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結構,具體涉及一種連接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代產品設計中,由于人們對高品質的產品追求,導致對產品外觀的簡潔、美觀性要求越來越高;一些消費類電子產品要求能做到防水、防塵,防腐蝕等多樣化要求。
[0003]在現(xiàn)有技術中,上蓋和下蓋兩個部件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圈,可以通過該密封墊圈來解決防水、防塵等問題;然而密封墊圈不能和其它零件粘合在一起,容易丟失,且有效且牢固地結合在一起,通常產生失效且使用壽命縮短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組件,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水、防塵,并且能和其它零件有效且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0005]本實用新型是為了提供了一種連接組件,包括上蓋和下蓋,所述上蓋的底面和所述下蓋的頂面分別具有接觸部,所述上蓋和下蓋通過所述接觸部接觸;所述上蓋的底面上設有環(huán)繞所述接觸部的上填充凹槽,所述下蓋頂面上設有環(huán)繞所述接觸部的下填充凹槽,所述上填充凹槽與所述下填充凹槽共同圍成用于注入注塑材料的填充部,所述上蓋和下蓋通過填充在所述填充部內的注塑材料連接成一體。
[0006]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上蓋沿徑向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朝向所述下蓋彎曲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與所述上蓋的外側壁之間形成所述上填充凹槽;
[0007]所述下蓋沿徑向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朝向所述上蓋彎曲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與所述下蓋的外側壁之間形成所述下填充凹槽。
[0008]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接觸部包括位于所述上蓋底面的第一接觸部和位于所述下蓋頂面的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之間形成一用于容置物體的容置空間,所述上填充凹槽和下填充凹槽均環(huán)繞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的外側。
[0009]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注塑材料遠離所述容置空間的外側面與相接觸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形成一圓滑的凹槽結構。
[0010]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容置空間內設置有機芯,所述機芯包括電池和設置于所述電池上端的裝配印刷電路板PCBA。
[0011]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第一接觸部中部設置有朝向所述下蓋的上容置凹槽,所述第二接觸部中部設置有朝向所述上蓋的下容置凹槽,所述上容置凹槽與所述下容置凹槽所構成的空間為所述容置空間。
[0012]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下容置凹槽與所述電池相接觸。
[0013]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上容置凹槽與所述PCBA和部分所述電池相接觸。
[0014]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電池的橫截面呈矩形結構,相對應的,所述下容置凹槽的橫截面也呈矩形結構。
[0015]如上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上容置凹槽的槽底部凹陷形成有凹部。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組件,通過環(huán)繞所述接觸部的上填充凹槽和下填充凹槽,通過上填充凹槽與所述下填充凹槽共同圍成用于注入注塑材料的填充部,使得上蓋和下蓋通過填充在填充部內的注塑材料連接成一體,有效的保證了該連接組件防水、防塵的效果,提高了連接組件的防水、防塵等性能,同時提高了該連接組件連接的穩(wěn)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場的推廣與應用。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爆炸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給出的上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未通過注塑材料連接的剖面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通過注塑材料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
[0023]1、上蓋;11、上填充凹槽;
[0024]12、上容置凹槽;13、第一延伸部;
[0025]2、機芯;21、電池;
[0026]22, PCBA ;3、注塑材料;
[0027]4、下蓋;41、下填充凹槽;
[0028]42、下容置凹槽; 43、第二延伸部;
[0029]5、填充部;6、凹槽結構;
[0030]7、第一接觸部;8、第二接觸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32]圖1為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爆炸圖;圖2為所給出的上蓋I的結構示意圖;參考附圖1-2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連接組件,包括上蓋I和下蓋4,上蓋I的底面和下蓋4的頂面分別具有接觸部,上蓋I和下蓋4通過接觸部接觸;上蓋I的底面上設有環(huán)繞接觸部的上填充凹槽11,下蓋4頂面上設有環(huán)繞接觸部的下填充凹槽41,上填充凹槽11與下填充凹槽41共同圍成用于注入注塑材料3的填充部,上蓋I和下蓋4通過填充在填充部內的注塑材料3連接成一體。
[0033]其中,對于本技術方案中的上蓋I和下蓋4的具體形狀結構不做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設計需求進行設置,如可以將上蓋I和下蓋4均設置為圓形相配合的結構;或者也可以設置為方形相配合的結構,只要能夠使得上蓋I與下蓋4可以相接觸配合即可,以便將上蓋I與下蓋4進行固定連接。
[0034]另外,對于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的具體設置方式不做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設計需求進行設置,如可以將上填充凹槽11設置為通過在上蓋I與下蓋4相接觸的端面上開設一缺口而形成;或者,也可以設置為在上蓋I的徑向延伸方向設置有朝向下蓋4彎曲的彎曲部,使得彎曲部與上蓋I之間形成上填充凹槽11;相似的,將下填充凹槽41設置為通過在下蓋4與上蓋I相接觸的端面上開設一缺口而形成;或者,也可以設置為在下蓋4的徑向延伸方向設置有朝向上蓋I彎曲的彎曲部,使得該彎曲部與下蓋4之間形成下填充凹槽41;當然的,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來設置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只要能夠使得由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所構成的填充部可以延伸形成一環(huán)形的且環(huán)繞設置于上蓋I與下蓋4相接觸處外側的填充部即可,在此不再贅述。
[0035]具體裝配時,在上蓋I的接觸部與下蓋4的接觸部之間可以設置呈用于存儲放置電子元件的空間,在將電子元件放置在空間之后,將上蓋I和下蓋4通過接觸部相接觸,在接觸處外側設置有填充部,通過在填充部內填充的注塑材料3使得上蓋I與下蓋4連接為一體;其中,對于具體的注塑材料3不做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設計需求進行設置,較為優(yōu)選的,可以將注塑材料3設置為由塑料或硅橡膠構成;當然的,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注塑材料3,只要能夠保證通過注塑材料3的填充使得上蓋I與下蓋4穩(wěn)定的進行連接即可,在此不再贅述;具體的,在注塑的過程中,會存在部分的注塑材料3流入上蓋I與下蓋4的縫隙中,使得注塑材料3與上蓋I結合成為一體,注塑材料3與下蓋4結合成為一體,進而可以有效的實現(xiàn)將上蓋I與下蓋4穩(wěn)定地連接上,且將上蓋I與下蓋4的接觸縫隙遮擋住,提高了外形的美觀程度。
[0036]本實施例提供的連接組件,通過環(huán)繞所述接觸部的上填充凹槽和下填充凹槽,通過上填充凹槽與所述下填充凹槽共同圍成用于注入注塑材料3的填充部,使得上蓋和下蓋通過填充在填充部內的注塑材料3連接成一體,有效的保證了該連接組件防水、防塵的效果,提高了連接組件的防水、防塵等性能,同時提高了該連接組件連接的穩(wěn)定可靠性,有利于市場的推廣與應用。
[0037]圖3為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所給出的連接組件的未進行注塑的剖面示意圖;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繼續(xù)參考附圖1-4可知,本技術方案對于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設置的具體方式不做限定,其中,較為優(yōu)選的,將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采用以下方式進行設置,具體的,將上蓋I沿徑向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朝向下蓋4彎曲的第一延伸部13,第一延伸部13與上蓋I的外側壁之間形成上填充凹槽11;下蓋4沿徑向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朝向上蓋I彎曲的第二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43與下蓋4的外側壁之間形成下填充凹槽41。
[0038]其中,對于上填充凹槽11與下填充凹槽41的具體形狀結構不做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設計需求進行設置,如可以將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43均設置為類似“L”形結構,此時,上填充凹槽11與下填充凹槽41的橫截面均為矩形結構,進而使得形成的填充部5的橫截面也為矩形結構;還可以將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43的橫截面為一曲線結構,進而使得上填充凹槽11與下填充凹槽41的橫截面為橢圓形結構;進而使得形成的填充部5也為橢圓形結構;當然的,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來設置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的具體形狀結構,只要能夠使得由上填充凹槽11和下填充凹槽41共同圍成填充部5即可,在此不再贅述。
[0039]通過上述設置的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43分別與上蓋I的外側壁和下蓋4的外側壁之間形成上填充凹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