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裝置用基板及天線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實現(xiàn)多諧振化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及天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通信設備中,為了對天線的諧振頻率進行多諧振化,提出一種使具備輻射電極和電介質塊的天線,或者使用了開關及控制電壓源的天線裝置。例如,作為關于電介質塊的現(xiàn)有技術,在專利文獻I中提出一種復合天線,該復合天線通過在樹脂成型體上形成輻射電極,并且利用粘結劑使電介質塊一體化,從而獲得高效率。
[0003]并且,作為使用了開關及控制電壓源的現(xiàn)有技術,在專利文獻2中提出一種天線裝置,該天線裝置具備:第I輻射電極;第2輻射電極;及開關,介設于第I輻射電極的中途部與第2輻射電極的基端部之間,并用于使第2輻射電極與第I輻射電極電連接或電斷開。
[0004]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10-81000號公報
[0005]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10-166287號公報。
[0006]然而,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0007]S卩,如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關于電介質塊的技術中使用的是激勵輻射電極的電介質塊,在每一個設備中需要電介質塊、輻射電極圖案等的設計,根據(jù)該設計條件存在天線性能變差或者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的不良情況。并且,由于輻射電極形成于樹脂成型體的表面,因此需要在樹脂成型體上設計輻射電極圖案,并根據(jù)所安裝的通信設備或其用途需要天線設計、模具設計,從而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另外,利用粘結劑來使電介質塊與樹脂成型體一體化,因此除了粘結劑的Q值以外,還根據(jù)粘結條件(粘結劑的厚度、粘結面積等)存在天線性能變差或者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的不良情況。并且,在如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使用了開關、控制電壓源的天線裝置的情況下,由于用開關來進行諧振頻率的切換,因此需要控制電壓源的結構和反饋電路等,存在使每一個設備中的天線結構復雜化,無設計自由度,且容易的天線調(diào)整變得困難的問題。
[0008]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天線裝置用基板及天線裝置,該天線裝置用基板及天線裝置能夠彈性地調(diào)整多諧振化的各諧振頻率,且能夠廉價且容易確保與每一種用途和設備對應的天線性能,并且可實現(xiàn)小型化和薄型化。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結構。S卩,第I發(fā)明所涉及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備:絕緣性基板主體;及在該基板主體上分別以金屬箔形成圖案的第I單元、第2單元、第3單元、第4單元及接地面,所述第I單元在所述接地面附近的基端設置有饋電點,并且依次具有能夠連接第I無源元件的第I連接部和電介質天線的天線元件而延伸,所述第2單元其基端連接于所述第I單元的所述饋電點與所述第I連接部之間,中途具有能夠連接第2無源元件的第2連接部而延伸,所述第3單元在基端連接有所述饋電點,并且在中途具有能夠連接第3無源元件的第3連接部而延伸,所述第4單元其基端連接于所述第3單元的所述饋電點與所述第3連接部之間,中途具有能夠連接第4無源元件的第4連接部而延伸,所述第I單元至所述第4單元的各單元以能夠分別產(chǎn)生鄰接的單元彼此之間的寄生電容和與所述接地面之間的寄生電容的方式,相對于鄰接的所述單元及所述接地面隔開間隔而延伸。
[0010]在該天線裝置用基板中,第I單元至第4單元的各單元以能夠分別產(chǎn)生鄰接的單元彼此之間的寄生電容和與接地面之間的寄生電容的方式,相對于鄰接的單元及接地面隔開間隔而延伸,因此通過有效地利用對所希望的諧振頻率不會自諧振的負載元件的天線元件與各單元之間的寄生電容而能夠實現(xiàn)多諧振化(2?4諧振)。并且,根據(jù)天線元件及連接于第I連接部?第4連接部的第I無源元件?第4無源元件的選擇(常數(shù)變更等)能夠彈性地調(diào)整各諧振頻率,并能夠獲得可實現(xiàn)與設計條件對應的2?4諧振化的天線裝置。因此,在天線結構上,由于用一個天線裝置用基板能夠彈性地調(diào)整各諧振頻率,因此能夠替換諧振頻率,并根據(jù)用途和設備而能夠變更基于無源元件等的調(diào)整部位。另外,通過各單元的長度及寬度和各寄生電容的設定而能夠調(diào)整帶寬。并且,能夠在基板主體的平面內(nèi)進行設計,與以往的使用電介質塊和樹脂成型體等的情況相比能夠實現(xiàn)薄型化,并且根據(jù)作為電介質天線的天線元件的選擇也能夠實現(xiàn)小型化及高性能化。并且,不需要關于模具、設計變更等的成本,能夠實現(xiàn)低成本。
[0011]第2發(fā)明所涉及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在第I發(fā)明中,具有如下特征,具備:第I接地連接部,基端連接于所述接地面,并且前端比所述第I單元的與所述第2單元的連接部分更靠近基端側連接;第2接地連接部,基端從連接有所述第I接地連接部的位置隔開而連接于所述接地面,并且前端比所述第3單元的與所述第4單元的連接部分更靠近基端側連接;及連結圖案,將所述第I單元的比與所述第I接地連接部的連接部分更靠近前端側的部分和所述第3單元的比與所述第2接地連接部的連接部分更靠近前端側的部分進行連結而延伸,在所述饋電點的附近,在所述連結圖案、所述第I單元、所述第3單元之間形成有環(huán)狀的開口圖案部。
[0012]在該天線裝置用基板中,在饋電點的附近,在連結圖案、第I單元、第3單元之間形成有環(huán)狀的開口圖案部,因此能夠減小來自因生成于開口圖案部內(nèi)的電容分量而在周圍零部件之間產(chǎn)生的電容分量的不良影響,并且能夠實現(xiàn)對各單元的高性能化。即,通過開口圖案部而能夠使高頻電流從饋電點向第I單元(包括第2單元)側和第3單元(包括第4單元)側各單元的流動均衡且有效地流動。尤其伴隨小型化及薄型化,在與周圍零部件的距離變得比較近的情況下是有效的,并能夠同時實現(xiàn)小型化等和高性能化。
[0013]第3發(fā)明所涉及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在第I或第2發(fā)明中,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I單元具有:第I延伸部,從所述饋電點,向沿所述接地面的方向的一個方向延伸;第2延伸部,從該第I延伸部的前端,向從所述接地面隔開的方向延伸;第3延伸部,從該第2延伸部的前端,經(jīng)由所述第I連接部向沿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延伸,并連接有向相同方向延伸的所述天線元件,所述第2單元具有:第4延伸部,從所述第2延伸部的前端,經(jīng)由所述第2連接部向與該第2延伸部相同的方向延伸;第5延伸部,從該第4延伸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天線元件側向沿所述第3延伸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3單元具有:第6延伸部,從所述饋電點,向沿所述接地面的方向的另一方向延伸;第7延伸部,從該第6延伸部的前端,向從所述接地面隔開的方向經(jīng)由所述第3連接部延伸;第8延伸部,從該第7延伸部的前端,朝向所述第4延伸部向沿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4單元具有:第9延伸部,前端連接于所述第7延伸部的中途,并且從所述第7延伸部隔開間隔而向相同方向延伸;第10延伸部,從該第9延伸部的前端,向從所述第7延伸部隔開的方向延伸。
[0014]S卩,在該天線裝置用基板中,第I單元具有第I延伸部至第3延伸部,第2單元具有第4延伸部及第5延伸部,第3單元具有第6延伸部至第8延伸部,第4單元具有第9延伸部及第10延伸部,因此能夠產(chǎn)生第I單元與接地面之間的寄生電容、天線元件與第5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第3延伸部與第5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第5延伸部與第8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第I延伸部及第6延伸部與第8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第7延伸部與第9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第10延伸部與接地面之間的寄生電容,并能夠獲得各諧振頻率較高的調(diào)整自由度。
[0015]第4發(fā)明所涉及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在第3發(fā)明中,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5延伸部的比對置于所述天線元件的部分更靠近基端側的部分設為比前端側形成為更寬幅的寬幅部。即,在該天線裝置用基板中,由于第5延伸部的比對置于天線元件的部分更靠近基端側的部分設為比前端側形成為更寬幅的寬幅部,因此不干擾天線元件,在確保寬幅部的同時,通過寬幅部而有效地產(chǎn)生第5延伸部與第3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并能夠實現(xiàn)寬帶化及小型化。
[0016]第5發(fā)明所涉及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在第3或第4發(fā)明中,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I單元具有:第11延伸部,從所述第3延伸部的前端,朝向所述接地面延伸;及第12延伸部,從該第11延伸部的前端,沿所述接地面向所述第I延伸部延伸。即,在該天線裝置用基板中,由于第I單元具有:第11延伸部,從所述第3延伸部的前端朝向接地面延伸;及第12延伸部,從該第11延伸部的前端,沿所述接地面朝向所述第I延伸部延伸。因此能夠產(chǎn)生第12延伸部與第3延伸部之間的寄生電容和第12延伸部與接地面之間的寄生電容。
[0017]第6發(fā)明所涉及的天線裝置用基板在第3至第5的任一發(fā)明中,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第10延伸部的基端側連接有向從所述接地面隔開的方向延伸的第13延伸部。S卩,在該天線裝置用基板中,由于在第10延伸部的基端側連接有向從接地面隔開的方向延伸的第13延伸部,因此能夠產(chǎn)生第13延伸部與第7延伸部之間的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