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機保護殼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安裝的手機保護殼。
背景技術(shù):
隨著手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手機保護套也成為常見的手機配件,手機保護殼都具備保護、裝飾等功能。目前市場上手機保護套的種類多樣,普通手機保護套通常采用軟膠材料制作,或帶有一定彈性的硬膠材料制作。
例如,公告號為CN205356441U的實用新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散熱型手機殼,包括一個一體化結(jié)構(gòu)的手機殼本體,手機殼安裝時需要強行將手機殼的四個角套在手機上,當手機殼的材質(zhì)較硬時,不僅拆裝極為不便,且易刮花損傷手機,不利于使用。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便于安裝的手機保護殼,該手機保護殼將殼體的頂部分離成上端蓋、將殼體的底部分離成下端蓋,再通過卡扣與主殼拼接連接,安裝快捷方便且不會損傷手機。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設計一種便于安裝的手機保護殼,包括:用于包裹手機背面及側(cè)面的殼體,殼體由主殼、設于主殼頂部的上端蓋、及設于主殼底部的下端蓋拼接構(gòu)成。
上端蓋的底部兩端均設有向主殼伸出的上卡扣,主殼的頂部設有可容納上卡扣的上卡槽。下端蓋的頂部兩端均設有向主殼伸出的下卡扣,主殼的底部設有可容納下卡扣的下卡槽。
優(yōu)選的,上端蓋的底部中間還設有至少一個向主殼伸出的上連接卡扣,主殼的頂部設有可容納上連接卡扣的上連接卡槽。下端蓋的底部中間還設有至少一個向主殼伸出的下連接卡扣,主殼的底部設有可容納下連接卡扣的下連接卡槽。
優(yōu)選的,上端蓋的底部兩端均設有上導向槽,上導向槽內(nèi)設有上導向斜面,主殼的頂部設有朝向上導向槽伸出的上導向板,上導向板形狀與該上導向槽配合。下端蓋的頂部兩端均設有下導向槽,下導向槽內(nèi)設有下導向斜面,主殼的底部設有朝向下導向槽伸出的下導向板,上導向板形狀與該下導向槽配合。
其中,主殼上還設有攝像頭孔和閃光燈孔,下端蓋的底部還設有與手機上功能孔位置配合的插孔。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由主殼、上端蓋和下端蓋構(gòu)成,上端蓋和下端蓋分別通過卡扣連接在主殼上,安裝時先將主殼套在手機背面,將上端蓋從手機頂部套入插接在主殼上固定,將下端蓋從手機頂部套入插接在主殼上固定,即完成手機保護殼的安裝,拆卸時向后扳動上端蓋和下端蓋,卡扣從主殼內(nèi)脫出,再分別將上端蓋、下端蓋及主殼從手機上取下即可,整個拆裝過程完全避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強力安裝對手機造成的傷害。
附圖說明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拼接完成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拆分狀態(tài)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A處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2中的B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手機保護殼,包括:殼體,殼體內(nèi)設有用于包裹手機背面及側(cè)面的容置腔,殼體由主殼1、上端蓋2和下端蓋3,上端蓋2位于主殼1的頂部,下端蓋3位于主殼1的底部。主殼1包含背板11和一對側(cè)板12,上端蓋2的底部中間與該背板11的頂部拼接,上端蓋2的底部兩端向下折彎分別與該對側(cè)板12的頂部拼接,下端蓋2的頂部兩端向上折彎分別與該對側(cè)板12的底部拼接。
如圖3、4所示,上端蓋2兩端的折彎部位均設有上卡扣21,上卡扣21位于上端蓋2的底部,且向主殼1上與其對應側(cè)的側(cè)板12伸出,該側(cè)側(cè)板12的頂部設有可容納上卡扣21的上卡槽13。下端蓋3兩端的折彎部位均設有下卡扣31,下卡扣31位于下端蓋3的頂部,且向主殼1上與其對應側(cè)的側(cè)板12伸出,該側(cè)側(cè)板12的底部設有可容納下卡扣31的下卡槽14。安裝時,將主殼1套在手機的背面,再將上端蓋2和下端蓋3分別從手機的兩端套入,上卡扣21插入上卡槽13內(nèi),上端蓋2拼接連接在主殼1上,下卡扣31插入下卡槽14內(nèi),下端蓋3拼接連接在主殼1上,手機保護殼的安裝即完成,拆卸時向后扳動上端蓋2和下端蓋3,卡扣從卡槽內(nèi)脫出,再將上端蓋2、主殼1及下端蓋3從手機上取下即可。
較優(yōu)的,如圖3、4所示,為了減少殼體表面的連接縫隙,上端蓋2的底部中間還設有至少一個向主殼1伸出的上連接卡扣22,主殼1的頂部設有可容納上連接卡扣22的上連接卡槽15,上卡扣21插接在上卡槽13內(nèi)時,上連接卡扣22插接在上連接卡槽15內(nèi),拉緊上端蓋2中部與主殼1之間的間隙。下端蓋3的底部中間還設有至少一個向主殼1伸出的下連接卡扣(圖中未示出),主殼1的底部設有可容納下連接卡扣的下連接卡槽16,下卡扣31插接在下卡槽14內(nèi)時,下連接卡扣插接在下連接卡槽16內(nèi),拉緊下端蓋3中部與主殼1之間的間隙。更優(yōu)的,為了殼體表面更美觀,上卡槽13、下卡槽14、上連接卡槽15及下連接卡槽16均設于主殼1的內(nèi)壁面,即主殼1上正對手機的該壁面。
進一步的,如圖3、4所示,上端蓋2兩端的折彎部位還分別設有上導向槽23,上導向槽23位于上端蓋2的內(nèi)壁面,側(cè)板12的頂部設有朝向上端蓋2伸出的上導向板17,上導向板17的位置與上端蓋2上對應側(cè)的上導向槽23對齊,上導向槽23設有上導向斜面,上導向板17形狀與該上導向槽23配合。下端蓋3兩端的折彎部位還分別設有下導向槽32,下導向槽32位于下端蓋3的內(nèi)壁面,側(cè)板12的底部設有朝向下端蓋3伸出的下導向板18,下導向板18的位置與下端蓋3上對應側(cè)的下導向槽32對齊,下導向槽32設有下導向斜面,下導向板18形狀與該下導向槽32配合。上端蓋2與主殼1插接時,上導向板17沿上導向斜面插入上導向槽23中,下導向板18沿下導向斜面插入下導向槽32中,導向板和導向槽的設置不僅能提高端蓋與殼體卡接后的穩(wěn)定性,還能有效約束卡扣的插接方向,使端蓋的卡接動作更順滑方便。
其中,如圖1、2所示,主殼1的背板11上還設有與手機上攝像頭等功能部件配合的缺孔,如攝像頭孔、閃光燈孔等,主殼1的側(cè)板上設有與手機上音量加減、開關(guān)鍵等按鍵配合的按壓部,下端蓋3的底部還設有與手機上功能孔位置配合的插孔,如音頻孔、喇叭孔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