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接有外翅片的變壓器散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變壓器散熱器,尤其涉及一種固接有外翅片的變壓器散熱器,屬于變壓器配件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變壓器運行時要產生熱量,即負載電流流經(jīng)變壓器繞組產生熱量,這些熱量必須要及時散掉。散失掉該熱量的部件為變壓器散熱器。現(xiàn)有的變壓器散熱器包括兩根油管和若干連接在兩根油管之間的散熱片,散熱片內設有連通上油管和下油管的流道,使用時變壓器油從一根油管中進入、再經(jīng)流道流過散熱片而將熱量散失掉、最后降溫后的變壓器油經(jīng)另一根油管流回變壓器。現(xiàn)有的變壓器散熱器存在散熱效果差的不足。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變壓器油流經(jīng)散熱片時熱量能夠快速散失掉的固接有外翅片的變壓器散熱器,解決了現(xiàn)有的變壓器散熱器散熱效果差的問題。
[0004]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固接有外翅片的變壓器散熱器,包括兩根油管和若干連接在兩根油管之間的散熱片,所述散熱片內設有連通所述兩根油管的流道,所述散熱片的外部設有若干外翅片,所述外翅片同所述散熱片一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油管內設有循環(huán)栗,所述循環(huán)栗包括栗殼和轉動連接于栗殼的栗軸,所述循環(huán)栗通過隔震塊支撐在所述油管內。通過在散熱片外設置外翅片,能夠增加散熱表面積,散熱表面積增加則能夠提高散熱效果。設置循環(huán)栗來使變壓器油進行循環(huán),能夠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循環(huán)栗通過隔震塊進行支撐,能夠防止散熱片和循環(huán)栗之間的振動互相傳遞和產生碰撞而導致?lián)p壞和電氣接觸不良。
[0005]作為優(yōu)選,所述栗軸內可轉動地穿設有圓形內桿,所述內桿的外周面設有第一摩擦層,所述栗軸的內表面設有第二摩擦層,所述內桿和栗軸通過所述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抵接在一起。設置循環(huán)栗,能夠使得變壓器油在流道中通常地循環(huán),而起到提高散熱效果和散熱可靠性的作用。當栗軸產生扭曲時,栗軸會相對于內桿產生轉動,轉動時外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產生摩擦吸能而消除扭矩力,故栗軸的抗扭曲能力好。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內桿包括左桿和右桿,所述左桿的左端通過左吸能彈簧同所述栗軸連接在一起,所述左桿的右端面設有若干沿左桿周向分布的第一換向齒,所述右桿的右端通過右吸能彈簧同所述栗軸連接在一起,所述右桿的左端面設有若干沿右桿周向分布的第二換向齒,所述第一換向齒和第二換向齒嚙合在一起。當栗軸扭曲而帶動內桿也產生扭曲時,在第一換向齒和第二換向齒的作用下會驅動右桿和左桿沿周向分開,分開時會導致吸能彈簧變形而吸能。進一步通過了栗軸抗扭曲能力。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栗軸和內桿之間填充有摩擦劑。當使用過程中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產生磨損而導致摩擦吸能效果下降時摩擦劑能夠填充到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之間而使得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仍舊保持良好的摩擦吸能效果,從而解決了摩擦力下降而不能夠方便地調整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之間的抵接力而調整摩擦力的問題(現(xiàn)有的解決磨損而導致摩擦力下降的方法都為通過改變壓力來實現(xiàn)的)。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栗軸通過兩個軸承支撐于所述栗殼,所述栗殼和兩個軸承之間形成加油腔,所述加油腔內設有嚙合在一起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同所述栗軸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齒輪同所述栗殼轉動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齒輪內設有加油機構,所述加油機構包括出油口、補氣口、密封頭、驅動密封頭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彈簧、缸體和滑動密封連接于缸體的活塞,所述活塞將所述缸體分割為氣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設有朝向氣腔開啟的單向閥,所述活塞通過連桿同所述密封頭連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過油道同所述油腔相連通,所述補氣口通過氣道同所述氣腔相連通,所述出油口設置于所述第一齒輪的齒頂,所述密封頭伸出所述第一齒輪的齒頂?shù)木嚯x大于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的齒頂隙。使用時,在油腔內裝上潤滑油,栗軸轉動時帶動第一齒輪轉動,當?shù)谝积X輪轉動到設有出油口的齒同第二齒輪嚙合在一起時,第一齒輪的齒槽驅動密封頭縮進齒輪內,密封條內縮時使第一彈簧儲能的同時還通過連桿驅動活塞朝向油腔移動而驅動油腔內潤滑油經(jīng)油道流向出油口而流到加油腔從而實現(xiàn)對軸承的潤滑;當密封頭同齒槽錯開時,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密封頭重新密封住出油口,密封頭移動的過程驅動活塞朝向氣腔移動,此時由于油腔中的油已經(jīng)部分流出、故油腔內的壓力小于氣腔的壓力,單向閥開啟而使得空氣補充到油腔中和將加油腔中多余的有回收進油腔中,使得下一次活塞擠壓油腔時潤滑油能夠可靠地流出。實現(xiàn)了循環(huán)栗的自動潤滑。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散熱片設有連接管,所述油管設有油孔,所述油孔的外端連接有管座,所述連接管和所述管座連接在一起,所述管座和所述油管之間、所述管座和所述連接管之間都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能夠通過射線探傷。便于發(fā)現(xiàn)散熱片和油管的連接處是否密封不良。
[0010]作為優(yōu)選,所述油孔內穿設有內管,所述內管的內端設有鉤接在所述油管內表面的凸緣,所述內管穿設在所述管座和連接管內,所述內管外端的外周面和連接管內周面之間設有金屬密封環(huán),所述密封環(huán)軸向遠離所述油管的一端設有環(huán)形脹開槽,所述脹開槽沿密封環(huán)的周向延伸,所述脹開槽和所述內管的內部空間連通,所述管座、內管和連接管三者焊接在一起。能夠有效地提高連接管和油管之間的連接強度和密封可靠性。
[0011]作為優(yōu)選,所述隔震塊為管狀結構,所述隔震塊內設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將隔震塊的內部隔離出若干沿隔震塊的延伸方向分布的腔體,所述腔體內設有彈性隔膜,所述彈性隔膜將所述腔體分割為填充腔和空置腔,所述彈性隔膜為朝向所述填充腔拱起的碗形結構,所述填充腔內填充有流砂,所述填充腔中設有增阻板,所述增阻板將所述填充腔分割為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所述增阻板設有連通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的摩擦孔,所述空置腔設有貫通所述隔震塊的氣孔。使用時,散熱片通過隔震塊進行支撐。當產生振動時隔震塊產生變形,隔震塊變形導致彈性隔膜朝向空置腔變形和復位的運動、與此同時流砂在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之間來回流動,流砂流動時彼此之間摩擦而消耗掉振動能量,流砂流過摩擦孔時同摩擦孔摩擦以及流砂之間的摩擦加劇,使得消振吸能效果更為顯著。
[0012]作為優(yōu)選,所述隔震塊的外周面設有若干沿隔震塊軸向分布的外形變引導槽,所述隔震塊的內周面設有若干沿隔震塊軸向分布的內形變引導槽,所述外形變導引槽和內形變導引槽都為沿隔震塊的周向延伸的環(huán)形槽。能夠提高受到振動時隔震塊驅動流砂流動時的可靠性。
[0013]作為優(yōu)選,所述外形變導引槽和內形變導引槽對齊。使得隔震塊具有良好的吸振效果和剛性。
[0014]本發(fā)明具有下述優(yōu)點:散熱效果好;循環(huán)栗和散熱片之間的隔震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0016]圖2為散熱片的橫截面示意圖。
[0017]圖3為循環(huán)栗的示意圖。
[0018]圖4為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剖視示意圖。
[0019]圖5為圖4的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6為圖4的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1]圖7實施例二中的栗軸的剖視示意圖。
[0022]圖8實施例三的示意圖。
[0023]圖9為連接管和油管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4]圖10為圖9的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5]圖11為實施例四中的支撐墊的剖視示意圖。
[0026]圖中:油管1、油孔11、管座12、散熱片2、流道21、連接管22、內管4、凸緣41、密封環(huán)42、脹開槽421、循環(huán)栗5、栗軸51、內桿511、左桿5111、右桿5112、外摩擦層5113、第一換向齒5114、第二換向齒5115、內摩擦層512、左吸能彈簧513、右吸能彈簧514、栗殼52、循環(huán)栗本體53、電機54、軸承55、加油腔56、第一齒輪58、第一齒的齒頂581、第二齒輪57、短軸571、焊縫6、外翅片7、加油機構8、出油口 81、補氣口 82、密封頭83、第一彈簧84、缸體85、氣腔851、油腔852、活塞86、單向閥861、連桿862、油道87、氣道88、隔震塊9、外形變引導槽91、內形變引導槽92、隔板93、腔體94、填充腔941、第一填充腔9411、第二填充腔9412、空置腔942、氣孔9421、彈性隔膜95、增阻板96、摩擦孔961、密封頭伸出第一齒輪的齒頂?shù)木嚯xL1、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之間的齒頂隙L2。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8]實施例一,參見圖1,一種固接有外翅片的變壓器散熱器,包括兩根油管I和若干連接在兩根油管之間的散熱片2。兩根油管I呈上下方向分布水平方向延伸。油管I中位于上方的油管內設有循環(huán)栗5。循環(huán)栗5通過四個支撐塊9懸空連接在油管I內。散熱片2外部設有若干外翅片7。
[0029]參見圖2,散熱片2內設有流道21。流道21將兩根油管I (參見圖1)連通。外翅片7同散熱片2為一體結構連接在一起。
[0030]參見圖3,循環(huán)栗5包括栗軸51和栗殼52。栗軸51通過兩個軸承55支撐于栗殼52。栗殼52和兩個軸承55之間形成加油腔56。加油腔56內設有第一齒輪58和第二齒輪57。第一齒輪58和第二齒輪57嚙合在一起。第一齒輪58同栗軸51連接在一起。第二齒輪57通過短軸571同栗殼52轉動連接在一起。
[0031]參見圖4,第一齒輪58內設有加油機構8。加油機構8的個數(shù)同第一齒輪58的齒數(shù)相等。
[0032]參見圖5,加油機構8包括出油口 81、補氣口 82、密封頭83、第一彈簧84、缸體85和活塞86。同一個加油機構的出油口 81和補氣口 82設置于第一齒輪58的同一個齒的齒頂581上、同一個齒的齒頂只設置一個加油機構的出油口和補氣口,即本實施例中加油機構和第一齒輪58的齒是一一對應地設置的。密封頭83和第一彈簧84設置在出油口 81內,在第一彈簧84的作用下密封頭83伸出齒頂581且密封住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