體圖。圖2是在不經(jīng)過光導32的位置剖斷殼體 12b后的繼電器11的側(cè)視圖。圖3是表示繼電器11的光導附近的構造的局部剖斷示意立 體圖。圖4的(A)及(B)是光導的縱剖視圖及水平剖視圖。
[0056] 繼電器11在外殼12的內(nèi)部安裝有繼電器主體13和動作顯不燈31 (光源)。外殼 12由不透明樹脂制成的基體12a和透明樹脂或半透明樹脂制成的殼體12b構成。其中,由 于希望透過殼體12b能夠確認內(nèi)部的繼電器主體13的動作狀態(tài),因此殼體12b優(yōu)選是像聚 碳酸酯樹脂那樣折射率高的透明樹脂的成形品。殼體12b也可以是半透明樹脂或有色透明 樹脂的成形品,但為了能夠確認繼電器11的內(nèi)部,半透明樹脂優(yōu)選透明度高的樹脂,有色 透明樹脂優(yōu)選淺色的樹脂。
[0057] 在基體12a的上面,構成有如圖2所示的構造的繼電器主體13。在基體12a的上 面,以直立的狀態(tài)固定有線圈單元14 (電磁鐵)。在線圈單元14的旁邊固定有磁扼16。銜 鐵17由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吸附片17a和大致縱向延伸的擺動片17b構成,吸附片17a和 擺動片17b之間的彎曲部分在磁扼16的上端部被擺動自如地支承。吸附片17a與線圈單 元14的鐵芯15的上端面相對。銜鐵17的彎曲部分被彈簧18按壓。
[0058] 在擺動片17b的前方,配置有多條常閉觸點彈簧20、多條可動觸點彈簧21和多條 常開觸點彈簧22,各觸點彈簧20、21及22的下端固定于基體12a。多條可動觸點彈簧21 在圖2的垂直于紙面的方向上排列。常閉觸點彈簧20和常開觸點彈簧22也是同樣的。可 動觸點彈簧21位于常閉觸點彈簧20和常開觸點彈簧22之間,在其上端部兩面,分別具有 可動觸點24。在各常閉端子26的上端部,與一方的可動觸點24相對地設有常閉觸點23。 在各常開端子28的上端部,與另一方的可動觸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