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源控制裝置以及信息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通信設備或廣播設備、工場設施等產業(yè)系統(tǒng)領域中使用的信息處理裝置要求高可靠性。因此,通過在信息處理裝置的內部或外部設置輔助電源裝置,即使在系統(tǒng)運轉中發(fā)生了停電或電源故障的情況下也在一定時間內對信息處理裝置實現電源的備用,從而使系統(tǒng)繼續(xù)動作,防止發(fā)生程序、數據的損壞等故障。
在輔助電源裝置中使用的電池通常使用可充電的2次電池。在2次電池中有鉛蓄電池、鎳鉻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這些2次電池存在充放電次數越增加壽命越短的課題。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6996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能夠使電池長壽命化的電源控制裝置以及信息處理裝置。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從外部電源接受電源供給,向信息處理裝置的系統(tǒng)控制部供給電源,其中,具備:電容器,從上述外部電源接受電源供給而被蓄電;電池,從上述外部電源接受電源供給而被充電;外部電源監(jiān)視部,判定上述外部電源的電壓值是否變?yōu)橐?guī)定的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第一切換部,當由上述外部電源監(jiān)視部判定為上述外部電源的電壓值為規(guī)定的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時,將對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的電源供給從基于上述外部電源的電源供給切換為基于上述電容器的電源供給;電容器監(jiān)視部,在從上述電容器進行電源供給時,判定上述電容器的電荷量是否變?yōu)橐?guī)定的基準電荷量以下;第二切換部,當上述電容器監(jiān)視部判定為上述電容器的電荷量變?yōu)橐?guī)定的基準電荷量以下時,將對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的電源供給從基于上述電容器的電源供給切換為基于上述電池的電源供給;以及電源供給部,將基于上述第二切換部而進行的輸出電源向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進行供給。
此外,實施方式的信息處理裝置,具備系統(tǒng)控制部和從外部電源接受電源供給并向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供給電源的電源控制裝置,其中,上述電源控制裝置具備:電容器,從上述外部電源接受電源供給而被蓄電;電池,從上述外部電源接受電源供給而被充電;外部電源監(jiān)視部,判定上述外部電源的電壓值是否變?yōu)橐?guī)定的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第一切換部,當由上述外部電源監(jiān)視部判定為上述外部電源的電壓值為規(guī)定的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時,將對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的電源供給從基于上述外部電源的電源供給切換為基于電容器的電源供給;電容器監(jiān)視部,判定上述電容器的電荷量是否變?yōu)橐?guī)定的基準電荷量以下;第二切換部,在從上述電容器進行電源供給時,當上述電容器監(jiān)視部判定為電容器的電荷量變?yōu)橐?guī)定的基準電荷量以下時,將對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的電源供給從基于上述電容器的電源供給切換為基于電池的電源供給;以及電源供給部,將基于上述第二切換部而進行的輸出電源向上述系統(tǒng)控制部進行供給。
附圖說明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具備電源控制裝置的信息處理裝置的結構圖。
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的電源備用的流程圖。
圖3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具備電源控制裝置的信息處理裝置的結構圖。
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的電源備用的流程圖。
圖5是第三實施方式的具備電源控制裝置的信息處理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具備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的信息處理裝置。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具備電源控制裝置的信息處理裝置的結構圖。
圖1中,信息處理裝置1由電源控制裝置19和系統(tǒng)控制部20構成。電源控制裝置19是將外部的AC電源(商用電源,AC)轉換為DC電源、并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DC電源的電源控制裝置。電源控制裝置19具備電源單元2、EDLC(雙電層電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電容器)7、EDLC切換電路11(第一切換部)、EDLC監(jiān)視電路13、電池(2次電池)8、電池切換電路12(第二切換部)。系統(tǒng)控制部20是通過CPU、LSI來進行系統(tǒng)控制的處理部。系統(tǒng)控制部20具備CPU基板3、硬盤驅動器4、光學驅動器5和冷卻風扇6。
電源單元2具備AC/DC轉換電路9和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AC/DC轉換電路9是將從外部輸入的作為商用電力的AC電源進行整流而轉換為DC電源的電路。AC/DC轉換電路9的輸出連接到后述的EDLC切換電路11。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外部電源監(jiān)視部)是通過判定AC電源的AC電源電壓是否下降到預先設定的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從而監(jiān)視AC電源是否電壓下降的電路。在檢測到AC電源的電壓下降的情況下,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將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作為檢測信號向后述的EDLC切換電路11輸出。
EDLC切換電路11是將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的DC電源切換為來自AC/DC轉換電路9的DC電源還是基于EDLC7的DC電源的電路,與EDLC7和后述的電池切換電路12連接。
在沒有發(fā)生AC電源的電壓下降時,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未檢測出AC電源的電壓下降,所以EDLC切換電路11不會從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接收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并且,EDLC切換電路11通過來自AC/DC轉換電路9的DC電源并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DC電源,并且對EDLC7進行蓄電。由此,EDLC7具有作為蓄電電路的功能。另一方面,在發(fā)生了AC電源的電壓下降的情況下,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檢測出AC電源的電壓下降,所以EDLC切換電路11從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接收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此時,EDLC切換電路11將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供給切換為來自EDLC7的DC電源,以替代來自AC/DC轉換電路9的DC電源。
EDLC監(jiān)視電路13(電容器監(jiān)視部)是監(jiān)視在EDLC7中積累的電荷的剩余量的電路。當從EDLC7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DC電源時,在EDLC7的電荷的剩余量下降到預先設定的判定基準電荷量以下(規(guī)定的基準電荷量以下)的情況下,EDLC監(jiān)視電路13向電池切換電路12輸出表示EDLC7的電荷量下降的EDLC電荷量下降檢測信號。
電池切換電路12是將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的供給切換為來自AC/DC轉換電路9的DC電源、或者來自EDLC7的DC電源、或者基于電池8的DC電源的供給的電路,與電池8和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各種電路連接。
電池切換電路12當從AC/DC轉換電路9接受DC電源時,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DC電源,并向電池8進行充電。另一方面,在發(fā)生AC電源的電壓下降、從EDLC7供給DC電源、并且從EDLC監(jiān)視電路13接收到EDLC電荷量下降檢測信號的情況下,電池切換電路12將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供給從EDLC7切換為電池8,切換為基于電池8的電源備用。即,電池切換電路12還作為將輸出電源(DC電源)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的電源供給部發(fā)揮功能。
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CPU基板3具備內部控制電路15、擴展卡16、DC電源降壓電路17、實時時鐘電路(以下稱作RTC)/存儲器18(RTC以及存儲器、RTC.存儲器)等。這些電路被從電池切換電路12供給DC電源。內部控制電路15是通過CPU、LSI對系統(tǒng)進行控制的電路。擴展卡16是用于擴展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功能的、內置有印刷基板的卡。DC電源降壓電路17是用于向后述的RTC/存儲器18供給DC電源的電路,使電壓下降至RTC/存儲器18的工作電壓。RTC/存儲器18是在沒有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DC電源而信息處理裝置的系統(tǒng)停止的期間由1次電池等DC電源(未圖示)驅動、對時間及數據進行保存的存儲元件。RTC/存儲器18接受通過DC電源降壓電路17而電源降壓后的DC電源的供給。
此外,除了上述的電路以外,硬盤驅動器4、光學驅動器5、冷卻風扇6連接于CPU基板3,被從電池切換電路12供給DC電源。
EDLC接離用連接器21a是安裝EDLC7的連接器,能夠從電源控制裝置19(EDLC切換電路11(第一切換部))進行EDLC7的連接或脫離。此外,電池接離用連接器21b是安裝電池8的連接器,能夠從電源控制裝置19(電池切換電路12(第二切換部))進行電池8的連接或脫離。這里,系統(tǒng)控制部20由于從電池切換電路12接受DC電源的供給,所以對于電源控制裝置19而言成為負載部分。EDLC7及電池8能夠對應于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結構(負載)而調整EDLC7及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例如,對應于與硬盤驅動器4及擴展卡16的連接數的增加,EDLC7及電池8通過進行增設或與大容量的結構的更換,從而能夠變更EDLC7或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
此外,EDLC7及電池8在連接或脫離時能夠分別獨立連接或脫離,還能夠進行EDLC7或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調整。此外,也可以構成使EDLC7及電池8成為一體的單元、按單元單位對EDLC切換電路11及電池切換電路12進行連接或脫離。
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的電源備用的流程圖。對于本實施方式的作用,參照流程圖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在電源單元2內的AC/DC轉換電路9中將從外部供給的電源的AC電源轉換為DC電源。關于被AC/DC轉換電路9轉換后的DC電源,電源單元2經EDLC切換電路11及電池切換電路12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開始供給(步驟S1)。并且,接受了DC電源的供給的系統(tǒng)控制部20將操作系統(tǒng)(以下稱作OS)啟動(步驟S2)。該情況下,AC電源電壓正常,被AC/DC轉換電路9變換后的DC電源被供給到系統(tǒng)控制部20,并且經由EDLC切換電路11被供給到EDLC7,在EDLC7中蓄電,進而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被向電池8供給,將電池8充電(步驟S3)。
此外,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監(jiān)視AC電源的狀態(tài),判定AC電源的AC電源電壓是否下降到預先設定的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AC電源電壓是否電壓下降了)(步驟S4)。在判定為AC電源電壓沒有下降到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的情況下,即不能認為AC電源電壓有電壓下降時(步驟S4的否),不輸出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由此,從AC/DC轉換電路9,使向EDLC7、電池8、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的供給繼續(xù)。另一方面,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在判定為AC電源電壓下降到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以下(AC電源電壓下降)的情況下(步驟S4的是),向EDLC切換電路11輸出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
EDLC切換電路11當從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接受到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則將蓄電電路的EDLC7的DC電源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來替代來自AC/DC轉換電路9的DC電源的供給,從而進行基于EDLC7的電源備用(步驟S5)。
接著,EDLC監(jiān)視電路13監(jiān)視電源備用中的蓄電電路的EDLC7的電荷的容量(剩余量),判定是否下降到預先設定的判定基準電荷容量以下的容量(步驟S6)。
在EDLC監(jiān)視電路13中判定為EDLC7的容量超過判定基準電荷容量(步驟S6的否)、并且在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中繼續(xù)判定AC電源電壓有電壓下降的情況下(步驟S7的是),使來自EDLC7的電源備用繼續(xù)。另一方面,在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中檢測到AC電源電壓的復電的情況下、即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判定為AC電源電壓返回到超過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的值的情況下(步驟S7的否),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停止向EDLC切換電路11輸出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當來自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的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輸出停止,則EDLC切換電路11進行切換,以使得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供給從蓄電電路的EDLC7恢復為電源單元2的AC/DC轉換電路9。
此外,步驟S6中,EDLC監(jiān)視電路13判定為EDLC7的容量低于判定基準電荷容量以下(EDLC容量下降)的情況下(步驟S6的是),EDLC監(jiān)視電路13將EDLC電荷量下降檢測信號作為檢測信號向電池切換電路12輸出。接收到EDLC電荷量下降檢測信號的電池切換電路12進行切換,以使得替代EDLC7而從電池8供給DC電源,即,切換為基于電池8的備用(步驟S8),從電池8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DC電源(步驟S9)。即,步驟S3~步驟S9成為表示系統(tǒng)的正常動作的流程。
關于本實施方式,所謂AC電源的電壓下降,除了電壓的下降以外,還包括小于1秒的停電(以下稱為瞬停)或1秒以上的停電。此外,對于其他實施方式也同樣。
由此,本實施方式中,在瞬停等僅由來自EDLC7的電源供給實現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備用的情況下,能夠不進行來自電池8的電源供給而進行電源的備用。此外,通常瞬停相比于1秒以上的停電而言發(fā)生頻度多,僅通過EDLC7進行電源供給的機會變多。因此,與僅電池8的電源供給相比,電池的充放電次數減少,具有實現電池8的長壽命化的效果。
第二實施方式
圖3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本實施方式是對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附加了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電池監(jiān)視部)而得的結構。因而,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賦予同樣的符號,其說明省略。當供給來自電池8的DC電源時,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監(jiān)視電池8的電壓,在電池8的電壓下降到預先設定的電池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二基準電壓值)以下的情況下,向CPU基板3的內部控制電路15輸出表示電池8的電壓下降的電池電壓下降檢測信號。即,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還作為通知部發(fā)揮功能。
內部控制電路15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被從電池8供給DC電源,對硬盤驅動器4、光學驅動器5進行控制。內部控制電路15在從電源單元2內的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接收到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并且從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接收到電池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情況下,將OS關閉,在OS的關閉完成后,將DC電源輸出控制信號向電源單元2內的AC/DC轉換電路9以及電池切換電路12輸出,以停止DC電源的輸出。這里,至少OS的關閉的處理包含在OS的控制處理中。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RTC/存儲器18從電池切換電路12接受DC電源,接收通過DC電源降壓電路17而電源降壓后的DC電源的供給。
進而,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EDLC7及電池8能夠相對于本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進行連接或脫離,也可以使得能夠對應于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結構(負載)來調整EDLC7或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連接或脫離時,EDLC7及電池8能夠分別獨立連接或脫離,還能夠進行EDLC7及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調整。此外,也可以構成使EDLC7及電池8成為一體的單元、實現按單元單位的連接或脫離。
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的電源備用的流程圖。對于本實施方式的作用,參照流程圖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流程圖中,到第一實施方式的來自電池8的備用切換所實現的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電源供給為止的步驟S1至步驟S9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處理而省略說明。
電池切換電路12進行切換以進行基于電池8的備用(步驟S8),當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供給電池8的DC電源時(步驟S9),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監(jiān)視電源備用中的電池8的DC電源的電壓,判定電池8的DC電源的電壓是否下降到電池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二基準電壓值)以下(步驟S10)。
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中,判斷為電池8的電壓超過電池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二基準電壓值)(步驟S10的否)、并且在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中繼續(xù)判斷為AC電源電壓有電壓下降的情況下,即,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繼續(xù)判定AC電源電壓為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的情況下(步驟S11的是),使從電池8供給DC電源的電源備用繼續(xù)。
另一方面,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檢測到AC電源電壓的復電的情況下,即,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判定為AC電源電壓返回到超過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的值的情況下(步驟S11的否),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停止向EDLC切換電路11以及電池切換電路12輸出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當來自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的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輸出停止,則電池切換電路12將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供給進行切換,以使得從來自電池8的DC電源供給恢復為來自電源單元2的AC/DC轉換電路9的DC電源供給。
此外,步驟S10中,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判斷為電池8的電壓低于電池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二基準電壓值)以下(電池容量下降)的情況下(步驟S10的是),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向CPU基板3內的內部控制電路15輸出電池電壓下降檢測信號。接收到電池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內部控制電路15強制性地開始OS的關閉處理(步驟S12),使OS的關閉處理完成(步驟S13)。在使OS的關閉處理完成后(步驟S13),電源單元2內的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判定AC電源的電壓下降是否在繼續(xù)(步驟S14)。
該判定中,繼續(xù)判定為AC電源電壓有電壓下降的情況是指,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繼續(xù)AC電源電壓為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的判定的情況(步驟S14的是)。該情況下,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將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向內部控制電路15輸出。從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接收到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內部控制電路15,在向與CPU基板3連接的電路的地址設置1之后,向電池切換電路12輸出電源供給停止的DC電源輸出控制信號。由此,電池8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的供給停止(步驟S16)。另一方面,在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中判定為AC電源已恢復的情況下,即,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判定為AC電源電壓返回到超過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的值(AC電源電壓復電)的情況下(步驟S14的否),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停止向內部控制電路15輸出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當來自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的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輸出停止,內部控制電路15向與CPU基板3連接的電路的地址輸入0而進行復位(步驟S15)。然后,由于AC電源的恢復,關于DC電源,電源單元2經由EDLC切換電路11以及電池切換電路12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開始供給(步驟S1)。內部控制電路15從電源單元2再次開始DC電源的供給,再次啟動OS(步驟S2)。即,步驟S12~步驟S16成為表示系統(tǒng)的停止處理的流程。
另外,也可以是,在OS關閉處理完成后AC電源恢復的情況下(步驟S14的否),內部控制電路15向AC/DC轉換電路9以及電池切換電路12輸出電源供給停止的DC電源輸出控制信號,將向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DC電源的供給暫時地停止,以使得第一基準電壓值以下的電壓以及第二基準電壓值以下的電壓不被施加到系統(tǒng)控制部20。然后,內部控制電路15停止DC電源輸出控制信號的輸出,使從電源單元2再次開始DC電源的供給(步驟S1),能夠再次啟動OS(步驟S2)。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內部控制電路15從電池監(jiān)視電路14接收到電池電壓下降檢測信號的情況下,開始OS的關閉處理(步驟S12),但也可以在進行關閉處理之前,設為休眠模式或休止狀態(tài)等省電力狀態(tài),等待AC電源的恢復,在沒有恢復的情況下,進行關閉處理。在這些OS的控制處理中至少包含OS的關閉處理。
根據以上,本實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在OS關閉后,監(jiān)視外部電源的電壓,能夠在判定為復電的情況下自動地再次開始來自電源單元2的DC電源輸出。
此外,本實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避免停電長時間繼續(xù)、電池8的電源容量不足而產生電壓下降、OS不能正常結束的情況。此外,還能避免電池8完全放電而壽命下降。
進而,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在瞬停等僅由來自EDLC7的電源供給實現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備用的情況下,能夠不進行來自電池8的電源供給而進行電源的備用。因此,與僅電池8的電源供給相比,電池的充放電次數減少,因此具有實現電池的長壽命化的效果。
第三實施方式
圖5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結構。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具備將向RTC/存儲器18的電源供給從電池8直接供給的DC電源切換電路22(DC電源切換部)。DC電源切換電路22在針對AC電源檢測到低于第一基準電壓值的電壓下降的情況下,從電池8向RTC/存儲器18直接供給DC電源。因而,對于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賦予同樣的符號,其說明省略。
在從外部的AC電源進行DC電源供給的情況下,向RTC/存儲器18供給的DC電源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而被供給。這里,在由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判定為AC電源的電壓下降低于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的情況下,從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向DC電源切換電路22輸出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DC電源切換電路22當接收到來自AC電源監(jiān)視電路10的AC電源電壓下降檢測信號時,進行切換以使得不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而從電池8直接將電池8的DC電源向DC電源降壓電路17供給。然后,AC電源的電壓超過AC電源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一基準電壓值)的情況下,DC電源切換電路22進行切換以使得經由電池切換電路12向RTC/存儲器18接受DC電源的供給。
此外,在AC電源的電壓下降持續(xù)、電池8的電壓低于電池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二基準電壓值)、內部控制電路15完成了OS的關閉處理的情況下,DC電源切換電路22進行切換以使得從電池8直接將電池8的DC電源向DC電源降壓電路17供給。RTC/存儲器18相比于內部控制電路15及擴展卡16而言耗電小,所以在信息處理裝置1停止的期間,即使電池8的電壓低于電池判定基準電壓值(第二基準電壓值),也能夠通過由電池8的剩余容量實現的電壓充分地保持數據。
此外,OS關閉處理后,AC電源恢復的情況下,向RTC/存儲器18的電源供給成為來自AC電源的電源供給,再次切換為來自電池切換電路12的電源供給。
由此,本實施方式中,在信息處理裝置的電源供給停止之后也能進行從電池8向RTC/存儲器18的電源供給。因此,能夠省去通常使用的1次電池等。
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可以是,EDLC7及電池8能夠相對于本實施方式的電源控制裝置進行連接或脫離,能夠對應于系統(tǒng)控制部20的結構(負載),調整EDLC7及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連接或脫離時,EDLC7及電池8能夠分別獨立連接或脫離,還能夠進行EDLC7及電池8輸出的DC電源的容量調整。此外,也可以構成使EDLC7及電池8成為一體的單元、進行按單元單位的連接或脫離。
另外,關于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電源控制裝置與系統(tǒng)控制部20存在于同一殼體內,但也可以做成從外部連接的無停電電源裝置而做成獨立的殼體。
此外,關于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舉例說明了EDLC,但只要是電容器即可,不需要限定為EDLC。
對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這些實施方式是作為例子提示的,并不意欲限定發(fā)明的范圍。這些新的實施方式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tài)實施,在不脫離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在發(fā)明的范圍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fā)明及其同等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